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枭雄-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晃动着。

    杨琏拔出长刀,左劈右挡,不断把箭羽劈下。

    赵匡胤从一边赶来,他已经扔掉了弓箭,看了看地上有半截长矛,便拾了起来,奋力朝着船舱一掷。

    船舱里,厮杀声把刘承祐惊醒,他抬头一看,只见运河两岸都是骑兵,而他身在船上,他有些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忽然,他觉得身上一阵寒冷,仔细一看,这才发现身上的衣服被人换了,衣裳单薄,不足以御寒。冷得他忍不住打了几个喷嚏。打完了喷嚏,刘承祐正想要站起来,看一看究竟,忽然一根长矛破窗而入,从刘承祐身边划过,牢牢地钉在了地上。

    刘承祐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正要说话,杨琏从门外进来,问道:“你会游泳吗?”

    这个声音有些熟悉啊,刘承祐心中想着,正在不解的时候,杨琏踏上一步,长刀劈出,把一根长矛劈落在地。赵匡胤在岸上让士兵不断抛出长矛,船舱被钉成了马蜂窝,到处都是眼。几名船夫躲避不急,被活生生刺死。

    这时候船上除了刘承祐,只剩下了五六人,如果赵匡胤再攻击,杨琏根本守不住,不过,长矛毕竟不比箭羽,数量有限,抛射了两轮之后,赵匡胤也无奈了。

    随着大批的船夫被杀死,船只的速度更慢了,赵匡胤快马赶上,哈哈大笑,高声道:“杨琏,交出天子,饶你不死。”

    赵匡胤杀气腾腾的话让刘承祐很是害怕,他扭头看着杨琏,道:“杨大哥,你一定要救我,我若是被他们抓住,肯定被杀了。”

    杨琏手提长刀,把刘承祐护在身后,高声道:“赵匡胤,你若是想要抓他,就先从我尸体上走过。”

    “好!”赵匡胤笑了笑,一挥手,道:“把他们包围起来,决不能放走一个。”

    五十多名骑兵蜂拥而上,想要截断杨琏的归路,就在这时,只听一阵梆子响,箭羽如同雨点一般,而来。骑兵们躲避不急,顿时有二十多人中箭跌落战马,余下的人除了少部分未受伤外,其他的或多或少都受了伤。。

第九十四章 围追堵截() 
赵匡胤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凝神一看,只见一百多步外,至少有三百多名步卒组成了一个方阵,弓箭手在内,刀斧手、枪兵在外,间或还有推车等物,箭羽正是这些士兵射出来的。

    赵匡胤变了变脸色,这些士兵是从哪里来的?不等他想明白,那对士兵又射出了一轮箭羽。步弓的精准度比起骑弓来说,要好很多,尤其这群士兵还配备了弩,射程远,威力大,赵匡胤身边又有十几人中箭倒下。这一下赵匡胤脸色变了,因为他分明看见在步卒方阵后,还有骑兵。

    骑兵的人数不多,最多只有一百骑,但他们以逸待劳,而自己一连奔跑了十几里,再算上寻找刘承祐所耗费的体力,战马已经累得够呛了,而他身边的人却不多,这时只剩下了十几人,而且多半带伤,根本不可能是这群士兵的对手。

    赵匡胤目光阴冷,颇为犹豫了半响,最终还是选择了撤退,再不走,敌人的骑兵追上来,那就难了。赵匡胤退走,南岸再无敌人,这群步卒转而向北岸射击,弓弩的射程极远,而且他们配备的弓弩在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之间,比起骑弓来说,射程大约远六七十步。这个距离足以让他们有效地打击汉兵。

    王彦超带着骑兵追来,很快有人中箭倒下,步卒采取抛射的方式,越过运河上的船只,直扑北岸的骑兵,一阵马嘶人叫,至少二十多人倒下,王彦超勒住了战马,看着运河南岸的步卒,有心无力。

    附近的运河上没有桥梁让他们去对岸,而且就算有,这群早有准备的唐兵很有可能已经摧毁了桥梁,退一步说,就算过了河,想要在短时间内击败有准备的步卒,而且是有大量弓弩的步卒,是比较难的。

    不过王彦超也不想放弃,他想了想,带兵撤出步弓的射击范围,一边向前奔去,一边寻找渡河的可能。

    趁着这功夫,杨琏、陈铁等人把船只撑到了南岸,上了岸,李金全快步走了过来,看见杨琏一身是血,忙问道:“杨招讨,你受伤了?”

