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罗马帝国的使者黑发黑眼,皮肤颜色较深。光是这个长相,就让赵嘉仁对使者的出身有了点信心。金发碧眼,脸上毛发丰盛,一晒就发红的那是北欧蛮族。蛮族中的妹纸都能因为皮肤上的丰厚毛发,在太阳下呈现金光灿灿的模样。面前这模样的才接近传说中的罗马人。

    “你是说希腊语,还是说拉丁语?”赵嘉仁问道。

    使者听了翻译之后面露尴尬之色,他用拉丁语答道:“回禀尊贵的首相,我乃东正教的牧师。帝国的皇帝听闻中国人寻找拉丁语教师,这才派我前来。我在君士坦丁堡其实是说希腊语。当然,祷告的时候我使用拉丁语。”

    “现在东罗马帝国还剩下多少版图?”赵嘉仁继续询问着非常不客气的话题。

    使者又沉默了。很明显他并没有想到遥远的中国竟然有如此了解拜占庭历史的人,他思忖之后答道:“尊贵的首相,我们拜占庭还保有君士坦丁堡。”

    赵嘉仁对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其实不太熟。或者说他真正感兴趣的剧哦吗部分到埃及艳后自杀,屋大维处死凯撒的儿子的时候就结束。之后只是散落的对‘条顿森林之战’以及‘罗马大火的时候,尼禄其实在奋力指挥救火’这样的零星历史事件感兴趣。

    不过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赵嘉仁倒是有了解。那还是在他不了解东正教与基督教之间关系的时候,赵嘉仁很疑惑奥斯曼土耳其围攻君士坦丁堡那么久,为何西欧信上帝的国家竟然袖手旁观。

    现在听闻这个牧师说了大实话,赵嘉仁基本能确定此人应该是知道东罗马帝国情况的人。他接着问道:“那么贵国国王对我们有什么希望?”

    东罗马帝国的使者连忙答道:“尊贵的首相,如果中国希望征服埃及的话,拜占庭王国愿意向中国提供各方面的情报。”

    听到这个说法,赵嘉仁觉得东罗马帝国不亏是千年国家。即便是后来变了拜占庭王国,至少基本的机谋还是有的。到了只剩下君士坦丁堡的现在,拜占庭王国大概也没什么好失去的。

    “我们需要地中海的资料。我们需要整个欧罗巴的资料,想来君士坦丁堡一定有记录包括罗马共和国时代在内的历史吧。”赵嘉仁用不熟练的拉丁语说道。因为很多心理学的名词就是拉丁语的缘故,赵嘉仁对于拉丁语这个半死的语言有半吊子水皮。这位牧师说的拉丁语,赵嘉仁也能听的似懂非懂。便忍不住显摆一下。

    看着那位牧师讶异的目光,赵嘉仁心里面苦笑。作为一名容易遭雷劈的心理医生,他能讲英语和法语,这两门语言在当下属于野蛮人的语言。真的是世事难料。不过转念一想,赵嘉仁也释然了。随着中国的强大,英语和法语未来也许会再次成为野蛮人的语言。中华长盛不衰乃是赵嘉仁真心的期待。

    等东罗马帝国的使者下去之后,熊裳不解的问道:“太尉,难倒我们还要对万里之外的埃及用兵?”有地图的好处就在于此,只要看看地图就知道这世界上暂时有哪些国家。

    “蒙古人几十年前就打到过埃及,蒙古人打得,我为何打不得?”赵嘉仁笑着反问。

    熊裳尚书听了之后觉得这话怎么都不像是咱大宋君子该说的话,再想想也没毛病。连蒙古大使都指责大宋。想到这里,熊裳连忙问道:“太尉。却不知为何一定要先交换北方汉军,再交换蒙古人。”

    赵嘉仁见熊裳到现在还没想明白,便解释道:“在大元,蒙古人是一等人,色目人回回人乃是二等人,汉人乃是三等人。我等就要让汉人知道,在我们大宋眼中,汉人比蒙古人等级高。”

    “可这帮北方汉人可未必会这么想。”熊裳很含蓄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淮河以北,一百多年来都不是我大宋治下。契丹旧地,更是沦落于胡人手中几百年。总不至于我们嘴上一说,当地百姓就觉得他们是我们大宋的人。这等事总得循序渐进。”

    “若是北方汉人觉得我们大宋过于仁义,结果继续为蒙古效力。等到战败被俘之时再装可怜。”

