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皇甫嵩不由得有些动怒,大声的将自己的观念阐述了一遍。
皇甫嵩觉得斐潜简直就是企图胡搅蛮缠,无理取闹,原本他就看不惯这突然窜起的竖子,并且这段时间在平阳,也没见斐潜对自己有展现出多少的尊敬,因此这个怒气忍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得了机会,立刻狠狠的批驳了一气。
斐潜也不恼,看着皇甫嵩站着吹胡子瞪眼喷口水,然后回答了一句:“某意已决,定走雕阴。”
顿时就将皇甫嵩噎得够呛。
“取雕阴而行,非上上之策尔,然斐侯决意如此……”杨彪见状,终于是开口说道,“……便由众人而决!诸公,可有愿随斐侯走雕阴者?”
众人相互注视,一时间都沉默了下来,没有人开口。
杨彪满意的笑了笑,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的说道:“斐侯,……诸公兵马皆不愿走雕阴之路……众意不可违啊……”
说到此处,杨彪的嘴角不由得往上翘了翘,想当初在平阳城下,斐潜巧妙的借用君子之道,将自己架起来烤的滋味,现在仿佛都即将返还给了斐潜,这如何让杨彪不开心?
“诸公兵马?”斐潜并没有在进行解释,而是笑嘻嘻的问杨彪道,“何兵马之有?”
“汝……”这个就是杨彪目前最大的短处,被斐潜吐槽了一句,顿时气结。
一条绳子上的皇甫嵩连忙替杨彪打圆场,说道:“大军至弘农之处,便由杨公供应粮草,此非更胜千军万马?且王使君亦有两千郡兵,陈、常二令亦各有四百兵卒,再加某幕得胡骑近千,如何不是兵马?斐侯,汝意独行耶?”
“哦……”斐潜点点头,忽然看了一眼帷幕之外,说道,“如此某便放心了……此等兵马,便可由杨公、皇甫将军统之,走河东即可,某……呵呵,谁言某乃独行?”
“报……”一名传令兵奔了进来,大声禀报道,“上党黄校尉领兵卒三千,已至六十里外!”
“上党!”杨彪突然瞪大了眼睛,微微露出了一些不可置信的神色。
“上党啊……三千……”王邑倒是喃喃的重复了一声,吸了一口凉气,目光开始闪烁起来……
第九零四章 任重而道远(四)()
帷幕当中,神情各异。
这些人并不是担心上党的兵,而是担心上党的人……
或者说更明确一些,是并州的人。
上党令狐氏,太原王氏,这个就是土生土长的并州人,并且在并州都具备了一定的名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人就代表了并州的“民意”。
虽然意识到这些人到来可能会坏了自己的事,但是杨彪皇甫嵩匆忙之下,又怎么能立刻够找到什么对应的方式方法,只能是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虽坐在席上,却备受煎熬。
“……”一直处于沉默状态的陈睿,忽然打破了平静,沉声说道,“……某愿随斐侯走雕阴……”
“啊……啊?”皇甫嵩并指如剑,直指陈睿说道,“……方才杨公动问,汝不作声……当下又反复,安可如此行径!”
陈睿并没有因为皇甫嵩的言辞而慌乱,而是拱拱手,神色如常的说道:“皇甫将军且休动怒……斐侯先胜白波,再战鲜卑,后定阴山,多有胜绩,走雕阴之路,必有其因……某虽不才,亦知兵者,国之大事尔,不可不慎之,方才杨公所言,某亦衡量再三,故愿随斐侯也……”
皇甫嵩气结,用手指了陈睿两下,却说不出什么话来。
不由得皇甫嵩不生气,瞧这话说的,方才不是默认,而是在谨慎的思考,而且搬出斐潜的战绩用来说明,表明了就是不相信皇甫嵩的指挥能力。
“道源此言差异……”常林皱着眉头说道,“皇甫将军乃将门之后,凉州三明之胄,亦是征战黄巾,战功彪炳,百姓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故而走河东亦必有其理……然某居于并北,又属斐侯麾下,自然随斐侯进退……”
此言一出,更是诛心,皇甫嵩路脸色涨得通红,却又硬生生忍了下来。
斐潜点点头说道:“伯槐言之有理,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杨公与皇甫将军耳!皇甫将军三辅之中,多有旧识,此去河东,必然马到功成!某身为北地镇守,当护乡土安危,兵发雕阴,断西凉贼兵北上之路,责不旁贷!”
