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诡三国-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长之意……可是欲从侠入手?”关羽说道。

    刘备微微点点头,“若欲天下名,当为天下事……”刘邦当初从一个亭长,从一个浪荡子,从一个游侠身份成功的转变成为了一个统领者,一个领袖人物,一个精神代表,那么今天,他刘备,难道就不可以么?

第七二五章 游侠和士族() 
平原县城之内,在初春万物萌发的季节里,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发春的季节,刘备的心思也就像是在春天里的野猫一样,如同有千百万个的爪子不停地抓挠着内心。

    这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季节,尤其是当刘备在看到了太史公的书之后,他仿佛就听见了内心当中的呻吟,哦,错了,呼唤声……

    当年太祖刘邦踏上那条道路的时候,才仅仅是一个亭长,而现在刘备自己则已经是一国之相了,难道还比不上汉初么?

    虽然平原国,嘿嘿,虽然说是国,但也就那么一回事,并不会比所谓县城好上多少,不过至少也算是正规的平原相不是么?

    就算是人见了,少不得也要称一个刘使君……

    如果在刘备没有见到公孙瓒之前,或许刘备会心满意足的安于平原,搞一搞民生教化,理一理田间地头,但是现在……

    或许并不全部都是公孙瓒的原因,或许也不是到了幽州之后才有这样的想法,或许当初在酸枣的时候,或许是从那个连中军大帐都没有资格入内就坐的时候开始……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刘备在心中念叨着这一句,然后又在暗地里接上去了一句,“天下健者,岂唯袁公?”

    刘备望着北方,就像是眺望着北方的土地,目光深邃,说道:“公孙将军来信了……”

    关羽说道:“言及何事?”

    “……令吾等整兵安民,遵从田刺史号令……”刘备说道。

    关羽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莫非……有变?”

    田楷当下是公孙瓒表的青州刺史,说起来自然是属于刘备的上级,刘备听从田楷的号令是属于理所当然的事情,又何必再次的在书信当中去强调呢?

    公孙瓒虽然现在封侯了,但是实际上还是游侠做派,单单就说他对待刘备的态度,基本上就是义气使然,先是欢迎接纳,随后看见刘备兵甲缺乏,便立刻指派了一队骑兵前来听从刘备的调遣。

    而刘备和公孙瓒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仅仅不过只是在卢植门下那短暂时间的交情而已……

    可谓是义字无双,当然,这个义也是双方的,也并非无偿的,现在就到了刘备要偿还这一份义的时候了。

    “伯珪欲南下矣……”刘备叹息了一声。

    公孙瓒派遣田楷和刘备到了这里,无非就是为了在袁绍身后扎下一根钉子,现在既然已经开始准备动手了,当然也是要通知田楷和刘备一声。

    刘备微微带了一些钦佩的口气说道:“伯珪远虑,吾等不及也。”

    公孙瓒如今要南下,首先对上的是袁绍,但是又不仅仅面对的是袁绍,而是从刘秀一开始就形成的游侠和士族之间的地位等级差距……

    士族不反对游侠,甚至有时候还是会亲近游侠,赞美游侠,在一定程度上还给游侠的各种违法行为开绿灯,进行庇护,虽然如此,然而游侠始终是游侠,是一把刀,是一把剑,绝对不能变成人,变成士族子弟。

    在绝大多数的士族子弟的心中,游侠最好的去处,便是边塞守卫国土,就像公孙瓒这样的,但是如果反过来影响到了士族子弟的地位,这种行为就难以接受了……

    公孙瓒不知道么?

    公孙瓒在其族弟莫名其妙死于非命的时候,依旧不敢直接也将袁术摆上了反对的一面,而是打落牙齿吞落肚,依旧和袁术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却针对袁绍开始出手,难道不能说明一些什么?

