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科大唐-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东西给封闭起来了,根本不去想他。

    现在,被时不凡一针见血的指出来了,让孔颖达感觉自己多年以来建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都差点崩塌,因为这个是一个死循环。如果孔颖达顽固都认为劳动人民没有资格成为圣贤,那也就是否认祖宗的有教无类这句话。可是如果他承认劳动人民有机会成为圣贤,那也是在否认自己多年以来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孔颖达彻底蒙圈了,因为不管怎么解释,都是要否定他其中一个“信仰”。祖宗的学术,还有人生的生活世界观,其实都是一种信仰,可是现在居然要必然舍弃一个信仰,那这样让孔颖达非常的压力巨大。

    “孔颖达果然是一个单纯的学者,他不是那种乱世枭雄,也不是那种追逐权力的政客。他只是一个学者罢了,一个单纯的学者。也许,正因为懂得太多,最后反而会发现自己的无知,更容易陷入迷茫!”时不凡想道。

    这个世界上,真正聪明的人,是绝对不会说自己聪明的,相反他们会认为自己非常的“愚蠢”。因为真正知道的越多,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只有那些蠢货,才会真正自以为自己是天才,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聪明了。

    西方的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一辈子科学,那是何等聪明的人啊,最后还不是居然该信上帝了?还有很多例子,那是因为越聪明的人,他随着越是了解这个世界,那最后他会发现自己居然越是感觉自己知道的越少。

    而孔颖达正是因为他对于儒家经典太熟悉了,几乎能够倒背如流。可惜他只是一个学者,不是一个政客。他是真正的用心去学习儒家经典了,所以才会陷入这种状态。如果是一个政客,是一个乱世枭雄,绝对不会陷入这种状态。孔颖达毕竟不是那种能够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枭雄,所以他无法心安理得的说出让百姓无条件供养自己,无条件让自己可以衣食无忧的享受的理由。这样造成了孔颖达两种古今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他心里面交融,冲突,甚至如果稍有不慎恐怕会造成他信仰点崩溃,一辈子也就这么完了。

    “好了,孔学士,你不用想这么多,你只要想想,你人生半百了,你所求是为何,你所求是什么?你难道,因为多年以来的养尊处优,多年以来的衣食无忧,难道就这么忘记了你当年的理想吗?你回忆一下,当年你的理想是什么?我相信,岁月磨灭不了你的理想。虽然你目前只是世间的虚幻所蒙蔽了心智,可是我相信你只要能够好好的回忆起当年的理想,当年自己所立的大志,然后问问自己的本心,你目前的东西是你所需要的吗?如果不是你所需要的,那你在这里有何用?”时不凡说道。

    孔颖达摸了摸脑袋,然后感觉脑袋非常痛苦,他不由得开始思考,自己目前的优厚生活。他自幼成名,是一个天才,然后从隋朝开始也多是一个名士,到了现在更是能成为天下著名的大宗师。名声,掌声,财富,官职,爵位甚至美女等等一切,都过来了。而他这个是自己所学习祖宗儒家经典而来,而也是因为他的孔子后代的原因而来。

    可是现在,他真的开始询问自己,自己享受了这些高官厚禄,享受了这么多的财富和名声,可是这些是自己所需要的吗?虽然自己可以无忧无虑的研究学问,可是这些学问真的是有用的吗?刚才时不凡的一句当头棒喝,却让他陷入了思想信仰的急速冲突当中,差点信仰都要崩溃了。而现在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这些真的是自己所需要的吗?名声财富金钱美女官职爵位,这些是自己的理想吗?

