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龙腾-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路远平听了面上一阵青白,一时却是难言,而他的举动落在众人眼中却是自找,殿下原本谦和自抑你却一再相逼,年轻人心头怎能没有几分傲气?况且我等得闻妙曲本就想再听好词却被你不断叨扰,如今岂不是自作自受?六殿下博古通今与之辩论岂有好处?

    “呵呵,殿下所见颇高,刚才便有百字令之言,不知此时可否一展高才?”终究还是祁和出言为路远平缓颊,当然心中亦更是期待,这百字令便是念奴娇的别称,因其全文恰好百字故有别名。他此言一出众人也是纷纷应和,观六殿下之才想来今夜必有好词。

    “祁兄与诸位高抬了,从嘉方才思索一番已然略有所得,便在此抛砖引玉,请诸君指教。”李从嘉心道这悬念也埋的够足了,当下站起身来拿着一趟烈酒缓步行到船头,只见大江奔涌,雄壮之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除了苏大学士那一首赤壁怀古还有何词更能应景,李从嘉吐气开声,言语高亢,只是上半阕一出便听的一众是如痴如醉,见六殿下此时望着大江不再言语都指望他是在构思妙句,一时偌大的船头都是鸦雀无声,只闻江水奔流之音。更有甚者竟是摒住呼吸,生怕自己的声音影响殿下思绪,坏了绝妙好辞。

    吊足了众人的胃口之后,六皇子仰头又是灌下半坛美酒,那酒水凌空而下多有溅洒在襟口之间,留下道道酒渍,放在平时颇有些狂放无礼,可当此时却只能更显六皇子的豪情,名士风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心念叱咤,恍然若梦,一樽还酹江月!”念道最后一句,六皇子更是将半坛美酒倾洒江中。

    一首词成,船上沉默片刻之后方才爆发出一阵震天价的采声,祁和言曰:“刚闻殿下之长河吟已然三月不知肉味,如今再有这首百字令,更是如饮佳酿,当沉醉数日方可醒来,殿下此作以千古绝唱为评亦不为过。”一众名士皆然其言。而唐军将领自李弘冀始亦是面有得色与有荣焉,要说这才情还得是我们六殿下。

    李从嘉口中谦逊心中却也不免暗道惭愧,苏学士的绝妙好辞有此效果当不为过。但其实他现场吟咏却也是有几分难处的,其一,赤壁怀古中“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这一句按格应为五四而非四五,宋人不用标点此处可能是后人误读,而就算不合格调以学士大才名动天下又是此等好词,稍有瑕疵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反会言之不落窠臼,李从嘉可没有后世东坡学士那般名声,此处还是要相当在意的。

    其二苏轼作此词时为黄州团练,且不言他是否跑错了地方,但其时他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中年人了,故“早生华发”很是贴切,李从嘉青春年少满头乌丝又哪来的华发?强要为之便不应景,这才临场稍作修改,使其能合辙押韵,至于水平定是不及原作,不过全词精妙些许小处想来亦不会吹毛求疵,船头众人的表现也让六皇子松了口气。

第七十四章 顺流而下满载归() 
大唐六皇子李从嘉驾船游赤壁,即兴应景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绝妙好辞,加有长河吟佳曲在前,令得一众楚国名士由衷赞叹,自愧不如。不过数旬时日便流传极广,这传言自有夸大之处,到了最后连长河吟都是六殿下当场而成,赤壁怀古更是不假思索,一时间大唐六皇子李从嘉的才名传遍天下,妇孺皆知。多有喜爱词曲之大户小姐将之当成怀春幻想之郎,各处酒肆青楼更是弹唱不休,似此种种,不一而足,此时李从嘉的风头之盛便是比之后世那些天王巨星也不遑多让。

    之前虽也有鹊桥仙、二郎神及南乡子传世,但前二者偏于婉约,后者虽是雄壮却出于青楼之处,唯有此赤壁怀古时地人景都是恰到好处,更为天下士子所赞叹不已。据闻此词传入后周皇宫,郭威虽只是粗通词曲亦能感其中豪壮之志,英杰之气,心甚爱之,想到自己养子柴荣亦工音律,擅文事,便命人将之唤来问曰:李重光此作若何?

    荣闻言思虑片刻答曰:“风采风流,才华横溢。”

    威再问之:“比卿如何?”

