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龙腾-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可以有他尤四的一席之地了,这些都是公子给的。

第九十六章 来此中有真乐() 
大唐保大十年是一个难得的暖春,晚间在百子亭一带的小吃生意更加好了起来,此时老婆婆和小娟正在忙碌着。由于那位公子的出手家里的债务终于得到了解决,儿子还在悦来客栈找了一份工,今天刚刚下工也来帮忙苗的客人特别多,生意一好老人家脸上**的是满足的笑容,如此下去还能再给儿子说一门媳妇。小娟她娘是在生她的那一年难产而亡的,已经七八年过去了。

    “爹,奶奶,那些人又来了

    。”正在忙碌的小娟远远的就看见一群人走了过来,为首的正是那天围住他们家摊子的四大金刚,不由得立刻躲到了父亲身后喊道,被他这么一喊,很多小摊位都在收拾着,一副想要收工的意思,他们的脸上多半也都是畏惧的神情。听说尤四爷前几天连毒蛇帮都收拾了,现在百子亭也是他的地盘了。

    “谁也不许跑,我看谁敢跑。”隔得远远的张三就开始大声呼喝,有的小贩扁担都架在了肩上此时只得放下,至于客人们胆子小的丢下钱跑了,胆子大的则留下来看热闹,到底尤四爷又有什么花样。

    “三爷,这里是三两银子,拼死拼活的凑出来的,我家里老伴还要治病,求求您那利钱不能再涨了,还差四爷的二两银子三个月我一定还上。”此时那个捏面人的老者迎了上来,说着话就要跪倒。

    “别,别急,老三,金老汉借了我们多少钱啊?”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张三竟是一把托住了老者,随即便回头对李四问道。

    “我看看,去年借了一两银子,上个月还过五钱,现在是四两九钱六分。”李四闻言从怀中取出一本账本,用食指蘸了蘸口水翻了翻,随即右手的手指飞快的动了几下,计算清楚才大声的说道。

    “三爷,五两银子我认,我还,只是求你不要再计利钱了,老婆子得了寒症,倒在床上下不了地,再宽限些时日吧。”金老汉闻言虽是一脸的悲苦可却不敢对数字提出异议,继续苦苦的哀求道,更带着一副极为不舍的表情将捂在怀里多时还带着体温的银子递了过去。这可是他卖了家里的耕牛和一亩地才得来的,实在是迫不得已。

    “好了,你家的事情四爷知道了,三两银子你拿回去先给金老婆子治病,等她病好了之后再还一两银子就行了,要是不够再来找我们借,一个月三钱利,不过说好了只能治病,你要是敢拿去干别的我拆了你这副老骨头!”张三接过银两之后在手上垫了一下,随即又给金老汉塞了回去,很是温和的说了一番话,可到最后还是原形毕露。

    “这,这?老汉不是在做梦吧,多谢三爷,哦,多谢四爷,我给您磕头了。”金老汉闻言一下子就愣住了,似乎根本不敢相信眼前发生了什么,片刻之后感受到手中银子的存在这才说着又要跪倒。

    “干什么干什么,你个老梆子那么大岁数了折我们不是?记住这是公子和四爷的恩情,去,给我们兄弟弄四根糖稀来。”张三把金老汉一扶口中不耐烦的说道,可提起公子却是一脸的正色。

    “是是是,我这就去,多谢三爷多谢三爷。”金老汉一叠声的点头称是,又是不住给张三道谢之后才一路小跑的回了摊子开始做糖稀,那一刻他的脚步都显得格外的轻盈,老婆子可有救了。

    “三哥三哥。”张三正在得意了忽然听得身后长衫赵子隆小声叫他不由得回身问道:“干什么了,大哥说了我们要光明正大,以后都是挺起腰板走路,你这细声细气的不是给兄弟们丢脸吗?”

    “不是三哥,你刚才说了那两个字。”赵子隆依旧声音很小。

    “两个字,啊?二哥老四,我刚才说了吗?”张三回忆了一下,却是颇为不死心的对王二麻子和李四问道。

    “说了。”“你肯定说了。”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

    “打你这张贱嘴,记不得大哥的交代,打死你!”张三一听毫不犹豫的就甩了自己一个巴掌,接下来又是一下,嘴里还不停唠叨。

    “三爷这是做什么呢,这是你的糖稀

    。”此时金老汉做好了糖稀又跑了过来,看见张三的样子不由有些发愣,这是哪一出啊?

