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廖文儒的脸微微有些红,这一层他还真的忘记了。
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壮大()
官道上面,几十匹的战马飞驰,带起了一阵阵的黄沙。
为首的张东涛,神色颇为严峻,身为义军的副总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次他要亲自出面,去接触准备投奔李自成的红娘子,以及红娘子的丈夫李信。
红娘子和李信可不是一般人,在杞县一带名气很大,李信本是举人,有着读书人的功名,因为父亲在朝为官的时候,被牵连到忤逆案件之中,被皇上和朝廷惩戒,所以李信拿出千余石的粮食救济灾民,为父亲赎罪,这一举措救活了不少的百姓,让其有了“李公子”的美名,李信进京参加会试落地,回来的时候巧遇红娘子,两人之间有了缘分,红娘子造反劫持了李信,李信不愿意造反,逃脱之后到官府自首,想不到不仅被剥夺了功名,还和父亲一样被定位忤逆之罪,要被砍掉脑袋了。
红娘子劫狱救出了李信,杀了知县,李信对官府也彻底死心,加入到红娘子的队伍之中。
起义队伍表面上的首领是红娘子,其实真正的首领是李信。
李自成进入河南,准备进攻洛阳府城,经过杞县一带的时候,听闻了红娘子和李信的故事,有意将红娘子和李信纳入麾下,专门派遣军士送去了消息,想不到红娘子和李信爽快的答应了,于是张东涛代表闯王李自成,去接触红娘子和李信,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愿意归顺。
战马在一处山峰前面停下,占山为王的红娘子和李信就在这里。
下马之后,很快有人带着张东涛等人等人进入山峰之中。
正月的气候很是寒冷,进入到大山之中,张东涛感觉到了一阵阵的寒气。
一名穿着红衣的俊俏年轻女子,一名穿着儒袍、英俊儒雅的年轻人,站在山谷中间,他们的周遭站着数名军士,穿着整齐,身上很干净。
“来者可是闯王麾下义军副总管张东涛将军。。。”
年轻人对着张东涛抱拳大声开口,声音清脆爽朗。
张东涛也对着两人抱拳了。
“在下正是张东涛,二位一定是红娘子和李信先生了。”
年轻人抱拳对着张东涛再次开口。
“在下正是李信,这位是贱内红娘子。”
红娘子也对着张东涛抱拳行礼,不过行礼之后,目光还是看向了身边的李信。
张东涛早就在观察李信和红娘子,他感受到了红娘子的豪爽,更多的还是感受到李信不一般的气质,李信身上不仅有读书人的气质,还有江湖义士的豪爽,这两种气质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很不简单的。
“在下与贱内已经备好了酒水,就等着张将军了。”
。。。
回来的时候,张东涛身边是大批的军士。
李信与红娘子的果断,出乎了张东涛的意外,交谈没有任何的波折,李信和红娘子没有提出什么条件,愿意归顺闯王李自成,跟随李自成征伐。
李信的话语不多,但往往很关键,张东涛询问李信为什么愿意跟随闯王作战,李信只是简单的解释,言下之意早就关注闯王了,相信闯王能够成就一番大业。
李信与红娘子放弃了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营地,毫不犹豫的率领军士离开山谷,跟随张东涛,前去投奔闯王李自成,临走的时候,李信亲自手持火把,点燃了营房,在一片熊熊的火光之中,大笑着离开。
这一幕留给了张东涛太深刻的印象。
一路上,李信的脸上都带着笑容,红娘子自始至终都没有说多少话,眼神几乎就没有离开过李信,不管李信说什么,红娘子都是赞成和支持的,张东涛已经看出来了,在投奔和归顺闯王李自成这件事情上面,拿主意的是李信,红娘子应该没有仔细思考,李信怎么说她就怎么做,真正的做到了夫唱妇随。
张东涛本能的感觉到了,李信不简单,如果闯王得到了李信真心的支持,实力可能会真正的壮大起来,要知道读书人的见解和认识是不一样的。
远远的看到营地,张东涛对李信和红娘子开口,闯王正在营房等候。
。。。
张东涛进入了营房,其实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带着李信和红娘子来到闯王李自成的营房,就可以回到自己的营房歇息了,不过李自成要求他留下来了。
