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旧?”这话让赵嘉仁忍不住露出了讶异的笑容,而周围的官员们则忍不住轻笑出声。听他们的声音,还是颇为认同刘良贵的看法。

    刘良贵方才喝了水润了喉咙,此时说话响亮,“国家艰苦如此,若不能锐意革新,闯出一条路来,如何能让国家革除沉疴?若是能用限田令的旧制,国家面对的问题立刻就能解决。而赵知州却要和籴。这不是守旧,什么是守旧?”

    听了这话,赵嘉仁一时觉得这刘良贵刘知府说的也挺有道理。赵嘉仁的确反对实施变法,貌似可以归于守旧的行列。但是赵嘉仁自己根本不认同自己守旧,官员之间争论大概就是得逞口舌之利,赵嘉仁朗声答道:“诸位觉得用的法子是不是和以前不同,就是守旧或者变法。我判断此事的尺度却大大不同。我等遇到困难,那自然得迎难而上。和籴法能用几百年,自然有其道理。而且即便富民对和籴法恨之入骨,却也知道和籴法的规矩。我等要拿出三倍五倍之力,一面执行和籴,一面定下能让朝廷与富民都能认同的新规矩。便可继续。而刘知府的想法在我看来却是遇难则走。该用和籴或者限田,大概是觉得那个容易就用哪个。我觉得这想法不可取。”

    赵嘉仁此话一出,刘良贵脸色大变。他怒道:“赵知州是说我畏难么?”

    变法或者守旧的争论在大宋并不稀罕,这种争论发生过很多次了。各种制度的大改动或者小调整也发生过很多次。赵嘉仁是否‘守旧’不过是一种政治观点,刘良贵知道守旧的绝非赵嘉仁一个,在大宋持赵嘉仁相同看法的官员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在朝廷里面大概得有一半。

    不过赵嘉仁攻击的是刘良贵的态度,这就是个另外的问题了。刘良贵现在反驳赵嘉仁,是要为自己的品行而战。

    没等刘知府继续说话,旁边有位官员开口道:“赵知州,你为何觉得和籴比限田要难。我倒是觉得限田比和籴难。”

    “限田难不难,至少是对有田的一等户。而理顺和籴要对的是我们大宋的官员。一个是对别人开刀,一个是对自己开刀。哪个更难还用争论?”赵嘉仁爽快的给了回复。

    这话起了点作用,官员们暂时沉默了。不过看他们的表情,赵嘉仁怀疑这帮人准备给自己来一个围攻。大宋与明清完全不同,赵嘉仁回到大宋这么久,觉得大宋与新中国有很多地方很类似。其中之一就是大宋制度是官员治国,这帮官员对于地方势力从来不看在眼里。地主对于大宋并没有制约。所以搞限田令,打击地方豪强,对于大宋官员完全没有心理压力。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赵嘉仁不等众人围攻,他倒是主动阐述起自己的看法,“若是肯清正廉洁,为国效力。各地和籴能收上来的粮食增加两三倍不是问题。而且所谓民无信不立,刘知府前面说的很好。现在超发交子,所以交子贬值。百姓不信交子,便尽快将交子出空,于是交子继续贬值。这不就是民无信不立么。我前面讲,当下问题是常平仓已经名存实亡。若是常平仓还在,百姓拿了交子就能到常平仓以定额卖粮。交子价钱立刻就稳住了。我知道这样极难,可一旦恢复百姓信心,哪里还需想那么多法门。”

    众位官员原本没有和赵嘉仁讨论过政治,更没有共过事。前面听赵嘉仁与刘良贵抬杠,觉得赵嘉仁保守。听赵嘉仁嘲笑刘良贵取巧,又觉得赵嘉仁有些尖酸。现在听了赵嘉仁提出的方案,一众人目瞪口呆。赵嘉仁这话听起来完全不保守,他的看法定性的话也许能用‘狂生’来形容。

    刘良贵本来满面怒容,此时也已经变成了骇然。张口结舌了片刻,刘良贵问道:“赵知州,你可知现在发了多少交子。若是如你所说,得多少粮食才能把交子收回?”