    公孙伯珪啊……

    对于刘备来说,如果公孙瓒将自己留为心腹,在自己的故乡幽州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那自然是更好不过,但是公孙瓒的决策已出,刘备也不能说什么,只能协助田楷攻略青州,在磨砺中寻找机遇。

    “算算时日,三弟差不多应回了吧?”刘备说道。

    关羽点点头,说道:“前日有信报,说是已破匪寨,差不多应该是快回来了……”

    因为青州还有臧洪。

    酸枣会盟之后,张超回不去了广陵,因此留在了陈留,派遣臧洪前往幽州联络刘虞。

    臧洪由南往北,自然要经过冀州,也就拜见了袁绍,或许是当初在会盟上替袁绍讲的那些话语,袁绍见到臧洪也很器重他的才能,恰好青州刺史焦和病卒,于是袁绍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

    所以现在青州,同样也出现了两个刺史,一个是袁绍所命,一个是公孙瓒所命。

    公孙瓒命令田楷在袁绍身后动手脚,自然袁绍也安排了臧洪进行牵制。刘备先发制人开始不断的扩大清剿山匪的范围,其实也是担心这些山匪在万一和臧洪进行交战的时候成为了后方的隐患。

    不仅仅是青州刺史有两个人,就连是平原相,也照样是两个人,除了刘备之外,还有一个人,陈纪。

    不过陈纪只是天下名士而已,处理政务自然是毫无问题,但是并无多少统军的能力,因此在这一段时间他所存留下来的匪徒反倒是成就了刘备的名声。

    平原相现在倒是有趣,一个陈纪主管行政,一个刘备主管军事,看起来似乎会产生问题,或许是因为刘备一直在陈纪面前表示的谦逊的态度,所以实际上陈纪和刘备的关系并没有想象当中的会那么的糟糕。

    在陈纪心中,刘备依旧是一个知名游侠,一个边境武人,虽然在百姓当中开始有了“仁义”的称呼,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士族依旧是士族,陈纪在和一些当地的学者举办什么文会的时候,也几乎想不起还有刘备这样的一个人物。

    刘备和关羽说道:“等三弟回来,便不再出征了,全力整训兵卒,配备军资。”公孙瓒和袁绍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或许再过几天臧洪就会带着部队来袭,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

    刘备虽然很有感触,但是眼下的局面却不能让其马上就进行转变,或许先看看伯珪能走到多远吧……

    关羽默默的点点头,以他和刘备的默契,有很多话不必说得太清楚,他自然会明白刘备的意思,只不过关羽他认为,游侠奉行的信义就是他一声的信念,至于那些嘴上说的光明磊落,实际上都是男盗女娼的人,会有什么好的?

第七二六章 学宫开学日() 
平阳城外,初春的风尚未有多少暖意,但是路上的行人却多了起来。在这些行人当中,大多数都是身穿绸缎,头扎方巾的学子。

    虽然走的相同方向,但是有人乘车,有人徒步。

    乘车的细绢为饰,厚壁夹层,铺垫上毛毡,用以防寒,甚至有用铜管藏在其中,然后在车底之下用火盆燃烧木炭,用来驱寒,因此在这种车厢当中的温度和室外相差极大,只需要身穿单衣即可,自然和那些在道路上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的比较起来,更显得风度翩翩,气度不凡。

    天寒地冻,那是穷人的事情,至于家境殷实的富豪来说,寒冷便不再是一种威胁,而是展示自己实力的一种环境。

    汉代求学之风鼎盛,前往平阳桃山学宫的人当中,都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给予厚望的学子,他们的目标有的是希望借此结交更多的人,有的则是希望通过这样的途径改变自己的人生……

    不同的人,虽然行走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人生的道路却不同,因此虽然在同一条路上,但是有的是在招朋引伴,高坐在车中饮酒欢笑;有的则是捧着一卷磨得锃亮的书卷,就算是走两步路都要看上一眼。

    行行复行行,忽然之间前方的道路有些拥堵起来,上山的道路只有一条,自然是没有办法容纳这么多的车马同时而行,因此在衢门之下,便只能是弃车登山。

    荀质仰头而望,一条石径蜿蜒而上,两旁桃树已经略略有了一些嫩绿细芽,身着青衫的学子们缓缓而行,给整座桃山增添了不少的生机和活力。

    “啊切……”

    正当荀质心潮澎湃的时候,旁边一人猛然间打了一个巨大的喷嚏,唾沫横飞,然后就有其仆人大呼小叫的,“……快快取些姜汤热酒来,小郎君莫惹了风寒……尤那个呆货,还不快去皮袍来给小郎君披上……”

