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密电码-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澹蠹竞璐ㄔ谌漳谄较⒓沂舻哪质滦形�

    知道招募的劳工已经被日军秘密杀害,季鸿川开始还不以为然,他认为日本人做的事情,跟他没什么关系。现在他真正恐慌了,三日为限,时间太短,必须争分夺秒,这没办法解决掉这么多的家属,如果是十来个人,他甚至想过直接灭口,但人数太多,显然他做不到,于是他派他的行动二大队前往国民政府前准备镇压,可是他并知道,此时的行动二大队已经被刘克森给架空了,所有特务均表示,这种镇压手段需胖厅长下令,才可以执行。21号里,现在的季鸿川连一个人也指挥不了。

    21号不行,季鸿川又想动用石山堂的人,石山堂的罗管家和副龙头已经对各堂口打了招呼,各堂口已经看清眼前形势,故此对季鸿川的调动人手,也用各种理由进行推托。

    季鸿川无奈,想想觉得这事完全是日本人所为,故此也应该由日本人出面去解决,于是找到了伊藤,请求伊藤从中进行协调,伊藤表示可以进行调解,于是约定了一个时间,让季鸿川和施工日军的代表进行商谈,但伊藤只是打了一个电话,其后伊藤便不再参与。

    季鸿川与日军代表商谈,季鸿川提出了两个方案,要么日军去镇压闹事家属,要么出钱给予遇难家属,进行封口。日方表示,他们做不了主,季鸿川说:“你们如果不能平息这件事,我也只能对外实话实说了。”

    日本人知道这件事情已经很难掩盖了,尽管如此,他们也不希望季鸿川出来作证,于是在给季鸿川倒茶水的时候,将毒药悄悄放进了季鸿川的杯子里,日军代表随后说,日方明天就会出面解决此事,让季鸿川不要担心,不会有任何问题。

    季鸿川得到这个答复后,稍感放心,回到家便觉得腹中疼痛,在赶往医院的途中,季鸿川一命呜呼了。

    季鸿川一死,日方更加抵赖没有见过那批失踪的劳工,派遣军总司令部又请伊藤出面协调解决,伊藤没有更好的办法,或许也只有通过石山堂才能平息遇难家属的静坐行为。于是伊藤去了汪伪政府,请汪伪方面出面,去监狱,以释放季宣龙为条件,让季宣龙出来解决遇难家属问题。

    最终汪伪政府同意了伊藤的方案,表示会尽一切努力,但不保证结果。

    汪伪代表去了老虎桥监狱,此时的季宣龙已经在这里整整度过了一年的时间,不过看上去季宣龙很精神,神情也显得很放松。汪伪高官谈了条件,季宣龙却不答应,并表示已经习惯了监狱生活。

    汪伪高官也说一句很实在的话,“石山堂两百多年的基业,已经让你侄子毁的差不多了,你如果再不接手,你就不担心日本人再扶植一个傀儡吗?”

    季宣龙最终与汪伪高官达成了协议:第一,日方可以不公开承认杀害了一百余民劳工,但必须承担给劳工生命补偿金的百分之五十,另一半由石山堂出,而且这笔钱须由日方名义发放。

    第二,石山堂此后的生意日方不得插手。

    至于第一条的条款确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也是事先伊藤提出的要求,伊藤要求日方不公开承认杀害劳工的事实,这一点不容协商,故此季宣龙接受了这个无理的要求,但以日方的名义发放赔偿金,却足以证明真凶是谁,石山堂出一半赔偿金,这也是基于季鸿川参与其中,算是对死者的一种交待。季宣龙的态度很坚决,他说:这是我可以作出的最大让步,如果日方不接受这个协议,我可以继续坐牢,也可以被日方暗杀……

    最终日方接受了这个协议。

    在罗管家的组织下,一时间监狱外水泄不通,众门徒聚集于此,石山堂独特的威武击掌声持续响起,远在几公里外的伊藤也听到了这个声音,他知道,此刻季宣龙已经走出了老虎桥监狱。

    ……

    汪伪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不断与日方进行交涉,最终日方同意将玄奘顶骨舍利归还中国。此前,日军已经秘密将玄奘顶骨舍利运到了天津,本来计划偷运回日本,迫于压力,最终他们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不过交还给汪伪政府之前,日方还是偷偷扣留了一小部分顶骨舍利,后偷运回日本。

