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琮说完之后,堂上诸人或微闭双目沉思,或微微仰首斟酌,一时间堂上静得仿佛掉根针都能听到。
“将军,此时袁曹相争,未可定也,诚宜广蓄军资、兴农桑、练强兵,以待时变”蒯越见众人不语,便率先说道。他这建议老成持重,若放在平时,倒也不失为良策。然而刘琮本就不是个被动等待机会的人,更何况熟知官渡之战的历史,怎能坐观袁绍大败?不过他即便知道历史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左右,掺合进去到底会不会将结果引向自己所期望的局面,刘琮现在并不十分肯定。
见刘琮只是颔首并不出言,蒯越便有些‘摸’不准刘琮的想法,目光中不觉多了几分疑‘惑’。
坐在他上首的贾诩,此时抚着稀疏的胡须,蜡黄的脸庞上颇为严肃,他先是轻声咳嗽了一声,这才抬眼望向刘琮说道:“将军想先易后难还是想难而后易?”
刘琮心中一动,对贾诩说道:“先生但请直言。”
“所谓先易后难,无非先并西川,再下江东,两者皆平,后图中原。”贾诩说道:“益州刘璋暗弱,才非人雄。据闻此时州内大将作‘乱’,蜀地不平,当可计谋。吞并西川之后,再转而东进,以益州之民丰输送粮草,以荆州水军顺流而下。待‘荡’平江东之后,兵分两路,自南阳出大军北伐许都,自江东出偏师攻伐徐、扬。然孙策骁勇,江东两世之基,比之益州更为难下。至于北上而攻,则难上加难。”
“那么难而后易,就是顺序相反?”刘琮蹙眉问道。
贾诩微微点头,说道:“先下江东,则可得其‘精’兵,收其财富,不虞相攻。彼时扬州既定,益州亦不难克,相机再夺汉中,则可由关中而出。中原之地,将无以为凭也。”
其实无论是江东还是益州,甚至是关中汉中,早晚都是要拿下的,但是先后顺序的确影响很大。平心而论,刘琮更愿意先难后易。在他看来,不把江东解决掉,始终是心腹大患。至于袁绍和曹‘操’,最好是能够相持下去,互相削弱。
所谓谋定而后动,三国在后世一直保持着相当的热度,不是没有原因的。作为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的第二个历史大动‘荡’时期,捭阖的你争我夺,翻云覆雨的联盟拆解,变化莫测的战略重组,战‘乱’蹂躏下的民生困顿,似乎进入了历史的轮回。
与‘春’秋战国不同的是,两汉帝国的参照系和汉代社会形成的独特背景,使三国的战略不同于先秦而有了质的提升。汉末之间的群雄纷争,孕育了战略思想的空前进展。此后中国历史上的战略构思和设计,基本上再未能超出三国的模式和框架。
能亲身参与到这样的布局谋划之中,在座诸人或者体会还不是特别强烈,但熟知历史再世为人的刘琮,就有一种强烈的命运感和由此而产生的‘激’动之情。他知道定下战略方向之后,便会是‘波’澜壮阔的战争,无论是对于当下,还是未来,影响都会非常之深远。
刘琮的目光,不觉望向了诸葛亮。
名传千古的《隆中对》是不可能出现了,不过刘琮并不觉得隆中对的战略适合自己。首先荆州与江东孙氏乃是不死不休的仇敌,没有任何讲和结盟的基础,其次《隆中对》是建安十二年,也就是七年之后才由诸葛亮提出的,那时曹‘操’已平定北方,拥百万之众;江东被孙氏占据,已历三世,民附兵强。
任何战略,都离不开对自身实力和所处环境的分析和考量,先易后难还是难而后易,实际上也只是笼统的说法,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外力的影响,定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也许是感受到了刘琮的目光,一直埋首记录的诸葛亮抬起头,明亮的双眼中带着几分坚定。他放下手中的狼毫笔,稍一沉‘吟’,环视众人郑重说道:“亮不才,愚见浅短,然军师所言,或可商榷。”
刘琮听了嘴角微翘,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面对贾诩这样的名士,诸葛亮毫无怯意,侃侃而谈:“以亮揣度,江东并不难克何也?江东自孙坚奋起,至今不过数十年。其子孙策并有江东,多有杀伐,虽有张昭、周瑜、鲁肃等辅佐,其根基其实未稳。将军以雄兵顺大江,策以何当之?前有彭泽之败,其部见将军旗号,必心怀畏惧,士卒沮丧,将士离心,此又不难也。”
