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枭雄-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说,周宗也想暗算杨琏?”钱弘俶一愣,问道。

    “微臣只是觉得有这个可能。”元德昭说道。

    钱弘俶叹息了一声,只得点头,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可恶,杨琏居然不放他们入城。”周宗大帐里,周弘祚恨声说道。

    周宗捋着胡须,道:“周将军不必担忧,话说回来,这也只是试探,以杨琏的个性,必然会想到放这些百姓入城后的坏处。”

    “可是这样一来,周司徒的计划就不能实施了啊!”周弘祚郁闷,叹息,脸上很是失望。

    “这个不用担心,老夫已经写了一封书信,你先看看,觉得如何?”周宗从袖口里取出一封信,递给身边的亲兵,亲兵又转交给周弘祚。

    周弘祚放下酒杯,把书信拆开一看,连连点头,道:“周司徒妙计。”

    周宗呵呵一笑,吩咐亲兵把书信送到余杭。

    两人一边吃酒,一边商量着事情,周弘祚建议,若是杨琏不敢来,不妨上书一封,弹劾杨琏。这很合周宗的意思,两人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

    余杭城,杨琏正在听着朱琦的报告,经过这几日的观察,住在大营里的百姓成分复杂。大部分的百姓是真正的百姓,但是另外有两批人,多半是壮汉,他们时常聚在一起,不知道商量着什么。

    杨琏让朱琦继续加强监视,或许这些人可以利用。

    两人说话的时候,一名亲兵带着周宗的使者过来了。使者倒是非常客气地冲着杨琏失礼,道:“卑职奉命周司徒之命,送书信给杨节度。”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书信。

    朱琦接过了书信,抽出了信笺,打开了,见没有异状,这才递给了杨琏,如今非常时期,总要小心的好。

    杨琏仔细看了看,收起了书信,道:“你转告周司徒,本节度事务繁忙,抽不出空,若是周司徒想要共商攻打杭州大计,周司徒不妨来余杭城一趟,本节度一定好酒好肉招待。”

    使者一愣,道:“杨节度,这”

    “怎么,本节度说的话不算话?”杨琏沉声问道。

    使者一愣,见杨琏言语之间,杀气腾腾,顿时后退了两步,道:“卑、卑职明白。”说着,不等杨琏回话,低着头匆匆走了。

    “哼!”杨琏冷哼了一声,把注意力放在了地图上,周宗的事情,他压根不关心。

    唐军节节胜利,兵锋直抵杭州,消息传到金陵,李璟心情大悦。这段时日,大唐的局势是相对糟糕的,除了吴越国战事,北方的大周国在边境兵马调动频繁,似乎有南下之意,但大周一直没有异动,让李璟稍稍安心。

    北方战事不提,南方的南汉北上,试图攻占大唐的土地,而另一边,楚地被马氏旧部收复,虽说马希崇被送入大唐,但实际上楚地已经不复大唐所有,幸亏占据了楚地的刘言没有他意,只是想要占据楚地自立。如今大唐四处烽烟,既然刘言没有进攻的意思,李璟也就暂时不理刘言。

    不过楚地的失利令李璟十分郁闷,一连好几日都没有恢复过来,幸亏吴越国的战事顺利,李璟的心情这才好了许多。

    若是占据了吴越国的丰腴之地,远远比楚地好太多,金陵也就安稳了许多,宣州、常州一带的重兵便可以转移到边疆,为大唐开疆拓土。

    “皇兄,如今吴越国的战事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杨琏可是立功不小啊。”齐王李景遂说道,他脸上冒着红光,杨琏是准女婿,如今他立下功劳,李景遂也觉得脸上有光。

    “呵呵,杨琏立下大功,朕自然不会亏待他。”李璟说着端起茶水抿了一口,又道:“不过,如今周国在边境虎视眈眈,似乎有南下之意,吴越国的战事越早解决,大唐便能腾出手来,休养生息。”

    李景遂道:“皇兄,如今周司徒、杨琏兵临杭州,吴越国必定军民惶恐,想要攻打这一座孤城,应该不是难事。”

    “但愿如此。”李璟说道。

    这时,再度被调回京城的韩熙载走了进来,如今为中书舍人,掌侍进奏,参议表章等事,虽然只是区区的七品官,但职责重大,掌管机密,非天子的亲信不能任职。

    韩熙载手中捏着一份急报,进来了,冲着天子李璟施礼,道:“微臣见过陛下、齐王。”

    “免礼。”李璟说道。

    李景遂如今沉稳了许多,也发现韩熙载变了很多,见他手上拿着书信,便问道:“韩卿,你手上的急报,莫非是好消息?”

