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而,李愬对大家说:“既然诸位怀疑李祐,请大家让他到天子那里接受死刑吧!”于是,李愬给李祐加上枷锁,将他送往京城,事先暗中上表说明情况,并说:“如果杀了李祐,就无法成功。”唐宪宗读完表后颁诏释放李祐并将其返归军营内。

    李愬再次见到李祐后,非常高兴,任他为散兵马使,让他带着佩刀,巡视警戒,在自己的帐中往来。

    有时,李愬与他一同就寝,秘密交谈,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帐外暗中偷听,只能听到李祐感动的哭泣声。

    当时,唐、随二州节度使牙卫队三千人,号称六院兵马,都是山南东道精悍勇锐的军队,李愬又任命李祐为六院兵马使。

    原先的军令规定,对留宿敌方奸细的人,要屠杀他的全家。李愬除去这一军令,让人们优待敌人的奸细,奸细反而将实情报告给李愬,李愬愈发了解敌人的情况。

    二十六日,李愬派兵攻朗山失利,大家即惆帐又恼恨,只有李愬欢快地说:“这正是我的计策啊!”他募集了敢死之士三千人,号称突将,天天亲自教练他们,让他们经常做好出发的准备,李愬打算以这支军队袭击蔡州。适值多日落雨,到处积满雨水,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七月,唐宪宗因对淮西用兵四年,馈运疲弊,民力困乏,深以为患,遂任命主战最力的裴度兼领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使,赴前线督战。

    八月,裴度到达郾城后,上表说诸道皆有宦官监阵,将士进退均取决于中使。胜则被其冒功,败则被其凌辱,将士谁也不愿出力奋战。唐宪宗准其所奏,悉去诸道监阵中使。诸将始得独断专行,战多有功。李愬因此也就得以不受阻拦地发挥其才能。

    (本章完)

第451章 成德往事二() 
    九月二十八日,李愬准备攻打吴房县。诸将都说:“今天是不利前往的往亡日啊。”李愬说:“我们兵马为数较少,正面作战,兵力不够用的,适于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敌人因今天是往亡日便不会戒备我们,这正是可以进击的时候。”便执意率军前往,大军攻克了吴房外城,并斩首一千余级。

    剩下来的吴房兵马防守内城,不敢出战,李愬率兵马撤回,以便诱使吴房兵马出动,淮西将领孙献忠果然率领骁骑五百人追击。

    朝廷军将们惊惶失措,准备逃走,危机之际,李愬立即跳下马来,靠在胡床上,大声下令说:“有胆敢退却的,一概斩杀!”

    在李愬的督导之下,官军们回军尽力作战,拼死杀敌,直到敌将孙献忠阵亡之后,淮西兵马这才撤退。

    有人劝说李愬乘胜攻打吴房的内城,一定能攻克。李愬说:“这不是我的计策。”便率军回营。

    李愬先后出兵攻取蔡州以西和西北的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和西平等据点,与北线郾城一带的唐军兵势相接,连成一气。他还遣将攻克蔡州以南和西南的白狗、汶港和楚城诸城栅,切断了蔡州与申、光二州的联系。其主力进驻距蔡州仅六十五里的文城栅,建立了接近蔡州的奇袭基地。

    九月,李祐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向李愬进言说,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守卫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吴元济,李愬深以为然,派人将奇袭计划密呈裴度,裴度十分赞赏,其同意出兵。

    十月初十,李愬利用风雪交加,叛军放松警戒,利于奇袭的天气,命史旻留镇文城,命李祐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三千人为前锋,自己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城率三千人殿后。

    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除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队的任务。

    李愬只下令说向东,东行三十里后,唐军在夜间抵达张柴村,乘守军不备,全歼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守军,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李愬留五百人守城栅,防备朗山方向之敌,另以五百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诸将问军队开往何处,李愬才宣布说,入蔡州直取吴元济。诸将闻说皆大惊失色,但军令如山,众将只得率部向东南方向急进。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

    张柴村以东的道路,唐军无人认识,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但众人都畏惧李愬,无人敢于违令。

