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尔什维克真的搞垮了俄**队并且在俄国引起更大的混乱,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争取最大的利益呢?”

    一个上尉果然挽救不了一个将要灭亡的帝国!赫斯曼上尉并不感到意外,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虽然是杰出的指挥官,但他们不是战略大师,那位德意志万岁爷威廉二世更加不懂战略。俄军的瓦解对他们而言,或许只是狠宰俄罗斯这个宿敌一刀的机会。

    鲁登道夫已经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双手按在办公桌上,默默地望着赫斯曼足有两分钟之久。“说实话,你的这份报告的绝大部分还是不错的,对于一名还没有进过柏林军事学院(参谋学院)的上尉而言,能有如此眼光实属不易。既然你对俄国和布尔什维克非常了解,那么我就给你一个部分实现《关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报告》的机会。

    大总参谋部和外交部正在联合拟定一个帮助布尔什维克上台的计划,名叫《托尔计划》。实际上你已经参与其中了,现在我让你更深入参与该计划,你将护送列宁返回俄国。同时担任列宁和大总参谋部之间的联络官,还要负责考察布尔什维克。好好干吧,年轻人,也许你飞黄腾达的机遇就在俄国!”

第九章 幕后英雄和中间商() 
“赫斯曼上尉!嗨,赫斯曼上尉!”

    正埋头在起草一份附属于《托尔计划》的“人员输送计划”的赫斯曼应了一声,抬起头来。就看见凯塞林上尉夹着个皮包,好像个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一样,走进了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作为鲁登道夫的副官,赫斯曼在大总参谋部大楼内也有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就是在鲁登道夫的办公室旁,和那位名叫莱茵哈特的少校副官合用。

    不过后者仿佛个跟屁虫一样整天跟着鲁登道夫,所以这间办公室基本是空着的——赫斯曼其实也是第一天在这里上班,而且他也待不了几天就要启程回瑞士了。

    “哦,凯塞林上尉,你来啦。”

    “是的,我来了,上面说有一项绝密任务要我去完成,叫我到上将的副官办公室来向一个名叫路德维希。冯。赫斯曼的上尉报到。我想那人就是你吧?”

    “那人就是我。”赫斯曼闪动着眼睛,从办公桌后站起身,走到凯塞林这个将来的“纳粹分子”跟前,和他握了下手。“阿尔贝特,你走运了!因为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去完成……这个任务会让我们在几个月后成为少校。”

    在德意志帝国的陆军中由上尉晋升少校可是跨过了一个重要门槛,如果没有机遇,很多人会在这个门槛前卡上很多年。而参与扶植布尔什维克上台的行动,显然就是一个能让人跨上一大步的机会。而赫斯曼在大总参谋部没有几个熟人,因此就想到了凯塞林这个后来的纳粹元帅——这可是个相当出色的将领,既能指挥空军,又是陆战高手。

    赫斯曼心想,如果能给凯塞林一个提拔的机会,让他成为自己的朋友,一定不是件坏事。

    “真的?”凯塞林上尉将信将疑。

    赫斯曼点点头,又道:“运气再好些,战争结束前我们都会成为中校。”

    “中校?”凯塞林翻了翻眼皮,几乎怀疑赫斯曼上尉喝多了。30岁上下升到中校!赫斯曼以为自己是某个德意志王室的要人吗?

    “路德维希,你是在哄我吧?”凯塞林道。

    “你还是先看看这份文件吧。”

    赫斯曼将基本起草完毕的“人员输送计划”递给了凯塞林,又拉过一张椅子让他坐在自己的办公桌边上。

    “布尔什维克!俄国!天哪,我们要把那些无政府主义者送去俄国?”

    布尔什维克和俄国无政府主义有些渊源,但绝不是一派。不过对凯塞林这样的第二帝国下级军官来说,要分清楚两者的区别并不容易。

    “布尔什维克分子实际上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只是不要沙皇的政府,同时想要建立自己的政府。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在俄国建立政权,这个布尔什维克政权将会瓦解沙皇的军队,让我们赢得东线的战争!”