    “战争中想每次都不被打死可不是容易事。便是不被打死,被打伤之后,大概一辈子都没办法上战场。那帮死也要为了蒙古人上战场的,只怕两场战斗都熬不过来。而且在大元,蒙古人是主,北方汉人是次。蒙古人是根,北方汉人是枝叶。只要能够消灭蒙古人,北方汉人自然就能解决。”

    “……若是太尉一定如此觉得,我便也听从太尉的见解。”

    熊裳觉得赵嘉仁对北方汉人的想法貌似有些一厢情愿,只是他自己也拿不出更有见地的看法,于是就放弃了此事。

    出门之后熊裳觉得以后自己还是要多与赵太尉商议。就交换俘虏的事情来看,赵太尉并非是单纯的威福自用,考虑事情也很理性。在路上走了一阵,熊裳也开始慢慢能够认可赵太尉的说法。北方汉人的确没有对大宋的认同与归属感,那些有归属感的早就跑到大宋来了。所以一厢情愿的指望他们马上对大宋无比认同,还不如实实在在的做些能让他们有归属感的事情。

    礼部尚书的工作不忙,可以把朝九晚五执行的非常到位。五点钟一到,熊裳尚书就离开办公室往家去。到了家后见到来了客人,竟然是他表哥卢定川。

    “哥哥,你何时放出来的?”熊裳惊讶的说道。

    “今日早上放出来的。”卢定川神色惨淡,并没有被释放后的欢喜。

    “那……今后有何安排?”熊裳问。

    “我想上诉。”卢定川带着股执拗的情绪回答了熊裳的问题。

    “上诉……”熊裳重复了一遍,才想起这个法律用语。上诉就是不认同法律判决,所以把案件上诉到上级机关。回想了一番有关上诉的内容,以及案例说明,熊裳苦笑道:“哥哥。这个是终审判决。不能上诉。若是能上诉,就不会放你出来。”

    卢定川面容惨淡的说道:“兄弟,所以我才来请你帮忙。你找大理寺的人说说,便是把我再抓进去也好。我要上诉。我并没有玩忽职守!”

    听了这话,连熊裳都感觉自己没办法支持表哥。若是法院以叛国罪判处卢定川死刑,不用卢定川上诉,熊裳都要蹦出来帮助表哥上诉。现在法院判处卢定川当了逃官,熊裳觉得很有道理。

    若是卢定川无罪,那跟着赵太尉混到现在的熊裳该何以自处?

第8章 交换俘虏(八)() 
    缓刑期间,犯人离开居住地之时需要事先申请。每周周一都需要到当地公安局报道。最近判处的宋奸们若是家在完成土改的地区,当地的基本制度已经有了框架,还能去让他们回当地。那些没有搭建起制度的地区没这个执行能力,所以就被留在临安。

    包括熊裳的表哥卢定川在内的一大票人都被留在临安。赵太尉倒也没有折磨他们,只是在译文馆给他们安排个工作。干书籍资料整理工作。

    共和五年三月初三,赵太尉宣布取消临安的称呼。临安这个名字指的是赵氏南渡之后临时在杭州这边安身的意思。此时已经夺回大宋首都汴梁,自然没有再临时安身的必要。

    《大宋日报》的头条刊登这个消息,并且做出了评论。临安这个名字寿终正寝只是修改一个地名,这里面则象征着重大的的政治含义。夺回汴梁绝非大宋复兴之路的终点,大宋混一华夏,扬威海外,震慑周边宵小才是不可阻挡的未来。

    看了这份杀气腾腾的头版头条新闻,在译文馆的刘景文有些看不下去了。倒不是他对大宋复兴有意见,也不是他对赵太尉有意见。这种杀气腾腾的宣称让刘景文想起了他的儿子刘宠。

    前些日子刘宠寄回来了信,那些信经过检查,和地名与各种和部队有关的内容都被用小刀切掉。于是信纸上留下的就是一个个孔洞。那还是最初的时候,现在刘宠的信里面再没有那种对战争的兴奋与好奇,也没有了之前强烈的要与家里人分享战争心得的冲动。

    刘宠只是告诉父亲,他已经晋升了中士,和部队里面的同志们处的很好。他还有一年多时间就可以退役,原本他是很想退役后去公安部门工作。不过最近部队里面倒是建议刘宠留在部队里面发展。对于未来要走什么道路,刘宠也觉得有些难以抉择。