座中诸人听了或点头附和,或沉思不语,不过很显然,对诸葛亮这番话都颇为重视。尤其是徐庶,见诸葛亮敢于直抒己见,颇为欣慰。
贾诩考虑的是大势,诸葛亮注重的是实情,两者很难说谁对谁错,而且也没有必要非要分出对错。刘琮对于现在堂上的气氛,还是非常满意的,即便是贾诩,听了诸葛亮所言也只是微微颔首,并不觉得这是诸葛亮故意冒犯。
倒是蒯越这会儿回过神来,他意识到刘琮与刘表不同,后者安于自保也好,坐观成败也罢,在战略上采取的都是保守方阵。而刘琮则锐意进取,主动出击,这不仅仅是风格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将影响荆州乃至天下的大势。
看来以前的许多想法,都要随之改变了,蒯越这一瞬间下定决心,唯有跟上形势,才不会被淘汰出局。
其他诸如杜袭、裴潜、司马芝等人,随着刘琮就任荆州牧,也各自从南阳郡升任州官,不过他们更擅长各自所掌之事,对于战略大计并不参与。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杜袭就农事而言,提出若想对江东用兵,最快也要等到今岁秋收以后。
徐庶对此说道:“军资粮草,尚不足用,此为实情。然时不我待,或可遣‘精’兵逐步蚕食,或以奇兵袭扰,使江东不得安宁。待我军粮草备足之后,大军再相机而动,或可收到奇效。”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战术方面的讨论了。刘琮并不急于决定,而是任由诸人各抒己见,毕竟他现在需要的是注重全局,在许多细节方面,比起杜袭等人就所知不多了。
和以前出征作战不同,现在刘琮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南阳军,还必须将整个荆州的军力都纳入其中。然而荆州郡兵来源复杂,良莠不齐,统属纷‘乱’,若要对外用兵,首先要做的,便是理顺指挥,去芜存菁。
想到这里,刘琮转头望向徐庶。这个繁杂而又急迫的重担,唯有他来挑起了。当然自己也不会袖手旁观,必要的时候,还得自己亲自出马。
毕竟这个时代许多将领的部众就是其部曲,清理军伍,绝非易事。
与此同时,刘备和吕布,又当如何措置?
种种问题涌上心头,刘琮不觉闭上双眼,凝神思索。
:
第138章 何不引军取关中()
“将军可是为刘玄德而烦忧?”待众人散去之后,刘琮将贾诩请到了内堂,贾诩见刘琮神‘色’凝重,稍一揣测便猜到了刘琮的心事。 '想看的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刘琮点头应道:“是啊,如今他成了平叛的功臣,在荆州的名声相当不错。”
自从刘琮领兵入城之后,刘备便只身前往牧守府拜见刘琮,得到刘琮的准许之后让关羽和张飞率兵返回新野,而他却留在了襄阳。这个举动让刘琮颇为无语。如此一来刘备不但显得光风霁月‘胸’怀坦‘荡’,更让刘琮找不到任何借口来对付他。
立了这么大功劳若是不加以褒奖,定然会使得刘琮遭人非议,可如何褒奖才合适?划一块地盘给刘备,让他自生自灭?以刘备打不死的小强来看,未必稳妥。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够堵住众人悠悠之口,同时又能遏制住刘备的发展呢?
贾诩低头沉思片刻之后,抬眼看向刘琮说道:“刘玄德如今乃无本之木,其必然知道客居于此非长久之计,将军何不从此处着眼?”
“先生的意思,是请刘备东进?”刘琮皱眉问道。这个念头他方才也有过,但很快被自己否定了。攻取江东是整个大战略中的首要一环,重要‘性’怎么说也不为过,刘备参与进来且不说能否有益,首先刘琮对他很不放心,若是刘备暗中与孙策结盟,给自己在关键时刻来个反戈一击,那就太危险了。以刘琮对刘备的了解,他做出这样的事绝不会让自己感到惊讶。
“非也。”贾诩摇头道:“刘玄德未必愿意去,将军亦如是。以老夫之见,不若使其北上,直取关中。”
让刘备取关中?这样真的好吗?刘琮疑‘惑’片刻对贾诩说道:“关中诸将实力很强,只怕刘备不愿北上。更何况刘备之所以名望甚高,是因为其……”说到这里,刘琮猛然醒悟过来,嘴角微翘,说道:“先生是想让刘备牵制曹‘操’吗?”
