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文儒,刘宁,我们今后的日子怕是没有那么安稳和安逸,一方面要想到迅速的发展,一方面也要想到皇上和朝廷伸过来的手。”
。。。
在曾永忠等人的面前,吴宗睿说的非常直接,也没有必要隐瞒。
吴宗睿刚刚说完,曾永忠也开口了。
“大人,我觉得,无非是拿出来一部分的税赋,上缴给朝廷罢了,只要户部收到了银两,自然没有了什么意见,皇上关注登莱之地,怕也是为了此事,只是这样做,会让巡抚衙门略微的困难一些。。。”
刘宁有些不服气。
“曾先生,登莱之地的发展,完全依靠的是大人,朝廷根本没有管,这才多长的时间,朝廷凭什么从这里拿走银子。。。”
曾永忠扭头看了看刘宁。
“刘将军,我以为,大人不仅仅成为了皇太极和后金的对手,也成为了皇上和朝廷关注之人,我等跟随在大人的身边,务必要想的更多,帮助大人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这耗费钱财买来平安的举措,自古以来就有了。”
第二百八十章 心思()
山西,平阳。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罗典明伸了一个懒腰,走到了后院。
来到平阳府城有大半年时间,罗典明搜集到了太多有关流寇的情报,以及朝廷派遣文武官员剿灭流寇的信息,源源不断的送往登州,按照吴宗睿的要求,罗典明已经做的够好了。
跟随前往平阳府城来的登州新军军士,一共有五十人,其中的二十人已经成功潜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他们之中不少人,成为流寇掌盘子所信任之人,在流寇队伍之中大大小小也掌握了一些权力,这些人成为罗典明情报的主要来源。
通过不断的侦查,罗典明终于明白了,其实流寇队伍的战斗力,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厉害,但也不是不堪一击,大大小小的流寇队伍,不管其人数有多少,内部的构建都是差不多的,陕西和山西一带,因为遭遇到大规模的天灾,流民源源不断的出现,这些流民成为流寇兵力最为主要的来源,其次就是北方一带卫所军队军士哗变,不少军士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成为流寇队伍力量壮大的主要因素。
流寇的队伍一般都是两个部分组成,老营和新营。
老营的人员,才是流寇掌盘子真正的力量,都是掌盘子信任的精锐军士,不管是作战还是宿营,老营都在一边,且掌管钱粮,新营则是流寇对外展现出来的力量,组成人员绝大部分都是流民,老弱妇孺比比皆是。
流寇掌盘子号称队伍数万人甚至是数十万人,说的都是新营,源源不断的流民加入其中,老弱妇孺都是兵力的来源,都要凑数。
一旦遭遇到官兵的围剿,掌盘子往往以新营的军士迎敌,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朝廷官兵,新营的军士自然不是对手,往往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如果官兵以为流寇彻底失败、稍微展现出来疏忽或者是疲态,则掌盘子会马上率领老营的军士,发起进攻,出其不意的击败官兵,如果朝廷官兵过于的骁勇,则掌盘子会率领老营的军士迅速撤离战斗,让新营的军士缠住官军,以保全实力。
所以这些年以来,围剿流寇的官兵取得了太多的胜利,但流寇的主要力量没有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作乱的流寇越来越多,牵涉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流寇作战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流动性,没有根据地,走到哪里打到哪里,钱粮依靠沿途打劫官绅和士大夫家族获得。
倒是各级官府,守住一亩三分地的倾向非常明显,如果有流寇进入他们的地盘,他们会严阵以待,想方设法驱离流寇,有时候甚至会默许流寇离开,不予围剿,反正只要流寇不在他们掌控的范围内作乱就行了,至于流寇在其他地方攻城拔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他们没有多少的关系。
不要说府州县的官员,就连陕西巡抚练国事、山西巡抚许鼎臣、河南巡抚元墨,以及湖广巡抚唐晖等封疆大吏,也是如此,一旦流寇离开他们所管辖的地域,就万事大吉了。
