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司马考的话里面听出了不自信,赵嘉仁忍不住微微一笑。新中国开始之后,中国才进入了大规模教育的时代。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知道了太阳系的存在,知道了太阳系是个什么样子,知道了太阳和地球都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有这些知识当基础,才能轻松而且毫不迟疑的回答‘太阳比我先存在’。

    而司马考这样的读书人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他们只能通过史书记载来确定太阳存在很久。至于太阳到底存在了多久,太阳在哪里存在,为何会有不存在太阳的黑夜。这些读书人并不清楚。对于不清楚的事情,人类自然没办法进行逻辑判断。

    “司马兄,不知你听说过一个说法么。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无比巨大的圆球。”赵嘉仁继续问。

    “……好像听说过。”司马考答道。

    “你家就在姑苏住,想来见过太阳从湖面下升起。你应该到过太湖的另外一边,你看到的周围是平的,还是有些弯曲的?”赵嘉仁继续问。

    “这……,我竟然从来没有想过。”司马考眉头皱起,圆乎乎的脸上露出了苦恼的神情。

    “我不想批评朱熹,不过他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可理学在穷天理的研究上做的极少。所讲的都是些人伦、圣言、事故。若是无天理做根基,所讲的一切都是空对空。”赵嘉仁做了个相当严厉的批评。

    司马考方才给了贾似道很严厉的指责,此时听到赵嘉仁对理学的严厉指责,登时就忍不住不高兴起来。他皱着眉头问道:“如此多的理学大师著书立说,怎么能称为研究的少。”

    赵嘉仁举起了根竹筷子,“我把这根筷子切成两半,再把其中一半切成两半。就这么一半一半的切下去,最后能剩下的是什么?”

    “极小的筷子?”司马考皱起了眉头,思忖了好一阵之后才答道:“是极小的竹片么?”

    “你怎么知道是极小的竹片,难倒最后不该切成什么不可分割的东西么?”赵嘉仁继续问。

    司马考皱着眉头想了一阵,疑惑的表情变成了很不高兴的表情,他用很不高兴的语气说道:“赵兄弟,不管你说什么,实际上都办不到。反正是办不到,那就任人讲说么。”

    “对啊。就是这样啊。理学在很多事情上从来不讲自己不知道,遇到这种不知道的事情,理学就避而不言。这可谈不上穷天理。若真的是穷天理,那好歹讲,我现在不知道,但是以后有可能通过研究而知道。”赵嘉仁利用司马考的话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万万没想到赵嘉仁居然玩了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话术把戏,司马考的脸色更加难看起来。他怎么都觉得自己所尊崇的理学遭到了侮辱,可偏偏就没办法拿出一套说辞反驳。

    就在此时,司马考听赵嘉仁继续说道:“司马兄,你见过孔明灯吧?”

    “见过!”司马考恶声恶气的答道,他圆圆的脸上同样满是恶意。

    “若是孔明灯够大,下面有能让人坐进去的竹篓。你觉得人能乘坐这种大孔明灯上天么?”赵嘉仁问。

    司马考真的见过孔明灯,对这种能够飞上天的精巧东西很喜欢。听了赵嘉仁提出的设计思路,司马考突然就觉得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可能。但是这么一想,司马考就迷惑了。如果此事能成,那就说明人是可以飞上天的。可人要是真的飞上了天,过去的很多常识就被打破了。

    想了好久,司马考皱着眉头说道:“我不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理学只提知,很少提不知。更不提知与不知之间该如何应对。我对此很不取。”赵嘉仁把自己想说的所有内容都做了个收尾。

    因为马上就要去泉州赴任,赵嘉仁在临安等待的日子里对未来做了不少设想。消灭蒲家只是第一步,在蒲家之后还有更多敌人。譬如南海诸国,譬如未来的元朝。消灭敌人的武器不仅要有物质上的,更得有思想上的。从很多角度来看,理学很像是科学的敌人。此次与司马考谈这个,就是想看看现在大宋的知识份子对科学这个思想体系的接受程度。