    韩熙载不动声色,道:“齐王,这是周司徒的急报,据说与攻打杭州有关,微臣不敢怠慢,便先把奏报送来了。”

    高泽上前,接过书信,转交给天子。李璟拆开一看,不觉皱起了眉头,他看了韩熙载一眼,道:“韩卿家,你先退下去罢!”

    韩熙载拱拱手退下,他很想知道天子是怎么想的,可是天子不给他这个机会,想来在天子的心目中,杨琏的地位依旧牢不可破,不是那么容易动摇的。

    “皇弟,这是周司徒弹劾杨琏的急报。”李璟说道。

    “弹劾杨琏?这是为何?”李景遂不由一愣,杨琏连战连捷,攻下舟山、明州、越州等地,如今又占据了余杭,离杭州不过数十里的路程,杭州几乎唾手可得,这样的功劳,周宗为何要弹劾他?(。)

第四十五章 分歧() 
李景遂看完了急报,把急报放在了案几上,抿了一口茶。

    “皇弟,这件事情,你怎么看?”李璟问道。

    李景遂捋着胡须,道:“皇兄,臣弟倒是觉得,双方都没有错。”

    “何以见得?”李璟再问。

    “吴越与大唐关系复杂,有恩义,也有仇恨,周宗也是想要尽快攻下杭州,这才四处屠杀吴越百姓,就其本质而言,是为了大唐,只得褒奖。”李景遂说道,又笑了笑,道:“至于杨琏,臣弟认为,他的本意是想要收揽民心,只有民心稳定,吴越国才不会造反。”

    “说得有理。”李璟点头笑着,心中却觉得齐王在和稀泥,不过,正是齐王这种中庸的态度,令李璟十分欣赏。治国靠蛮力是不行的,燕王就是一个武夫,打仗还可以,之火是局对不行的,所以李璟才会对他不喜。

    齐王李景遂又道:“皇兄,臣弟倒是觉得,可以派人安抚周司徒、杨琏两人,如今灭吴越国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莫要闹出笑话,以至于功败垂成。”

    李璟点点头,吩咐高泽磨墨,他要写书信。

    韩熙载没有探听到消息,心情很是不爽,他匆匆走出了宫城,把一个蜡丸放在了树杈上,然后装着没事一般,慢慢又踱步回到了宫城。半个时辰后,一个商人模样的汉子匆匆走来,左顾右盼了一番后,从树杈上取走了蜡丸。

    燕王府,李弘冀与郭荣正在商议着事情,两人讨论的很是亲热,但实际上,都是怀着各自的心思,互相利用罢了。

    “想不到吴越国的战事到了这个地步。”郭荣有些感慨,他根本想不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如今吴越国岌岌可危,对于大周帝国来说,这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如果吴越国被灭,大唐在南方将没有太大的对手,大周与大唐,将会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如果大唐同意南方,只需把兵力调往北方即可,二大周却四面受敌,契丹以及西北蠢蠢欲动的党项人,都不容小视。

    李弘冀脸上露出伤心的模样,叹息了一声,道:“哎,父皇如此,人轻言微,实在是没有办法。”

    郭荣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大伙儿都是互相利用,这厮居然如此假惺惺,脸上居然还挂着泪水,当真是不要脸到了极点。郭荣没有揭破,同样叹息了一声,道:“如今杨琏立下大功,恐怕回京之后,他的权柄会更大。”

    李弘冀担心的正是这个,不然他也不会和郭荣暂时结盟,便问道:“郭大哥,你有什么好的意见,不妨说出来。”

    “杨琏兵临余杭,大军威逼杭州,如今看来,杭州城多则一年,少则半年,就会落入大唐之手。攻取杭州势在必得,不过,攻取杭州的功劳,一定要让周司徒拿到,不然,功劳都是杨琏的,形势就更加不利了。”郭荣这时也想明白了,既然无法阻止唐皇的决定,那就不能让杨琏捞取功劳,若是这个功劳让周宗占据,燕王一党还有翻盘的机会。

    燕王虽然有些能耐,但郭荣自信能制得住他,杨琏就不同了,当然在郭荣的心中,究竟是不是这回事,也只有他知道了。

    听见郭荣支持周宗,李弘冀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有些猜不透他的想法,“郭大哥,你的意思是?”

