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明天下-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行军很滋润,尽管北直隶和山西不少地方都遭遇到后金鞑子的肆虐,好多的地方荒无人烟,断壁残垣到处都是,不过吴襄不需要关心这些,他只要在行军的过程之中,找到地方官府提供钱粮就可以了。

    行军的过程之中,不断有小股的军士出去侦查,这些出去侦查的军士,回来的时候一般都是红光满面,以至于后来很多的军士都主动承担出去侦查的任务,大军进入山西之后,几乎没有了什么顾忌,不仅仅是出去侦查的军士,其他的军士也变得放肆,沿路的劫掠不算什么,有时候大军在城外驻扎,等待地方官府拨付钱粮,军士会趁机在城外劫掠,甚至可能进入城内劫掠。

    吴襄当然知道这些情况,他睁一眼闭一眼,等于不知道。

    登莱新军进驻辽东之后,山海关驻军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口袋里面的铜板明显少了,一些军士开始私下里埋怨,当兵打仗为朝廷卖命,脑袋时刻栓在裤腰带上面,多拿一些钱财都不行了,谁还来当兵啊。

    吴襄是不可能拿出银子来安慰军士的,内心里面对于蓟辽督师府严酷的军令也有埋怨,但绝不敢开口说。

    后金鞑子入关劫掠,不少京畿之地的百姓被迫逃亡,一些百姓试图进入辽东躲避和谋生,驻守山海关的军士终于抓住了机会,借助甄别的旗号,搜刮百姓的钱财,这样的情况,吴襄也是知道的,同样没有阻止。

    让吴襄万万想不到的是,蓟辽督师府竟然知道了情况,迅速派遣登莱新军军士前往山海关,将参与敲诈百姓的军士全部抓起来,其中绝大部分都被毫不留情的斩首示众。

    吴襄也被蓟辽督师吴宗睿训斥,要求其好好的整顿军队。

    吴襄内心的不满更多,在他看来,军士私下里搜刮钱财无伤大雅,要知道那些士大夫家族,明里暗里搜刮的钱财更多,人家有护身符,得到大量的钱财什么事情都没有,军士只不过搜刮了几个小钱,就被杀头,明显不合适。

    所以大军离开山海关,进入北方之后,吴襄压根不关心军纪方面的事宜。

    辽东边军在大明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吴襄率领的援军刚刚进入北直隶,就得到五省总督熊文灿的关注,军令立刻下达,要求其进入陕西剿灭李自成及其麾下的流寇,而后辽东边军一路骚扰百姓,熊文灿同样睁一眼闭一眼,地方官府勉强能够供给大军的粮草,银子是绝对拿不出来的,人家辽东边军进入北方剿灭,朝廷无法保证军饷粮草的供给,军士暗地里劫掠百姓,获取一些钱财,也在预料之中。

    地方官府的很多告状的奏折,都被熊文灿直接压下,而且熊文灿还专门给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写去了信函,委婉的提到了这件事情,恳请杨嗣昌予以包容。

    辽东边军数次进入北方剿灭流寇,其军纪一直都不是很好。

    辽东边军打仗勇猛,军士个人的品行方面的确不是很好,当年登莱巡抚孙元化麾下的登莱新军,大部分军士都是辽东边军,纪律更是涣散。

    行军的过程之中,吴襄得到快报,蓟辽督师府全面整顿辽东的军务,山海关已经被蓟辽督师府直接控制,留守山海关的三万多辽东边军,再次进行了甄别,其中一万多人在副总兵的率领之下,随后赶来,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

    接到这个快报,吴襄命令大军原地驻扎了足足三天的时间。

    吴襄做梦都想不到,吴宗睿这么快就动手了,他马上派遣身边的亲卫,手持信函前去找寻副总兵,命令其率领大军与自己会和。

    两路大军会和,吴襄麾下的兵力达到两万余人,开销瞬间增加。

    五省总督熊文灿的军令再次抵达,一方面肯定吴襄的举措,率领两万多辽东边军军士参与到剿灭流寇的战斗,一方面要求吴襄加快行军的速度,早日进入陕西,剿灭盘踞在汉中的李自成及其麾下的流寇。

