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求收藏,求推荐
第五十章 库尔兰计划()
在马德格堡监狱和毕苏斯基的会面,只是双方一连串接触的开始。一方面如此重大的事件是不可能由一两次会面商谈就达成一致的。
另一方面在苏德之间重建一个大波兰只是《灰色方案》的第二号方案的一部分,而《灰色方案》本身不过是一个应对最坏局面的预案。
而在1918年初,形势仿佛还没有坏到这种程度。当赫斯曼在2月15日(离开马格德堡后,赫斯曼还去里加湾视察了一番)返回柏林的时候,消息还不算太坏。在伊普尔附近发起的攻势取得了一些进展,已经收复了第三次伊普尔战役(1917年7月22日到11月6日)中的全部失地。不过在索姆河一线进行的阿拉斯和拉菲尔攻击,却没有取得新的进展,显然在这个方向上的进攻已经受阻。
两次近乎孤注一掷的攻势,虽然都取得了一些成功,而且相对于西线过去四年的阵地战而言,采取新的进攻方式的德军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夸耀的。但是当赫斯曼坐在大总参谋部的餐厅里用午餐的时候,他还是感觉到了压抑的气氛。这和大约一年前,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时大总参谋部内的情况刚好相反。
“三月份和四月份可能还会有三次大规模的攻势,那时应该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是的,多半可以迫使法国求和,他们的鲜血都快流干了,应该坚持不了太久。”
赫斯曼在东方处的两位同僚,豪斯霍费尔上校和施莱彻尔少校正和他议论着前线传回来的各种消息。三个人都神神秘秘地坐在角落里,和其他用餐者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样他们可以比较放心地谈话。
“也许法国人会像俄国人一样,在胜利在望的时候崩溃。”赫斯曼叹了口气,“也许不会,那么我们就有麻烦了!”
其实他已经很清楚法国人不会崩溃了,鲁登道夫的发动的两次进攻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并没有给予敌人难以承受的杀伤——现在毕竟不是飞机呼啸,坦克轰鸣的二战。除非于是东线俄军“士兵指挥军官”的情况,要不然就算突破也不过是几十公里顶天。而且双方的伤亡都差不多,就是杀敌一万自损九千这样的交换比。与其说是在打仗,不如说在拼人口……现在英法一边一下子多了美国这个拥有一亿人口的国家,许多头脑清醒的德军军官,其实都已经知道事不可为了。
“路德维希,你的那份‘大波兰’计划弄得怎么样了?如果形势始终不能好转,我们就会需要它了。”豪斯霍费尔上校说。现在大总参谋部已经在准备求和了,制定《灰色方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得有计划的去投降!决不能跟俄国一样,对外输得一塌糊涂不算,自己人再来一场内战。
而要求和,当然就要参考《十四点和平条件》来了,其中就有关于波兰的。既然敌人要给波兰入海口,那就给吧!旦泽是不行的,那就只有在新占领的俄国土地上找个港口了。
所以赫斯曼提出的“大波兰”方案,在大总参谋部的高层看来还是不错的。既能保住旦泽,又能把波兰变成一道隔绝俄德的屏障。这样,未来俄德建立巩固同盟就很有希望了。
“方案已经弄好了,毕苏斯基那边没有问题,至少……在艰难的时刻(指战败)到来前没有问题。他很快就是胜利者了,波兰共和国之父,大权在握的独裁者,现在是不会自杀的!”
毕苏斯基什么时候都不会自杀,但是那天在和赫斯曼见面的时候,要敢拒绝的话,那就要被自杀了——这是明摆着的,德国人都愿意支持大**联邦了,再要嫌少,那还能让毕苏斯基活?
“不过等到艰难的时候真的到了,波兰人还是有可能背叛的。”赫斯曼的语气阴沉了下来。
历史上,一战后的德国人对波兰的怨恨不是没有道理的——波兰共和国实际上是在德国的帮助下恢复的……如果没有德国,列宁才不会答应波兰独立呢!可是波兰在一战后非但不知报恩,还狠狠咬了德国几口,吞下了西普鲁士和波兹南。这分明就是一匹白眼狼嘛!