    “不碍事。”杨琏说道,把刘承祐推了出来,道:“他就是汉国天子,如今既然得手,还是速速退回宋州。”

    “这倒是。”李金全说着,带兵护送着杨琏等人回去,杨琏、陈铁骑着马,刘承祐惊魂未定,好几次差点从战马上跌落。李金全已经破坏了运河两岸的桥梁,一路走去,倒也安全,抵达战舰之后,众人迅速登上了船只。

    “嘶!”北岸,看见密密麻麻的战舰,王彦超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从战舰的规模来看,唐军至少有七八千人,如此多的军队,显然不是他能匹敌的。王彦超一边派人回报,一边引兵向东,他策马疾奔,居然比战舰快了一步。

    王彦超在运河边上发现一个村子,村子里几乎没有什么人,不过村子的风貌保持的还算完好,走进去,发现村子里堆满了杂物,木桩、石块都有。王彦超眼睛一亮,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阻止唐军南下了。

    两千名士兵行动起来,速度很快,石块被推入水中,堵塞了河道,木桩以及家具等物放在石块上游,牢牢地堵住了船只的路。王彦超还派人堵塞多处,尽量延缓唐人的速度。

    甲板上,唐军士兵远远地看见了河中的障碍物,很快就把消息禀告了回去。这时候,杨琏、陈铁等人已经包扎了伤口,简单洗漱了一番,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

    几人正在说话事情,如今救了刘承祐,目的就算达成了,杨琏不愿意恋战,先撤退回徐州再说。一边刘承祐畏畏缩缩,有些话想说却又不敢,让他放弃大好的江山,他自然是不愿意的。可是如今在他的身边的都是唐人,再加上这几天担心受怕,他已经被吓坏了。

    李金全也同意杨琏的做法,一万多人看起来多,但深入汉国,要想打下一片土地,非常困难,毕竟白袍陈庆之可不是人人都可以仿效的,再说陈庆之最后也是被迫逃走的,由此可知此事非常困难。

    几人尚在商议的时候,船只突然停了下来,一名士兵匆匆进来,禀告道:“杨招讨,李节度,运河被堵塞了,根本无法行走。”

    杨琏立刻站起身来,他们一路北上,运河是可以走的,如今被堵塞了,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汉国人提前绕道了运河前方,堵住了河道。杨琏出了船舱,乘坐小船去前方看了看,发现河道堵塞的非常厉害,而且堵塞的物品什么都有。

    “这是汉国人的杰作。”杨琏说道,踮起脚尖,极目远眺,隐隐约约地,还能看见前方的运河依旧都被堵住了。

    “汉国人真是可恶。”李金全说道。

    “意料中事。”杨琏说道。郭威知道自己救走了刘承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只是郭威的反应速度太快,倒是让杨琏有些吃惊。

    李金全也看见了运河里的杂物,道:“看起来汉国人设置了很多障碍,恐怕不等我军清理了此地,就会有更多的障碍。”

    杨琏眯起眼睛想了想,又看了看天空,天空乌蒙蒙的,这样的天气显然不太好,而且天色就要黑了。杨琏道:“传令下去,三军暂且安歇,埋锅造饭,另外再派五百人疏通河道。”

    开封城,大军依旧在抢劫,火光冲天,李太后惶恐不安,看着不远处的郭威,十分恐惧。相比较刘承祐而言,李太后比较倾向于招降郭威,可是天子一意孤行,派兵攻打郭威,进一步激怒了郭威。郭威进城之后,部下在城中抢劫,已经持续了两日之久,城中百姓叫苦连天。

    郭崇威、赵凤,两人不满士兵抢劫,来见郭威,说如此下去,开封城是一座空城,郭威这才幡然醒悟,忙下令严禁将士抢劫掳掠,违令者斩,并杀了几个不奉将领的士兵,这才止住了抢劫的势头。

    在郭威身边,太师冯道领着百官觐见郭威,众人便在大殿里商量事情。在众人看来,蛊惑天子的那些个谗臣,无非是这么几个:李业、阎晋卿、聂文进、后匡赞、郭允明等人。阎、聂、郭三人已死,李业、后匡赞在逃,还有代管开封府的刘铢、李洪建属于从犯,也都已经伏诛。

