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和蒙古鞑子的经济命脉,就可以采用四两拨千斤的战术,从军事上和经济上彻底打败和降服他们。
当然,这需要吴宗睿详细的筹谋和把控。
这方面,吴宗睿有完全的自信。
“与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的商贸交易,必定会引发朝廷的议论,甚至是引发皇上的猜忌,这方面我们不需要理睬,既然我负责辽东的所有事宜,那就要按照我的要求做事情。”
“从现在开始,宪之兄要负责从登莱之地调集力量,特别是商贸方面的力量,进入辽东,多年的征伐,辽东已经成为不毛之地,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让登莱之地为辽东做一些贡献。”
“关于人力方面,乔明俊,去年我们救助的那十多万的百姓,生活好像不是很如意,你可以想办法协调,看看他们是不是愿意到辽东来,这件事情,我回去问问鹿涵韵,她也许能够想到一些办法。”
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是放心了()
吴宗睿没有马上打开桌案上面的文书,而是看着乔明俊开口了。
“乔明俊,你说说京城的情况。”
吴宗睿话语刚落,乔明俊不假思索的开口了。
“是,京城的情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京城整体的局势。”
“辽东之战进行的过程之中,京城曾经有紧张的局势,主要还是朝中之人传递出去消息,让不少的百姓知晓后金鞑子进击辽东,故而有人准备离开京城,暂时到南方去避难,这部分人主要还是京城的权贵和商贾,至于寻常的百姓,不知晓任何的消息。”
“辽东之战结束,后金鞑子被彻底打败,京城的局势完全稳定下来了,特别是朝廷将广宁、西平堡等城池被收复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很多的百姓认为,朝廷大军打败后金鞑子指日可待,京畿一带自此可以稳定下来了。”
“应该说,京城整体局势的稳定,对于我辽东是有利的,朝廷不得不考虑百姓的感受,希望辽东维持稳定,所以不会对辽东有过多的干预。”
“第二部分是朝廷的局势,看上去有些复杂。”
“原五省总督洪承畴大人,出任兵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熊文灿,出任五省总督,这个任命,在朝廷之中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震动,有不少私下里的议论传出来,主要还是为洪承畴抱不平的,洪承畴以五省总督领兵部尚书衔,可回到京城之后,仅仅担任兵部左侍郎,这看上去有些不公平。”
“五省总督熊文灿,与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关系很好,此番被任命为五省总督,怎么看都是被杨嗣昌举荐,洪承畴大人原来是朝廷在西北的支柱,不管是在抵御后金鞑子的侵袭,还是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都立下了功劳,谁知道这份功劳没有得到认可,相反被熊文灿大人捡到便宜。”
“至于说北方的流寇,规模比较一年前有所扩充,其搅乱的地方包括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山东以及南直隶一带,流寇的气焰愈发的嚣张,根本不畏惧朝廷大军的围剿。”
“从朝廷反馈的消息看,皇上准备抽调辽东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而辽东整体防御的事宜,将由登莱新军全面负责。”
“杨嗣昌大人与洪承畴大人之间,好像有一些矛盾,两人对于朝廷军事部署方面的安排,意见不一致,洪承畴的意见是维持辽东的现状,不要抽调辽东边军进入中原,剿灭流寇的战斗任务,依旧由各镇的军队负责,只是需要组建一支强悍的军队,能够长途奔袭剿灭流寇。”
“杨嗣昌坚持抽调辽东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
“这应该是得到皇上同意的,所以洪承畴大人无论怎么反对,都没有作用。”
。。。
乔明俊禀报完毕之后,看了看吴宗睿,再次低头。