    看着儿子的信,刘景文感觉儿子已经不再是那个脑子一热就不顾一切的愣头青。他已经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就如他在信里面强调当兵之后觉得日子很充实。在人民军队里面当兵,就是有种非常认同自己的感受。他并非是以前那种脸上刺字,为了生计从军的老宋军。而是‘赳赳武夫,国之干城’的国家守卫者。参军不仅没有让他虚耗青春,反倒让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刘景文无法理解儿子的从军体会,他能理解的是退役之后给安排工作。临安的黑心小吏没有一个被继续聘用,公安系统里面全部用的是退役军人。这些退役军人出身清白,在部队里面接受过训练,看着就非常靠谱。

    不仅是公安系统,赵太尉的体系里面所有原本由黑心小吏承担的工作现在通通有了编制,退役军人在里面往往是小头目,工资也比向民间征召的人员高一些。

    但身为父亲,一想到儿子还将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厮杀,心里面就难免的担心。刘景文拿起准备查阅的书籍,心里面就生出属于他自己的烦心事。新来的‘同事’实在是太扎眼。他们一个个露出自己是被迫害的表情,说的话也是别人都对不起他,无法理解他们当年被迫投降蒙古的良苦用心。

    这些人的言论让让不坚定份子刘景文感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他也曾经觉得自己很冤枉,却也不敢这样的给自己叫屈。投降蒙古人,难倒还能当做道德楷模不成?

    刘景文突然想起一件事,译文馆的规定里面是可以查完资料之后回家去写。反正是按时拿出来东西就好。他已经决定这帮人要是继续这么一个闹法,他就要采取这样的工作模式。

    刘宠并不知道他爹的烦恼。现在刘宠中士被分配到炊事班工作,兼连里面的文化教员。文化教员的工作就是根据最新的工作,让大家认字。譬如当下大家学习的就是‘灰渣路’‘硬化路面’之类的名词。

    连接枣庄露天矿场到炼铁厂与铸造厂的是铁轨。每天每天运送沉重的矿石会让铁轨下的地面出现沉降,除了枕木下面要有石块路基,石块路基下的土地要用灰渣硬化。还好灰渣不用太担心,有矿渣混合烧煤剩下的煤渣来充当。

    炊事班不用担心建筑材料来源,他们需要关心的是弄清楚部队的工作时间,按时把饭菜送到工地上。营养要够,味道不能太引发口腹之欲,也绝不能难吃。这不是要折磨人,而是为了战争做准备。若每天都是极为可口的饭菜,到了战争时候野战厨房哪里能顾及那么多。到时候口味不对,立刻就影响战斗力。刘宠也是到了炊事班之后才接受了相应培训,这让他对于军队的理解又深刻了一些。

    做好饭菜,给部队送去。这边连长就板着脸问道:“你见到石晋了么?”

    “没有。”刘宠答道。

    等连长板着脸离开,刘宠就浮现出一张满是戾气的脸。这个叫石晋的是部队里面很让人讨厌的刺头,虽然打仗也不算很糟糕,却更喜欢在部队里面逞威风。不过好像这厮背后有人,所以连长也拿他没办法。刘宠看得出,连长好几次把他放到比较容易出错的岗位上,而且石晋也不负众望的出了错。所以连长已经开始顺利成章的不用石晋。

    就在打饭的时候,石晋出现了。也许是感觉到自己人嫌狗不待见的处境,石晋原本阴沉的脸色此时更加阴沉。不过他身上那股子戾气不知道为啥收敛了一些,看着有些怪。

    刘宠也没考虑这么多。他的态度就是好鞋不踩臭狗屎,军中也不是没有人和石晋打过架,然而事后是两边都被惩处。连长都没办法。

    当天晚上,刘宠他们刚睡下,突然营地里出现了些骚动,外面的传来石晋歇斯底里的喊声,“你们怎么敢抓我,你们知道我叔叔是谁么?”

    年轻人都好热闹,凡是没睡着的都起身道门口看。就见火把下,石晋光着上身被几名军法部队的人架着正在捆。突然间,石晋趁人不备飞起一脚踹开了对面军法部队的战斗员,挣脱开就想逃跑。军法部队的人员动作如同闪电,追上去一脚就把石晋踹到在地。那动作快如闪电,干净利落。看得刘宠心中的敬仰之情如同滔滔江河。

    旁边已经有人忍不住开始喝彩。看得出,石晋被这么收拾,众人可都高兴的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