不得不说贾诩对人心把握之准,刘备既然身为大汉宗亲,天子皇叔,又一再指责曹‘操’“‘奸’臣窃命,肆虐朝堂”,要“匡扶汉室,信大义于天下”那么他就不能拒绝北上抗曹的请求,否则传扬出去,他的声望一定会大受打击。'看本最新章节请到26825;33457;31958;23567;35828;32593;119;119;119;46;109;105;97;110;104;117;97;116;97;110;103;46;99;99;'而对于刘备来说,这是最不能接受的。
当然,直接让刘备去攻伐许都,也不可取,若曹军主力与袁绍相持,被刘备趁虚而入,侥幸得手,则刘备实力必然空前提高,很可能趁势而起,成为以后的劲敌。不过若是刘备进攻关中,胜则可在关中与曹‘操’、袁绍分庭抗礼,败了也没人会说刘琮如何。
权衡再三之后,刘琮还是有些不大放心,对贾诩问道:“关中诸将,马腾、韩遂最强,若刘备北上与之结盟,又当如何?”
贾诩对此早有考虑,闻言便道:“马腾等辈‘胸’无大志,据地自保而已,若刘备北上必不见容。何况曹‘操’岂容刘备,彼时定然会结好马腾,驱逐刘备。须知马腾诸将子侄,如今还在许都为质。”
这也就是说,刘备明知道自己给他挖个大坑,他也得睁着眼睛往下跳咯?以堂堂正正的阳谋‘逼’迫对手的感觉,果然很爽。
刘备留在南阳始终是个隐患,能将这个烫手山芋打发走,刘琮的心情相当不错。
“吕布此次出兵相助,虽无战功,其意也诚,想来应该不会再拒绝为我练将了吧?”想到吕布,刘琮便又转头向贾诩问道。
贾诩听了却道:“温候桀骜不驯,不挫其锐气,恐难用之。”
“是啊,吕布自负勇武,可为将而不可为帅。其实制服他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他认清形势。”刘琮想了想,说道:“不如就让他领兵攻袭许都?”
这个想法让贾诩皱眉思忖片刻,最终却缓缓摇头道:“不妥。”
“哦?这是为何?”刘琮有些不解地问道。
贾诩捏着颏下稀疏胡须说道:“温候兵微将寡,袭扰许都作用不显。况其好利无谋,只需以重金贿之即可,何须旁生枝节?”
他这么一说,刘琮不由苦笑无语。是啊,自己明知道吕布好财货,怎么就把这茬给忘了?
其实在贾诩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刘琮将吕布之‘女’收入帐中,不过现在是没法提这个建议了,刘表才刚下葬没几天,尸骨未寒呢……
计议已定,刘琮便让人去请刘备,不一会儿,刘备闻召而至,见礼之后在宾客席上落座reads;。
“此次平定蔡瑁之‘乱’,皇叔功劳甚著,琮铭感五内,无以为报。”刘琮起身长揖,刘备亦起座还礼,谦辞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备适逢其会,略尽绵薄之力,何以敢挟恩图报?将军不必如此客气。”
类似的客套话两人已经说过好几次了,刘琮笑了笑,坐下之后先看了眼贾诩,见他微眯双目神‘色’肃然,便将方才与贾诩商议之事对刘备说了。
“这……”刘备听了之后心中顿感酸涩,面上迟疑不决。
本来这次自己主动相助,活捉蔡瑁平定叛‘乱’,便是想改善与刘琮的关系。虽然不知道刘琮为何处处针对自己,但想来总有原因。若是能趁此次良机在荆州扎下根来,相信会有不少贤人豪杰来投奔自己。可现在看来,刘琮压根就不想让自己留在荆州啊。想想这些年来四处奔走,颠沛流离却始终无立锥之地,好容易客居于此,刘表一死,刘琮就要将自己赶地出‘门’。想到这里,刘备心中的酸楚伤感,一时竟无法排解。
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竟然让刘琮如此忌惮?
然而能够拒绝吗?刘琮口口声声夸赞自己“汉室忠烈之楷模”“天下英雄所重”,什么“出兵北上,百姓定然箪食壶浆,宵小望风远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