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朝廷对于东南的叛乱,没法妥协,终唐一朝,但凡中央政府有一点点实力,也会倾其力量剿灭南方的叛乱,粮食问题,关乎生死存亡,这不是可以谈的问题,而是你死我活的选项。

    裘甫还在等待,越州城的郑祇德却已经抓狂了,两次官军被歼灭,整个浙东正规军已经损失殆尽,躲在越州城内,纵使越州城高池深,奈何没有多少防御的兵卒啊,土军虽然还有些,但战力实在不怎么地,根本无法依靠啊。

    恐惧如同野草一样,开始在郑祇德的心头疯狂地蔓延起来。

    郑祇德一面向朝廷累表告急,一面比较务实地修书向周边邻道求救。

    “兄弟们,救救你郑哥,唇亡齿寒啊,我若完蛋了,大家都好不了。”

    在郑祇德的哀求和威胁下,浙西、宣歙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各自派出军队前往越州支援,(浙西遣牙将凌茂贞将四百人、宣歙遣牙将白琮将三百人赴之。)

    郑祇德毕竟是皇帝的姻亲,有这么一层关系,万一真被叛军攻克城池抓走剁了,周边这些藩镇保不准就和其驸马儿子结下深仇了。

    再说了,越州可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大都市,再怎么说也不能见死不救啊!

    兵将都有了,防御暂时是没问题了,可是新问题又来了,邻镇兄弟单位们的待遇问题出现了。

    浙西、宣歙军大老远跑到浙东替你解决问题,辛苦费、军费怎么地也得浙东方面接洽解决下吧,当然差旅费也是不能少的啊,毕竟属于出差嘛。

    郑祇德咬咬牙,最后给出了比平日多十三倍的酬劳,就这样,浙西、宣歙军将们还不满足,毕竟是来出差,干一票就得回去,机会难得,能多榨点儿还是要再努力榨些的。

    郑祇德此刻也是有苦难言,他一方面尽量满足浙西、宣歙这些兵爷们的要求,一方面也不停催促这些人们帮忙就帮彻底吧,替咱把裘甫这个问题赶紧解决可好?

    很快,浙西、宣歙这些将领们提出了一个出兵的条件,而此条件一出,直接就让当时的局面陷入了僵局,那就是让本地土军做向导,领着各道官军前去剿匪。

    土著比较熟悉本地情况,带路来说,其实也能说得过去,但这种当炮灰的事情,土军又不傻,才不会干呢。

    于是乎奇葩的事情纷纷出现了,本州的军将们突然病了的、从马上摔下来的,情况频出。

    偶尔有个别军将实在推脱不了,那就坐地要价,领导,我要升职,我要加薪,不行?不行我,就不去!郑祇德头都大了,这都是些什么人啊,这样临阵推三阻四,大家以后还能不能一起好好玩耍了?

    浙东这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朝廷那边对此事也不得不重视起来,郑祇德搞不定的奏折送达了朝廷,朝廷开始召开专项会议,大家一致认为郑祇德应该负主要领导责任,(朝廷知德怯懦,议选武将代之。),已经不适合继续担当浙东观察使一职。

    那就研究研究让谁去替代郑祇德吧,平叛的话,文的不行,必须用武的!

    那让谁去比较合适呢?正当朝廷之上议论纷纷,官员们或推荐或自荐之时,有一位官员站出来了,他很直接霸气地说道,你们说的这些人都不行,看我的!

    随后他提出了自己的举荐人,并最终被朝廷同意采纳。

    这位官员很有名,他就是当时的宰相夏侯孜,注意他之前有着兵部侍郎的履历,是个知兵的人,因此他的话还是有份量的。

    夏侯孜此人对晚唐最大的贡献就是为朝廷举荐了两个人,这两位都属于晚唐的名臣,其中一个便是这次他所力荐的——王式,另一位更加有名——高骈,高骈以后我们会多次提及。

    王式,晚唐的儒将,出身官儒世家,而且此人前期还与大宦官王守澄有过来往,可以说是南衙北司都可以接受的人选,因此此项提议一出,立即便全票通过,就是你了,王式。

    此时的王式还在遥远的西南,安南,朝廷的命令已经下达,裘甫真正的对手即将登台。

    (本章完)

