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没想到林中有人,更没想到这三个人刚一照面便向自己进攻,闪避不急,被箭矢‘射’中面颊,他吃痛狂怒,伸手拔掉箭矢,猛地一拽缰绳,战马人立而起。那几个‘门’客见马蹄飞踹,不敢近前,正犹豫间,却听林中马蹄如雷,转眼便杀出数十骑。

    亲卫见孙策脸上血流如注,已在马背上摇摇‘欲’坠,仍勉力与敌人搏斗,当下冲上前将这三个‘门’客杀死。其中一人临死前指着孙策,狂笑道:“哈哈孙策小儿你也有今日”

    孙策面部受创,剧痛难忍,听到此人狂笑,心头愈发恼怒,不觉气满‘胸’膛,大叫一声仰面昏倒,幸亏身旁有两名亲卫及时扶住,这才没有从战马上摔落下来。

    突遭变故,主公重伤,众护卫不敢怠慢,匆忙裹伤之后,将孙策背负起来回营再行救治。

    草丛深处那只麋鹿探出头,似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而那三个‘门’客的尸体早已被孙策亲卫砍得稀烂,浓重的血腥气味,弥漫在这片林中空地之中。

    孙策被送回军营之后,诸将闻讯大惊,急忙召来医士为其疗伤。那医士细细清洗了创口,皱眉道:“谁将箭头这样拔出的?”

    亲卫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久经沙场的人都知道,中箭之后不能随意‘乱’拔,否则伤口扩大,难以愈合。严重者,更会伤重不治。

    “先生,将军这伤……”见医士眉头紧蹙,有人便不觉担心更甚,低声出言问道。

    医士虽觉棘手,却还是很有信心,皱着眉头是因为孙策脸上伤口甚大,且边缘很不规则,即便治愈之后,也会留下很明显的伤疤。

    “无妨,将军并无‘性’命之忧。”医士微微叹息一声,孙策相貌俊朗,只怕以后有毁容之虞啊。

    听说‘性’命无忧,众人都不觉松了口气,而此时孙策也已悠悠醒转,只是‘胸’口憋闷,浑身使不上劲,很是难受。

    “将军”诸将见孙策醒来,都围上前喊道,孙策‘欲’张口说话,却牵动面部伤口,疼痛之下只得微微摇头,示意自己并无大碍。

    医士对孙策说道:“将军勿忧,此伤不难治愈,不过将军当善自珍重,百日之内不可剧烈活动,亦不可动怒。”

    孙策颔首示意自己当会遵从,那医士将伤口裹好之后,又叮嘱一遍,这才起身离去。

    诸将见状,也纷纷告辞,生怕打扰了孙策养伤。帐内唯有孙策的几名亲卫,‘侍’立左右。孙策头晕目眩,昏昏沉沉的睡下,连妻子大乔何时进来,都不知晓。大乔低声问过亲卫,得知医士所言,这才稍稍放心。本要等孙策醒来,转念想到他脸上受创,只怕饮食难以自如,不若去做汤待他醒来,便可饮用。

    大乔走后不久,孙策再度醒来,这会儿稍觉有了几分力气,便扶着‘床’榻上的几案,挣扎‘欲’起,旁边亲卫见状,忙上前搀扶,被他摇头制止。

    “取铜镜来”孙策觉得脸颊上火辣辣的疼痛难忍,对其中一名亲卫说道。

    那人连忙取来铜镜,捧着立在孙策面前。

    孙策嫌他挡了光亮,夺过来揽镜自照,只见镜中自己脸上敷着层层白布,却仍有殷红血‘色’渗出,可想而知创口有多大reads;。他最重仪容,见状不由扭头对左右亲卫说道:“大丈夫行走世间,脸成了这个样子,还怎么建功立业”说罢,奋起虎威,推几怒吼,这一来创口迸裂,血流不止。亲卫见状骇得面无人‘色’,有的上前相劝,有的出去召唤医士。

    怒气填‘胸’,伤势加重,孙策只觉创口剧痛难忍,心知将不久于人世,当下勉强支撑着对亲卫说道:“去请子布先生……”

    他所说的子布先生,便是时任长史、抚军中郎将的张昭张子布,张昭闻讯大惊,刚才医士才说‘性’命无忧,怎么又突然会请自己前去?不但是他,得到消息的孙权、孙翊都赶了过来。

