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险飧隼碛筛静怀闪ⅲ绻欣纤郑我郧熬兔荒苋绱恕5比唬约稳识源艘灿凶急浮�
果然,听了赵嘉仁的话,马光祖不由自主的微微点头,同时说道:“若真的能如此,那也不错。”
见马光祖有了信心,赵嘉仁继续说道:“马尚书。那反贼蒲家本就是占城人,他们勾结蒙古之时,心中有鬼,就让他的二儿子与四儿子带着家眷返回到占城。蒲家几十年垄断大宋到占城的贸易,现在虽然大宋船队开通了南海商路,可蒲家在占城的余孽只怕心有不甘。我担心他们袭击大宋船队。所以我想在福州再干一任。毕竟福州知州的差事兼了福建路安抚使,能节制殿前司左翼军。有左翼军的话,大概可以用水师护送一下大宋商船。”
话说到这里,赵嘉仁把自己准备的内容说全了。他并不担心马光祖能看破这里面的问题,大宋官员中99%都不清楚占城在什么地方,那附近的海域是个啥情况。赵嘉仁曾经对福州市舶司与泉州市舶司,乃至对广东市舶司的官员做过测试。这帮人对于南海的理解只能用‘不知所云’来形容。
倒不是这帮官员们真的相信天圆地方,而是这帮官员根本没有地球的概念,所以基于这个理念的经纬度绝不可能在他们脑海里出现。既然如此,他们的地理方位一片混乱。
市舶司的官员尚且如此,马光祖就更加如此。只要赵嘉仁的船队乘着北风离开港口,赵嘉仁说他的船队走的是占城附近,官员们就会这么相信。有个泉州市舶司的官员回答非常有代表性,‘既然都是南海,哪里有什么不同。只要能回来给市舶司纳税即可。’
看得出,马光祖此时基本觉得掌握了赵嘉仁的目的。他问道:“为何嘉仁对此事如此坚定?”
“若是做事无始无终,我心里就会难受。”赵嘉仁回答的斩钉截铁。
“哈哈!”这话逗乐了马光祖,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赵夫人连忙上来敲边鼓,“让马尚书见笑了。我家三郎就是这么一个执拗的性子,他除了性子倔强,做事又求全责备,虽然是家里的小儿子,可从来没有别人家聪明伶俐的小儿子那般讨喜。”
马光祖摆摆手,“赵夫人,我也年轻过,那时候若是做事不如意,恨不得能时间倒流,重回过去。把事情再来一遍。嘉仁这般性子也未必不是好事。不过我有一事还想问问,难倒嘉仁如此坚持,不是为了自己的船队也赚点钱么?”
后面一句话就很有些险恶了。不管赵嘉仁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只要一句‘是为了赵嘉仁自己的钱袋打算’,就可以从道德上否定赵嘉仁的一切努力。席间气氛登时紧张起来,马光祖目光有些玩味的看着赵嘉仁,而赵嘉仁的父母表情都有些紧张。
赵嘉仁坦然答道:“马尚书,你觉得与福建路那近千条能跑远洋的船一比,是我家的几艘船赚得多,还是那些跑远洋的船赚得多?我前面说了,若是我的船不带头南下,又有谁敢相信南下能赚到钱。大家觉得我们赵氏不会做赔本声音,才觉得我们走的航路安全。可到了海上,哪里有安全一说。全部听天由命。造一艘船几千上万贯,马尚书觉得我一张嘴说几句话就能值几万贯么?”