    从司马考的反应上看,赵嘉仁并不乐观。

    与司马考分别之后,赵嘉仁赶回家。老爹赵知拙见了任命文书之后,忍不住欣喜的叹气。老娘看了之后竟然感动到热泪盈眶。擦去眼泪,老娘把任命文书好好看了几遍之后才放下。

    “幸好我当年把三郎带走自己教养,让他跟着你,何时能当上知州呢!”赵夫人一开口就忍不住哽咽起来。

    赵嘉仁连忙上去掏出手绢递给老娘。等老娘接过手绢擦眼泪,赵嘉仁偷看老爹。就见老爹赵知拙一脸无奈的表情,虽然被夫人狠狠嘲讽一番,赵知拙在事实面前也无法辩驳。赵嘉仁跟着老妈,十三岁考上进士。二十岁就成为知州。跟着赵知拙的两个儿子都比赵嘉仁年长。现在长子赵嘉信一副放弃科举的模样。次子赵嘉礼还在苦读。

    被事实硬生生打脸,赵知拙倒也有些科学态度,他闭口不言。用沉默表示抗议的同时,也默认了事实的存在。

    赵夫人平静了一下心情,接着问道:“你何时去上任?”

    “我是想明日就走。”赵嘉仁说这话的时候心里面忍不住有些惴惴,他担心母亲不高兴。

    “如此甚好!”赵夫人果断的答道。说完之后,她扭头看了看丈夫,笑着说道:“你没见你爹当年,要不是天色晚了没有船,他当晚就走了。你和……你毕竟是跟着我长大的,比你爹强!”

第7章 与人聊必有我师() 
刚把装衣服的箱子放到船上,赵嘉仁听到背后传来司马考的声音。“赵兄弟,没想你还真的是个信人。”

    回过身,赵嘉仁从船上跳到岸边,笑着对司马考答道:“上任的心情迫切,能早一天就不想晚一天。”

    司马考看着不是特别好,眼中却有种莫名的强烈情绪,有种钻牛角的意思。走到赵嘉仁身边,司马考脸色凝重的问:“赵直阁,我回去想了你说的话,难倒你是说朱熹不求甚解?不懂装懂?”

    赵嘉仁没想到司马考竟然是来和自己辩论理念的,他一点都不想在此事上让步。看着司马考,赵嘉仁坦然说道:“不。我认为孔子说的很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理学讲不知,是讲因为没有学理学,所以不知。若是让朱熹讲他知晓一切,或者理学就知晓一切,我想他也不会这么浅薄。但是宣讲理学的法子用了诡辩术,给人学了理学就能知晓所有的暗示。我对此不以为然。”

    听赵嘉仁爽快的把理学抨击一番,司马考眉头紧皱,他压抑着强烈的不满,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说道:“朱子讲穷天理,就是要探索天理……”

    一听这说法,赵嘉仁就真的有些听不下去了。他很想用强烈的嘲讽语气告诉司马考,理学从创立开始就根本没有探索过天理,甚至连一个思路提不出。那帮因为出于娱乐或者追时髦的心态向科学投注资金的腐败上层们,他们知道自己不懂科学,并且承认自己不懂科学。不论个人善恶,这态度好歹能称为实事求是。

    理学则是那帮腐朽的学霸,他们不仅以为自己懂科学,还要把所有资源都抓到自己手里。试图窒息并且驯服所有科研研究者,攫取别人的劳动果实,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想起自己在美国的经历,赵嘉仁心里面就极为不高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美国的学霸们发展的更完备,也更恶劣,已经有了理学这个前辈的十足风范。

    心里面有想法,赵嘉仁忍不住就走神。那些他早就听过很多次的话完全成了耳旁风,过耳不过心。直到一句“……若是赵直阁不介意,那就推出赵子理学……”从赵嘉仁耳边划过,他才突然有了些触动。

    “司马兄,你方才说什么?”赵嘉仁打断了司马考的话。

    司马考一愣,随即重复道:“我说,那时候天下人都知道赵直阁的高论是否能与朱子比肩。”

    “前面一句呢?”赵嘉仁明显不想听这个,与朱熹对比的话,赵嘉仁坚信自己可以全胜。

    司马考讶异的看了看赵嘉仁,驱动他滔滔不绝发表言论的理由是他感到自己平生所学遭到了侮辱,可猛的让他重复头两句话,司马考还真的想不起来。回忆了一阵,司马考才突然想起更前面一句,“若是赵直阁不介意,那就推出赵子理学,宣讲你的理学观念。”

    “就是这个!”赵嘉仁连连点头。在福建的时候,他一直害怕自己制造出无谓的敌人,所以将他自己的平生所学给藏起来。各种学校完全针对在他手下效力的工人以及工人子弟。现在赵嘉仁已经名动天下,以后还要大展宏图。想避开思想上的冲突已经不可能。现代企业还讲个企业文化,赵嘉仁的手下若是只懂风头正盛理学,那赵嘉仁该怎么定位自己呢?