乔明俊详细禀报京城情况的时候,吴宗睿已经打开桌案上面的文书,仔细看起来,他看的速度很快,乔明俊说完的时候,已经看的差不多了。
吴宗睿没有开口说话,其他人是不会开口的。
“刚刚乔明俊说到的京城的情形,也就是文书里面记载的京城和朝廷的情况,你们都听得很清楚了,说说你们的想法。”
廖文儒看了看刘宁和乔明俊等人,首先开口。
“大人,属下觉得,朝廷抽调辽东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对于辽东的整体部署还是有些影响,此次打败后金鞑子,辽东边军也参与了作战,至少他们固守了锦州城池,没有让后金鞑子攻陷锦州城池,再说了,按照大人的部署,属下和众人正在对辽东边军进行大规模的整顿,如此情况之下,朝廷突然抽调辽东边军参与剿灭后金鞑子,影响到我们整体的部署,属下觉得,大人可以给朝廷写去奏折,让朝廷不要抽调辽东边军。。。”
廖文儒的意见,自然是代表了刘宁等人的意思。
吴宗睿微微摇摇头,看着史可法开口了。
“宪之兄,你是怎么看的。”
史可法楞了一下,略微思索开口了。
“大人,下官觉得,朝廷抽调辽东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的确不合适,不过朝廷既然做出了决定,反对怕是没有多大的作用,与其反对朝廷抽调辽东边军,还不如想办法巩固辽东的防御,让登莱新军承担防御后金鞑子的任务。。。”
吴宗睿点点头,表示同意史可法的意见。
“不错,我们与其和朝廷对着干,还不如另外想办法,不断壮大登莱新军的力量,做好辽东的整体防御,既然皇上已经做出了决定,我们就算是反对,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辽东边军总人数不足四万人,其中绝大部分军士都驻扎在山海关,这部分的辽东边军,没有参与辽东之战,既然朝廷想要抽调辽东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就让这些辽东边军参与,这也说的过去,他们没有多大的损失,战斗力强悍,完全可以打败流寇。”
说到这里,吴宗睿的神情变得严肃。
“宪之兄,文儒,刘宁,乔明俊,有些事情你们需要明白,需要牢记在心中,登莱新军强大了,对于皇上和朝廷来说,不一定是高兴的事情,所以登莱新军继续在辽东与后金鞑子火拼,双方两败俱伤,怕是皇上和朝廷最愿意看见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之下,辽东边军还会被继续抽调,各镇驰援辽东的军队,也会被逐渐抽调,唯独留下登莱新军,固守辽东。”
“有人戒备我们,好像对我们是很不利的,不过我倒是希望这样的情形长时间持续下去,如此我们在辽东大展手脚,就不会有多大的担心了。”
“关于北方流寇的事宜,我断定,不管是辽东边军,还是各镇的大军,根本无法彻底剿灭流寇,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寇的力量将逐渐的强大起来,最终皇上和朝廷还是要求助我们登莱新军,彻底剿灭流寇。”
“很可惜,我吴宗睿不是任由他人摆布之人,等到我登莱新军在辽东彻底稳定下来,那就不是皇上和朝廷想如何就如何了。”
。。。
厢房里面异常安静,吴宗睿的脸色则是更加的肃穆。
“有些话,以前我没有说的特别明确,现在说出来,你们好好琢磨。”
“一直以来,辽东的藩镇,都是皇上和朝廷不断防备和打击的对象,袁崇焕和孙承宗等人担任蓟辽督师的时候,牢牢控制辽东边军,辽东的祖家、吴家和金家,不断遭受打压,几乎没有多少出头的机会,可惜我大明朝廷各镇的军队,战斗力过于的孱弱,根本无力对付后金鞑子,萨尔浒之战戚家军全军覆没之后,皇上和朝廷就明白了,真的想要抵御后金鞑子,还是需要依靠强悍的辽东边军,所以他们不敢随意惩戒辽东的藩镇。”
“现在情况变化了,我登莱新军入驻辽东,辽东边军的地位被削弱了,所以皇上和朝廷接下来的重点,是对付辽东边军,不出预料,辽东的祖家、吴家和金家,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都要被分解,本次被抽调到北方作战的辽东边军,没有机会回到辽东了。”
“皇上和朝廷还想着借助我们登莱新军,清算辽东的祖家、吴家和金家,只是目前机会尚不成熟,不会明确这层意思。”