    近一个月时间过去,吴襄率领的两万余辽东边军,终于抵达大散关,马上就要进入汉中。

    吴襄的心思压根没有在剿灭流寇方面,他一直想着山海关,想着辽东,想着自己回去之后面临什么样的局势,如果山海关完全被蓟辽督师府控制,自己拿出皇上的圣旨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给自己找来灾祸。

    两万大军在大散关安营扎寨,吴襄派遣斥候进入汉中,侦查流寇的行踪,尽管五省总督熊文灿和陕西巡抚孙传庭已经详细告知李自成及其麾下的流寇主要集中在兴安州一带,可吴襄压根不相信,他要派遣斥候详细侦查,获取准确的情报。

    进入汉中就意味着战斗真正开始,吴襄可不想打无准备之战,他要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脸色不好的副总兵出现在身边的时候,吴襄咳嗽了一声。

    “怎么,还在想山海关的事情吗。”

    “总兵大人,属下不敢相信,吴将军居然扣留了属下。。。”

    吴襄的鼻子里面传出了哼声,有时候他也感觉到奇怪,麾下的副总兵脑子里面好像少了一根弦,不知道怎么会得到自己如此的信任。

    “我说过多次了,山海关的事情就不要再想了,我们马上就要进入汉中,就要开始剿灭流寇,如何打败流寇,完成皇上和朝廷交给我们的作战任务,才是你我该要想的事情。”

    “总兵大人,属下知道了,属下就是心里不舒服。。。”

    吴襄有些无奈的挥挥手,不要说副总兵心里不舒服,他的心里也不舒服,吴三桂的选择在他的预料之中,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不过吴三桂好歹也写一封信函来,告知山海关以及辽东的情况啊。

    “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等到剿灭流寇以后再说吧,这两日你特别注意一下,看看五省总督熊大人和陕西巡抚孙大人有什么信函书信,还有斥候侦查到的汉中的情况,一定要迅速禀报。”

    副总兵点点头,有些满不在乎的开口了。

    “总兵大人,流寇不过是乌合之众,我大军开过去,一定全歼他们。。。”

    吴襄再次咳嗽了一声。

    “我知道了,不用多说了,不管流寇的战斗力如何,我们都要小心应对,这两日我要多多思考如何剿灭流寇的事宜,军中的事宜,你就多多操心了。”

    

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 
如果不是属下劝解,孙传庭早就直接赶赴汉中去了。

    孙传庭关于招募军事、筹措钱粮的奏折,终于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批准,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兵部给他的时间只有半年,半年之后,招募的军士就要开始剿灭流寇,稳定陕西的局势,孙传庭忍无可忍,一边开始招募军士,一边给兵部写去奏折解释,说怎么都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组建起来剿灭流寇的大军,换来的却是兵部毫不留情的训斥。

    五省总督熊文灿理解孙传庭,却不能够出面帮助孙传庭,所以在辽东边军入关剿灭流寇的时候,第一时间将辽东边军派遣到陕西,彻底剿灭李自成及其麾下的流寇,给孙传庭减轻压力。孙传庭知晓熊文灿的苦心,异常的感激。

    按照大明朝廷的规矩,山海关总兵吴襄率领大军,进入到陕西境内之后,就要服从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命令,孙传庭可以直接调遣大军,可以直接下达作战的命令。

    可惜辽东边军历来都有些桀骜不驯,不可能完全服从地方的命令,毕竟他们战斗力强悍,这一点皇上和朝廷都是知道的,不会过多的干涉。

    孙传庭本也不打算过多干涉辽东边军作战的事宜,只要他们剿灭李自成及其麾下的流寇,其余的事情就不用管那么多了,可是吴襄麾下的军士进入陕西之后,不断的骚扰百姓,甚至在城内公开的劫掠,地方官府无法忍受,不断的向孙传庭告状,让孙传庭也愤怒了。

    孙传庭连续给吴襄写去了两封信函,毫不客气的警告了吴襄,务必约束军士的言行,不要骚扰地方官府和百姓,陕西各地尽管非常困难,可一定会想办法供给辽东边军需要的粮草。

    同时,孙传庭还给五省总督熊文灿写去了信函,告知了辽东边军在陕西的种种恶行。

    辽东边军没有收敛,反而以粮草不足为借口,狮子大开口,要求地方官府提供钱粮,在地方官府无法满足的情况之下,变本加厉的劫掠百姓,美其名曰满足大军粮草开销。

    孙传庭终于忍不住了,开始直接插手辽东边军剿灭流寇的战斗,他写信给山海关总兵吴襄,令吴襄及其麾下的军士加快行军步伐,务必于四月底展开对流寇的围剿。

    孙传庭的举措得到了五省总督熊文灿的支持,熊文灿也给吴襄下达命令,要求其服从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命令,加快行军步伐,迅速展开对流寇的围剿。

