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武将修改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应可不想卷入这个漩涡之中,若是被太守李参下绊子,成了这场争斗中的牺牲品,那就太冤了!

    在严父慈母的百般叮嘱下,马应终于出了家门。可还未启程,从弟马超便领着一伍骑兵赶了过来。

    “兄长,你真要去汉阳从军?带上我如何?”马超策马上前,跃跃欲试地说道。

    马应笑了笑,“只要叔父同意我便带你去。”

    听了他的话,马超的脸顿时垮了下来,叹息道:“阿翁肯定不会同意……”

    “那就爱莫能助了。”说完,马应跨上家中为他准备的西凉马,就准备出发。

    “等等,”马超赶忙将他喊住,“阿翁让我将这封信交给你,说是给治中程球的。还有我身后这五人,乃是阿翁的亲卫,他们将护送你去冀县。”

    马应接过书信,又看了看那五名气势凛冽的骑兵,心下有些感动,郑重道:“替我谢谢叔父。”

    “嗯。”马超点了点头,没再多言。

    马应又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阿翁和阿母,再不迟疑,双腿用力一夹,胯下坐骑便嘶鸣一声,当即沿着街道向远处疾驰。

    那五名骑兵见此,也不多言,默默策马跟上。

    从陇西郡狄道县到汉阳郡冀县有将近三百六十里(此处为汉里,约等于416米,比现在的市里短些。如未作特别说明,文中所说的里皆为汉里),快马加鞭的话,在入夜前应该能够赶到冀县。毕竟自己和那五名亲卫都是一人双马,而且还是当世有名的西凉大马。

    西凉大马其实就是后世的河曲马,这种战马非常优秀,不管是力量、负重还是短距离冲刺,在中国古代战马中都能排在前列,就算是和蒙古马相比,也只有耐力这一项不及而已。正因为如此,所以当世才会有“西凉大马横行天下”的说法。

    对了,现在的蒙古马还不叫蒙古马,而是匈奴马。蒙古出自鲜卑中的室韦一系,现在鲜卑才刚刚取代匈奴成为草原上的霸主,有没有室韦这个部落还不知道,更不要说蒙古了。

    西凉男儿没有不懂马的,马应也不例外,结合后世的知识他甚至比大部分人都懂马。

    在他看来,如果给骑兵配双马的话,最好一匹西凉马一匹匈奴马。以西凉马为主战马,以匈奴马为主乘马,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

    如果一人三马的话,那就再加一匹匈奴马,不因别的,就因匈奴马耐力持久且好养活。

    匈奴马不仅耐粗粮,而且自己还会在雪地里刨食,饲养成本比之其他马种可是要低不少!

第4章 程球之诺() 
和预想中的一样,马应在入夜之前进入了冀城。这个时辰不好去拜见治中程球,只能跟随五名亲卫前往马腾在这里的临时别院。

    别院并不大,里面只有两个仆人——一对年近五十的老夫妻。在得知马应是马腾的兄子之后,二人不敢怠慢,一口一个郎君。

    在自家叔父的别院,马应等同于是半个主人,倒也没有客气,当即让他们生火造饭,为自己和那五名亲卫准备一些吃食。

    那对老夫妇自无不允。

    不到半个时辰,一大锅羊肉便已上桌,还有两样时令蔬菜。马应当即请那五名亲卫入座。

    见马应这么客气,五人都有些受宠若惊,连道不敢。

    不过到了最后,也不知是因为马应的热情还是因为肉香的诱惑,五人终究还是没能拒绝。

    “多谢五位锐士一路护送,应先敬诸位一碗。”别看马应现在只有十五岁,但作为一名穿越者,他的人生阅历可一点不少,在为人处事方面自然也比同龄人要强得多。

    见马应竟向自己这几个兵卒敬酒,五人大惊,赶忙道:“郎君折煞我等了,护送郎君乃我等职务所在,郎君不必客气。”

    马应笑道:“莫要多言,都是西凉男儿,先干了这碗酒再说。”

    言罢,他一仰头,率先将碗中的酒饮尽。

    “郎君豪气!”五人见此,再不似先前那般拘礼,纷纷端起碗,咕噜咕噜喝了起来。

    一碗酒下肚,众人只觉畅快淋漓,说话也随意了一些。

    在马应的刻意引导下,一桌人很快就聊开了。从乡里琐事聊到军中轶闻;从亲身经历聊到他人八卦,气氛非常融洽。

    这一顿不仅那五名亲卫喝得尽兴,马应也同样喝得尽兴。来到这个世界快一年了,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痛快过!