“但皇上和朝廷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让祖家、吴家和金家,对我们登莱新军充满怨恨,因为我们登莱新军的入驻,导致他们被朝廷算计,如果能够让祖大寿、金国凤和吴襄等人算计和对付我吴宗睿,那么皇上和朝廷的目的就达到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清楚了自身的处境,以及即将遇见的麻烦,才能够从容应对,才能够应对所有的麻烦。”
“你们记住一件事情,今后不管是皇上的圣旨,还是敕书,都不必遵循,只有蓟辽督师府发布的命令,登莱新军才遵照执行。”
“至于说辽东的祖家、吴家和金家,就看他们的选择了,如果他们选择朝廷,那就随他们去,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我们不需要成为皇上和朝廷的棋子,没有必要对付他们,如果他们选择与我登莱新军休戚与共,那就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事情。”
“从现在开始,不仅仅是辽东,包括登莱之地,全部都按照蓟辽督师府的命令行事,不必在乎皇上的圣旨以及敕书,若是朝廷往这些地方派遣官员,蓟辽督师府会想办法抵制,让这些官员无法赴任。”
吴宗睿站起身来,语气变得阴冷。
“我刚刚说的这些话,大逆不道,你们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现在我给你们选择的机会,你们如果愿意跟随在我身边,那我们荣辱与共,一起努力,彻底打败后金鞑子,巩固我们自身的力量,你们若是不愿意,可以直接说出来,我不会为难你们,我会向朝廷举荐你们,让你们回到京城去。”
“登莱之地也是一样,我会派遣亲卫去告诉卢象升等人,让他们做出选择。”
吴宗睿说完,看向了史可法与廖文儒等人。
廖文儒、刘宁和乔明俊毫不犹豫的跪下,史可法看了看吴宗睿,也跟着跪下了。
第四百八十七章 辽东构架()
大凌河城的修筑,难题不是很大,后金鞑子毁掉了原来的城墙,但基脚还在,在原有基础之上构筑大凌河城,事半功倍,可惜的是,吴宗睿对原来大凌河城的构筑很不满意,认为原有的城墙格局太小了。
这也难怪,当初孙承宗构筑大凌河城,想到的就是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大凌河城是作为军事重镇构建的,没有其他的功能,所以只要城墙足够高大厚实,也就可以了,至于说城内的构建是不是合理,倒不算什么了,反正也是军队驻扎其中。
可吴宗睿的想法不一样。
大凌河城、广宁和西平堡三座城池,的确是作为犄角抵御后金鞑子进攻的,可谓是最前沿的阵地,但是三座城池绝不仅仅是军事重镇,其商贸的作用同样要体现出来,吴宗睿已经决定与后金鞑子、蒙古鞑子实施商贸交易,这三座城池的重要性很快将会体现出来。
一旦商贸交易铺开,广宁和西平堡两座城池,同样是最前沿的商贸城池,而大凌河城则是作为商贸缓冲地域的存在。
大凌河城已经被后金鞑子彻底毁掉了,包括所有的建筑都不复存在,如果重新构建,需要大量的钱财,辽东的凋敝,所有人都知道,辽东边军的所有开销,完全依靠朝廷拨付的钱粮,最为关键的是辽东没有人,因为后金鞑子长期的侵袭,导致辽东农田荒芜,百姓逃离,几乎成为了无人区,商贸交易关键就是要有人,运送过来的商品需要有人购买。
吴宗睿明白,想要让辽东繁荣起来,需要不短的时间,现阶段主要的任务,第一是防御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的进攻,第二就是与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展开交易。
既然有了辽东发展的构架,那么一切的建设就要围绕这个构架来进行,不能够有丝毫的含糊,务必不折不扣的完成。
没有钱粮倒是难不住吴宗睿,因为他未雨绸缪,拥有了钱庄。
由曾永忠把握和运转的钱庄,已经集聚了大量的财富,这个时候完全能够派上用场了。
大凌河城的修筑,西平堡和广宁城池的加固,预算很快造出来了,一共需要近二十万两白银,吴宗睿派遣亲卫,赶赴登州,告知曾永忠,马上筹集足够的银两。
忙完这一切,吴宗睿还是无法歇息,下一个重点任务接踵而至。
关外的八座城池,必须要恢复正常的运转状态,需要有文官和吏员来管理,这就需要调遣不少的官吏来到辽东。
多年的征伐,辽东早就不同于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