    陕西,汉中府辖下的凤县。

    城外的军营,等待凤县提供粮草的吴襄,一脸的冷漠,看着桌上的信函。

    孙传庭的信函,以及熊文灿的信函,都在桌案上面,吴襄早就仔细看过了。

    副总兵肃立在一边,脸上带着不服气的神情。

    “熊大人和孙大人都写来了信函,要求我们四月底展开对流寇的围剿,今天已经是四月二十五日,五天的时间,我们要抵达兴安州,开始围剿流寇,凤县还没有给大军提供足够的粮草,孙大人不问问他下面的官员,却催促我们马上开始剿灭流寇,总兵大人,属下认为,不用理睬熊大人和孙大人的命令,他们要是追究,我们就说粮草没有得到保障,影响大军行军,无法在预定的时间内剿灭流寇。”

    副总兵说完,吴襄微微点头。

    吴襄想了很多,五省总督熊文昌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两人同时下达命令,一般情况之下,吴襄是不敢违背的,必须按照命令的要求行事,可大军的粮草不足实实在在,如果加快行军的步伐,就要备足十天以上的粮草,保证大军在预定时间内赶赴兴安州,开始围剿流寇。

    而且孙传庭在之前的信函之中训斥辽东边军劫掠百姓,已经让吴襄愤怒,所以对于孙传庭的命令,吴襄是不在乎的。

    但吴襄不能不在乎熊文灿,熊文灿是五省总督,与朝中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关系很好,吴襄如果得罪了熊文灿,就等于是得罪了杨嗣昌,这样的罪名吴襄背不起,也无法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

    看了看副总兵,吴襄开口了。

    “熊大人和孙大人都下达了作战的命令,我们不能不理睬,还是要摆出架势的,明日大军开拔,加快行军速度,尽快抵达兴安州,围剿流寇。”

    副总兵有些着急,看着吴襄再次开口了。

    “总兵大人,大军粮草不足啊,要是抵达兴安州,大军没有了粮草,怎么剿灭流寇啊,自保都有问题了。”

    吴襄点点头。

    “今日你和我一同到城里去,找到凤县知县,我倒是要看看,这位知县大人准备说些什么,是不是无法提供大军需要的粮草。”

    副总兵连连点头。

    “总兵大人说的是,要是粮草不足,我们无法剿灭流寇。”

    说到这里,副总兵想起了什么。

    “总兵大人,孙大人都写来好几封信函了,您也可以给孙大人回复,告诉他我们的粮草不足,陕西各地的大人,没有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粮草,如果因为粮草不足,导致我们无法剿灭流寇,那责任就是孙大人的。”

    吴襄笑了笑,语气不善的开口了。

    “暂时不着急,明日我们加快行军速度,两日之内抵达汉中府城,到时候我们找到知府大人,要求提供足够的粮草,如果知府大人也不能够提供足够的钱粮,到了那个时候,我会给孙大人写去信函,请求孙大人帮忙协调粮草的事宜。”

    副总兵楞了一下,情不自禁的向吴襄竖起大拇指。

    “还是总兵大人厉害,属下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好了,你准备准备,一个时辰之后,我们到凤县县城去,见一见知县大人,看看凤县到底能够给我们提供多少的粮草。”

    。。。

    “啪。。。”

    孙传庭狠狠的将信函拍在桌案上面,脸色铁青。

    “这个吴襄,做的太过分了,已经是四月底,他麾下的军士还在汉中府城周边逗留,说什么钱粮不足,他们路上走了一个多月时间了,劫掠的钱财还少了吗,军士的腰包里不知道有多少钱财,陕西各地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灾荒,地方官府根本拿不出来多少的粮食,吴襄不知道吗,居然想着让我给他们协调粮草不足的事宜,明显是想着和我对着干。”

    送信来的巡抚衙门知事吓了一跳,连忙抱拳对着孙传庭开口了。

    “大人,下官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