    喝到后面,他还和那五人切磋了一下武艺,最后在众人惊讶和敬佩的目光中,以他完胜收场。

    虽然这五名亲卫都是军中好手,但勇武值却没有超过七十,自然不是他的对手。

    次日一早,马应醒了过来,和往常一样练了一个时辰的枪法,这才吩咐那对老夫妇准备朝食。

    这时,那五名亲卫从客房中走了出来。

    五人恭敬地行了一礼,便向马应告辞,欲回陇西向马腾复命。

    马应知道叔父那里急需人手,故没有挽留,给他们准备了一些干粮后,便亲自送他们出了城。

    对于马应的行为,五人都非常感动。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他们都觉得马应是将他们当作国士对待。

    如果不是因为马应现在只是一介白身,而且马腾对他们也不错,他们甚至都想投在马应麾下!

    看着五人渐渐消失在官道上,马应轻轻一叹,心下有些感慨。他岂能看不出这五人眼神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如果以后能够将他们收入麾下,这五人绝对会成为自己的铁杆追随者!

    而他自己,其实并没有付出多少,仅仅只是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尊重。

    “如果我能像对待他们一样对待所有汉家军民,未来的民望说不定会比刘大耳还高。”马应自嘲地笑了笑。

    其实昨夜那一顿酒,他收获的不仅仅是那五人的好感,而且还从他们讲述的那些轶事趣闻中得到了不少关于凉州的情报。

    例如,刺史耿鄙上任后的所作所为,似乎被凉州不少世家和郡县官吏所不喜。

    一是因为他大量提拔没什么根基的庶出寒门,治中程球、兵曹从事马腾均属此列;二则是因为他积极备战,一上任就开始整合凉州兵马,并筹备粮草物资。

    整合凉州兵马触碰了各郡太守的权力,肯定会产生不快。

    至于筹备粮草物资,那就更严重了,几乎将凉州大部分官吏都给得罪了。为何?筹备粮草物资必然要清点各郡县府库,而清点府库则必然要查账!

    一时间,整个凉州官场鸡飞狗跳,不是在忙着平账就是在忙着填补亏空,一些胆大的甚至玩起了“府库走水”的把戏!

    耿鄙可不是傻子,那些平账的和填补亏空的,他可以当作没有看见,但那些胆敢焚烧府库的,统统斩杀。只半个月时间就有几十个人头落地,这才让府库走水的事情断绝。

    原本刺史是没有这么大权力的,但耿鄙不同,为了平定凉州叛乱,汉帝刘宏不仅授予了他调动凉州兵马的权力,而且使持节——战时可斩杀两千石以下官员!

    凉州叛乱未平就是战时!

    也就是说,在这个节骨眼上,他除了各郡太守和都尉不能动以外,其他人都可以先杀了再说!

    迫于他的威势,各郡县官吏只能拼了命地去平账和填补亏空,不少人家中因此变得一贫如洗,比清官还清官。

    这么一弄,粮草物资的事情解决了大半,但耿鄙也被许多人给记恨上了……

    “此人在史书上的评价那么低,不想倒也有些能力,就是太激进了一点。”

    想到一年后耿鄙的下场,马应不禁感觉有些惋惜,毕竟这是一个真正在做事的官,比之那些尸位素餐的人好了不知多少。

    除了耿鄙外,马应对治中从事程球也有了一些了解。

    根据那五名亲卫的描述,此人乃是刺史耿鄙的头号心腹,有才能,在筹备军需粮草的事情上出了不少力,但就是有些不择手段。

    据说他收集了许多世家豪强的罪证,以此来要挟他们捐献粮草,以助刺史平定叛乱……

    在马应看来,不管是耿鄙还是程球,他娘的都是在玩火,一个不好就是引火自焚的下场!