一番寒暄之后,李自成笑着开口了。
“李公子,红娘子,我是久闻你们的大名了,到一起了,我们就是兄弟姊妹,你们可千万不要客气,李公子,你是读书人,我是大老粗,没有读书,没有什么学识,今后说话做事有不周到的地方,你可不要见怪啊。”
李信对着李自成抱拳了。
“在下和贱内红娘子投奔闯王,一定会听从闯王的调遣,在下虽然是读书人,不过绝无读书人的那些酸腐,在下同样喜欢豪爽之人,刚刚张将军给在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下相信,闯王一定能够打出一片天地来。。。”
读书人说话就是不一样,文雅好听,李自成的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张东涛和我是生死的兄弟,他去迎接李公子和红娘子,就是我去迎接。”
李信连忙站起身来,对着李自成行礼,红娘子也跟着站起身来行礼。
李自成同样站起身来,抱拳还礼。
李自成的这个动作,触动了李信。
再次坐下之后,李信的神色变得严肃了一些。
“在下和贱内红娘子投奔闯王,得到如此的礼遇,深感不安,所谓无功不受禄,闯王如此善待在下和贱内红娘子,在下一定竭尽全力,帮助闯王成就大业。”
李自成连连点头。
“好啊,李公子有这样的话语,我就放心了,前段时间,我与张东涛商议,提出了一些口号,还请李公子看看,我们说的是不是合适。”
说到这里,李自成看了看张东涛。
张东涛连忙开口了。
“闯王说了,我们义军本就是要为百姓鸣不平,让百姓能够活下去,现如今官府不管不顾百姓的死活,横征暴敛,闹得天怒人怨,好多人都活不下去了,所以大家才造反的,我们义军与官府不一样,绝不会压榨百姓,更不会欺凌百姓,所以闯王提出来了,务必善待百姓,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义军军士如果有人这样做,就是大逆不道,必须严惩。。。”
李信连连点头。
“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说得好,说得好啊,通俗易懂,百姓听见这样的话语,岂能不支持闯王。”
李自成笑了,看着李信开口了。
“李公子,你是读书人,我这不过是随口的话语,有些粗俗,让你见笑了。”
李信连连摆手。
“闯王过于谦虚了,在下以为,面对百姓的时候,说那些之乎者也文绉绉的话语,他们是听不懂的,越是通俗易懂,他们越是高兴,觉得闯王和他们想到一起去了,唯有这样,百姓才会支持闯王,闯王也就能够打出一片天地。”
李自成哈哈大笑了。
“李公子这样说,我真的高兴,不瞒你说,义军之中的读书人太少了,大家都是大老粗,很多的规矩就不好立起来,李公子来了,这下好了,义军之中的规矩,就要靠你了。”
李信再次对着李自成抱拳。
“闯王,在下刚刚说过了,既然追随闯王,就要不遗余力,其实在下和贱内红娘子也想到了一些事情,正想着给闯王提出建议。”
李自成一下子站起身来,走到了李信的身边。
“李公子想到什么,快快说说。”
李信看了看身边的红娘子,笑着开口了。
“闯王,当今天下大乱,百姓都活不下去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官府横征暴敛,导致百姓手中没有粮食,没有了粮食,铁打的人也顶不住,在下曾经救济灾民,知晓灾民的苦楚,这些年百姓遭遇到很多的灾荒,官府本应在这个时候救济百姓,可惜他们压根不管百姓的死活,反而增加了赋税,百姓走投无路,不得不造反。”
“在下以为,闯王体恤百姓,让他们能够有饭吃,能够活下去,百姓就会拥戴您,得到了百姓的支持,闯王就一定能够成就大业。”
“所以在下想到了一句话,义军可以大肆宣传,迎闯王、不纳粮。。。”
李信还没有说完,李自成就用力拍了一下大腿。
“迎闯王,不纳粮,好啊,说得好,想当初,我也是没有粮食吃了,没有办法才造反的,李公子说得好,说得好啊。”
李信摆摆手。
“闯王过誉了,在下以为,迎闯王不纳粮,不仅仅是说法,还要有具体的措施,义军主要是针对那些士大夫家族和士绅家族,他们剥削百姓,理应接受惩戒,义军剥夺他们的钱粮,理所当然,而面对寻常百姓,闯王不仅要免去他们的赋税,还要为他们分配田地,让他们有耕种的土地,能够活下去。。。”