    “要你管?给你钱。”张三说了一句掏出铜钱递给金老汉。

    “不用不用,送给三爷和各位兄弟吃的。”金老汉满脸笑容的道。

    “三爷我是吃东西不付钱的人吗?拿着做生意去。”张三却是硬将钱塞进了老汉的手中,之后才颇为自傲的说道。

    这样的场景不但金老汉发愣,在场所有的小贩都有些呆了,今天到底是怎么了?难道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更有人狠狠的掐了自己一下看看是不是做梦,却是疼的直抽冷气。

    “杨老蛋,赛西施,李皮匠,你们站在那儿发什么愣啊?今天我们是来收账的,钱有了吗?”张三看着四周的众人喊道。

    “有有有,有有有,几名小贩闻言都拿出了准备好的银钱走了过来,心中期望着能和金老汉一样的待遇,果然他们今夜没有失望,利钱还是有,但真是按月利三钱收的,这已经是喜出望外了。

    “三爷,我下下个月就有三两银子了。”看见张三向着自己的摊子走来,小娟的父亲陪着笑脸迎了上去,刚才的一幕让他多多少少有了些胆气,娘说了,那位公子说的话这些人不敢不听的。

    “知道了,不过四爷让我告诉你,以后不要让我们看见你再去赌,好好赚钱养家侍奉老母,否则打断你的腿。”张三点点头说道。

    “三爷放心,再不敢去的。”“不许你凶我爹爹。”听了张三的话小娟父亲是一叠声的应承。老人家也是练练点头,唯有小娟听见张三要打她爹爹不由得立刻张开手臂护在了父亲身前。

    “你小子也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养了这么个好闺女,小娟是吧,叔叔不会打你爹的,叔叔现在是好人。”张三见了颇为羡慕的对小娟父亲说了一句,随即弯下腰来轻声和小娟说道。

    “嗯,不打我爹爹,不欺负我奶奶你就是好人。”小娟扑闪着大眼睛,片刻之后才稚声稚气的说。

    “乖。”张三摸了一下小娟的头,小姑娘似乎想要躲闪但最后还是没有动,张三这才笑着对老婆婆说道:“老人家,五十个桂花糕。”说完又掏出了一大把铜钱看也不看就扔进了竹筒里。

    “多了多了。”老婆婆很是厚道的说道,张三却是大手一挥不以为意的走开了,来到桌边和李四等一同坐下便大声叫起各种小吃来,那边还有人去酒馆打了三坛美酒过来。

    “杨老蛋你这是要赔本啊?一碗牛杂给这么多赚个屁钱啊?等会儿收两碗的钱,还有你,这么多想撑死我们兄弟啊?都给我听好了,以后只要是我们兄弟,绝不会吃大家伙的白食,咱们现在可是光明正大的生意人,都听见了吗?”看着面前明显份量多的不能再多的小吃,张三不由大声说道,周围则是一片应和之声。

    “二哥,老四、老五,干!”张三举起酒碗和其它三大金刚碰了一下一饮而尽,他忽然发现今晚的做法和众人对他们的态度让他的心情很是愉快,而那种快乐的感觉似乎是小时候才有过的……

    一通话语之后百子亭重新热闹起来,此时那些小贩们都和四大金刚有着一样的愉快心情,可作为此事的始作俑者,咱们的六皇子可一点都不愉快,在军营中打着呵欠顶着个熊猫眼的他正在面对着一堆堆积如山的纸张在向老头祈求着:“给我台电脑吧,ipad也行!”

第九十七章 群贤毕至喜欲狂() 
假如让六皇子看见今晚在百子亭发生的那一幕他的心情也肯定会愉快,可惜他看不见,不过此时倒也谈不上忧愁,关键是累,面前的那些资料足有一千多份,从下午到现在他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也只不过看了两百份,如今眼皮子不停的耷拉,可却要坚持下去,离去江淮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他手中的事情却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