第265章 策划起义() 
转眼一个冬天又悄然离去了,时间来到了1945年的春天,石川厌恶的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无论是太平洋战场,还是中国战场,以及东南亚战场,伊藤已经无心再进行他的推演。

    对于精心策划的那个计划,此时此刻的伊藤只想快一点结束它,也许是强迫症,作为计划的设计者,伊藤只想做到有始有终,似乎只有这样,才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也算是对那些粗鲁军人的一个证明,他觉得自己欠这么一个证明。

    谭五再来汇报情况时,谭五又升官了,这一回他不仅升了少校参谋,而且终于又回到了师部。对此,伊藤似乎并不是很兴奋,因为此时伊藤已经完成了所有布局,而谭五进入师部的时间则晚于伊藤的预期,所以在伊藤的棋盘上,给谭五的设定作用并不是很大,当然,伊藤也认为谭五多少也是一招棋,少了他不算什么遗憾,多了他,自然更好。伊藤只交待谭五保持静默,等待下一步指令。

    沈砚白曾提到警卫三师里,除谭五外,还有四个伊藤的内线,经过这三年的秘密排查,谭五与陈四虎已经基本确定了这四个嫌疑人,而师长钟建祥也做到了心里有数,这四个人已经被排挤出师部的核心层,他们接触不到师部的决策信息,所以钟建祥、谭五、陈四虎都是很放心的。

    经过长时间与陈四虎的接触和了解,谭五讲述了宁开雷生前的一些往事,通过这些讲述,陈四虎开始怀疑谭五的身份,最终谭五告诉陈四虎,自己和宁开雷一样,都是共产党。在谭五的影响下,陈四虎也加入的中国共产党。谭五与陈四虎一直在做钟建祥的思想工作,也随时准备着钟建祥率部起义。

    谭五到现在还不怎么伊藤的最终计划的核心,他认为伊藤只是安排内应监视钟建祥,以防止钟建祥的反水。伊藤之所以始终没有把计划的核心内容告诉谭五,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谭五未能及时进入警卫三师师部,这低于伊藤的预期,所以伊藤认为谭五并不能影响请钟建祥的决策,故此伊藤对重点人的设置上发生了转移;第二,不指望谭五的同时,伊藤手里的另一人选已经进入三师的指挥决策层级,所以为了计划的绝对可控和保密,伊藤认为没必要让谭五掌握更多的核心内容。

    沈砚白曾了解到连同谭五在内共计五名伊藤的内应,当时这个数字的确是准确的,只是之后伊藤又收买了两名三师军官,并被伊藤确定为计划最终的执行者,这两个人的存在沈砚白并不知道,同样,谭五、陈四虎和钟建祥也都没有任何察觉。包括谭五在内的五名内线一一被钟建祥排挤出师部,伊藤对此反倒很满意这种局面,他认为钟建祥会逐步更信任现在身边的人。

    当布局达到伊藤的预期时,伊藤开始行动了,为促成计划的及时开展,伊藤指使钟建祥老家县城里的日特,对钟建祥的父亲下手了。伊藤心里实际是很抵触滥杀无辜,尤其是无辜的弱势平民,但对于钟建祥的父亲,伊藤是能够做到心狠手辣的,他从心底里觉得那个老混蛋不配做钟建祥的父亲。

    县城里的日特接到指令后,很快就动手了,就在花楼里喝花酒,为了一个窑姐,钟建祥的父亲与人发生了争执,这人是日特手下的汉奸,老头子不知道这是一个阴谋,吵了两句,便被汉奸摁倒在地,三拳两脚之后,扬长而去,老头子的最后一口气就留在了这间花楼里。

    无论如何的难以启齿,钟建祥也是为人子,他回到老家草草处理的丧事。之后带着陈四虎等人去了县府大院,钟建祥的兴师问罪,县府没当回事,敷衍说,凶手已潜逃,正在缉拿中。显然钟建祥没办法把部队拉回到县城,县府在日本人的撑腰下,就是不理你,钟建祥只得回了南京。

    此事一出,在师部不仅仅是陈四虎劝钟建祥早作决断,手下还有其他人也私下劝钟建祥与新四军接触,一是谋后路,二是真正做一回抗日之士,也是为老爷子报仇。在劝钟建祥的人里面,实际就有伊藤的内应,为的就是促成伊藤的计划及早实施。

