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唇角含笑。

    尚在睡梦中的孙鳏夫被惊醒,披上龙袍走出皇宫,看见这架势,顿时有些发呆,旋即怒斥,“李汝鱼,你本是我大安太子,想干什么!”

    李汝鱼笑了笑,很是平和的笑容,只是极薄的嘴唇让笑容多少有些刻薄。

    “杀你啊。”

    一句很简单的杀你啊,像油锅里落了几滴水。

    ……

    ……

    六十里外的顺江集,没有起霜冻,薄雾濛濛。

    有妇人至青柳江畔洗菜浣衣。

    喧沸的妇人们彼此熟识,说着七大妈八大姨的枕边八卦,此时浣衣洗菜都是些粗俗妇人,没有个羞臊,坊间八卦里又有着昨夜夫妻间的风流事,好是热闹。

    丁家小娘子成婚不久,听得羞臊,闷头捶着夫君的厚重长衫。

    一旁的婶儿和另外几个不知荤素羞臊的老婆子扯了一阵,忽然拍了她一把,“丁家小娘子,看你走路叉着腿呐,是不是有些不适应呐,你家小丁夜里可是使劲折腾你了,年轻人啊可生猛了,尤其是成婚时候,新鲜着呢,等个把月你习惯就好了。”

    丁家小娘子满面绯红,嗯嗯着不知道说什么。

    不经意间抬头,便见薄雾濛濛的江面有块木头飘过来,仔细看去便愣了下,猛然起身就跑,扯着嗓音尖叫:“有死人!”

23章 北镇抚司() 
顺江集是个小集,位处关口,往里走便是漭漭群山,往东走得有个百八十里地才到璧山县城,仅有的一条官道修葺得不算很平整,勉强可过马车。

    是以顺江集虽然有着方圆数十里的辖区,却是璧山县最没存在感的地方。

    也仅有一位里正。

    顺江集的里正管辖数十里,俨然县大令。

    但真相却很残酷。

    除了顺江集,里正还能管辖的便是六十里外漭漭群山里的扇面村,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地方。

    里正黄岐很烦躁。

    辖区内出现了具尸首,虽然被水泡变了形,但秋冬水温低,尸首保存的还算完好。

    所以认了出来。

    又找来赌坊里的老赌棍确认,真是六十里外山沟深处扇面村的二混子。

    扇面村前些日子淹死了个傻儿子。

    今儿个又死了个二混子,倒也不算什么大事,可二混子是被刀砍死的,半边脖子被砍断,虽然经过水泡冲刷,但依然能看出致命伤。

    这便让人烦躁了。

    大凉立国三百余年,也有过内乱外患饿殍遍野的黑暗岁月,但自仁宗的永徽复兴,顺宗的嘉定、符祥之治,再接当今女帝的永安盛世,今时大凉国泰民安,鲜有凶案。

    如今扇面村发生凶案,少不得要走一遭深山。

    黄岐真正烦躁的不是二混子的凶案。

    而是两骑缇骑。

    两个连县大令都要奉承着的亲自送到顺江集来的人,更何况自己一个区区里正,虽然算是乡绅,但在他们眼里简直和贱民一般无二。

    身穿飞鱼服,腰配绣春刀,确实可以无视诸县任何官吏。

    南北镇抚司!

    十一年前,女帝登基,改国号永安,其后户部拨钱,刑部、兵部、吏部以及禁军联手出力,几位从龙而登相位的相公戮力齐心,一手组建起来南北镇抚司,由女帝直辖。

    是独立于三省六部游走在大凉律法之外的机构,也是女帝伸向民间的直接触手。

    此刻这两人便站在自己身边,看着拖上岸的二混子尸首。

    不远处站了几个乡勇。

    一人三十四五的年龄,是个总旗,叫朱七。

    国字脸饱经风霜,呈出一股褐红色,浓眉大眼,看似有些粗犷,实则心细如发,浑身透出干练冷厉,显然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正蹲在尸体前仔细看伤口。

    时不时的将尸首脑袋往脖子上按。

    也不知道他在看什么。

    另一人则要年轻许多,二十三四的年龄,面白无须,柳叶眉有几分女子秀气,长相颇有些俊美,肤色并不算很好,但是那气质一看就是高门深户里过着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