“如果那样,他们将来一定会付出沉重代价的!”豪斯霍费尔上校是地Yuan政治专家,他当然知道波兰同时和苏德为敌是多么疯狂的事情。他思索了一下,又说,“我还要亲自去一趟马德格堡,找毕苏斯基好好谈谈……如果他能在德意志陷入困难的时候表现得像一个真正的朋友,将来波德两国一定会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波兰人多半没有这样的智慧,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总让人瓜分了。赫斯曼想到这里的时候,兴登堡元帅的副官舒伦堡走了过来,他用低沉、充满忧虑的语气说:“赫斯曼少校,元帅阁下请你立即去他的办公室。”
……
赫斯曼抵达兴登堡元帅办公室的时候,元帅正在吃中饭,他的座椅旁边放着一个小茶几,上面放着一只盘子,里面是吃了一半的咸猪蹄、面包和咖啡。在元帅对面摆了两张椅子,其中一张椅子上已经坐着一个三十岁出头的上尉,大眼睛、大鼻子、大耳朵还有一张大嘴,是个看上去很神气的人。他看到赫斯曼的军衔稍稍愣了下,然后站起身行了军礼。
兴登堡说:“这位是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上尉,是戈尔茨上将的副官——这位是路德维希。冯。赫斯曼少校,蓝色马克斯勋章的获得者,现在是军事情报局东方处俄国组的组长。”
听到“蓝色马克斯勋章”,这位法尔肯霍斯特上尉的大眼睛更睁大了一些。而赫斯曼同样也打量着这位法尔肯霍斯特上尉,如果他没有记错,这位就是二战中的“挪威征服者”法尔肯霍斯特。
兴登堡道:“根据目前的计划,戈尔茨上将将会出任波罗的地区驻军的最高长官,和阿道夫。皮拉尔。冯。皮尔堡男爵一起,共同管理波罗的地区。赫斯曼少校,现在请你把《库尔兰计划》的大致内容告诉法尔肯霍斯特上尉。”
皮尔堡男爵赫斯曼是见过几次的,他是波罗的地区的贵族大地主。在德国入侵库尔兰的时候带路有功,现在是波罗的地方议会的领导人,赫斯曼从俄罗斯搞来的德裔都要他想办法安置——这当然是个异常艰难的任务,不过这位男爵却把那么多人安置的井井有条。
而赫斯曼制定的《库尔兰计划》的核心也人口迁移有关,就是要将波罗的的德裔都集中到库尔兰和立夫兰,然后将这两个原属沙皇俄国的省合并成库尔兰自治邦——这个国家就相当于历史上的拉脱维亚。
第五十一章 女大公()
“上尉,《库尔兰计划》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和民族问题。”
“土地?民族?”法尔肯霍斯特上尉看着赫斯曼,“少校,您是想将波罗的地区的德意志人都集中到库尔兰?”
“还有立夫兰。”赫斯曼补充道,“大约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里加为中心,其中一半多为可耕地,剩下的都是丘陵、湖泊和沼泽。”
他说的就是后世的拉脱维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是没有拉脱维亚国家这个概念的,只有拉脱维亚人。这是一个人口仅七八十万的小民族,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历史上不是被德意志人统治,就是被俄罗斯人统治。
赫斯曼接着说:“根据波罗的临时政府的统计,在库尔兰和立夫兰地区有大约100万非德意志人,其中拉脱维亚人占60%(此时的拉脱维亚人也不都在库尔兰和立夫兰),俄罗斯人占20%,其余是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波兰人、乌克兰人和犹太人。另外,在波罗的地区和立陶宛还有奥属波兰,奥属乌克兰,目前一共有大约80万德意志人,其中的大多数都在里加周围,也就是在库尔兰和利夫兰地区。而《库尔兰计划》建议重新安排库尔兰和整个波罗的地区的人口,将德意志人集中到库尔兰和立夫兰。再将库尔兰和利夫兰的拉脱维亚人尽可能地迁走。以确保德意志人可以成为未来库尔兰自治邦的第一大民族!同时,库尔兰自治邦还要做好准备,在必要的时候接纳来自波兹南和西普鲁士的德意志人。”
赫斯曼的《库尔兰计划》并不复杂,核心思想就是用人口和子宫去占领库尔兰和立夫兰!第一个目标是让库尔兰自治邦的德意志人口达到100万。考虑到库尔兰、立夫兰的农业条件和德意志人的勤奋,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绝对能让100万德意志人生活得很好,这样就能继续吸引来自德国本土的移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库尔兰自治邦说不定会拥有300万人口(包括非德意志人),超过后世的拉脱维亚。