    孔颖达开始扪心自问,自己这么多年以来,所希望的也就是这些?好像不是啊!当他是为了什么了?孔颖达摸着脑袋,使劲回忆当年自己到底最初的本心,最初的理想是什么了?怎么突然这么难以想起来了,当年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了?而很快,孔颖达顺着自己年龄往回头想,最后突然在小时候,三岁时候所说的一句话,让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孔颖达马上站起来,对时不凡鞠躬说:“多谢小友当头棒喝,不然我恐怕真的是要浑浑噩噩一生,最后连我这一生所求都不知道了。当年我无非是希望能够真正的学习祖先学问,然后能够为百姓做些什么。可是现在,我居然享受了功名利禄,居然忘了百姓了?当年祖先何等的伟大,何等的无私,当我也是希望沿着祖先的步伐,然后一路能够做一个圣人门徒。当年的我,不求富贵,不求荣华,我只是希望能够实现祖先的有教无类。可是现在,我居然在这些功名利禄面前,迷失了双眼,看来这个功名利禄实在是害人不浅,让人丧失了心智啊!”

    “孔学士,其实这个无关于功名利禄之罪过。而是你自己的问题!”时不凡说道。

    “我自己的问题?”孔颖达不太理解。

    时不凡指了指修文馆精舍窗外的那棵树,然后一阵微风吹动了那棵小树,时不凡问:“孔学士,你说那个是树动,还是风动?”

    孔颖达想了想,说:“是树动!”

    “可是树老老实实的在那里,那为何会动?植物可不会自己动啊!”时不凡说。

    孔颖达再次回答:“是风吹的!”

    “可是既然是风吹的,那为何是树动?”时不凡反问。

    孔颖达再次说:“那是风动!”

    “可是你又为何认为是风动?”时不凡问。

    孔颖达再次摸了摸脑袋,这个也是一个逻辑上无法解释的问题。这个逻辑太复杂了,根本无法解释出来。这个不是什么物理学,而是一个哲学问题。平日里面谁会关心这个树动风动的玩意,可是孔颖达现在也都感觉蒙圈了,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认为不是树动或者风动,其实无非是你心动!”时不凡回答。

    孔颖达再次闭上眼睛,然后好像什么都不想,最后他好像屏蔽了六识。过了足足五分钟,最后孔颖达才睁开了眼睛。

    “小友说的不错,是我心动了。其实树没有动,风也都没有动,是我去想了他,他们才‘动’了。小友是要告诉我,其实并不是功名利禄来找我,而是我对功名利禄心动了,所以才会让他送过来吗?而我学有所成,再加上圣人后裔的身份,所以功名利禄纷纷来找到了我。如果我本心不动,那再多的功名利禄也都不会来让我迷失自己了吗?”孔颖达说道。

    时不凡回答:“没错,正因为你被功名利禄的表象所迷惑,这才对他动了心。而接着功名利禄纷至沓来,然后你也都沉浸其中几乎无法自拔。人生何尝不是如此,面对众多诱惑,只有保证本心不动,那才是超然于天地之间,真正体悟大道。”

    “请问时不凡小友,我该如何做?”孔颖达说道。

    “无妨,无非是致良知罢了。当年圣人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你做到了吗?你不如每天都在心里面回忆一下,你有没有能够做到自己每天三省吾身,真正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了吗?”时不凡问道。

    孔颖达沉默了一下,最后老实说:“我没有能做到!”

    “而每日三省,其实也就是在致良知,让自己知道自己的本心是如何?只要按照自己最初的本心,不忘初心,那也都可以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的圣人。只要记住了自己的本心,面对诱惑和风波,每日三省吾身,真正的能够致良知,那你的本心不会被迷惑,不会被掩盖,你也都可以超然物外于天地间!一切,都是要看你的‘心’罢了。”时不凡说道。

    孔颖达接着回答:“小友这话,可是开了一派宗师啊!这个一切都是以‘心’为主,那岂不是乃是‘心学’?”

    “你要这么称呼,也可以!”时不凡淡定的回答。

    孔颖达马上再次对时不凡说:“可惜,我已经年过半百,小友能够早出生三十年,在我没有被功名利禄所迷惑,失去了本心的时候点醒我,那该多好啊!可是,现在已经晚了。”

    “不,现在也不晚。人生不再长度,而是在于厚度。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你认为晚了,可是一点不晚。晚了只是借口,只是为自己找的借口罢了。真正诚心之人,不会找任何借口。真正真心的人,哪怕只要有一口气,那也都会努力,而不会推脱!”时不凡说。

    孔颖达马上再次鞠躬说:“小友教训的是,教训的是!我马上去改正,多谢小友点醒我啊!”