第80章 官家过的很辛苦()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景定元年正月十六日,天空中高悬一轮皎洁的明月。马光祖走进院子抬头看着月亮,再回头看了看窗户纸上映出的明亮黄色,觉得心情非常好。
赵嘉仁在正月十五的时候与马光祖谈了不少,又表示送给马光祖一些蜡烛。大宋的豪门大户从来不会说送礼就立刻把礼物递到对方手里。而是会在第二天专门派仆役送到对方府上。赵嘉仁没有失信,正月十六白天就送了蜡烛过来。
一位能够拿出白银万两征募壮士的官员,一位能够在饥荒时期拿出几十万贯赈济灾民的官员,绝不可能是穷人出身。正因为如此,马光祖对这份四百支蜡烛的礼物的价钱并不在意。他喜欢的是这些蜡烛的品质。
细细的两根蜡烛就把桌案照的通明,这对六十岁的老人非常有用。马光祖索性点了三支,然后户部尚书觉得纸上的文字再也不用费力辨认。写完了奏章,马尚书舒坦的走出书房,站在院子里看月亮。
在蒙古南侵之时,马光祖组建民团出击,赵嘉仁也带着民团在水上作战。从那之后,马光祖就对赵嘉仁这位年轻人很有好感。昨天与赵嘉仁谈了一番,马光祖对赵嘉仁的感觉更好。赵嘉仁一位非常有进取心的青年,更难能可贵的是,马光祖感受到了赵嘉仁的率直。
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未来想做到什么。赵嘉仁的阐述非常有说服力。而且对于别人对他的道德指摘,赵嘉仁并没有沽名钓誉。马光祖可是会为了从荣王府要粮食,躺在荣王府客厅的老人。他非常喜欢赵嘉仁这样的性格。
在屋里面的奏章就是推荐赵嘉仁做福州知州,马光祖也考虑过各种可能。不过思前想后也找不出拒绝的理由。福州知州属于流官,三年一任。既然赵嘉仁希望能够多做些实际事务,那就不妨让赵嘉仁去做。现在的大宋需要的就是这样有闯劲,令人耳目一新的年轻官员。更何况马光祖看到了赵嘉仁身上的那股子傲气,这个年轻人有种不愿屈居人下的傲气。马光祖知道这是种缺点,却觉得傲气对于一名知州来讲是个优点。正因为有傲气,才肯多做事。多做事就会做错事,品尝过失败之后才能成长。
外面还挺冷,马尚书回到屋内。然后他又感受到了赵嘉仁提供的蜡烛有多好。对于大宋普通人家而言,蜡烛是非常不便宜的照明消耗品。马光祖自然能用得起蜡烛,然而他以前用的蜡烛一点起来就冒黑烟,有股刺鼻的糊味。而且蜡油滚滚而下,还经常需要剪去烛花。
赵嘉仁提供的蜡烛是贡品,三支蜡烛就这么静静的燃烧,不怎么需要剪烛花。更妙的是燃烧之竟然没有异味。马光祖很喜欢读书,他已经能想到在安静的晚上心情平静的读书会是怎么样的舒心。
正月十七,奏章送进了朝廷。先是政事堂对奏章进行检阅,与马光祖的奏章同时递上来的还有刑部判官文天祥的奏章。负责检阅的官员看了马光祖的奏章之后,就放进继续向上递送的行列。拿起文天祥的奏章,还没打开看,官员就叹口气。
打开之后果然是文天祥猛烈抨击董宋臣重新回京的奏章。官员合上奏章,将其放在另外一摞上。这厚厚一摞都是此类奏章,政事堂的官员未必就真的支持董宋臣回京,并且重新成为內侍省押班。可官员很清楚,官家态度坚定,绝不会因为举朝反对而收回。
之所以官员对文天祥特别重视,是因为朝廷里面公开反对董宋臣的人很多很多。同时公开反对董宋臣与公开反对贾似道的,文天祥是朝廷里面屈指可数的存在。这次文天祥的奏章公开只反对反对董宋臣,让政事堂的官员觉得轻松不少。
这些能够继续向上递的公文继续往上送,那些该由政事堂处理的就继续处理。该送给官家处理的,以及政事堂处理后需要官家做决断的则整成一堆,给官家递进去。
到了下午,有內侍们到政事堂传旨。要求将各州知州推荐的奏章送进宫里。这个要求也不过分,刚结束元旦假期,政事堂官员们还没到懒得不想动的程度。心里虽然有些抱怨,官员还是将那些奏章被集结起来送进宫中。
奏章送进宫内的时候正好赶在关闭宫门之前,每日到了时间,宫门就会按照规矩关闭。若是半夜开启宫门,必然是出了极大的事情。即便开了宫门,也是皇帝或者太后下令开宫门,外面的人开宫门的事情在大宋不过寥寥几件,还都是牵扯极广的绝大事情。
宫门一关,宫内与宫外就是两个世界。看着大厅内的时钟走到了关闭宫门的刻度,宋理宗也长长的舒了口气。每天只有这时候他才觉得来自外界的沉重压力被挡在厚厚的宫墙之外。
没多久,月亮升起,虽然十七的月亮已经缺了一线,却丝毫没能影响官家的心情。暖房的房顶是玻璃拼成,暖房内点着掺了贵重香料的明亮蜡烛,头顶是皎洁的明月。那些在画舫上艳名远播的小姐姐们唱曲,跳舞,依偎在官家身边给他敬酒,给他喂食珍馐。