    钟建祥已经有起义的念头,只是他担心实施起来很不容易,风险也难以控制。钟建祥犹豫之时,伊藤则按他的计划进行第二轮的推动,他到和平军军部建议将钟建祥调离三师,理由是:其父亲遭日伪杀害,钟建祥怀恨在心,恐其反水。

    和平军认为伊藤的建议有一定道理,于是决定开会研究,之后又上报到伪中央的军委会。

    伊藤利用这个时间,将消息散布了出去,很快钟建祥便听到了风声,伪中央的军委会也找了钟建祥谈话,并有意调他到军委会任职,钟建祥表示听从军委会的安排,不过在调任之前,需要将杀害他父亲的凶手绳之以法,否则他会率部回老家县城,自己去抓凶手。

    钟建祥似乎是在气头上,说的是气话,实际他这是在争取时间,争取在调离三师之前,完成率部起义。回到师部,钟建祥终于下定决心,再不动手,一旦失去兵权,那就再也没机会了,于是立刻叫来陈四虎,并让陈四虎即刻联系新四军。

    为了这一时刻,陈四虎与谭五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于是立刻将新四军首长的亲笔信交给了钟建祥。

    信中言辞真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信中附有政策阐述,以及部队起义后的改编事宜。钟建祥对此表示满意,但仍有些不放心,他想见一见中共方面的代表。

    陈四虎、谭五立刻向上级汇报,随后老戚作为中共代表,与钟建祥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磋商,意见很快达成了一致。

    警卫三师策划起义的同时,伊藤通过内应,也收到了这一消息,这一切似乎都是在按他的计划在悄然进行中。

第266章 仍有内奸() 
当警卫三师的起义方案最终确定的同时,谭五作出了一个决定,他告诉陈四虎,自己不想去苏北根据地。

    “你疯了吗!”陈四虎表示不理解。

    谭五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就要回家了,这当然好,但我是一名特工,术业有专攻,回到部队我能起多大作用?所以我得留下来,这里还有我们的同志,我得和他们一起战斗下去。”

    谭五的态度坚决,陈四虎最终表示理解,但问题是整个警卫三师都起义了,你有什么办法留下来?又怎么能让伊藤信任你?

    谭五早已想好了计划,包括自己在内,伊藤的五名内奸到了最后时刻,应该是会被甄别出来的,这五个人会被关到禁闭室,在师部起义开拔的那一刻,这五个人应该会被处死的,但最后关头,这五个人躲在禁闭室里,将门反插起来,外面的士兵一时无法打开禁闭室门,由于开拔匆忙,故而这五人就一直留在了禁闭室里,得以侥幸活了下来。

    谭五设计的方案看起来是可行的,但陈四虎仍不放心,谭五表示不会有问题,因为自始自终自己并没有给伊藤提供像样的情报,从这个角度上,说明自己一直都没有取得三师的信任,所以最后关头被三师抛弃是很合理的。

    谭五说,自己已经征得了上级的同意,所以他必须留下来,借此机会应该可以打入特高课,那样起的作用会很大。

    陈四虎将谭五的计划告知钟建祥,钟建祥表达由衷敬意的同时,也同意了谭五的计划。

    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钟建祥老家县城里的家属已被成功转移至苏北根据地。钟建祥再无后顾之忧,于是伪造了军委会的军令,以剿灭新四军苏北根据地的名义,悄然完成了部队集结,随后兵分三路迅速过江,但在过江时其中一部被日军发现异常,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余两路则顺利完成渡江,并在新四军的接应下,警卫三师大部抵达了苏北根据地。

    遗憾的是,五千余人的警卫三师最终有近二千人没能完成渡江计划,在长江南岸,他们与日军殊死激战,直至弹尽粮绝。

    这近两千人的部队被日军阻截,并发生激战,这也是伊藤的设计,关键时刻,伊藤对派遣军总司令部汇报了警卫三师一部的异常,在伊藤的情报支持下,日军出动大部队前往长江南岸,对三师一部进行拦截阻击。伊藤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让警卫三师的起义进行的不是很顺利,一来更具真实感,二是尽可能消减警卫三师的战斗力。

    警卫三师的“叛逃”之后,和平军及日军的联合调查组来到了三师原驻地——中华门外的菊花台一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