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诡三国-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是董卓这一次,另外一次就是刘皇叔的那一次。这两次都被罗老先生以大量的篇幅所描写,颇有一些用来相互对比的意味在内。

    这两次迁徙都有大量的百姓死亡,而在这路途上所产生的超高死亡率,不是因为缺衣少食饿死冻死,而是多半因为军队的屠杀,以及屠杀所带来的后续无法控制的混乱,波及了更多无辜的百姓,最终导致许多人死在了半路上。

    既然斐潜凭借自己的个人之力,已经是无法挽回和改变董卓军迁都的计划了,那么这些即将面对一段可怕的经历的洛阳百姓,要如何的减少无辜者的受害和死亡呢?

    斐潜想到的就是让这些迁徙过程中混乱的最大制造者——兵士,尽可能的转变为秩序的维持者,就算是没有办法完全转变,也尽可能的给这些精力充沛的家伙们多找一些事情来,这样无形当中就可以尽可能的挽救更多的百姓。

    所以斐潜才在给李儒的建议当中掺杂了一些私货在内,希望通过建议,让这些董卓的兵士多消耗一些精力,多做一些事情,少惦记其他,可是现在似乎……

    斐潜虽然脸上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可是整个心却不由得提了起来。

    李儒沉吟了半响,还是微微的摇了摇头,看了看斐潜,说道:“子渊此计虽善,然不可行也。”

    斐潜向李儒拱了拱手,沉稳的说道:“还请长史解惑。”

    斐潜表现的非常的平静,就好象被李儒否决了建议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语气中丝毫没有表露出任何的焦躁和不满。

    这样的态度让李儒在心中不由得赞赏了一下,所谓文人相轻,其实不仅仅是文人,就连武将有时候在探讨下一步的策略和方向的时候,都经常会因为某人的否决而怒目相向相互斗气。

    但是原因李儒并不想给斐潜太多的解释,只是浅浅的说了一句:“军务繁多,不便加之。”

    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军队的事情多,不能再加任务,而是因为别看现在董卓军势强大,但是实际上董卓军内部的问题也不小,最为突出的,也就是上一次在讨伐白波军时表现出来的军队派系之间的纷争。

    董卓军在关中到西凉这一块的优势是很强大的,但是愿意跟着董卓一直到了洛阳的军队,却并不是很多,其中多半是董卓亲信将领的本部兵士,而董卓军中大量的西凉兵甚至其附属的羌胡骑兵,却很多是留在了关西。

    所以,其实李儒一直都是在刀尖上跳舞,用西凉兵镇住并州兵,再拉拢了原本在洛阳城的何进之兵,才形成了今天董卓在此地庞大的军势。

    因此若是要回长安,西凉兵固然是欢欣鼓舞,但是对于并州兵来说就未必乐意了,更何况还有一部分的洛阳兵……

    所以李儒才说斐潜后面的计策看起来很好,但是在实际运作当中肯定会有问题,所以不是非常的适用,但是对于斐潜将一些职责加在兵甲之上的做法,李儒虽然有所察觉,却没有太多的觉得不妥的地方。

    斐潜琢磨了一下李儒的语气和态度,察觉到要么是李儒其实并没有发现自己掺杂在其中的私货,又或是李儒对于双赢的这一类的建议并不反感!

    这就让斐潜的心思又重新活动了起来。

    或者是对于李儒来说,如果斐潜完全是站在董卓军的对立面来献策,又或是什么其他的立场,估计李儒一听之下立刻就警觉起来,但是像这样明显是对于整体迁都计划有益的建议,就算斐潜有在其中掺一些东西,但也可以看成是达成双赢的一个部分,李儒并不会因此而拒绝。

    所以斐潜从怀中掏出了几个小铁牌,让侍者递送给李儒,试探的说道:“此物还请长史品鉴一二。”

    李儒接过来一看,只见一共是四张铁牌,大小约二、三寸上下,厚约半指,铁牌的正面图案分别是雕刻着一头牛,一匹布,一座带小院子的小瓦房,最后一块铁牌上似乎是一块种植了粮食的田地,而背面是空白的,什么都没有。

    李儒思索了一下,眼睛中顿时暴出光芒,盯着斐潜说道:“此物莫非与……有所关联?”李儒脑袋微微向北方偏了一下,言下之意是指坐北朝南的皇帝。因为之前斐潜说董卓方面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军队,一个是皇帝,而之前的献策多半跟军队有关,那么新拿出来的这个铁牌就应该是与皇帝有所关联了。

    而且李儒非常敏锐的察觉到这或许是一种极大的引诱之法!