    夜半,雪愈下愈大,唐军强行军三十五里,终于抵达蔡州。

    近城处有鸡鸭池,李愬令士卒击鸡鸭以掩盖行军声,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唐军已有三十余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无戒备,未发现唐军的行动。

    四更时,李愬军到达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发觉,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让他们照常击柝报更,以免惊动敌人。

    李祐等既已得手,便打开城门,迎纳大唐军,接着,又依计袭取内城。

    鸡鸣时分,雪渐渐停止,李愬大军已经进至吴元济外宅。

    这时城内才有人觉察情形有异,急告吴元济说,官军来了,吴元济高卧未起,笑着回答说,俘囚作乱,天亮后当杀尽这些家伙。接着,又有人报告说,城已陷。元济仍漫不经心地说,这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

    起床后,吴元济听到唐军传令,响应者近万人,才有惧意,率左右登牙城抗拒。

    李愬入城后,一面派人进攻牙城,一面厚抚董重质的家属,遣其子前往招降。

    董重质单骑至李愬军前投降,吴元济丧失了洄曲守军回援的希望。

    十二日,唐军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百姓争先恐后地负柴草助唐军焚烧牙城南门。

    黄昏时分,城门坏,吴元济投降。

    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两万余人亦相继降唐,淮西遂平。

    十一月,吴元济被斩于长安,至此,唐朝统一的局面暂时有所加强。

    就是这个吴元济,王承宗此刻觉得其很可靠,决定和其站在一起,这立即触痛了唐宪宗的痛处。

    元和十一年,王承宗勾结吴元济,宪宗发六道兵,以十万兵力进行讨伐,两年无功,宪宗被迫罢兵。田弘正奉诏讨伐王承宗,元和十二年,田弘正在南宫大败王承宗,王承宗势蹙请降,朝廷也因为久战乏力,便仍任命他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成德军节度使、镇冀深赵观察使。让华州刺史郑权为德州刺史,横海军节度使、德棣沧景观察等使。

    元和十三年,朝廷平定淮西吴元济,王承宗迫于形势,献地谢罪。

    王承宗请在成德军四州,每州置录事参军一员、判司三员,每县令一员、主簿一员,吏补授皆听朝廷旨意。

    王承宗服软了,朝廷征讨淮西叛乱也是元气损伤不小,于是也就再次顺水推舟接受了成德的投降。

    元和十五年王承宗死,其弟王承元上表归顺朝廷,秘不发丧。

    因为王承宗的两个儿子王知感、王知信在长安为人质,成德诸将便想从外地找个人做成德大节帅。

    王承元的幕僚崔燧假托王承宗祖母凉国夫人李氏之名,宣布王承元继任。

    当将士们向王承元参拜时,他流泪拒绝,请求和监军宦官商议。监军到后,看了看虎视眈眈的群将们,他也只好请求王承元接受。

    王承元对诸将说:“诸公没有忘记先人的恩德,不因为我年纪小,让我做主。我想要效忠国家,诸公能跟从吗?”。

    在得到士兵忠于朝廷的承诺后,王承元接受了,但不称留后。他还秘密上表唐穆宗,请求朝廷派人接替他做节度使。

    朝廷答应了,于是便任命他为义成军节度使,让邻镇的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调任成德。

    这个田弘正是河朔三镇中的魏博节度使,但他确实是一个大大的忠臣,此刻朝廷想用其的优秀品格也来感染一下成德的军将们,但这个想法最终酿成了一场惨剧,让朝廷懊悔不已。

    田弘正,本名兴,字安道,平州卢龙人,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堂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

    (本章完)

第452章 成德往事三() 
    〃河朔三镇孤立于朝廷之外,貌似逍遥自在,但逍遥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隐忧,那就是太逍遥了,没有了君臣的约束,一切都变得可能起来,反正节度使的职位来路也不正,我为什么不能搏一把,试试能不能干票大的呢