    孔颖达很快浑身轻松的离开了修文馆精舍,然后有了一股说不出的轻松。

    而孔颖达去不知道,其实时不凡也都在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说:“如果你在这么纠缠下去,我肚子里面那些玩意也都要被掏空了!总算把你给忽悠走了!”

第十九章 大忽悠(下)() 
李世民看着这份孔颖达递交给自己的辞呈,心里面犹如一万只草泥马路过,简直是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目前的心情。孔颖达居然主动递交了辞呈,不愿意在秦王府做这个学士了,而是要去体验生活。在长安体会一下劳动生活,然后亲自的去体会一下真正的本心所求的生活。至于目前的荣华富贵,孔颖达也都不想要了,而是去真正的修行,进行自己本身的修行。

    而孔颖达居然放弃了李世民花费了五品官员的俸禄和优待,要去真正的体悟百姓的生活,体悟圣人之道。而这样让李世民哭笑不得,这个孔颖达不好好做学问,居然跑去做这种事情?

    “这个家伙到底受到了什么刺激?”李世民问道。

    “父王,好像孔学士和时校书郎在这里谈论,然后孔学士好像被时校书郎辩驳的哑口无言,最后反而有所体悟。”李丽质说道。

    “是时不凡把孔颖达弄成这样的?”李世民惊呼。

    而李世民真的不明白了,孔颖达好歹也是一个儒学大师,怎么会在自己专业里面被人家给弄得如此狼狈,坚持多年的道心都如此受损了呢?哪怕不说孔颖达是儒学大师,可是他好歹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那叫一个老奸巨猾,嗯,是阅历丰富。可是为什么这么一个阅历丰富的人,居然会被一个小年轻给弄得晕头转向,居然也都被如此忽悠瘸了?

    当然,其实孔颖达辞职,对于李世民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损失。因为李世民这里所谓十八学士,其实这个十八学士真正对于李世民夺取皇位的帮助并不多。李世民最依赖的还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别的人更多都是凑数的。这个十八学士里面从事学术研究和艺术的人很多,真正能够在军事政治上面帮助李世民的,其实并不多。而李世民之所以给那些研究学术的人优待,其实也是有了一种“统战”的思想。通过优待这些学术成就高的人,然后用来吸引人才。而孔颖达代表了山东士族,房玄龄也是代表了山东士族,而杜如晦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关陇集团。可以说这个十八学士里面出身不同势力,被融入了进来算是一个不错的融合。十八学士里面其实也就是一个小政府,一个小社会。

    孔颖达的离开,对于李世民来说并不算太大损失。因为孔颖达的成绩主要是在学术上面,而并非是在政治和军事上面。而李世民打天下主要靠的是政治和军事,并非这个学术。这个孔颖达更多的是李世民手下一个政治花瓶,并非是真正都让他掌握权力,主要是意思意思罢了。

    如果不是看中孔颖达孔家后代,并且是学术成就不低的情况下,李世民也都不会选择让他来当这个学士了。可是现在孔颖达居然被杜君绰给忽悠瘸了,这样李世民也多颇为郁闷。

    “走,去看看!”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马上来到了郊外,看到了孔颖达居然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耕作。而这些土地其实也多是李世民赐予孔颖达的,而孔颖达居然在这里自己耕作。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并且之前也都没有从事过耕作工作,那他如何能够受得了?

    “孔学士,你这是……”李世民问道。

    而孔颖达马上回答:“秦王,我现在正在实现我当年所需要的东西,正在研究真正的学问呢!”

    “孔学士,您要研究学问,可以去秦王府去研究啊!衣食无忧的研究,那不是不是很好吗?”李世民问道。

    可是孔颖达却说:“不,秦王,我算是明白了。在享受秦王您的供奉,在享受任何人都供奉的情况下,是研究不出任何学问的,无法真正的研究出学问。而我只有在自己体悟,才能够有所成绩。我算是明白了,当年祖宗为何一辈子漂泊,最后才成为了一代圣人。而也许正因为他仕途失意,让他一生漂泊,这才能有了他未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