    “这样啊……如果能成功,倒是很不错的。”凯塞林仔细地看着赫斯曼拟定的计划。

    赫斯曼制定的“人员输送计划”非常简单,就是让流亡西欧的布尔什维克分子在瑞士的苏黎世集中,然后乘坐“特别专列”前往德国北部港口萨斯尼兹,再乘坐船前往瑞典的特雷勒堡,之后在瑞典社会民主党人的帮助下乘坐火车通过瑞典和芬兰抵达彼得格勒。

    由于瑞典的社会民主党已经参加了瑞典联合政府;而俄属芬兰(由沙皇兼任大公,但是有自己的政府和议会)的社会党又是芬兰的第一大党,而且现在布尔什维克也没有和社会党分道扬镳——布尔什维克是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分裂出的“多数派”,是第二国际的成员,和瑞典、芬兰的社会党算是兄弟党。

    因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分子通过瑞典和芬兰两国是没有什么危险的,唯一危险就是从萨斯尼兹渡海前往瑞典,有一定的几率被协议国的潜艇攻击。为此赫斯曼还在计划中要求船只悬挂瑞典国旗,并且安排驱逐舰护航,总之一定要万无一失地将列宁同志还有赫斯曼本人,安全地送去俄国。

    “路德维希,我们是不是要留在俄国一段时间?”凯塞林放下计划书草案,低声问道。“我想我们的任务不会只是护送他们回国吧?”

    “在完成护送使命后,我们两人中有一个要留在列宁身边,另一人留在大总参谋部担任联络官。”

    赫斯曼耸了耸肩膀,“我在大总参谋部没有什么熟人,阿尔贝特,你能来当这个联络官吗?”

    “我要留在柏林?”凯塞林端详着赫斯曼微胖的脸庞,皱起眉头,“我能干什么?”

    “当然是些很要紧的事情,”赫斯曼给凯塞林倒了一杯咖啡,咖啡豆是他从瑞士带回来的。“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们送回俄国只是个开始,接下去的工作更为艰巨,我们要帮助布尔什维克赢得俄国政权,还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德意志帝国获利。”

    凯塞林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浓郁的香味在他的齿间游动,他至少有两年没有喝到如此香醇的咖啡了。

    看到凯塞林兴致勃勃地喝着咖啡,赫斯曼继续推销着自己的计划。

    “阿尔贝特,虽然俄国革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我们毕竟不是主角……我们不是在台前风风光光的大人物,甚至不会在任何关于俄国革命的历史书上留名,我们俄国革命的幕后英雄,同时又是革命的中间商。”

    “革命的中间商?”凯塞林轻轻放下手中咖啡杯,“什么意思?”

    “中间商嘛,”赫斯曼微微一笑,两手比划着说,“就是要两头说服,竭尽所能去促成交易。”

    说穿了就是两头忽悠,中间渔利。赫斯曼估计,俄国革命是个油水很大的买卖!参与其间不仅能让自己升官,说不定还能捞上一大笔钱。

    但是这笔大买卖靠赫斯曼一个人是做不成的——哪怕他和列宁、斯大林成了铁哥们——他必须要有一个团队来操办和苏联的交易,这样才能把联苏活动(在原本的历史上,联苏也是德国在一战后走向复兴的重要手段)搞好并且完全控制住自己手中。

    不过赫斯曼只是一个小小的上尉,能量有限,在大总参谋部里面唯一算得上比较熟悉的,就是这位凯塞林了。所以趁着自己还没有离开柏林,还能在鲁登道夫跟前说话,就提出把凯塞林还有之前被凯塞林派来打下手的卡尔。斯托克豪森都拉入伙了。

    “两头说服?”凯塞林皱皱眉,“听着像个犹太商人。”

    “差不多吧,”赫斯曼笑道,“我在彼得格勒,留在列宁身边,负责做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工作,让他们出尽可能高的价格来购买德意志提供的一切……比如贷款、武器弹药、军事顾问、武装干涉,当然还有和平!而你则要负责游说大总参谋部里面的大人物,尽可能接受我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那里争取来的条件,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点都不比说服列宁容易。”

    “就我一个人去说服大总参谋部里的大人物?”凯塞林略有点迟疑,他当然知道德国的大人物们有多顽固。

    “那怎么可能?”赫斯曼摇头道,“将布尔什维克分子送往俄国是托尔计划的一部分,而这个托尔计划是由大总参谋部和外交部共同主持的。很快就会成立一个代号为“托尔”的小组专门负责此事,我们俩只是这个小组里跑腿的小人物。鲁登道夫上将和外交大臣屈尔曼阁下才是负总责的,还有一些中层人物会加入进来。不过,什么大事儿都离不开跑腿的小人物不是?而且我们还会是一群小人物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阿尔贝特,你想不想参加?”