    公子哥儿姓赵。

    国姓。

    至于叫什么,黄芪不敢问,只知道是位小旗。

    朱七起身,围绕着尸体踱了几步,沉吟半响才道:“死于刀伤,创口平滑,上下创口之间有不小的间隙,不像是一般的刀,倒有些像切菜剁肉的菜刀,根据血肉翻卷和骨骼上的损伤程度来看,应该是一刀致命,行凶者有些力气,但又不是很大,介于成人和少年之间,但也可能是瘦弱的成人。”

    赵姓小旗笑了笑,语气里有些遗憾,“不是雷劈死的啊。”

    朱七摇头。

    赵姓小旗有些意兴阑珊,“那没咱们北镇抚司什么事了。”

    黄岐适时插了句嘴,“是啊是啊,扇面村一个二混子而已,怎么可能和贵司责事有牵连,两位且在寒舍休憩,卑职这便去扇面村查明真相。”

    朱七倏然转头,盯着黄岐,目光如到剜。

    “你是说,这个死人是扇面村的?”又追问,“就是那个有人被雷劈死的扇面村?”

    赵姓小旗眸子一亮,嘴角浮起意味深长的笑意,饶有兴趣的看向黄岐,从怀中掏出一本线装书,豁然是《大凉搜神录》。

    “永安元年,被雷劈死的那个李长顺所在的扇面村?”

    黄岐咽了口口水,不知道这两位北镇抚司的大人物为何对扇面村反应这么强烈,镇定心神点了点头,“是那个扇面村,以前叫小坝村来着,后来有个李夫子去里面设塾授书,改了名字叫扇面村。”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赵姓小旗笑眯眯的样子,心里深处就有种冲动,很想一脚照他脸上呼去,这人的笑容太讨打了。

    但也只敢想想而已。

    朱七和赵姓小旗对视一眼。

    都笑了。

    此行来璧山县,本就为扇面村而来,倒也是巧了,竟然发生了凶案。

    朱七眯缝起眼,望着薄雾散去后半遮面的漭漭群山,按住腰间绣春刀,浑身散发出一股阴冷,“黄里正,这一趟山路你不用走了,我二人会亲自前去。”

    黄岐啊了一声。

    赵姓小旗笑眯眯的,却是绵里藏刀的笑意,“听说扇面村被雷劈死过不少人?”

    黄岐想了下,“以前有,也不是很多,近来很少了。”

    每年都在死人倒是真的,不过大多是落水坠崖又或者是打猎时死在大虫黑瞎子的嘴里掌下,前些日子的黄家傻儿子也是淹死。

    赵姓小旗笑意深长的哦了一声,“是么?”

    黄岐打了个寒颤,慌不迭道:“不敢欺瞒二位大人。”

    朱七回身,“你将入山路径细说一遍。”

    黄岐犹豫了下,还是好心的道:“两位大人可能不知,入山路径极其艰险,稍有不慎便会士卒坠崖尸骨无存,且山间多大虫长虫,又有黑瞎子出没,两位大人行路辛劳,不如先在寒舍休息一两日,做好万全准备,卑职让几个乡勇给两位带路。”

    “嗯?”

    浓重的鼻音,朱七冷冷的盯着黄岐,阴冷之意如刀刮,迟缓而沉重的道:“你的意思,我北镇抚司的人还需要乡勇保护了?”

    黄岐顿时满身冷汗,“卑职没有这个意思。”

    朱七哼了一声,“想活,就别废话太多,人啊,话多了,就容易死得太早。”

    赵姓小旗面无表情。

    一个蝼蚁一般的里正,若真是惹恼了自己,杀了便杀了。

    北镇抚司办事,别说顺江集一个卑贱里正,就算是读书人出身考中功名赴职璧山县的大令,也是说杀便杀。

    三年前,江陵府一案,朱七可是先斩后奏杀了一位知州。

    虽然事后查明,那位知州并非“异人”,但错杀朝廷命官的朱七没有受到丝毫惩处,朝堂之上,那位知州的恩师亦是当朝的相公上折无数,请惩凶手还其弟子一个公道,都被陛下留中不发。

    若非是当朝相公,又是当年的从龙功臣,寻常朝臣如此上奏早被陛下贬到穷山僻壤。

    为“异人”而生的北镇抚司,有这个底气!