    可以让许多无田无地的农户,也就是租借乡间豪强的土地来耕作的那些人,作为首批自愿的迁徙的人选!

    并以此来打开一个缺口,并带动整个洛阳地区的人口迁移!

    斐潜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说道:“百姓不愿迁徙,或有水土不服,然最惧者为至所迁之地,无衣无食,无房无地……”

    李儒点点头,用手摩挲着这几块小小的铁牌,一丝笑意爬上了嘴角,说道:“子渊此法大善!黔首目不识丁,书吏又多贪渎,上下其手者防不胜防,今用此牌……善也!”为了引诱更多的百姓能够自愿的迁徙,多数时候官府都会答应给这些主动跟随的百姓一些好处,就包括像是房屋和土地之类的东西,而书写的文据普通百姓一般也都看不懂,所以经常被基层的官吏两头吃扣……

    至于那些不愿迁徙,最终在武力之下才不得不走的,往往都很悲惨,也是什么都没有……

    斐潜继续说道:“……此牌背面可增印模文字,一则以防伪作,二者可以汉室之名为保……”

    斐潜献上这个铁牌,同样也是双赢的模式,在帮助董卓方面进行迁徙的同时,尽可能帮助普通的百姓获取更多的利益……

    当然,在其中也有更深的隐患,不过斐潜相信在这个汉代,只要不是穿越者,是绝对看不出来的……

第二四一章 左署侍郎() 
其实斐潜为何没有一下子就将铁牌拿出来,其实也是逐步的在试探,最后才决定的,因为这玩意要是用好的话,确实会起到相当大的效果……

    在和李儒的献策过程中,斐潜发觉李儒其实还是更想好好的进行一场迁徙的,而不是为了纯粹的破坏,这就让斐潜愿意再帮上李儒一把,虽然历史上董卓军在迁都过程中似乎被记载得无恶不作,穷凶极恶,但是那时董卓已经是一个失败者,对于失败者的描写还想能写多少什么光伟正的事迹出来么?

    况且历史上董卓西凉兵天生的短板,在文事政治这一块相当的缺乏,仅仅依靠李儒一人完全应付不过来,又失去了河洛、关东士族在民间的支持和配合,最终导致采取了最直接最暴力的方式来推进迁都的计划。

    而斐潜的一层层的推进献策,一个方面是给李儒留下是站在百姓、站在董卓一方的潜在印象,二是也在观察李儒这一个董卓方面唯一说得上话的,精通政事的人对于迁都到底是更愿意采取温和推动还是更想用直接暴力去执行?

    所以在确定了李儒愿意采纳斐潜的建议,表现出了其内心中还是倾向于更多的,尽可能完整的获取河洛的人口的时候,斐潜才拿出了那几块铁牌。虽然说“过所”已经拿到了手里,但是如果有机会不仅仅是去救蔡邕及藏书,也可以挽救更多的人,斐潜觉得自己还是愿意努力去尝试一下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双赢道具。

    一方面可以利用汉室的残留的信誉来推进李儒迁都进程,让李儒在底层农民身上得到支持,另外一个方面么……

    李儒将手中的铁牌颠来倒去的看了又看,心中不断的推演,这样的一个举措结合其方才斐潜所建议的用军中书吏来替代原本洛阳附近的这些底层官吏之策,基本上就减轻了极大的工作量!

    如此一来就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因为,如果按往常的做法,先是要让基层官吏做好整理户籍等资料,然后再根据户籍安排人口迁徙,登记各种资料,到了雍州之后还需要再次核对文书,然后再进行安排登记发放新的户籍证明,按照文书再进行授田等等……

    这是正常的流程,非常耗费时间。

    原本李儒都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用军队携裹着百姓,往长安迁徙,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大量的死伤,而且对于百姓而言,董卓军也等于是将自己的名誉完全败坏了,今后要管理这些迁徙的民众来也会增加相当大的难度……

    因此这种暴力的做法,是不到最后不会采用的。

    现在有了斐潜的这样的铁牌,再加上汉室存在于民间的几百年积攒下来的威望,不亚于是让汉献帝给这些铁牌做了担保,对于民间的这些不识字的百姓来说,是有相当大公信力的……

    李儒甚至能想象得到,当这些东西发放到那些无田无地的隶属于乡间豪强的租户手中的时候,会有多么强烈的吸引力!