    那些纸张不是别的,正是此次科考会试的考生资料,李璟允许他在其中挑选人才,这对李从嘉而言可是意外之喜。年轻人有冲劲抱负和理想,关键在于忠诚度容易培养出来,似那些学士和官员哪里能那么容易就对自己死心塌地?说不得六皇子要把重点放在这里。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比起汉时的辟举和推举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相对而言亦是更为公平,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寒门书生都可以借此谋求晋升之道,再经过盛唐的发展此时早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体系。“十载寒窗勤读苦,一举成名天下知”也不知是多少学子心中的理想,科举在他们心中就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光宗耀祖的途径。

    清代的八股取士与其说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禁锢,科举也因此而走向了陌路,但在李从嘉所处的这个年代,经过盛唐的辉煌却正是它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刻,就拿朝廷官员举例,有一半都是科举出身,这还是乱世的原因,否则比例还要更为巨大。

    此时的科举考什么?自然还是经义文章为主,从汉代的七经发展到了如今的四书五经,再加君子六艺,但真正到了会试之时却更要考验考生们的精神和体力。后世李从嘉就曾见过夫子庙的贡院,今世的考场位置与之相近,格局也大致相同,一排排的长廊被隔成一个个的小房间,内中墙壁上有木板可以放下,既当板凳又当床,然后就是书桌,当然还有一件事物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那便是便桶。

    京城会试的考试时间一般都是两天三夜,考生们的吃喝拉撒就全在那不到四个平方的小空间之内,这些小隔间都不是封闭的,会有巡查人员随时检查你是否会作弊,暖春还好,要是春寒料峭之时到了晚间冷风这么一灌那滋味可是相当的难受,冻死在考场的考生也不是没有,而且你还要忍受某些气味,倒算得上是一场全面的考验。

    科举制度能选拔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吗?李从嘉不是不信而是不敢全信,争天下和守成完全是两个概念,假设在国家安定四海清平之时他需要的可能是包拯、张居正、王安石这样的名臣治理江山,但要争霸天下他要的则是郭奉孝,庞士元,赵普,刘伯温此般的人物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赵刘二人没听说有什么功名,而鬼才和凤雏按照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和描述估计也不是什么考科举的人才,至于荀文若诸葛孔明这般的全才就更是可遇不可求了

    。要真是听说有这样的人才在,别说是三顾茅庐,就算是三顾茅厕李从嘉也定要争取。

    这一届的主考官是六皇子的老师冯延巳,户部、礼部和吏部都要参与其中,这厚厚的一摞考生履历就是李从嘉下午从户部抄来的,眼下没有复印机,一切都得靠手抄,光是如此多的资料便费了十余名书吏两天的时间。参加会试的考生都经过县乡的选拔,在他们的履历中也会有先生或是考官的评语,六皇子最为看重的便是此处。

    一般而言大人物在幼时或是少年之时都会有些异于常人的表现,刘玄德飞鸡走狗,曹孟德狡诈多变,最过分的他还伙同袁绍抢过别人家的新娘。远的不说再看近代,凡是英雄人物少年时基本上没有一个老实的。想想也对,争衡天下需要的是计谋巧变不落窠臼,经义文章则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二者在本质上就有很大的区别。

    为了不放过一个人才,六皇子是拿这些履历当作公司报表来看的,一字一句细致无比,不过直到凌晨看得突出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发现,多半是一些官样文章,最多在字眼上弄些心机罢了。当然六皇子是不会半途而废的,已经花了那么多功夫了,说不定坚持下去就有回报,先小睡一会儿,晚上还得继续熬着了。

    迷迷糊糊之间李从嘉似乎看见了周瑜,看见了岳飞,看见了狄青,一干名留青史的谋臣勇将都在对着他恭敬的施礼,口称淮王,这一下可把六皇子喜得是心花怒放,直呼众卿平身,眼前这简直是集华夏数千年的全明星阵容,什么赵匡胤,什么契丹国,孤反手就可灭之!隐约之中更见到了大唐的战船行驶在大洋之上耀武扬威,只要太阳可以照见的地方就有大唐的旗帜飘摇,李从嘉不由得意的一阵大笑。

    正在笑的酣畅淋漓之时忽然脚下却是一脚采空,腰背之间立刻就是一阵疼痛,有人在耳边呼喊:“殿下,殿下。”等到睁开眼睛出现在视线中的则是赵龙那一张熟悉到不能在熟悉的面孔,此时他的面上还带着一些惊讶,更多的还是关切。

    “狄青呢?岳飞呢?”浑浑噩噩的叫了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