    “杨琏一向狡猾,在这种形势下,让他主动攻城,似乎不太现实。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妨让周司徒推波助澜,激怒杨琏,令他攻打杭州。”郭荣说道。

    “郭大哥有什么好办法,小弟愿意洗耳恭听。”李弘冀说道。

    郭荣微微一笑,低声说了起来。

    杭州,出现了极为微妙的一幕,唐军控制了杭州外围,在这种局势下,作为攻打杭州主力的杨琏、周宗,谁也没有主动发动杭州战役,周宗四处掠夺,杨琏则在余杭城中,大肆犒劳三军,从海州不断有战舰南下,运送来了足够的粮食,还有腌制了的猪肉。

    经过杨琏腌制后的猪肉,洗干净了,或放进锅里蒸熟,或用来炒菜,味道都是极好的,士兵们每日都吃的满嘴流油,大半年来厌战的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天气越来越热,雨季也明显增多,江南一带的梅雨季节似乎又要来了。雨季的到来显然不利于征战,弓箭被雨水浸湿,就会失去弹性,唐军就无法有效压制城头上的吴越军。

    这个时候,杨琏也有些吃紧了,他接到消息,郭威派兵巡视边境,似乎有入侵的架势,杨琏不认为区区一个郭荣能阻止郭威的行动,更何况郭荣只是一个养子。

    必须要尽快结束这场战斗,杨琏与林仁肇、朱琦、章文济等人商议如何攻打杭州。想要攻下杭州,绝不能给周宗机会,所以杨琏的动作一定要迅速快捷,攻入杭州之后,第一时间内就要控制王宫,抓获钱氏一族。

    可是杭州城池高大,想要迅速攻克,实在是太难了。

    这时,谁也想不到,事情发生了异变。苏州城,周宗虽然留下了一定的士兵围困钱文奉父子,但由于兵力不足,唐军只能监视要道,同时保护好粮道。

    就在两日前,钱承礼探听到有一批粮食从常州经过苏州,准备送到杭州。唐军是走水路,相对安全快捷,钱承礼作出了准备,派善水的士兵潜入了水中,附身在唐军粮船上,偷偷凿穿了粮船。

    数以万计的粮食沉入运河中,押送粮食的唐军将领害怕受到惩罚,带兵回到了常州,准备再押送一批粮食。可是就在这时,在钱文奉父子精心安排下,常州粮船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常州作为前线,囤积了足够供应周宗大军的粮草,这么一烧,常州顿时就缺粮了。常州刺史眭匡符大吃一惊,急忙上书天子,把常州的事情一一禀告。李璟得到消息,格外愤怒,他派出使者,把常州刺史眭匡符抓回了金陵,准备治罪。齐王李景遂知道眭匡符是个好官,拼命劝慰皇兄不要杀他。李璟听了,决定等到吴越国战事结束了,再治罪不迟。

    可是粮食已经被烧毁,再治罪又有什么用?俗话说三军未行粮草先行,由此可见粮草的重要,李璟急忙下令筹备粮草,决不能让前线的士兵饿着肚子打仗。但一时之间,根本筹集不到足够的粮食?

    大唐这几年战事太多,偶然有停战的时候,收成也都用来填补了亏空,囤积下来的粮食不多。常州大战数月,数万大军驻扎,每一天的粮食消耗都极为惊人,平时不觉得,此时常州粮食被烧,李璟顿时有捉襟见肘之感。

    迫于无奈,李璟只得下令户部召集城中的粮商,向他们购买粮食。

    金陵方面,处理的速度很快,周宗得到了消息,正在打猎的他差点从战马上摔了下来,粮道被劫,粮食全部被烧毁,这个打击是致命的。周宗这时慌了起来,如今军中的屯粮不足五日,就算勒紧了裤腰带吃饭,最多支撑十日。十日后,必然断粮。

    可是,这些日子以来,三军胡吃海喝,一日三餐必不可少,每一餐都有羊肉,士兵们大吃大喝惯了,一下子节食,谁能忍受得住?周宗仔细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周宗的大帐内,最为重要的将领都到齐了,周弘祚、姚凤、朱令赟等等,基本都是燕王一系的心腹。

    “诸位,如今形势危急,诸位有什么好主意,不妨直说。”周宗说道,眉头紧皱,一副忧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