    相比于他们,自家叔父就要幸运得多,至少他没有得罪多少人,世家豪强和各郡县官吏的仇恨几乎都被耿鄙和程球拉过去了。

    再加上马腾出自扶风马氏,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只要扯起这面大旗,不管是世家豪强还是各部羌胡,多少都会给点面子。

    ……

    凉州刺史府,程球正在偏厅处理公务。一名小吏走了进来,小声在他身旁耳语了几句,然后将一封书信递到他面前。

    程球停下手头上的事,将书信拆开。

    不一会儿,他便将书信看完,脸上露出了一丝厌恶的神情,不悦道:“想不到寿成也不能免俗,竟想将他的兄子塞入军中,还要我照看一二。哼,一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莫非要我给他安排个军职不成?”

    边上小吏听了,赶忙说道:“治中息怒,据我所知,马从事为人忠厚,若他兄子无有才干,断不会举荐给治中。所以,不妨先见见那孺子再说,毕竟是伏波将军之后,或许真是贤才也说不定。”

    程球沉思了一会儿,道:“也罢,让他进来吧。”

    小吏不敢迟疑,立马将候在外面的马应领了进来。

    在看到马应的瞬间,程球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对他的第一印象不错。

    马应身长七尺有余,腰背挺拔,相貌俊朗,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美少年了。最难得的是他举止有礼,完全不似那些粗鄙武夫。

    “陇西马应,拜见治中。”马应恭敬地行了一礼。

    程球满意地点了点头,不过他还是摆出一副冷淡的表情,问道:“听你叔父说,你想要从军,为何?”

    马应先是一愣,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欲建功立业,杀敌报国,故想从军!”

    程球神情不变,继续问道:“你叔父说你武艺不错,是否属实?”

    “我之武艺不及叔父十一,但弓马娴熟,纵使步战,十来个壮丁也难近我身。”马应豪气道。

    “真壮士也!”

    程球听后,眼中异彩连连,不过随即,他话锋一转道:“口说无凭,你若真有如此实力,可敢去南营一趟?南营乃此次募招的新兵军营,军候以下,皆以武论资。只要能够胜过屯中其他士卒,就算直接任命你为屯长也无不可。”

    马应二话不说,拜道:“愿去南营!”

    见他答应的这么痛快,程球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赞许道:“不愧是伏波将军之后!若你真能成为屯长,只需立下一二功勋,我便保举你为军候。”

    “多谢治中!”马应大喜。

    军候,秩比六百石,统御五屯共五百人,已经是中层军官了!

    程球摆了摆手,“等你当上屯长再谢不迟。”

    随即,他让小吏带马应去南营登记军籍名册。

    因为营中都是刚募招的兵卒,且不断有新兵加入,所以显得有些杂乱。

    登记完军籍名册后,那名小吏便离开了,没有跟这里的人打过招呼。

    见此,马应暗暗摇了摇头,知道程球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马腾的侄子而给予什么优待,否则怎么也要跟这里的主事通个气才是。

    和其他人一样,马应成为了一名普通士卒,暂时被分在丁曲丁屯。

    一曲五百人,其编制单位相当于后世的营,而屯则相当于连。用后世的名词来翻译的话,丁曲丁屯就是第四营第四连。

    士卒分配都是按顺序来的,从这里便能推算出,到目前为止,刺史耿鄙只募得了一千八百多人。这个数字还算不错,毕竟现在是募兵,而不是征兵。

    征兵和募兵虽只有一字之别,但差距却很大。前者属于徭役性质的义务兵,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要国家需要,就必须应征入伍。而后者,则类似于志愿兵。

    西汉之时,多是征兵,男子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从二十三岁开始服役,直到五十六岁才能豁免。

    而到了东汉初,光武帝刘秀改革军制,取消郡县正卒轮流上的制度,这才开始以募兵为主。

第5章 初入军营() 
虽然小吏走了,但自有其他人将马应领入相应的营帐。

    这个营帐之中已有七人,马应一进入,七对目光便投射在了他的身上,上下打量。

    他们在打量马应,马应也同样在打量他们。

    这七人年岁不一,两个年长的看上去已过四十。其中一人眼神空洞,衣衫褴褛,一看便知是饱受战乱之苦的流民。另一个眼窝略深,孔武有力,似有胡人血统,也有可能就是归义胡人。

    剩下的五人年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