既然已经是扯破了脸,就没有必要再我好你好大家好,更何况是杨彪皇甫嵩谋划到了自己头上,不给点颜色看看还真以为自己就是软柿子不成?
因此斐潜讲的言语,表面上全数赞扬,但是实际上句句就像刀子一样勾心挖肺,其中“本朝失政”的那一句话,曾经是董卓进京的时候,嵩从子郦说的一席话,当时将皇甫嵩摆到了和董卓相提并论的地位,然后说让皇甫嵩发兵讨伐董卓,但是最后皇甫嵩当时说:“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
因此到了当下这个局面,结合方才的话语,皇甫嵩的举动就像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皇甫嵩听闻斐潜之言,便是如坐针毡,脸色忽青忽白,终于是忍耐不住,一甩长袖,离席而去。
杨彪见状,微微抬起手,似乎是企图叫回皇甫嵩,但是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深深的看了斐潜一眼,然后便默然无语。
此时,听闻一阵马蹄急响,帷幕帐外一阵纷扰,顿时就有兵卒在外大声唱名:“护匈中郎麾下黄校尉到!太原王氏王隐之到!上党令狐氏令狐孟瑜到!”
“有请!”斐潜沉声说道。
杨彪却略显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完了。
彻底完了。
上党令狐氏,虽然说是久负盛名,但是也就在并州这一块土地之上有所名声而已,在政界并没有太多的涉足,所以支持斐潜的话,杨彪多少还是可以抵挡一二,但是现在不仅有上党令狐氏,甚至还有太原的王氏……
这样一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杨彪已经无力再和斐潜争夺了。
果不其然,身穿麻衣的太原王氏子弟,王墨王隐之一走进了帷幕,便朝着斐潜大礼参拜,宣称感谢斐侯仗义执言,太原王氏愿附尾翼……
斐潜自然是上前搀扶,然后表示大汉王司徒死得冤屈啊,是天下君子所不能容忍之事,定要替太原王氏讨一个公道云云。
看着斐潜的表演,杨彪面无表情的轻轻喟叹,棋差一招啊。
不过说回来并不是杨彪想不到,而是杨彪本身的策略就跟斐潜不一样。
斐潜立足于并州,根基在此,虽然之前和太原王氏略有隔阂,但是毕竟没有完全翻脸,那么在王允这一杆大旗折断之后,太原王氏就没有了嚣张的凭仗,并且如果是王允被定性为罪人,那么不仅是对王允一家,甚至整个太原王氏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因此当斐潜伸出橄榄枝的时候,太原王氏可以说是欣喜若狂,就忙不迭的接受了,家族当中迅速的做出了觉得,同意斐潜作为并州太原王氏的代言人,并排除了王允的孙子王黑亲自前来,表示重视,同时也拿出了大量的粮草和八百私兵,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王黑,一方面自然也是展示王氏的态度。
所以黄成这一次带来的兵卒只有一千是原本上党的郡兵,其余两千人都是太原和上党的大小士族豪右们凑出来的。
而对于杨彪来说,在最初考虑的时候,就决定毕竟是要回到弘农郡去的,那里才是杨氏的基业,所以当时谋划的时候自然也是没有考虑要和并州的这些土著做什么联合……
斐潜让人给新到的人员增加坐席,然后向杨彪拱拱手说道:“如此便商议已定,杨公率河东兵卒南下渡陕津,某领并州乡勇踏雕阴!不知杨公意下如何?”
杨彪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点头,说道:“就依斐侯。”
一旁的王邑似乎是想要说什么,又像是不知道要怎么说一样,脸庞上的肌肉扭来扭去,显得有些痛苦……
还没等王邑最后说出什么来,又有兵卒前来,大声禀报道:“吉时已至!”
斐潜站起身,朗声说道:“请诸公同上祭坛誓师!”
“杨公请!”斐潜笑眯眯的拱手请杨彪先行。
杨彪笑了笑,然后也拱手说道:“斐侯请!”
