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明天下-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登莱新军必须成为漕运总督府以及江北四镇三州各级官府强有力的依靠。

    乔明俊很清楚自身肩负的职责,在他出发之前,早就仔细看过了吴宗睿的信函,至于说有关漕运的情报,他更是格外仔细的阅读。

    来到淮安府城,乔明俊内心别有一番滋味,他曾经是淮安漕运码头四海帮的帮主,曾经被当时的淮安知府吴宗睿围剿,如果不是命硬,早就到阎王那里报到去了。

    这次回到淮安府城,乔明俊的身份完全转变了,作为吴宗睿最为信任的军官,他将要施展手脚,指挥登莱新军,彻底的掌控江北的四镇三州,彻底的掌控所有的漕运码头。

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运大整顿(2)() 
浙江行省杭州府城,漕运码头。

    数百的漕运兵丁,手持钢刀长枪,如临大敌。

    为首的副将,脸上带着愤懑与得意的神情,看着前方不远处的罗典召。

    漕运总督府的文书已经下发,浙江以及北直隶各地的漕运码头,悉数收到了漕运总督府的文书,这一份文书,注定会引发躁动。

    大明的漕运兵丁,兵员数量上面是最多的,万历年间,漕运兵丁最高峰时期,兵力的总数达到了十三万人,从杭州的漕运码头一直到天津的漕运码头,每个码头都安排有大量的漕运兵丁,其责任就是护卫漕运的安全。

    崇祯年间,为了节约开销,漕运兵丁进行了大规模的裁撤,剩余的漕运兵丁不足五万人,绝大部分的漕运兵丁,都集中在江南,兵力分布最多的是淮安府的漕运码头,其次就是杭州漕运码头和天津漕运码头。

    漕运兵丁有其特殊性,以本地人居多,毕竟漕运兵丁担负的仅仅是负责漕运安全的职责,而且他们各自负责一段水域,不需要长途跋涉,所以说,在招募漕运兵丁的时候,都是以就近招募为主,随着军户制度的崩塌,更多的漕运兵丁是就近招募的军士。

    漕运兵丁不需要有多凶悍,他们不需要上阵杀敌,故而超募的条件也低了很多。

    好男不当兵,这个观点,大明一朝深入人心,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或者是混混无赖,没有谁会主动进入军营之中,漕运兵丁这等的超募方式,注定不可能招募到优秀的军士。

    漕运兵丁纪律松弛是众人皆知的事宜,他们的主要责任,压根不是维持漕运的安全,而是盘剥商贾与漕运船主,获得更多的钱财。

    天启年间以来,历任的漕运总督和漕运总兵,在这样的事情上面,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压根不管那么多的事情,只要漕粮能够运送到北方去,其他的事情不需要关心。

    杭州的漕运码头,可以与淮安府城的漕运码头媲美,这里毕竟是漕运的起始地,江浙一带的漕粮,都要运送到杭州,经过运河运送到淮安府城,所以说这里也是商贾云集的地方。

    吴宗睿担心漕运的整顿不彻底,最大的缘由就是杭州的漕运码头。

    所以说,罗典召亲率登莱新军的将士,接管杭州的漕运码头。

    让罗典召想不到的是,杭州漕运码头的漕运兵丁,压根不在乎漕运总督卢象升的命令,我行我素,就是不愿意撤离杭州漕运码头。

    罗典召倒是没有妄动,将杭州漕运兵丁的情形,马上禀报给廖文儒。

    罗典召文书抵达淮安府城的时候,吴宗睿已经到了淮安府城。

    廖文儒的想法,是强行的镇压,根据情报司侦查到的情报显示,按照漕运总督府的编制,杭州漕运码头应该有五千多的漕运兵丁,由一名副将指挥,负责杭州漕运码头漕运的安全事宜,不过实际情况不一样,杭州漕运码头漕运兵丁实际的数量,不足三千人。