    孙策昏昏沉沉之中,抬眼看到张昭等人齐至,伸手握住张昭的手,艰难说道:“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张昭不知他说的吾弟是指何人,盖因孙策乃是孙坚长子,其下有二弟孙权,还有三弟孙翊,四弟孙匡、另有庶子孙朗。这几个兄弟之中,又以孙翊有孙策之风,勇猛善战,颇得军民拥戴。

    想到这里,张昭便对孙策说道:“诸世子中,唯叔弼即孙翊最肖将军,请将军以兵权授之”诸将闻言,也都纷纷附和,他们的看法和张昭差不多,可以说张昭所言,代表了他们的态度。

    然而出乎众人预料,孙策听了却微微摇头,唤来孙权,挣扎起身为其佩上印绶,说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权心如刀绞,强忍眼泪,咬着嘴‘唇’却说不出话来,当此时,唯有点头而已。

    张昭等人虽感意外,却知道这是孙策在托付后事,心情都颇为沉重。

    ‘交’代完大事之后,孙策心神一松,立即昏厥过去,此时医士再无回天之能。熬到夜里子时,孙策不治身亡,时年仅二十六岁。

    一代将星,便这样陨落,最为可悲的,是他勇冠一世,才略绝异,却最终死于无名之辈手中。

    这一天,是建安五年四月四日。

    :

第146章 独当一面君可允() 
孙策外出狩猎,遇刺身亡的消息传来时,刘琮正在襄阳城北‘门’为刘备送行reads;。 ( ’)…。。…

    得知这个消息后,刘琮并不感到意外,但还是有些神‘色’怔忡。这也许就是历史的惯‘性’吧?其实仔细想来,孙策‘性’格勇猛果决,这样的人是很难被他人所改变的。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即便这次躲过了刺杀,可下一次呢?更何况孙策向来是不屑于躲避的。

    虽然孙策与自己乃是死敌,但刘琮还是感到几分惋惜。然而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英年早逝对于孙策来说,固然是个悲剧,但唯有如此,才更显其英气杰济,猛锐冠世。如果刘琮没记错,陈寿对其的评语是: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

    “将军……”见刘琮有些愣怔,刘备并没有感觉不快,他敏感的意识到,定然是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才使得刘琮如此。

    果然,刘琮回过神来,将孙策已死的消息告知诸人,刘备听了心头一跳这段时间他待在襄阳也曾风闻刘琮决心举荆州之力,夺取江东,扫平孙氏,尚未发兵东进,孙策却被刺身亡,难道刘琮的运气这么好?连老天爷都在帮他?

    随同送行的荆州宾客之中,便有人向刘琮道贺。说什么将军天威所至,孙贼即刻授首,还有的更离谱,说此乃大吉之兆,可趁江东举丧,发兵讨伐之……

    刘备叹了口气,待那几个溜须拍马之徒住嘴之后,这才对刘琮说道:“备惊闻噩耗,实感痛心为孙郎惋惜,亦为将军惋惜”

    “哦?此言和解?”刘琮眉头一挑,对刘备问道。

    “孙郎有英杰之才,却中世而陨,想其以敝兵千馀渡江转斗,不数岁而席卷江东,志业不遂,思之令人叹惋”刘备长叹一声,目视刘琮接着说道:“将军弱冠秀发,起于南阳,合兵万人拒曹贼十万强兵,平张羡、围许都,与孙郎初战彭泽,可谓风采绝伦,不遑多让。如此对手本可惕励自强,奈何陷于无名辈之手,故为将军所惋惜也”

    这话说的婉转,但却很有意思。不卑不亢不漏痕迹的夸赞刘琮,却让人觉得他情真意切,‘胸’怀坦‘荡’,更有仁者之风。

    先前那几个出言道贺的宾客,此时都羞愧的抬不起头来。起舞电子看看,人家这马屁拍的,甩咱们十条街啊reads;

    刘琮却并不这么认为。对于刘备虚伪的一面,刘琮自有认识,但刘备的英雄之名,绝非‘浪’得虚名。他所说的话,未尝不是真情实感,枭雄本‘色’,有时其本人也难以掩饰。

    “知我者,使君也。”刘琮深以为然,走近前握着刘备双手,语气诚挚地说道:“琮俗务缠身,未能远送,离情萦怀,思绪纷‘乱’,实不知如何言说。使君此去,关山阻隔,千万珍重若事有不谐,还望速速回转,荆州大‘门’,始终为使君敞开”

    刘备双眼含泪,言语哽咽:“备穷途来投,幸得令尊收留,将军不弃。备夙夜感怀,常‘欲’效力于阶下。今将军慷慨资助,供备军械粮草,使备出征关中,备敢不效死力,以弘将军之威德,扬汉室之余烈?”

