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播抗日之超级兵王-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长年累月的王大财与孙家堡其他人积累下的矛盾,公正的进行审判,李楚军绝对相信孙家堡的人,能拿出足够宣判王大财死刑的条条罪行。

    之所以敢这么肯定,不是李楚军有多么厉害的判断,而是人性本是如此。

    不过,李楚军还是之前那个想法,现在发展根据地不急,也急不来的。

    何况他还抱着把王大财父子弄成白皮红心的卧底呢,如果不成再说其他的。

    跟水友们交流的时候,李楚军也有和薛海、颜镇明他们这些人探讨过建立根据地的想法。

    最终探讨的结果就是只能缓慢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主要他们所处的形势不一样,我党当初发展的敌后根据地,绝对李楚军他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形势这么恶劣。

    现在小鬼子刚刚拿下东北,马上就要进攻热河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小鬼子拿下热河之后,就会加大对东北的统治,然后成立各种商行,开始对东北的经济和资源进行掠夺。

    整个东北会完全成为小鬼子的后花园,肆意掠夺。

    李楚军他们还是相信东北有很多的抗日勇士的,一旦他们的根据地形势星火一样的燎原了,那么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就是最终覆灭的下场。

    小鬼子是绝对不会允许在东北有大规模的反抗武装出现的,李楚军他们就算发展再厉害,也不能能抵抗住在东北有好几万小鬼子正规军的部队。

    更何况,伪满洲建立之后,那些投降的东北军全部成了伪满洲建国的军队,有二十几万部队。

    这些伪军打小鬼子不行,要是打起同胞来,可不一定会手软,李桂林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所以,还是用朱元璋的那个法子,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什么旗号也不用打,结合之前的想法,把部队撒出去,种子一样的洒在东北,积少成多,积沙成山。

    在润物无声中,悄悄的壮大队伍,等到小鬼子打热河的时候,瞅准机会。

    抽冷子给小鬼子来一下,不搞事情就不搞事情,要搞事情就要搞一票大事情。

    现在全国上下都觉得东北没有人在抗日,东北已经沦陷在小鬼子的铁蹄下了。

    等到李楚军他们突然蹦出来搞一下子,那绝对会震惊东北,震惊两党,震惊全国人民!

    按照历史的发展,小鬼子打热河的时候,应该就是33年,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

    “这几个月的时间,要埋头发展队伍,加强部队的战斗力,到时候在小鬼子打热河的时候,完全可以从天而降,打小鬼子一个措手不及。”

    李楚军坐在驴车上面,看着点点星光,思索着抗日救**的未来。

    他定了一个小小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在热河战争开端的时候,带着抗日救**去插一脚,决不能让小鬼子轻易就占了热河。

    “既然来到了这里,那样的话,怎么也得多做几回程咬金。”

    在这段时间里,完全可以以小鬼子部队,不断骚扰小鬼子在东北的部署,奉天兵工厂,飞机场之类的军用设施,已经南满铁路这条运输线。

    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做文章的地方,在这个夜晚,李楚军大脑思维非常活跃,飞速的运转,为抗日救**的后续行动,基本上确立了行动方向,以及后续发展目标。

    有句话说的好,失去了方向,就失去了动力。

    虽然李楚军知道带着抗日救**就是要打小鬼子,但是前面这段时间也是打小鬼子。

    但是,队伍却是打得一团糟,打得全特么是遭遇战,根本没有自主发动的有效的战斗。

    也就是说,都是没有目标的瞎几把乱打,因此也没有说的去的成果。

    今天晚上把思路捋顺了,李楚军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

第161章 父亲与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哎哟”

    在直播间里,水友们纷纷刷弹幕,要李楚军高歌一曲,来个才艺表演。

    李楚军就说了:“那行,咱们唱个应景的,来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吧。”

    结果,李楚军一唱到第三句词,书友们就闹腾开了。

    “李司令,你不要逗!”

    “讲道理,这不是我们要的松北松花江。”

    “我滴个老天爷,司令你唱串了!”

    “什么叫唱串了?”

    “不就是这个吗?”

    李楚军也一头雾水,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不就是这个吗?怎么还有其他的吗?

    “李司令你唱的是我的家在东北,我们说的松花江不是这个。”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

    李楚军根据水友们提供的歌词,开始演唱松花江上,然后得知是1936年才被张寒晖创作出来的,现在还没有这歌。

    唱着这首歌,并且切身处于这个环境,李楚军唱着这首歌的时候,突然间就浑身颤栗。

    一股酥麻的劲传透全身,好像整个人突然间就进入了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情绪里面,无形中就进入了那种悲伤的意境。

    李楚军唱着唱着,不知不觉就留下了眼泪。

    他感觉自己就是那些彷徨的东北民众,在东北这片沃土被小鬼子的铁蹄践踏之后,深深的体会到无比悲痛的那种无言的伤痛。

    “来,弟兄们,我来教你们一首歌。”李楚军对在场的特战队员说道。

    李楚军在平时的授课时间,也经常教战士们一些军歌,因此当他说到要教大家唱歌的时候,战士们还是很感兴趣的。

    “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啊!”李楚军也没说是什么歌,直接就开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李楚军开始教唱。