两人相互谦让许久,最后携手同行,一同走上了盟约的高坛……
第九零五章 任重而道远(五)()
平阳府衙大堂之内,一个飞鹤形的香炉燃着条檀木,青烟从飞鹤的嘴里缓缓的升腾而出,袅袅上升。
斐潜慢慢的抿着茶水,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
坐在斐潜对面的王邑,则是一脸的苦像,仿佛这碗茶汤就像是什么毒药一般,端起来又放了下来,反反复复几次之后,终于是开口说道:“斐侯予实不得已也杨公势大,又近河东,寻得吾处,可何乃之?”
斐潜闻言,便放下了茶碗,微微点点头,嗯了一声。
王邑仔细的端详着斐潜的神色,然后看了半天,也看不斐潜到底是作何想法,也不清楚斐潜这样“嗯”一声是代表什么意思
“斐侯”王邑小心翼翼的说道,“不若某河东尚有些钱粮,这个愿助于斐侯进京之用,这个三万石不知可否?”
“哦?”斐潜笑了笑,继续喝茶。
王邑脸上的肥肉抖了抖,然后咬牙说道:“五万,五万石!”
斐潜咳嗽一声,正容说道:“王使君,此乃国之大事尔,岂能以区区物贷衡之?”
“八万!八万石!”王邑哭丧着脸,说道,“斐侯啊,某一时糊涂,且饶了某这一次吧?”
斐潜面无表情的盯着王邑,目光锐利,刺得王邑头上的汗珠一颗颗的冒了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滑落。
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斐潜才收了目光,悠悠然的说道:“既如此,便依王使君之言罢十万石啊天子若是得知,定为王公忠心社稷而欣慰不已”
“十万石?!”王邑差一点没有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但是最终还是颤动了脸颊两下,默认了这个数字,说道,“明日杨公启程,某便返回河东矣且预祝斐侯早传捷报”
斐潜点点头,笑了笑,说道:“君若不负吾,吾便不负君。王使君,好走,某便不送了。”
王邑唯唯应声,告辞出了大堂,才擦了擦一头的汗,匆匆而去了。
斐潜看着王邑的背影,微微摇了摇头。
别看现在王邑低声下气的,似乎是软弱可欺,但是多半是装出来的。王邑实际上这个行为只是表示他在一定程度上的妥协而已,就像是他依旧借给杨彪一些河东的兵马一样。
十万石粮草,对于王邑,或者河东来说是压力有些大,但也正是这样,才表明了斐潜愿意将这个事情就这样翻过去的态度,所以王邑咬着牙也认了。
如果斐潜轻描淡写的,笑容可掬的表示这个事情不算什么无需在意,王邑则肯定是百分百不相信,说不得就会立刻逃走,时刻准备和斐潜动手了。
而和河东王邑翻脸相争?
就像是王邑也不想和自己翻脸一样,都是属于暂时性的妥协。
毕竟平阳距离安邑并不算远,而王邑一边交给了杨彪一部分郡兵,另外一边有偷偷的答应要给斐潜钱粮,除了表现出墙头草两边倒的属性之外,其实也是充分的利用这样的举措,表示河东的无害性质。
如今河东要兵马没有兵马,要钱粮又没有多余的钱粮,那么自然不管是对于杨彪还是对于斐潜来说,威胁性都大大的降低了,也就自然不会再有人将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身上,打了捞不到多少好处,留着不打反倒是会有更多的利益,因此这个局面,对于只想在河东做好土霸王的王邑来说,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
对于斐潜来说,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虽然这个家伙多有反复,但是目前暂时还无法腾出手来。
就算是得到了太原王氏等并州人士的支持,也不代表斐潜可以多线作战,北面的阴山还需要持续的补充人力做好防御,南面要展开对长安的行动,若是再和河东王邑闹翻了,搞不好就是崩盘的节奏。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斐潜最终还是没有把杨彪和皇甫嵩逼迫得太死,多少留下了一些余地。
围三缺一,这种兵法上面的事情,在现在也是实用的。
从现在的情况来说,如果强行将杨彪和皇甫嵩高高的架起,胁迫着一同进兵长安并不是不行,但是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大家一起掰过一次手腕,互有摩擦,但是暂时真的没有必要搞成死敌。
虽然说在乱军之中,抹杀敌对人物其实并不是一个太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