    “多谢司马兄提醒,我到了福建之后就会著书立说,将我这赵氏理学告知世人!”赵嘉仁说的信心满满,意气风发。

    理学的最大弱点在于这个学说目的是为了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理学份子们当然希望理学能够有足够的说服力,却又缺乏理论基础,便走了尝试包罗万象的路线。其结果就是理学强调他们钦定的因果,顶多再辅助点经验论,却根本不讲逻辑。只要有起码的逻辑思维,击败理学就毫无压力。

    见赵嘉仁说的信心满满,司马考大惊。他并不敢小看赵嘉仁的实力,方才那话完全基于愤怒的情绪,根本没有过脑子。不过转瞬之间,司马考也上了脾气。他大声说道:“那我就等着看赵直阁的高论!赵直阁著书立说之时,一定要把大作给我看看!”

    说完之后,司马考拱了拱手,气呼呼的转身离去。

    赵嘉仁心里想,我才懒得在你身上花功夫。这些理论就是要用来教育追随赵嘉仁的人,只是原本赵嘉仁不敢张扬。现在赵嘉仁决定用赵子理学的名义正大光明的对他势力内的人讲。至于赵嘉仁势力外的人,他们有兴趣来听,赵嘉仁也不会拒绝。他们不来听,赵嘉仁也不会强迫。

    看着司马考远去的背影,赵嘉仁再次上船。此时简单的行李早已经安置好,就等着赵嘉仁下令出发。“走,去庆元府!”赵嘉仁对水手说道。

    “晓得!”水手们应了一声,就用力推动手中的长杆,船只逐渐离开岸边,进入河道。

    解决蒲家的同时,还要建立起自己的理论阵地。赵嘉仁站在船头喜悦的想。他没想到与司马考的一番争执居然能够确定未来方向。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大宋距离灭亡还有十四年。以大宋的效率和文化传统,赵嘉仁很安全。

    通过运河从杭州到了庆元府,再到庆元府的海上码头。就见码头上已经立起了‘仁通快运’的大招牌。赵嘉仁在鄂州参战的时候,留在福建的人可没闲着。他们搞起了‘仁通快运’,造出来的战船都跑运输线。赚钱、锻炼人员,两个目的同时达到。

    从鄂州到了临安,赵嘉仁与‘仁通快运’的联络就没断过。此时终于能来这里一看,首先入眼的是招牌,招牌后面就是一拉溜十几间大房子。光这气派就与其他只有一两间房子的船行商铺之间展现出巨大差别。

    看到在‘仁通快运’们面房进进出出的那些人,赵嘉仁的心情非常愉快。生意瞅着非常不错么。

    在庆元府的掌柜是以前二班班长胡熠,见到赵嘉仁进来,他惊喜的站起身,迎了过来,“校长。你可是来啦。我们一直等,等的急死啦。”

    “准备船,我看完这铺面就走。”赵嘉仁也非常满意。

    “我这就去准备。”胡熠欣喜的答道。

第8章 是金子总会发光() 
“都在这里了?”赵嘉仁的目光扫过一堆木桶。

    看着赵嘉仁热烈甚至有些贪婪的目光,胡熠觉得自己办事得力,他喜滋滋的答道:“都在这里了!校长,山东那边卖碱的对我们讲,他们已经把蒙古人从张垣进来的所有碱都给买光啦。”

    赵嘉仁微微点头。因为心中有着强烈的欢喜,赵嘉仁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点头。好几年来一直想大批量购买的纯碱终于到手,很多之前无法进行的事情都可以继续啦!

    身为安徽造纸厂的二代,赵嘉仁对纯碱很熟悉。也很清楚中国最大的纯碱矿在河南桐柏,他家造纸厂购买的纯碱都是从桐柏的厂买来的。赵嘉仁想弄到纯碱的目的不是用来造纸,而是用来造玻璃。

    医学院里面需要大量使用玻璃器皿,玻璃管和很多玻璃设备买起来太贵,都得自己买了材料去烧制。不管是钙钠玻璃或者高硼玻璃,赵嘉仁都比较熟悉。钙钠玻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