    荣曰:“词曲之道此子之才情非儿可以并列。

    威闻言颇为诧异,又再问:“以卿观之,何人可与相比?

    荣沉吟答道:“魏晋之曹子建,盛唐之李太白。”言罢观郭威颇有郁郁,复又言之:“此子便算才华盖世,却是生性风流,了不起又是一个陈叔宝,空有才情却无壮志,父皇神武雄才,心怀天下,何须以此为念?”威闻荣此语方才展颜一笑,壮甚快慰。

    而此词传至威国公宋齐丘府邸,宋承宪闻之大呼妙绝,并与自己院中纵饮一番,酩酊大醉之时却还在不断念及六皇子的赤壁怀古。

    至于御史周宗府内,娥皇小姐闺房之中,已有大幅手书挂于墙壁,佳人每每诵读眉目之间亦有迷醉之色,夫婿之才情确是不凡。

    当然其中也并非全是好事,各地青楼为了生意兴旺就有人假冒六皇子李从嘉之名填词作曲,往往便能引得豪客前来一听买醉,只不过这一切的变化绝非六皇子李从嘉在做此词之时可以想得到的了。

    船游赤壁的第二日六皇子醒来便去拜访了大皇兄,言及自己昨日酒后放旷,不免失了皇家气度,幸好还有皇兄主持大局。李弘冀闻言却是微微一笑,吾弟便是放旷也放的极好,放的极妙,你此词一出,在坐众人便具无之前狂态,若不是吾弟,才要失却我大唐威风。

    与鄂州之处待了七日,李弘冀得到军令,命一部唐军沿江而返,六皇子李从嘉就恰在此列,由此亦可见当日锺瑞年消息之精准。大唐保大九年十一月初九,李从嘉踏上战船回返金陵,此时他所部士卒不过两百余人,但所携之物却占据了足足三艘大船,那装船之时的场景也能称得上是蔚为壮观,当然有着楚王李景达吴王李弘冀的默许以及锺瑞年之前的上下打点,还有谁敢在此处道六皇子一声不是?

    自鄂州至金陵乃是顺流而下,两日时间便可到达,这两日之内六皇子李从嘉的足迹却是踏遍了战船的各个部分,且随行的三种战船皆有细致观察,甚至还画了详图

    。这倒令水军将领颇为不解,六皇子此举何意?当然殿下的行径一向便是如此,他却也不便相问。

    李从嘉为此事自然不会没有目的,他要亲眼考量此时南唐的造船水平到了什么地步,是否能与他心中所想相合。这操舟造船之道并非李从嘉所长,后世对此也没什么涉猎,但一切都拦不住咱们六皇子见多识广不耻下问。那些操舟士卒及船工被殿下这么和颜悦色的一问,一个个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令得李从嘉这一趟也是大有收获。

    此时南唐的战船之中已然出现了铁器的运用,比如说船舵,它可以使得整个船身的转向都更为灵活,当然更多的运用还是在武器之上,最大的舰船便搭载了床弩和小型的投石车等远程武器,不过动力系统还没有多大的变革,一般的战船上划桨的士卒或是船工要占到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比例,如此才能保证战船在行驶和战斗中的速度。

    这个时代的长江比之后世江道更要宽阔,也更为波涛汹涌,与之相对就是船身的坚固。而一艘战船是否坚固最大便取决于龙骨的强度,这里选材多以杉木为主,榫卯结构,工艺方面是极为精细,用之于江山行驶亦是足够!但就李从嘉心中的目标而言,眼前的船只却还是远远不够的,海上行驶,即使是在近海那风浪也非江中可比,且动力肯定要以风力为主,这就对船帆的质量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船上有数名士卒来自于东海渔村,平日里倒也有过出海打鱼之事,对李从嘉而言,他们的经验和言论就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了。一番很是愉快仔细的交流下来,李从嘉得知很多海边的渔民早就在使用三角帆了,印象之中似乎无敌舰队也是这样的配置,那些渔民虽然不懂什么物理学力学原理,但长期以来经验的累计绝不能小看。

    和这些士卒交流,六皇子的问话也显得很是简单,我们唐军的战船若是到了海上还能像大江之中一般自如吗?听了殿下的发问,士卒们也考虑良久才给出了答案。体积小一点的战船还可以一试,但大型战舰一旦碰到中等以上的风浪就极为危险了。这一点李从嘉是可以理解的,船体越大风浪中受到的冲击也越大,小一些反而安全。