几年前蒙古南侵,宋理宗全然没了搞这个的心情。等蒙古南侵终结,董宋臣又被赶出汴梁,没有內侍敢再搞这种被官员们痛骂的事情。宋理宗空有心情,却无法享受。现在董宋臣终于回来了,宋理宗的享受也回来了。周围是莺歌燕啼,还有各种小姐姐恰到好处侍奉,宋理宗觉得心情终于得到了真正的疏解。这时候,他终于可以抛掉心中所有烦恼,在这温柔乡里面让自己完全放松。
夜晚总是过的飞快,到了第二天开启宫门之时,小姐姐们被悄悄的送出去。董宋臣一直不理解那些公然跑去画舫上放浪形骸的官员们为何抓住这么点破事不放。董宋臣只是想让官家解解闷,从来没有要大张旗鼓的弄到谁都知道。与那些官员相比,官家真的是无比低调。仅仅是在自家玩玩而已。
大宋是权相制度,大部分公务都由丞相负责,朝会定期召开,官家也不用每日都上朝。宋理宗一觉睡到天光大亮。起来之后只觉得神清气爽,虽然有些疲惫,却没有心中的倦怠。吃了饭,在殿中坐下,却见到內侍送上来厚厚一摞的奏章。
这下宋理宗才想起他让将推荐知州的奏章送来。看着这些奏章,宋理宗忍不住叹口气。身为官家的要务就是掌握人事大权。一位皇帝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打仗与处理政务都不如大臣。这样的角色之所以能够运转整个大宋,靠的就是使用官员。
哪些职务上放哪些官员,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并非是那些官员是不是最适合那些职务,而是让朝廷内的人事权力得到平衡。想推动经济,就用那些被认为懂经济的官。想推动战争,就得提拔那些被认为善于打仗的官。而这种人事调动绝不能临时抱佛脚,而是要长期布局,长期观察。
知州以下的官员可以不用官家直接插手委派,而知州级别的官员就不能任由那些丞相们决定。所以皇帝必须懂得用人,至少得从那些推荐者的奏章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有着如此沉重的工作量,宋理宗干办公务之时可一点都不开心。
前几份奏章看完,宋理宗觉得很是无聊。举荐的人都是贾似道一派,举荐的自然是贾似道的门生子弟。宋理宗一直很想用好贾似道这位内弟,在他的妃子中,贾妃让宋理宗很怀念。但是当贾似道依仗鄂州之战的胜利突然权倾朝野的时候,宋理宗本能的就开始想调整局面。将董宋臣召回,固然是因为宋理宗觉得身边没有真正贴心的人,贾似道将董宋臣赶走,也是这么做的重要原因。
心中烦躁,宋理宗想叫內侍给他倒杯茶。不过此时手已经按在另外一份奏章之上,宋理宗一面让內侍倒茶,一面将其打开。只看了上奏折的是马光祖,宋理宗就觉得心里面轻松许多。
当年剥夺向士壁的官职是朝廷下的命令,那时候宋理宗的确是想将藩镇化的军头搞掉。向士壁身为文官却与军头们搞在一起,宋理宗经过判断,觉得有必要惩处一下。然而向士壁在狱中瘐死的消息传到临安,宋理宗就觉得这么搞真的过份了。
在之前,贾似道建议除掉高达,宋理宗觉得高达毕竟有大功,只是觉得贾似道心胸太过狭隘。等向士壁瘐死,之后刘整等好些军头叛乱或者投降蒙古,宋理宗才觉得贾似道的施政手段未免太过毒辣。为了能够平衡局面,也为了不再让参加战争的文官与将领们再感到恐慌,宋理宗开始照顾马光祖这位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基于这样的行动,宋理宗对马光祖自然有种青睐的感觉。
看到马光祖举荐赵嘉仁做福州知州,宋理宗难得的露出了点笑意。
“让董宋臣进来!”宋理宗对內侍命道。
这两个人都是战争中的有功之臣,也都不是贾似道的门生弟子。宋理宗觉得应该好好的考虑一下这个任命。他还记得赵嘉仁态度坚定的想做福州知州。此时也需要一个非贾似道派系的人提出点建议。
第81章 各种外任()
一个人的精力永远是有限的,不管是多么认真的人,看了几十份奏章之后也会脑筋不好使。董宋臣对此有深刻的了解,不仅是他自己处理內侍省事务的时候有充分经验。看着官家或者政事堂的相公处理公务,他们也有同样的表现。
依照官家的命令进入大殿,轻轻一扫官家面前的那些奏章动了多少,董宋臣就确定自己静心排列的奏章顺序起到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