各级官府之间没有协调配合,加上流寇的移动性太强,剿灭流寇的成果可想而知了。
这期间,倒是出现了一个流寇的克星,那就是临洮总兵官曹文昭。
曹文昭本在辽东抗击后金鞑子,因为陕西一带流寇的势力逐渐扩大,朝廷于是调遣曹文昭,率领关宁军进入陕西围剿流寇。
前后三年左右的时间,曹文昭斩杀流寇无数,以至于流寇的掌盘子只要听到曹文昭的名字,都禁不住身体颤抖,如果曹文昭领兵前来,哪怕流寇即将拿下某座城池,也会慌忙撤离。
遗憾的是,曹文昭的关系一般化,首先是三边总督洪承畴对其不感冒,其次就是兵部,这让立功无数的曹文昭,没有得到皇上和朝廷多少的嘉奖,反而在八月份的时候,兵部认为曹文昭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因为打了胜仗骄傲,故而将其调离了山陕,回到大同。
曹文昭的离开,让流寇大大松了一口气,一些地方的流寇又开始冒头闹事,至于说围剿他们的卫所军队,与曹文昭率领的关宁军比较起来,太过于稀松平常,很多时候不仅不能打败流寇,反而被流寇击败,不少卫所军队的军士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让流寇的力量短时间之内,迅速的壮大起来。
大大小小的情报,罗典明都是仔细的整理,快速送往登州,而那二十名军士,罗典召也严格按照吴宗睿的要求,让他们分别潜伏在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以及老回回马守应等人的军中。
让罗典明感觉到奇怪的是,吴宗睿对于流寇的事宜,好像不是特别的关心,尽管罗典明送去的情报很多,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削弱流寇力量的建议,但均未得到吴宗睿的首肯。
一阵寒风吹来,看着天空的圆月,罗典明陷入到沉思之中。
一名军士手持文书来到了后院。
罗典明迅速集中精神,接过了文书,大踏步朝着厢房的地方而去,军士紧随其后。
打开了文书,罗典明仔细看起来,军士则是站立在一旁。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罗典明看完了文书,脸上略微带着失望的神情。
军士明显看到了罗典明的神情。
“将军,大人那边有什么命令吗。”
罗典明摇摇头。
“没有什么命令,后金的七贝勒阿巴泰率领后金鞑子,想要占领旅顺岛,被罗典召和牛犇领兵打败,退回辽东去了,还有朝廷马上就要设立五省总督,统领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广等地剿灭流寇的事宜,总督府很有可能设立在平阳一带。。。”
说到这里的时候,罗典明忽然明白了什么。
“不对啊,我们也是在平阳,如果五省总督府设立在平阳,大人会不会让我们关注五省总督府的事宜呢。。。”
罗典明刚刚说完,军士跟着开口了。
“将军,属下觉得不会,大人如果有这样的命令,文书之中就会说明的。”
罗典明抬头看了看军士,微微点头。
“你说的不错,好了,今日就到这里,你去歇息吧。”
。。。
军士退出了厢房,罗典明再次拿起文书,仔细看起来,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
“大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到平阳也有一段时间了,侦查到如此多流寇的情报,可大人没有任何的决定,仅仅是掌握流寇的动向和情报,如果只需要做好这些事情,哪里需要我留在平阳府城,派遣其他人来,也是一样啊。”
登州,巡抚衙门,厢房。
吴宗睿低头看着有关流寇诸多事宜的情报,廖文儒则是在一边静静的站立。
终于等到吴宗睿抬起头,将文书放在了桌上。
“大哥,朝廷就要认命五省总督了,从京城来的情报,兵部举荐三边总督洪承畴出任五省总督,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我认为,如果洪承畴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那流寇怕是会被彻底剿灭了。。。”
吴宗睿笑了笑。
“文儒,你想的太简单了,流寇若是那么容易剿灭,早在崇祯三年左右,就应该被剿灭了,从罗典明提供的情报来看,流寇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很多时候能够直接与朝廷大军捉对厮杀了,依我看,想要彻底剿灭流寇,不是太难的事情,可惜的是,朝中的那为人,就算是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想到的依旧是自身的利益,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怎么可能彻底剿灭流寇,我料定,流寇必将成为皇上和朝廷的心腹大患。”