    对这么一个问题,赵嘉仁慨然说道:“各地都有百姓的户籍,那些乡村的百姓才能有几张交钞。城里的百姓们发给粮引。每月可以那粮引用交钞买一定的粮食。这么一来,粮食其实所需有限。而信心自然又立了起来。”

    这话说完,屋里面所有人都露出了不以为然的表情。每个人的想法固然不同,他们对赵嘉仁的看法却是一致的。此人实在是个狂生。这种粮引的法子真的是无事生非,凭白增加了无数麻烦。

第75章 西湖边有贾府()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半夜,街上都没了几个人,然而一敲门门就开了。仆役如释重负的打着大大的哈欠,将院门仔细关好落锁。赵嘉仁看到家里正厅还亮着灯,就直接去了厅里。

    身为此时大宋最大上等蜡烛制造商赵嘉仁的父亲家,自然不缺上等蜡烛。实际上官家用什么贡品蜡烛,赵嘉仁的老爹家就用什么蜡烛。明亮的烛光下,就见到赵嘉仁的老爹正坐在屋里边喝茶边看书,他背后墙边的座钟已经是晚上十点。

    见儿子进来,赵知拙放下书本,向儿子招招手。父子两人坐下,赵知拙问道:“我孙儿可好?”

    “他好的很,都会满地爬了。不过此次我不是来看望爹娘,就没带他来。”赵嘉仁答道。

    赵知拙笑了,“哈。三郎,好歹我也带着你们兄弟姐妹到处走,你担心孩子们旅途劳顿,难道我就没担心过?不用说那些。”

    听了父亲的话,赵嘉仁心中一暖。都说没当爹妈不知道爹妈的辛苦,现在赵嘉仁当了爹,就知道当爹的滋味。那是很困惑的感觉,赵嘉仁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可赵嘉仁深知自己距离优秀差得远。自己知道的当然可以教给孩子,但是自己知道的就是对的么?

    自己有这种惶恐,再听到老爹讲述他当年的不安,赵嘉仁觉得格外亲切。

    赵知拙继续说道:“三郎。你说你想在做福州知州,我倒是也找人想让他们说项。可那些人都说此事只有贾似道才能做主。你以前就与他素有来往,你爹我是帮不了你啦。”

    说完,赵知拙叹口气。这一瞬,赵嘉仁觉得老爹赵知拙是老态毕露。这下赵嘉仁心中一阵难过,老爹赵知拙不是什么名臣,作为父亲也谈不上给赵嘉仁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借用老妈的话‘你爹比起旁人强的没影’。能够成为四品官,历任这么多职务,最终当上京官。在大宋也属于1%的范畴。想必他年轻的时候也是意气风发。然而此时赵嘉仁看到的却只是一个老者而已。

    “请爹放心,这些事情我会处置。”赵嘉仁答道。

    “那就好……”赵知拙叹道。说完之后,赵知拙突然想起件事,立刻说道:“董宋臣已经回京了。”

    “哦!”赵嘉仁眼睛一亮。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消息,老爹提供的消息还真的很及时呢。

    盯着赵嘉仁看了片刻,赵知拙认真的问道:“三郎。你怎么看董宋臣回京。”

    赵嘉仁心里面盘算片刻,试探着答道:“官家素来器重董宋臣,视之为心腹。因为贾似道一定要将董宋臣赶出京,官家才不得不将其外放。他回京,难道是因为官家觉得身边没有贴心人么?”

    听了儿子的话,赵知拙忍不住苦笑起来,“呵呵!我还以为嘉仁你想不通这点,没想到我要想好一阵子,嘉仁你片刻就能明白其中关节。你娘没有白疼你啊!”

    第一次听到老爹说出向老娘服软的话,赵嘉仁也颇为讶异。这种心态和他老爹以前那种一家之主的范儿完全不同呢。难倒老爹已经没了争强的心境么?

    然而赵嘉仁心中还有不解,“爹,一般来讲,官家那么器重贾似道,贾似道怎么会弄到让官家觉得身边没人呢。我觉得以贾似道的聪明,总不至于如此吧。”

    “贾似道又不是丁大全。丁大全为人喜欢逢迎讨好,总是想做到让人高兴。可贾似道好歹是官宦出身,自视甚高……”说到这里,赵知拙沉默片刻,像是在斟酌言辞。听了片刻才继续说道:“嘉仁。哪怕是你跟着你娘在泉州,却也是父母双全的。贾似道他爹死得早,他娘不过是他爹的一个妾。难免就心性不足。我看你大胜之后做事依旧稳重,可贾似道大胜之后再没了顾及,好像他就天下无双。若是你和贾似道易位,我可不觉得你会逼走高达,逼死向士壁,逼反刘整。”

    这话声音很低,里面劝解的意思远胜过不满的发泄。但是赵嘉仁依旧觉得背上一阵的发寒。就赵嘉仁的感觉,赵知拙并不是一个尖酸刻薄之辈。而赵知拙对贾似道的评价可是非常尖酸刻薄。充满了不满。

    赵嘉仁连忙问道:“爹,不知京城的官员是否都这么一个想法?”