    随着李楚军一句一句的教着,特战队员们一句一句的学着。

    渐渐的,特战队员熟悉了这首歌之后,在唱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词之后。

    胸膛里酝酿的都是悲伤的愤慨,虽然他们没有向歌词里所说的那样,离开东北,但是他们身边却有一大批人离开东北。

    虽然他们仍旧留在东北战斗,但是仍有一大部分进入了关内,尤其那些撤入关内的东北军。

    老张是孙家堡的猎户,平时就靠打猎为生。

    在九一八之前,老张一家还算可以,儿子也算是个有出息的孩子,虽然比不上王大财家的王小胖出国去留学。

    但是老张的儿子也不差,考上了东北讲武堂,成为了一名东北军的军官。

    可惜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儿子就音信全无,家里也没有收到儿子的一封信,老张也进城大听了儿子所在的部队,听说是跟着少帅进入关内了。

    在这个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家人就这么分散了。

    老张也动过带着老婆去找儿子的念头,但是一想儿子是当兵的,自己这么去找他也不好。

    而且,就算他们夫妻进入关内了,也不知道去哪找儿子,还不如在家老实的呆着,也许某一天儿子就回家了。

    再一个,听说小鬼子已经在热河一带集结了,也许就要打仗了,这个时候就更应该在家老实呆着了。

    在家里总要比在交战地区要安全许多,老张也不想太多了,只想着和老婆好好的过日子,等着儿子回来。

    今晚被王大财坑了,带着几个拿枪的人就来自己家拿驴车。

    老张是去儿子的军营看过的,他又猎户,眼睛时极其敏锐的,他打眼一瞅,就知道这些人是军人,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带着军人的作风。

    不过老张看王大财是把这些军人当成土匪了,不过这个年代官匪的界限也不是那么的明确。

    感觉有疑问之后,老张也没有声张,毕竟人家手里有枪。

    等到在粮仓见到十来个人之后,看他们身上的穿着和集体的言行,老张更加确认,这是疑惑军人,马匪绝对没有这样的气质。

    起初,老张以为是这伙军人来找王大财的麻烦了,毕竟他家张小胖在给小鬼子当翻译官。

    后来,老张看这些军人的领头那个,不像是特意找麻烦的样子,在他们把粮食都搬运到驴车上之后,还听从了王大财的提议,让他们回家整装一下。

    老张回家之后,跟老婆交代完了之后,他闲不住,先在院子里转悠了大半圈。

    看着天上的星星,皱眉不语,陷入了思考。

    如果这些人是军人的话,自己去试探着问一下,如果真的是军人,是东北军的话,那么自己完全可以再旁敲侧击打听一下儿子部队的下落。

    老张思来想去,全掌相击,他决定去问一问。

    家里的婆娘这段时间担心儿子已经开始茶饭不思了,老张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虽然一直安慰老婆说没事的。

    可是他心里也着实担心、紧张儿子的安全,这一点信也没有,心里总是悬着的。

    “咯吱——”

    老张推开门,怀着对了解和打探儿子部队行踪的急迫心情,走出了家门。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当走近粮仓的时候,老张听到这些军人竟然在唱歌。

    听着他们语气悲呛的歌声,老张不禁愣在了原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

    老张沉浸在这悲呛的歌声中,恍惚看到自己的儿子带着部队流着眼泪离开了东北,一路走一路哭。

    渐渐的,老张的眼睛的模糊了,他仿佛看到自己的儿子正在唱这首歌。

    “我的儿”

    ………

    ps:最近血海状态不行,写得不好,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也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说一说写这章的状态吧,写这一章的时候,血海是想起自己的爸妈的,在血海当兵的时候,当时中日形势因为一个岛,形势比较严峻,爸妈看到新闻之后,很是担心,连续打了好多电话来部队,还说要来部队看血海。

    当然,当时的血海是拒绝的,不过爸妈的担心之情,血海是心知肚明的。

    这几天跟爸妈重聚,老爸还亮出了血海从部队里带回来的一根内腰带,说部队的东西就是好使。

    唉,感慨一下,诸位观众大老爷,有事没有事多跟父母交流交流,问候问候,要知道世界上最爱自己的就是父母了,你自己都没有你父母这么爱你自己。

    (。)

第162章 老张夫妇() 
特战队员唱到情深之处,不禁泪眼模糊。

    有些事情,你不相信,是因为你没有见识过,并不代表这种事情没有,不存在。

    如果在以前,有人跟李楚军说,看到有人唱松花江上流泪了,李楚军绝对嗤之以鼻,逗我玩呢。

    当然,在加个前置条件,是抗日的东北老兵,好吧,这个李楚军会选择相信。

    现在李楚军他们就唱得泪眼模糊,唯有那些贴近环境,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心灵,触动心灵的歌曲,才能让人潸然泪下。

    同样一首歌,只要在那首歌诞生的年代里的人,才会更加对这首歌有更深的感触。

    直播间里的水友们,谁也不是真正生活在抗日年代的人,他们在以前也许听说过这首歌。

    但是要他们去听这首歌,去领悟其中的感情,有没有可能被这首歌感动得潸然泪下,李楚军觉得应该是比较扯淡的一件事。

    可是现在直播间里的好多水友,都在发弹幕说。

    “泪目,为何我有种莫名的心酸?”

    “我的泪水犹如滚滚长江奔流不息!”

    “我的泪水犹如滔滔黄河长流不止!”

    “浪奔浪流,泪奔泪流”

    “老实说,以前很不理解那些听歌听哭,看影视剧看哭的人,但是自从看了李司令的直播之后,我就时常泪流满面。”

    “我想说,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经历的过的苦难,我们不应该遗忘历史。”

    “”

    当唱完最后一句之后,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