而协约国再怎么不讲道理,拿100万库尔兰德意志人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那里毕竟是欧洲!而且,库尔兰自治邦的德意志人也不会没有武力。
“如果未来的库尔兰自治邦能拥有100万德意志人,那么在充分动员之后,库尔兰防卫军就会拥有10万名战士。依托多丘陵、沼泽和森林密布的地形,可以抵挡20万到30万远道而来的协约**队……”
打的准备当然还是要做的!在《库尔兰计划》中,赫斯曼建议成立一支人数在五万左右的常备军——库尔兰防卫军。骨干将是从东线德军中招募的志愿者,他们将会拥有库尔兰自治邦和德意志双重国籍,还会在库尔兰自治邦分配到土地。
“土地分配是怎么回事?”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上尉手中有一份《库尔兰计划》的副本,他一边听赫斯曼讲解,一边也在翻阅副本,同时还用钢笔在副本上面写字记录。他发现副本里面有许多关于“土地分配”的内容。
“要给每一个想要生活在乡村的波罗的德意志人分配足够维持中产生活的土地。”赫斯曼说,“这是所有库尔兰德意志人团结起来的关键。库尔兰自治邦有很多土地,对吧?如果我们不把那里的土地分给德意志同胞,那么又如何让他们相信库尔兰是他们值得用生命去保卫的家园呢?如果有一部分德意志人地主在土地分配中受损,我们可以在别的方面给予补偿,比如库尔兰自治邦的债券,自治邦的公务员职位,或者里加城内的物业。”
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上尉看了眼兴登堡,兴登堡点了点头。库尔兰自治邦可以说是德意志帝国在这场世界大战后唯一可能保留的胜利果实了。这是用200万人的鲜血换来的!库尔兰德意志地主的利益,根本不能和200万人的鲜血相比。而且,库尔兰德意志人失去政权,他们的土地早晚也会被人没收。
“另外,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安置好被迁走的拉脱维亚人……可以在波兰和立陶宛安置,把属于俄罗斯贵族的土地分给他们一些。最好能在波兰和立陶宛形成几个或十几个拉脱维亚聚居区。”
赫斯曼还在《计划》中提及了拉脱维亚人的安置问题。他并不希望让几十万拉脱维亚人憎恨德国……如果能慷他人之慨,又何乐而不为?给毕苏斯基制造个拉脱维亚问题也不错!
“少校,您还在计划中提到了库尔兰加入波兰联邦或是和爱沙尼亚组建联邦的可能。”法尔肯霍斯特上尉眉头微皱,“难道就不能考虑让库尔兰独立吗?”
“组成联邦国家显然比较有利,”赫斯曼解释说,“首选当然是由库尔兰自治邦和爱沙尼亚自治邦共同组成波罗的联合国家……可以是大公国,也可以是共和国。”
在赫斯曼的《库尔兰计划》中,爱沙尼亚人和拉脱维亚人的命运是完全不同的,后者会被迁离故土,而前者将拥有一个自治邦,成为原爱沙尼亚省(原沙俄)和立窝尼亚省土地上的主体民族。这两个自治邦再合并成波罗的联合国家,国家的首都则会设在里加……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因为爱沙尼亚民族非常弱小,人口也不多,比拉脱维亚人还少一些。如果和强大的德意志民族组成联邦,那么联邦国家的权力就会被德意志人操纵。另外,德意志人一直以来也是爱沙尼亚和立窝尼亚这两个沙俄省份的上层,控制着许多土地和产业。如果爱沙尼亚和库尔兰组成联邦,那么爱沙尼亚人就不能没收德意志人的财产。
“那么大公国的大公是谁?”法尔肯霍斯特上尉又问。
“目前是一位德意志君主……这是陛下考虑的,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赫斯曼说。在他的《库尔兰计划》中,并没有提及波罗的联合公国君主人选——现在德皇威廉二世还在台上,讨论这个问题未免不敬。
不过在赫斯曼心目中却有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说吧,”兴登堡挥挥手,“制定《灰色方案》本来就是要应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