张东涛看向了侃侃而谈的李信,内心有了震惊的感觉。
李信提出来的办法的确重要,当初的登莱之地,能够快速的稳定下来,也是因为百姓手中有了粮食,不担心吃不饱饭,不担心饿死,所以百姓支持官府,李信提出来的办法,与当年登莱之地的做法如出一辙。
如果李自成真的按照李信的建议来做,那么不要多长的时间,李自成的实力一定会迅速的壮大起来。
李自成转头看着张东涛开口了。
“张东涛,你我兄弟今日一定要好好宴请李公子和红娘子,李公子,我们可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醉方休啊。。。”
第六百零七章 内心想法()
李信归顺了李自成,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同时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瞬间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不仅有大量的农民投身义军之中,更是有百姓明确表示了对闯王李自成的支持。
李自成造反了十余年,屡屡遭遇到失败,好多次死里逃生,每一次力量壮大起来,就会遭遇到朝廷大军的进攻,尔后又重复以前的老路,时间长了,就连李自成都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反正只要能够和朝廷大军对着干,就算是不错了。
得到李信的支持之后,义军队伍不断的壮大,影响力日益扩大,每到一地,都能够得到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义军离开之后,百姓还念念不忘。
这样的变化,李自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前他对读书人没有太好的印象,总觉得读书人就是卖命给朝廷的,一旦入朝为官,就会欺压百姓,就会贪墨钱财,而且读书人大多是清高的,压根看不起寻常百姓,但李信让他改变了对读书人的印象。
义军必须得到读书人的真心支持,必须有真正的信仰,这样才能够发展壮大起来,才能够改变以前屡次遭遇朝廷大军围剿、屡次处于被剿灭的境地。
义军队伍壮大、影响力逐渐提升之后,李自成某一次和李信交谈,认为李信就如同岩石一般顽强,引发了李信的共鸣,李信索性改名为李岩。
义军来到了宝丰县,轻而易举的攻陷了宝丰县城。
进入县城的义军军士,秋毫无犯,他们的目标是县衙,仅仅是占领了县衙的府库,而且李自成还专门派遣军士在县城巡逻,若是有军士在城中胡作非为,劫掠百姓,被发现之后,必定遭遇严惩。
进入县城的义军,在很短时间之内就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这一切,无疑是李岩的功劳。
李岩定下的规矩是很严格的,李自成以前的目标主要是士大夫家族和士绅,包括官府,但李岩的看法不一样,他认为除非是面对那些民怨极大的士绅富户,对于一般的士大夫家族,还是要以礼相待的,尽量得到这些士大夫家族的支持,毕竟这些士大夫家族的影响力不一般,义军不是打家劫舍,不是做江湖人士,不会一辈子漂泊,义军需要有自身的根据地,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
李岩的主张得到了李自成大力的支持,诸多的规矩很快就定下来了。
义军占领宝丰县,就底驻扎,为攻打洛阳府城做最后的准备。
李岩变得忙碌,李自成和张东涛经过商议之后,决定让李岩处理义军之中的诸多事宜,特别是军纪军规方面的事宜。
县衙前院的厢房,就是李岩办理义军所有事物的地方。
刚刚办理了一起义军军士强买强卖的事情,李岩伸腰想着歇息一下,义军攻下宝丰县城之后,李岩特别的忙碌,他很清楚,闯王李自成很支持他,义军副总管张东涛与他的关系不错,必须抓住这个时机,扭转义军之中的一些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