    凯塞林一笑:“当然想参加了!这可是晋升少校的机会。路德维希,我欠你一个人情了!”

    “什么话,我们不是朋友吗?朋友就应该互相提携。”

第十章 托尔小组() 
托尔小组是个大总参谋部和外交部合办的临时机构。在大总参谋部这边,最先参与进来的就是鲁登道夫上将,赫斯曼上尉和凯塞林上尉,还有尚留在瑞士的卡尔。斯托克豪森,稍后又来了一位身材矮小,面孔和鼻子都很长的海军上尉威廉。弗兰茨。卡纳里斯——就是日后纳粹德国的军事谍报局局长,因为参与推翻希特勒的阴谋活动而被吊死。

    这位日后的海军上将在1915年和1916年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情报天赋,先是从智利逃脱(因为所在的巡洋舰在智利水域自沉而被智利方面扣留),化妆成了一个英裔智利人偷渡回国。后又在西班牙从事谍报工作,还在偷渡回国途中被意大利人抓获,然后再次逃脱。不过德国海军并没有将他培养成一个超级间谍的打算,而是让他回到了海上去指挥一艘潜艇。在托尔计划启动的时候,他正好在岸上休假,所以就被临时召来当跑腿了。

    除了一个高高在上的上将和三个跑腿的上尉之外,还有一位政治处的少校库尔特。冯。施莱谢尔也在几天后加入了进来——就是那位当了一个多月魏玛共和国总理的施莱谢尔。

    他是个长得相当有风度的办公室军官,三十多岁年纪,保养得很好,穿着笔挺且合身的军服,头发和胡须都修剪得整整齐齐,皮鞋也擦得锃亮,出现在一间专门供托尔委员会使用的小小的办公室内。然后用例行公事的语气宣布。

    “我是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少校,现在奉命负责托尔小组,直接向第一军需总监负责。”

    赫斯曼、凯塞林和卡纳里斯三人都站得笔直,向新来的头头行了军礼,然后一一通报姓名和军衔——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小组的日常事务由这位施莱谢尔少校负责,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当赫斯曼报名的时候,施莱谢尔少校感兴趣地看了他一眼:“哦?《关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报告》就是你起草的?”

    “是的,少校。”赫斯曼回答。

    “很有想法嘛,”施莱谢尔少校点点头,放沉了语气,“但是和无政府主义者结盟的想法还是过于幼稚了。你应该多读一些欧洲的历史,这样你就会知道在欧洲这里,革命是一种传染病。一定要全力以赴地预防才行!”

    “知道了,少校!”赫斯曼口上这么说,心里却想,“欧洲历史我读得可不少,我还知道您老人家会在1934年6月30日的长刀之夜中送了性命!”

    “很好,”施莱谢尔少校当然看不透赫斯曼的心思,他接着说道,“目前我们这个小组的工作重点,就是将星散在西欧和中欧各地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分子集中起来,经由瑞典送往彼得堡……这是一项绝密行动,将由大总参谋部和外交部共同负责实行,因而还会有几个外交部的人员会加入。”

    施莱谢尔少校指了指赫斯曼,“赫斯曼上尉,待会儿你去一下威廉街,带着元帅阁下签名的公函,去找欧洲处俄国组的弗里德里希。冯。舒伦堡先生。他是外交部派出参与小组活动的负责人。你请他尽快到大总参谋部来,两方面的人(指军方和外交部)需要开一次碰头会。”

    “遵命,少校。”赫斯曼嘴上应着,心里却想着刚才赫斯曼提到的弗里德里希。冯。舒伦堡,他仿佛就是那位悲催的德国驻苏联大使……因为参与反对希特勒的政变而被枪毙!

    一个被谋杀的施莱谢尔,一个被枪毙的舒伦堡,一个被吊死的卡纳里斯,还有一个被判了死刑但没有执行的凯塞林。参加这个托尔小组的人仿佛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啊!或许赶上了这个悲惨的时代,好下场对德国人来说本就是非常奢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