    ……

    ……

    PS:相公一词,出自大宋,就是宰相的雅称。

24章 来来来,且来把命博() 
山路蜿蜒,如蛇缠树。

    薄雾如云。

    在山腰间流云里穿行得久了,飞鱼服、绣春刀皆沾染了湿气,浑身宛若大汗了一场,湿腻难耐却又异常寒冷,冬日山里,温度要比山外地低太多。

    山外尚没下起第一场雪。

    而走在山路间,不用抬眼,流云拂过之后的群山后,目光能及的那一层,山尖已是雪白一片,脚下数百米深的山谷间,河水也清澈了许多。

    呈现出醉人的淡蓝色,很美。

    朱七摸了一把腰间的绣春刀,手上便留下一层细小水珠,这种感觉不好,朱七心里有些烦躁,希望事情能顺利办完早些回来。

    身后,赵姓小旗很是安静。

    完全没有高门深户子弟对恶劣环境的抱怨情绪。

    这一点朱七很佩服,尤其是知晓赵姓小旗的真实身份,在他身上,能有这种吃苦耐劳的品性,便显得越发让人敬重。

    朱七笑了笑,引了个话头:“长衣公子,其实您大可不必走着一遭,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我去查探真相便是,若有‘异人’,也应该对付得了。”

    在人前自己是总旗,他是小旗,上下属关系。

    在人后自己还敢这么自居,那就是作死,自己三年前敢杀江陵府那位郡守,是因为北镇抚司傍身,而北镇抚司的背后是大凉女帝陛下,但这位赵长衣公子,根本不需要北镇抚司的金字招牌便敢先斩后奏杀一州之首。

    实际上,自己不过是他的护卫。

    赵长衣其实有些喜欢这种湿漉漉的感觉,薄雾拂过脸颊,很像那些侍妾歌姬的轻纱拂过,浑身湿腻便如那男欢女爱时的巫山云雨。

    可惜这种感觉久违了——大概有半个月了罢。

    闻言轻笑了声,“赶路罢。”

    不愿意多说。

    ……

    ……

    大安王朝的皇宫前,泾渭分明。

    大安王朝三十余位黄紫公卿,其中有几位在赵二狗带领下,手持猎刀猎弓站在孙鳏夫身后。

    剩下的人抱团站在远一点处。

    要杀人呢。

    分东西的时候跑的快,这种时候当然跑得更快。

    在李汝鱼身后二三十米处,是扇面村上百被欺凌的人,叽叽喳喳议论过不停,谁都不相信,李汝鱼一个十三岁少年敢杀人。

    况且,敢杀是一回事,能杀是另外一回事。

    孙鳏夫看着腰间悬剑的李汝鱼,听到那一句“杀你啊”,惊怒交加,扯着一口老黄牙怒道:“别以为朕让你做太子,你就真的是太子了!”

    李汝鱼看了一眼“皇宫”,很淡然的回了一句,“别以为你自封天子,就真的是天子。”

    这太子,谁稀罕?

    赵二狗嚷道:“李汝鱼,你吃饱了撑的,不好好读你的书,跑来折腾个啥,赶紧滚回去,陛下还能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你一马。”

    匆忙之下,不经文墨的赵二狗竟然说了句谚语。

    李汝鱼默然。

    然后拔剑。

    呛啷啷~

    一池秋泓出鞘,映照着冬日霜寒,泛着沁骨寒气。

    剑是好剑。

    李汝鱼振臂,长剑直指赵二狗,“来来来,大安的大将军,且来把命博。”

    真的要刀剑搏命?

    赵二狗傻眼,吞了吞口水,他毕竟不是二混子,只是个老实猎户,近来的张扬跋扈都是靠人多势众,打猎他行,杀人会腿软。

    尤其是身后几个其他大将军被李汝鱼剑一直,不由自主的退了一步后,赵二狗更怂了,涨红着脸片刻才嚷出一句:“有陛下在,哪需要我这个大将军出马!”

    直接卖队友。

    李汝鱼扯了扯嘴角,剑尖移向孙鳏夫。

    不说话。

    夫子说过,劈棍如劈剑,一剑出,则一人的精气神尽在剑上,所谓精气神,也是一种势。

    所有人都看向孙鳏夫。

    你不是大安天子么,来啊,平叛啊,有本事和李汝鱼去拼命啊,你连平叛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凭什么继续统治我们?

    更绝的是赵二狗,想着要帮助陛下,将手中的猎刀抛到孙鳏夫脚下,“陛下,给你刀平叛,弄死那个狗日的假太子。”

    卖队友很彻底啊!

    这一下孙鳏夫被架到火堆上,也许可以用言辞周旋,但赵二狗这么一说,不平叛都不行,否则大安天子威势尽失,今后将再无人仰视他。

    孙鳏夫痛苦的叹了口气,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当年大泽乡的人。

    都是一群猪队友!

    弯腰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