    两人声情并茂,言辞恳切,执手相看泪眼,使得观者不禁为之深受感染,有那感情丰富,心思细腻之辈,已是潸然泪下,怆然流涕了。

    郑重道别,依依不舍,送出十里之后,刘琮终于在刘备的苦劝之下勒住战马。

    老小子终于滚蛋了,杀又杀不得,看着也心烦,以后荆州再无不安定因素,总算让人可以放心安眠了。想到这里,刘琮望着刘备等人渐行渐远的背影,嘴角微翘,眼神愈发明亮。

    这小子可真能装。没想到年纪轻轻,就如此惺惺作态,收买人心。可惜我时运不济,未能反客为主,此去关中,前途未卜啊。刘备回首望向刘琮等人的身影,嘴角耷拉,目光‘阴’沉。

    本就不是同路人,何来分道扬镳?回转襄阳城中,刘琮立即请来贾诩等人,一同商议孙策死后,当如何应对。

    其实刘琮在去信提醒孙策的同时,便已给甘宁、魏延传过密令,让他们加紧准备东进。如今孙策果然如同历史上一样遇刺身亡,正是夺取江东的天赐良机。然而蒯越等人,却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

    “夫兵不伐丧,此仁者所不为。将军还请三思而后行”蒯越正‘色’对刘琮说道:“今策新亡,江东人心附于孙权,是为哀兵,其志必坚,其心必齐。无罪而伐之,是为不祥也”

    刘琮皱眉道:“正因如此,才宜速攻。若再拖延下去,到那时孙权人心已固,羽翼丰满,则更为难克”

    “此时出兵,颇为仓促,粮草未济,军械亦有不足。”徐庶沉‘吟’道:“本拟在秋后发兵东进,现在就出兵讨伐,是不是早了些?”

    贾诩说道:“胜负之机,应时而变。以吾观之,此事宜早不宜迟。粮草不足,可就食于敌,军械欠缺,陆续增补就是了。”

    “军师的意思,是分兵递进?”刘琮望向贾诩问道。若是如此,倒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贾诩点头道:“甘将军领水军驻于柴桑、黄将军领骑兵在豫章,可以先由二将水路并进,以为前锋。然后将军亲率大军,循路而进,或顺江而下,或沿途克城。”

    看样子自从决定下江东以后,贾诩便一直在考虑具体如何作战。如今孙策身亡,刘琮又与曹‘操’达成默契,正是出兵良机。至于仁义什么的,在这个‘乱’世之中用来招揽人心或许还行,但若想以此成就霸业,是远远不够的。

    见蒯越等人还‘欲’再劝,刘琮便直接说道:“我意已决,诸君勿复劝谏。现在还是想想,当如何攻克江东,扫平孙氏。”

    “若以甘、黄二将军为先锋,粮草倒也足用,只是南阳方面,由何人驻守?”徐庶稍一思忖,出言问道。

    刘琮早有计划,闻言便说道:“南阳留建忠将军驻守,魏、赵、胡诸将随我同行。文、黄二将分赴豫章、柴桑,以为后备。”他说的文黄二将,指的是文聘和黄祖,攻伐江东乃是如今头等大事,必须举荆州之力,以雷霆之势倾力东进。

    然而诸葛亮却忽然说道:“前日益州牧遣使求援,将军当如何措置?”

    这件事除了贾诩之外,众人多不知晓。刘琮便将此事详情道出。原来益州内‘乱’,刘璋眼见无法平叛,便遣使向刘琮求援。诸葛亮虽未明言,但趁此机会谋取益州的心思,却隐约有所表‘露’了。否则也不会在刘琮决意东进之时,又将此事提出来。

    对此刘琮并没有感到不快。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只做个录事记对他来说实在是大材小用,但刘琮之所以迟迟没有将诸葛亮提升高位,也是出于担心拔苗助长的顾虑。

    “以诸位所见,能否‘抽’调一部,前往益州帮助平叛?”刘琮没打算搞一言堂,多听听大伙的意见,总是好的reads;。

    贾诩率先出言反对:“事有轻重缓急,既然将军已决定攻略江东,此时诚不宜节外生枝。”

    “是啊,南阳军东进,其余各部亦要调动参与江东之役,援助益州之事,为分兵之举,不妥。”徐庶也说道。他虽然与诸葛亮‘私’‘交’甚笃,但在这等事关大局的重要事情上,绝不会毫无原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