    手下一堆爱拼才会赢得小弟,让哪位大哥在这样一群小弟的簇拥之下能够坐安稳呢

    因此上,整个河朔三镇,除了与唐庭争战的那些峥嵘岁月之外,全部都是一些血腥的内部动荡和残杀,整个河朔三镇的历史,也是用鲜血铸就的历史。

    田弘正原为魏博军衙内兵马使,朝廷与魏博死磕许久,双方都是损失惨重,后来魏博军队内部通过军变,士卒拥立田弘正为主,田弘正于是便率六州之地归顺朝廷,因而被朝廷任命为魏博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沂国公。

    河朔三镇先后出现过不少对朝廷恭顺的节度使,或被强大的朝廷震慑,或战败被迫屈服装孙子,但像田弘正这样忠贞不贰的魏博节度使,确实是河朔三镇中的一个异类,他的特点很突出,那就是对朝廷忠诚,十分的忠诚。

    此后,田弘正努力效忠于朝廷,先后奉诏征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累功进封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正是因为田弘正的忠贞,朝廷对其非常放心,加上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的请求,要求朝廷速调可靠之人前来成德任职,朝廷考虑再三,决定让田弘正前去担任成德节度使。

    元和十五年,田弘正改任为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司徒、中书令、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田弘正因魏博长期与成德军交战,与成德士卒有旧怨,心里有些担忧,他便挑选了两千魏博军随行护卫。

    后来,田弘正上表朝廷,请求将这两千兵马留在成德,并请求朝廷供给军饷,但是度支使崔倰却不肯同意,田弘正四次上表朝廷,崔倰都不加理会。

    朝廷的这次吝啬最终酿成了大祸,也最终使得本来已经初步掌握的河朔三镇中的魏博和成德,再次陷入了动荡之中,在朝廷还没有抓稳的时候,又一次脱离了朝廷的统辖。

    在田弘正忧心忡忡地时候,朝廷的一次赏赐点燃了成德军士们的怒火,让本来就已经压抑着的成德军将们更加愤怒不已。

    朝廷赐给成德士卒一百万缗钱,却没有按时送到,将士十分不满,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廷凑是回纥阿布思人,性情果敢狡诈,密谋作乱,常借小事激怒将士,但由于魏博兵马尚在,不敢贸然行动。

    长庆元年七月,田弘正百般请求之后,朝廷依然不同意田弘正留下魏博军士们,他只好含泪准许卫兵三千人返回魏博,站在镇州的城池之上,田弘正深深地叹了口气,未来会怎样呢,谁能预料的了,低沉的密云将天空压得更加阴暗了,田弘正摇了摇头,慢慢地走回了城下。

    没有了魏博卫兵,田弘正在成德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同月二十八日夜,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廷凑集结成德牙兵作乱,田弘正及家属、将吏三百余口一同遇害,这位忠于朝廷的节度使最终被朝廷的愚昧短视给坑的家破人亡。

    兵变之后,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廷凑自称节度留后、知兵马使,手持染血兵刃的将士们,用武力逼迫监军宋惟澄上表奏请授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廷凑节钺。

    朝廷显然没有料到竟然会酿成如此的惨祸,皇帝也深深感到了对不住田弘正一家,为了弥补对田弘正的歉意,朝廷决定为田弘正报仇,让杀害田弘正一家的成德叛军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朝廷以田弘正之子田布为魏博节度使,率军三万人讨王廷凑,同时命令横海、昭义、河东、义武诸军协同作战。

    成德自李宝臣以来,虽然李惟岳、王承宗相继叛乱,但仍然亲近邻镇、畏惧王法,期望走悔过自新之路;但凶残毒辣扰乱纲纪、目无君上不讲仁义的人,没有超过王廷凑的。

    王廷凑,本回鹘阿布思之种族,世隶安东都护府。曾祖曰五哥之,事李宝臣父子。王武俊养为假子,骁果善斗,武俊爱之。以军功累授左武卫将军同正,赠越州都督。祖末怛活,赠左散骑常侍。父升朝,赠礼部尚书。皆以廷凑贵加赠典。祖父世为王氏骑将,累迁右职。

    王廷凑本是回鹘的阿布思族人,世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