第14章 晚唐消防员() 
纵观王式的生平,以其后半生的事迹可以称得上是晚唐专业消防员。

    王式的前半生一直默默无闻,唯一一次出名还是因与郑注略有瓜葛,托其牵线拜访了大宦官王守澄,被朝官们所不齿,因此常年被排挤在朝堂之外,只能在基层守着个铁饭碗混日子。

    大中十二年王式以康王傅的身份领安南都护使,去收拾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以前是唐朝的州郡)的烂摊子,自此便踏上了戎马生涯。

    在安南数年间,王式对内铁腕镇压骄兵悍将,驱逐豪酋乱民,对外抵御南诏蛮兵,沟通蕃属诸国。通过一系列整兵安民措施,将前任都护李涿留下的烂摊子收拾的总算有些起色,可以说,这位王师傅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有能力,看好你,领导自然就要给你再加一加担子,安南搞得差不多了,浙东这边吃紧,那你就来吧。

    王式可不是职场小白,他的背景其实很深,其父亲王播历任穆、敬、文三朝高官宰辅,而且王家又与内庭宫宦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康王李汶的母亲据记载还是大宦官仇士良的养女,因此王式能成为康王傅也并不奇怪。

    要知道仇士良那可是唐朝宦官们心中的神一般的传奇偶像,杀两王一妃四宰相,最后还能得以善终,后面的宦官们心里对这位神级老大自然推崇备至。

    朝中有人好办事,王式的成功与其深厚的背景自然是分不开的,在古代单单拼爹有些单薄,更多是拼家族,家族才是个人在官场立身的根本。

    咸通元年三月,王式奉命入京,在壮丽宏伟的大明宫内,王式见到了新帝李漼。

    早在十六王宅时,作为八皇子康王李汶的老师,王式那时便见过李漼(即当时的郓王李温),因八皇子与皇位之争相隔甚远,所以双方当时相处的还算融洽。如今郓王一朝化龙,身登大宝,此番再次相见,天颜咫尺,威严难测。

    年轻的天子此刻正一脸肃穆,准备询问王式的浙东剿匪方略。

    “王式,你对浙东叛乱有何应对方略?”唐帝李漼坐在殿内的龙椅之上,微微探身看着站立在下首的王式。

    王式的回答很简约但很霸气,“只要给臣军队,就可以平叛了。”(但得兵,贼必可破。)

    皇帝还没吭声,唐帝旁边的宦官却先发话了:“调拨军队的话,花费太大,大军一动,军粮调运,军锱度支都要跟上,这是很大一笔开销啊!”言下的意思很明确,朝廷也不宽裕,王大人你能不能凑合着用浙东本地的警备力量,能不动就不要动用军队了。

    你或许会吃惊,皇帝还没开口,身边的宦官竟然这么放肆,抢在皇帝面前就这么擅论国家朝政。那么我可以很无奈地告诉你,他的确可以这样做,这个皇帝身边的宦官应该就是唐朝的枢密使或者两军都尉,他确实有这个资格来和王式探讨军方问题。

    提起宦官,大家一般会想起明朝那些大宦官,死太监们,无恶不作,陷害忠良等等,无法无天,然而比起唐朝的宦官的作为,这些后辈们恐怕也只能乖乖献上膝盖了。

    宦官,在整个封建王朝历史当中,唐朝可以说是其发展的高峰,整个王朝就在这群身残志坚的人士们带领之下,走出了一段不一样的风采。

    在唐朝中晚期,皇帝的嗣立,太后说了不算,先皇说了也不算,大臣说了更不算,只有这群宦官们能够策划和决定。在唐朝,大宦官们更改遗诏,擅权废立的事情很常见,甚至连一些皇帝的生死都在这群人们的掌控之中。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那就是后来的一句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在唐代的宦官是执掌军队的。

    宦官掌军,追根结地还是唐德宗当年因泾原之变,仓惶无助离京时,被朝臣们的冷漠给伤着了,心灰意冷之下,建立了一套宦官典军的制度。原本是一颗受伤的心,想找一群可以慰藉取暖的人们,没想到却给后世的子孙们留下了永恒的困扰。而宦官虽然势大,但终究是皇权的附庸,硬件上的缺陷决定了其不能取而代之,因此纵使宦官们可以废立皇帝,但也必须扶植一位皇帝,而皇帝就算再怎么讨厌宦官,没有绝对的兵权,也只能依靠宦官起事和协理朝政。