    一纸文书那些租户肯定看不懂,但是铁牌上的图案就完全没问题!

    而没有了这些租户,在河洛地区的乡间豪强又将拿什么和董卓军队叫板?又用什么手段来阻止董卓的迁徙行为?

    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李儒顿时觉得身上的压力似乎轻松了好多,看了看斐潜,沉吟了一下,说道:“子渊胸怀黎民,功于社稷,吾欲让令师表汝为左署侍郎,还请切莫推辞!”李儒觉得,就凭借斐潜的这几条策略,这一份的政事上的表现,担任一个左署侍郎绰绰有余。

    左署侍郎?

    斐潜不由得一愣。

    汉代左署侍郎是左中郎将的署官,而左中郎将又是光禄勋的下属官员。光禄勋下辖有三个中郎将,五官中郎将和左右中郎将。

    李儒要表封斐潜的左署侍郎就是属于蔡邕左中郎将之下的官吏。左中郎将其下官员分为三档,左署中郎,官秩比六百石;左署侍郎,官秩比四百石;左署郎中;官秩比三百石。

    看到斐潜有些犹豫的样子,李儒说道:“令师位任左中郎,汝归于其下,同为朝廷效力,岂不美焉?”

    李儒加重了“朝廷”二字的读音,显然是告诉斐潜,上一次你拒绝了做董卓刺史府内的从事,这个可以理解,但现在是安排你师父上表,让你当任朝廷的官职,这就没有必要推辞了吧?

    况且左署侍郎比起地方刺史别驾来说也算是高了半个级别,况且是在斐潜师傅手下,不是更加方便么?

    李儒在言语中还隐藏了一层意思,就是说斐潜的师傅现在就是在担任朝廷的官职,斐潜若是用什么这个或是哪个的理由推辞了,那么又将置你师傅于何地?

    斐潜低着头,沉默了一会儿,便离席而拜,感谢李儒的安排,尤其是感谢李儒说让蔡邕上表而不是李儒自己上表!

    李儒上表,就等于是将斐潜划归到董卓的派系,但是由蔡邕这个清流士族之人上表,就等于是还保留了斐潜与蔡邕的中立的立场……

    不得不说,李儒或许是还念在斐潜父亲的那一份恩情,或许是因为斐潜的献策给予了他较大的帮助,在这一个官职的安排上,的确展示出李儒精细的一面,恰到好处,算是给予斐潜极大的照顾了。

    当斐潜辞别了李儒之后,心中还有一些感慨,想不到转眼之间就又变成了朝廷的官职,虽然这左署侍郎并不是什么多大级别的官职,但是关键是直属于蔡邕的手下,方便倒也是挺方便的,但是就是……

    唉!

    斐潜不由得在心中长叹一声,他给李儒献上迁都相关之策,尤其是最后的铁牌,在帮助了李儒现阶段的推进计划的同时,也给董卓方面在将来雍州的治理埋下了隐患……

    但是李儒封了斐潜一个左署侍郎的官职,在现在看起来似乎是提拔了斐潜,提供给斐潜一个展示才能的地方,但是同样也给斐潜带来了隐患……

    这真是一啄一饮,现如今,也只能是见一步看一步了……

第二四二章 向前便是正前方() 
离开了李儒的府上,斐潜慢慢的沿着街道望蔡邕府上而去,这件事情也是重大,提前跟蔡邕师傅说一声比较好。

    站在洛阳城中的街道之上,斐潜停住了脚步,忽然有些恍惚,周边的人流似乎都变成了流光掠影,在身旁像一条条青黑的墨迹飞快的划过,然后晕散而开,化成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天地间仿佛都变成了青黑的颜色,斐潜仰头望向苍穹,却看到就连空中自由飘荡的这些风云,竟然也都晕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青色,显得那么的萧瑟寒冷……

    昔日在离开洛阳之前,斐潜曾经也是如此的站在洛阳城的街头,但是那时洛阳城中似乎还有不少的色彩,而现在却仿佛只看到了青黑两色……

    但愿我这样做,能让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