    至于如何改进船体的牢固程度这些士卒就给不出太多的意见了,但他们也说出了一个途径,殿下可以到船坞去问那些专门制造军舰的船工,他们经验丰富且常年干的就是此事,说出来也能让殿下满意!此外大家还都提到了一点,海上航行对于天气的预控和船只的操作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海流不似江流这般相对固定,如何能更好的控制住风力就显得极为关键了,他们出海之前也是要仔细查看天象的。

    李从嘉很是认真的把士卒们的言论都做了记录,自然也不会忘记了给予一定的赏赐,这一次自己回去也要好好的加以研究,并要召集一批这方面的专门人才,毕竟在他的脑海之中有着很多近现代船只的式样,倘若把它画出来集思广益说不定就有所得!而对于水军这样的兵种而言,先进的科技能起到的作用将更为明显,也有可能在自己的启发之下某个能工巧匠一时脑洞大开就能带来划时代的进步。

    船上的这几个士卒李从嘉都记下了姓名,包括他们所说的船坞中的几名巧匠,回去之后他可以通过赵龙或是锺瑞年的关系想方设法把这些人调来自己的身边,建立一个类似研究室的机构专门从事此事,而一旦这个机构真的能建立,也并非拘泥于航海这么简单,有了各类人才李从嘉就可以在各个领域进行突破,他超时代的经验才能得到体现!这个想法来自于灵机一动,但事后六皇子却越想越是可行。

    大唐保大九年十一月十一,李从嘉随唐军水军到达了金陵,这一趟出征不但给了他军事方面的体验和偌大的声名,财物之处亦是极为丰盛,数处府库的贪墨加在一处不少于黄金千两之数,还有那几船的香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李从嘉都称得上是满载而归。

第七十五章 小别重逢诉衷肠() 
船至金陵下关水寨,前来迎接李从嘉的是燕王李景遂和锺瑞年宋承宪等人,燕敬权兵败被擒,后周此时还未表态,即使伐楚大胜也未能消除李璟心中的疑虑,再言主帅楚王李景达是走陆路班师回朝的,六皇子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可以让天子亲迎,而燕王李景遂则是主动请缨,锺瑞年自不必说,除了香稻之外他还有不少的货物需要交接,至于宋承宪,那是一心想见到李从嘉和他好好探讨一下绝妙好辞了。

    “哈哈哈,重光凯旋而归,可喜可贺,闻听杞县之战形势凶危,重光犹能临危不乱终将敌军合围击破,又有赤壁怀古令得一众楚国名流心悦诚服,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在码头上看见李从嘉走下跳板,燕王李景遂首先大笑着迎了上来,对待六皇子的态度十分亲密。

    “劳叔父亲自来迎,从嘉惶恐,叔父谬赞了,那杞县一战全靠赵龙指挥若定,麾下士卒人人用命,那里有从嘉什么功劳?不瞒叔父,当日闻听敌军四面而来,侄儿这小腿都在抖着了。”李从嘉急忙上前一礼随即言道,杞县一战的战果被如此宣扬对他可不是什么好事。

    “呵呵,初临战阵能够如此已经很了不得了,当年闽地一战叔父可比你更为不如。不过那长河吟和赤壁怀古的确妙极,重光亦不愧才子之名,就是陛下闻之也赞叹不已了。”李景遂微微一笑,先是压低声音说了一句,随后语调才重又提高,李璟亦是精通词曲的。

    “王爷此言说的极是,六皇子这一首念奴娇怕是只有李青莲的将进酒可堪并论了,诚为传世佳作,承宪爱不释手,佩服。”一旁宋承宪闻言深以为然,很是真诚的赞赏之后还给李从嘉行了一礼。

    “宋兄此言太过了,李青莲岂是从嘉可以并列,此次楚地之行倒是颇有所得,此番回京诸事颇多,怕是多多有劳宋兄了。”李从嘉侧身还了一礼笑道,诗仙李太白何许人也,换了真正的李煜再有十几年沉淀说不定真能相比,可自己还是算了吧,说完一挥手便有几名士卒抬了几个沉重的竹藤箱子上来,内中也具是他收集的前人诗集。

    “六皇子何必过谦,此时不如未必日后便不如,自来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