“大哥,皇上和朝廷会不会让您去剿灭流寇啊。”
“不会,我绝不会染指此事,你刚刚说到了三边总督洪承畴,我看洪承畴也不大可能出任五省总督,必将延绥、大同和宣府一带的压力很大,时常有后金鞑子出没,如果放松了警惕,后金鞑子很有可能趁机入关劫掠,那样北直隶又无法安稳了。”
“这,难道朝廷还会派遣其他人出任五省总督吗。”
“应该是这样,皇上和朝廷一直将后金鞑子当做心腹大患,至于说流寇,他们还不是特别重视,迄今为止,我没有看见皇上下定决心彻底剿灭流寇,兵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剿扶并举的局面还是存在,可能皇上依旧认为,流寇还是那些吃不饱的农民无奈造反吧。”
廖文儒有些忍不住了。
“大哥,我觉得您倒是可以争取,若是能够承担剿灭流寇的任务,就可以将登莱新兵带出去了,让军士经历一番厮杀,也是挺好的。”
吴宗睿看了看廖文儒,眼睛里面射出一丝的寒芒。
“文儒,不要再有这等的想法,你是想着让登莱新兵为他人作嫁衣裳吗,这么多年过去了,登莱新兵发展到如此的规模,朝廷何曾拿出来一两银子、一石粮食,完全都是依靠我们自身,不管是流寇,还是后金鞑子,都是皇上和朝廷应该考虑到的事宜,他们若是不侵害我登莱新兵的利益,我们做壁上观,他们若是进犯我们,那我们毫不留情的打回去。。。”
廖文儒身体微微颤抖,连连点头。
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会()
进入冬月,春节的气息已经在登莱之地蔓延,按说冬季多浪,海运应该是逐渐减少的,不过在登州的货运码头,依旧是热火朝天的交易场景,不断有商船停靠在货运码头,货物和商品源源不断的卸下来,一些要运走的商品与货物,也接连不断的装船,而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登州货运码头进一步扩大,已经能够同时停靠数十艘的商船。
东印度公司在登州设立了最大的办事处,负责处理一切的货运事宜,近一年时间过去了,登莱巡抚衙门严格遵守承诺,按照商定的办法收取商贸赋税,且专门派遣军士护卫货运码头、货运仓库以及交易市场,让一切的商贸交易都变得井井有条,这一点东印度公司是看在眼里的,对于登莱巡抚吴宗睿,也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至于说登州府城与莱州府城,成为了登莱之地最为繁华富庶的两处地方,当然登州府城更加的繁华,其热闹的程度,早就超过了等莱兵变前的登州府城。
随着商贸的繁荣,商贸行业壁垒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譬如说直接采购货物的商贾,将诸多的商品批发给下面的商铺,这个过程缺少监管,双方容易发生争执,再譬如说经营粮食的商贾,与经营茶叶的商贾,双方的生意如果有交叉,也容易发生争执。
这些问题,看似是商贾之间的问题,影响到的却是整个的商贸秩序。
吴宗睿对于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穿越的他太清楚商贸的规范化运作了。
仅仅依靠官府来管辖商贸领域的一切,这是不现实的,而且容易滋生出来,官府需要管控的是宏观的商贸政策,而具体交易的过程,则需要有一个商贾自信组成的机构来协调,当然这个机构在官府的直接领导之下。
商会就是最为合适的组织。
大明的南方,江浙一带存在商会,不过被称之为商帮,譬如说浙商、闽商、粤商和晋商等等,经过了万历年间商贸的大发展,这些商帮都拥有了不小的能量,到了天启和崇祯年间,这些商帮与士大夫家族、乡绅家族紧密的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当然,商帮在明末的时候,名声是很不好的,他们与官僚集团紧密的结合起来,促使朝廷拼命的降低商贸赋税,甚至是免掉商贸赋税,将所有的赋税都推到了农民身上,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还联合官僚集团,大规模的兼并土地,土地兼并的加剧,促使普通农户承担的田赋不断的增加,农户的赋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