    “都这么个想法却也谈不上。毕竟贾相公此时权倾朝野,努力拔擢各种人才。不过大家敢怒不敢言倒是有的。”赵知拙给儿子了一个回答。

    这个评价让赵嘉仁对历史的感触更深了一层,看来贾似道的覆灭早就有问题。而不是突然之间就被整出来。正在想,赵知拙突然笑了一声,“嘉仁可否认识文天祥?”

    赵嘉仁一愣,他没想到老爹竟然提起这么一个熟悉的名字,他答道:“见过一面。”

    赵知拙说道:“满朝文武都不敢对贾似道说什么,只有文天祥一人却敢上表说贾似道跋扈。此人肝胆如铁石。嘉仁,你可不要学他那样。”

    对老爹的告诫,赵嘉仁也就只能听听。亲眼见到身材高大的文天祥之前,赵嘉仁对此人的评价不高。真的见到之后,赵嘉仁才觉得此人真的可敬。听了老爹的描述,赵嘉仁觉得文天祥的品行实在是值得钦佩。虽然也对贾似道不满,赵嘉仁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文天祥能做出的事情。

    此时天色已经晚了,赵嘉仁就劝老爹赶紧去睡。等老爹回屋,赵嘉仁也回到他的屋内躺下。明天还得去见贾似道,对于心态完全变化的贾相公,赵嘉仁不知道这次会面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赵嘉仁变了,贾似道同样变了。

    带了蜡烛与香料,赵嘉仁前往贾似道的官邸。对于有大功的臣子,大宋封赏中比较高的是赐宅邸。官家就赐给贾似道一座西湖边的宅子。这座宅子很大,门口挂着匾额,上书‘后乐园’。应该是取自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就见大门紧闭,门禁森严。赵嘉仁并不在乎这些,他一个堂堂正五品官员,赵氏宗亲根本没有理由敬畏这些。而且论大小,这个院子与赵嘉仁在马尾的船厂完全没有可比性。虽然没有去过现在的济州岛,可济州岛好歹是一千多平方公里,更不是贾似道这么一座‘小小的宅子’可比。

    等了一阵,有人开门请赵嘉仁进去。赵嘉仁跟着仆役施施然而入。

    院子设计的很有风味,只是已经十二月,尚且没有长成奇花异草还不到争奇斗艳的时候。来人把赵嘉仁带到了后花厅,一进去就听到莺歌燕啼,好几个妹纸正与贾似道围在桌边,好像在斗蛐蛐。

    十二月还能斗蛐蛐,赵嘉仁有些不敢相信。不过随着筛子碰撞时发出的声音,赵嘉仁才知道即便是蛐蛐达人贾似道也是没办法办到这样的事情。

    不等赵嘉仁开口,贾似道都也不抬的说道:“嘉仁送的礼物定然是贵重的,直接收了。”

    见贾似道如此,赵嘉仁也笑道:“贾公,我还想显摆一下,不想贾公竟然不给我这机会。”

    贾似道听了这话,坐直了身体。立刻有妹纸轻轻起身给贾似道按摩肩头。贾似道倚着美人,面色平淡的说道:“再贵重又能如何。怎么都比不上官家的暖房。不管朝中群正怎么讲,嘉仁讨好官家的心思可坚定的很呢。”

    遭到贾似道的嘲讽,赵嘉仁行若无事的答道:“群正怎么想我也不在乎。普天之下除了官家之外,只有一人可以让我送他暖房。不知贾公可知那人是谁?”

    贾似道脸上终于浮现出了嘲讽的表情,“嘉仁送我暖房,就不怕人说你阿谀奉承么?”

    “送贾公,是因为咱们的情谊。我问心无愧,哪管别人怎么讲。”赵嘉仁语气率直的说道。这是心里话,贾似道的确有这个价值,而且贾似道毕竟与赵嘉仁合作过多次,如果贾似道真心喜欢的话,赵嘉仁也不心疼。

    贾似道锐利的目光盯着赵嘉仁看了好一阵,他突然一挥手,对那些妹纸喝道:“你们都出去!”

    妹纸们听了这话,没人敢不服从,纷纷起身向贾似道行礼,然后快步离开了花厅。方才还热热闹闹的地方,顷刻间就只剩下贾似道与赵嘉仁两个,只有空气里面那些香水味能证明方才有妹纸在这里。

    赵嘉仁也不客气,拉了个椅子就坐下。贾似道则开口说道:“嘉仁,你种棉花,织布。现在只怕挣了百万贯都不止吧。”

    “我的确有织布。”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