    荀质转头一看,一个明显是富家子弟刚从暖车当中出来,被寒风一吹,顿时几个喷嚏下来,鼻涕拖得老长,原先长袖飘飘的风度荡然无存。

    荀质低下头,掩饰一下自己忍不住露出的笑意,然后随着人流,走过了衢门。

    “衢门……”荀质念叨了一下,然后不由得又抬头看了看,“……衢门,衢门……呵呵,倒是别有一番味道……”

    荀质是荀家子弟,但是却已经是旁支没落了,除了一个荀氏的姓之外,便只是挂在族叔之下,每年可以领取一次的族内学资而已。

    不过就算是那点微薄的学资,从去年开始也就断了。

    荀爽跟着刘协去了长安,荀彧带着家人远走冀州,尚留存在豫州的荀氏一族乱纷纷的群龙无首,像荀质这样的没落旁支,不管怎样算,都不在需要照顾的第一序列的名单之上,因此就断了生计。

    不得已,便收拾了家中为数不多的细软,准备投奔冀州相对于较为亲近一些的族叔荀谌,原想着在其下多少做一个书吏,也能混一口饭吃,却没有想到半路之上却碰见了辞官的荀谌……

    荀谌带着荀质,并没有返回豫州,而是在河内靠近温县的地方停留了下来,听闻平阳新开学宫,荀质便带着试一试的态度,禀告了荀谌也得到了他的支持,来到了这里。

    “衢门……嗯,有道……”荀质看着山径半道石壁之上龙飞凤舞的有道二字,“……行衢道者不至?亦或是有其他之意……”

    *******************

    此时在桃山之上,守山学宫之内,斐潜正和蔡邕坐在一处,看着陆陆续续来到学宫的学子们。

    今天只是开学而已,就已经来了不少的学子。

    当然学宫之上能够容纳的学员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来得迟一些,可能就没有办法住在桃山之上了,而没有能够住在山上的,就算是说自己是学宫的学子,似乎也是低了一头,因此便有许多学子早早就来到了平阳,为的就是能够第一时间在开学的时候顺利入学……

    “子渊,学宫大殿之上为何不奉周公?”蔡邕捋了捋胡须,然后看着斐潜,皱着眉问道。

    蔡邕本身是比较赞成古文经学的,因此才问立周公之像而不是孔子之像,这一点刚好也是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一个根本的分歧点。

    今文经学推崇的是孔子,认为所有的经学都是来源于孔子,因此就将孔子神圣化,作为知识的化身,所以在学宫之中多立孔子的画像或是雕像。

    然而古文经学却认为所谓的四书五经并非全部都是出至于孔子,而是记载上古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史书而已,并非神圣化的东西,因此古文经学推崇的是周文王,认为周公所在的王朝才是所有华夏之礼的开端,所以多立周公画像。

    蔡邕问斐潜的话语,并非只是问一个画像而已,而是问斐潜对于整个学宫的经学体系的态度和立场。

    其实蔡邕也并非完全反对今文经学,只不过作为勘定可熹平石经的主要作者之一,对于今文经学当中那些所谓的纬书和微言大义实在是不敢苟同。

    每个人都有对于经文的理解,或许之间相互有所偏差,这个蔡邕并不反对,但是蔡邕反感某个人将自己的理解强加到所有人的头上,还要求其他的人都必须据自己的臆断肆意的去解释经文,凡是不同的,都扣上一个反对孔子的帽子……

    所以当蔡邕知道了斐潜将学宫大殿之内的周公像撤下的时候,顿时就有些不淡定了,跑来跟斐潜要问一个清楚。

    斐潜笑笑,说道:“敢问师傅,孔子为人耶?亦或圣耶?”

    蔡邕更是皱眉,说道:“仲尼既言‘未知生,焉知死’便可知其亦一凡人尔。”

    斐潜继续说道:“周公亦人耶?亦圣耶?”

    蔡邕一愣,然后停顿片刻,说道:“周公……不得长生,应亦为凡人……”

    斐潜说道:“师傅言之有理,圣人当长生,故唯天地可称为圣……不过敢问师傅,若仲尼、周公皆凡人,既不立仲尼,何必雕周公?”

    蔡邕略有所思,随后便看了看斐潜说道:“子渊此意……是欲不论古今?”

第七二七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