    如今当务之急,一是要找到天子的下落,二是追捕李业、后匡赞。

    谗臣已经被杀得差不多了,只要抓到了李业、后匡赞,将这二人绳之以法,天子的身边再也没有了坏人,有郭威这等名臣相助,天下也就有了希望。

    冯道的这番话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就连太后也连连点头。

    太后有些疑虑,那就是天子被唐人挟持,能不能把他救回来?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大骂大唐,骂他们趁机落井下石,不是好人。有人觉得唐人虽然在开封出现,但必然人数不多,只要封堵了边境,这些唐人就是瓮中之鳖。

    郭威有他的想法,但还没有等他把想法说出来,赵匡胤就带来了消息,唐人把天子带走了,而且唐人的人数不少,赵匡胤迫于敌人的强势,不得的回撤。不过王彦超还在追击,他的兵马众多,有两千人,应该能救走天子。

    但是很快,王彦超派来的人就带来了更为糟糕的消息,唐人有很多战舰,足足有二十多艘,至少有七八千人。如此多的唐兵让汉国群臣吃了一惊,这么多的唐人出现在开封,他们是怎么过来的?难道徐州、宋州等人已经望风而降,投靠了大唐不成?

    郭威摇头,宋州是常思把守,他不可能投降,而且他还派人来支援,唐军数千人马出现在这里,只能证明一点,宋州很有可能被敌人拿下了,这也就意味着常思凶多吉少,郭威暗暗发誓,如果常思出了事,他一定要报仇。

    唐人出现固然是不好的消息,但王彦超也做出了准备,他已经堵塞了河道,延缓唐人南归的路线。郭威对此很是满意。这里是开封,如果像大唐的后花园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大汉的颜面往哪里搁?

    冯道最为老奸巨猾,立刻道:“郭侍中,唐人无礼,还望郭侍中把这股唐人截杀,以扬郭侍中之威。”冯道说话很有技巧,他没有说扬大汉之威,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他承认了郭威的统治地位,如果有一天郭威自立为帝,冯道也会支持。

    郭威哪能不明白这个意思,他点点头,不管是哪一方面,他都不能让唐人逃走。郭威立刻做出了部署,石守信、郑恩、赵匡胤等一干邺都旧臣各自领兵两千,赶去支援王彦超,务必要把唐人留下。而他,会在明日一早亲帅大军支援,彻底将敌人消灭。

    石守信、郑恩、赵匡胤等人听命,星夜点齐人马,沿着运河搜索,准备强留唐人。

    在太后面前,郭威再三表示了忠心,只要诛杀了谗臣,迎回天子,他依旧是大汉的臣子,对大汉绝对的忠心。李太后听了,心中稍安,好言安慰了一番郭威。郭威要得就是这种效果,达到目的的郭威站起身来,以明日要出兵为由,告退。(。)

第九十五章 兵不厌诈() 
夜,渐渐黑了下来,王彦超带着二十多名士兵藏在北岸,注视着南岸的唐军,隔着运河,他只能看见南岸火光点点,隐隐有黑点在移动着,对岸正在造饭,饭香从对岸不可抑止地传了过来,王彦超咽了咽口水,觉得肚子也在咕咕叫着。身边几名亲兵也在咽着口水,厮杀了半响,又在这里埋伏,腹中早就饥饿,偏偏都没有携带干粮,一个个都觉得十分饥饿。

    可是再饿也只能忍着,王彦超目不转睛地盯着对岸,生恐一个不小心,唐人就逃走了。王彦超等了两个多时辰,赵匡胤、石守信、郑恩等一批年轻将领赶来,他们不仅带来了干粮,还带来了一个消息,郭大帅让他们监视唐人,如果唐人撤退,就要想法设法阻挡,明日一早郭大帅就会带兵赶来,围歼这股入侵的唐兵。

    王彦超吃了干粮,腹中饥饿稍减,可是对岸的香味不停飘过来,除了米香还有羊肉的香味,此外还有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味道,让吃着没有什么味道的汉军士兵很是垂涎三尺。

    王彦超、赵匡胤、石守信、郑恩四人围着商议了半响,觉得守在北岸行动不便,还不如去南岸,方便监视。王彦超虽然不反对,但他知道这一带的桥梁已经被拆毁,恐怕只有去上游才能找到渡河的地方。

    当下王彦超、石守信、赵匡胤三人找地方渡河,郑恩留下来监视对岸。天色越发的阴沉了,只能看见对岸的火光不时移动着,郑恩蹲在地上,凝视着对岸,情绪有些复杂。

    赵匡胤与石守信关系较好,两人一起引兵向西,寻找桥梁通往南岸,王彦超则带本部人马向东,在夜里,视线并不明朗,虽然有战马,但速度并不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