    这种畸形的关系一直伴到唐朝的覆亡,宦官与皇帝之间始终保持着相爱相伤。

    在这里简单扯了一下宦官,后续我们还会着重介绍宦官这一唐朝时期的奇葩现象,让我们继续回过头看看殿内的情景。

    王式看了看唐帝,见皇帝并没有表态,他就着省钱这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继续解释道:“省钱不是这样省法,我之所以要求发兵,是因为调发的军队多的话,贼军就可以迅速消灭,这样就时间短,花费的会很少。”他接着说道:“若调发军队少,我就不能保证可以迅速战胜贼军了,要是将战事拖延几年,贼军的势力日益壮大,江、淮之间的群盗就将蜂起响应。现在国家的败政用度几乎全部仰仗于江、淮地区,如果这一地区被叛乱的贼众阻绝,使财赋输送之路不通,就会使上自九庙,下及北门十军,都没有办法保证供给,那样耗费的费用岂可胜计?”

    就是说我就是为了省钱才要军队,你们要是非要一毛不拔的话,那我可不负责后面的战事,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这战事要是拖个几年,想想吧,皇上你这边(九庙)、都尉大人你那边(北门十军),粮米供应恐怕都要悬了。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威胁啊,可是往往却非常管用。

    唐帝李漼听懂了,虽然刚刚亲政,但他是一个爱面子的人,哪能习惯短缺委屈的日子,他马上回头对身边宦官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当与之兵。”给他军队,南方不能乱。

    宦官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听懂了,既然对大家都好,那就发兵吧。于是朝廷很快颁下诏书,调发忠武、义成、淮南等诸道军队交给王式统一指挥。

    天下兵马都指挥使(现状)王式对阵“天下兵马都指挥使”裘甫,一个是朝廷封的,一个是自封的。

    裘甫此时还不知道朝廷的决定,在剡县经过短暂的歇整,他便开始了对整个浙东道的进击,希望通过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最终换取与朝廷谈判的资本。

    他坚信爱拼才会赢!

    (本章完)

第15章 进退两难() 
裘甫的进击可以用四面开花来形容,以剡县为中心,东南西北方面分兵四路开始进击浙东全道。

    一时间西南面衢、婺二州,南面台州,东面明州,北面越州的各个周边郡县纷纷告急。

    唐兴、上虞、慈溪、奉化、宁海纷纷陷落,整个浙东全境全面动荡起来。

    我不知道裘甫的军队是否真的像史书上所说那样残暴(所过俘其少壮,馀老弱者蹂践杀之。),但劫富济贫的事情应该没少干。因为浙东道的官吏、富户们确实都对其很恐惧,当浙东的官吏、富户们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防守,防守,防守!

    越州此时自身难保,朝廷援兵还未到来,如今大敌临境,各州为了图存便纷纷自发组织抵抗裘甫的进攻。

    西面婺州押牙房郅、散将楼曾、衢州十将方景深带领着本州仅有的一些兵丁、土军据险而守,浙东峰峦叠翠,水道纵横,本地官军玩了命地抵抗,加之裘甫系兵马又多是越州人,对这两州地形也不太熟,因此硬是被官军挡在了关隘处,不能向西前进半步。

    东面明州兵力不足,刚开始就闭城自保,采用龟缩战术,如今裘甫人马打上门来了,怎么办?城里的官吏和富户们那可是被革命的主要对象,害怕啊!生死关头还真没几个要钱不要命的主儿,这些人情急之下,纷纷慷慨解囊,招募兵勇,俢茸城池,破坏城外交通,采用坚清壁野的措施,死守明州城。

    对于这种缩头乌龟,壳又特别坚硬,缺少大型攻城器械的裘甫军队,还真一时半会儿奈何他们不得。

    台州、越州虽各有失陷城邑,但裘甫的军队在一系列进攻之后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只是攻克了一些防守薄弱的县邑,比较大的州郡都还在朝廷的手中。

    王式即将调任浙东观察使的消息传来了,王式镇安南的事迹应该是在朝廷有意的散布之下,在浙东境内广泛地传播开了。裘甫等人在那些夸大后的勇猛事迹面前,有些摸不清这位王大人的底细,但下意识的感觉就是打不过,通俗点就是不明觉厉啊。

    在这种局面之下,裘甫面临着再一次的抉择,战还是降?

    两者好像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