    漕运兵丁的素质很差,根本无法彻底扭转,所以吴宗睿的想法很明确,将各地漕运码头的漕运兵丁集中到江北四镇三州以及山东各地的漕运码头,由登莱新军进行集中整治,其中绝大部分的军士就地遣散,可以保留的军士,进入登莱新军之中。

    整顿漕运兵丁,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开年以来,漕运经历了太多的波折,阻断的时间接近半年之久,各地的漕运兵丁都知晓其中的情况,漕运总督府剿匪不力,在漕运兵丁之中,已经形成很不好的印象,加之各地的官府为了自身的利益推波助澜,想要掌控地方的漕运兵丁和漕运,让漕运总督府的威信一落千丈,这个关键时刻来整顿漕运兵丁,难度很大。

    罗典召率领登莱新军抵达杭州漕运码头,正是当地漕运兵丁群情激愤的时刻。

    漕运兵丁的俸禄,由漕运总督府同一拨付,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代表了漕运总督府的威信,开年以来,漕运总督府压根没有拨付钱粮,已经无法稳住各地的漕运兵丁。

    人心不足蛇吞象,漕运兵丁的收入,比较那些卫所的军士,高了很多,不过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所以俸禄没有及时的兑现,漕运兵丁同样要闹事。

    罗典召的想法,与廖文儒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强制的手段,降服各地的漕运兵丁,这样做,能够一劳永逸,但也包含危险,主要是有可能触动地方官府,让他们弹劾漕运总督府,弹劾漕运总督卢象升。

    让廖文儒想不到的是,吴宗睿的想法与他的想法一致,就是通过强制的手段,降服各地的漕运兵丁,行动要稳准狠,以利于登莱新军彻底的掌控漕运。

    罗典召得到了明确的命令,如果杭州漕运码头的漕运兵丁敢于不服从命令,那就动手,斩杀不服从命令的军官和军士。

    。。。

    罗典召身后的登莱新军军士,已经举起了手中的燧发枪。

    只要罗典召一声令下,燧发枪开火的时刻,就是收割漕运兵丁性命的时刻。

    罗典召不想杀死太多的漕运兵丁,他看着漕运兵丁副将开口了。

    “卢大人有令,浙江各地漕运码头的漕运兵丁,悉数前往淮安府城漕运码头集中,总督府的文书你看过了,若是不遵守命令,后果你无法承担。。。”

    副将看着罗典召,一脸的不在乎。

    “不用说这些,兄弟们和我长期在这里守卫,就算是朝廷也不会调整我们,卢大人凭什么让我到淮安府城去,刚刚知府大人已经说了,要求我们留在杭州漕运码头,你们要是知趣,就回到淮安府城去,我们是不会离开杭州的。。。”

    罗典召脸色发白,脸上露出冷笑的神情。

    “以为知府大人的支持,你们就可以不遵从卢大人的命令了吗,有意思,看样子不给你们一点厉害,你们是不会服从命令的。。。”

    罗典召挥舞起来右手。

    第一排站立的登莱新军将士,扣动了扳机。

    枪声响起,惨叫声瞬间出现,手持长枪钢刀的漕运兵丁,纷纷倒地,嘴里发出哀嚎的声音,他们扔掉了手中的武器,用手拼命捂住腿上的伤口,避免更多的鲜血流出来。

    其余的漕运兵丁,虽然还手持长枪钢刀,但身体已经在微微颤抖了。

    没有谁想到,对面的登莱新军军士居然真的开枪了。

    副将的脸色瞬间变得通红,颤抖身体,指着罗典召开口了。

    “你、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对我漕运兵丁动手,你等着,知府大人一会就要到码头来,到时候我们让知府大人做主。。。”

    罗典召笑了,看着副将再次开口。

    “我的话说的很清楚了,卢大人的命令也很清楚,你是服从命令,还是准备抗命,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不必要拐弯抹角,这漕运码头的事宜,与知府大人没有多大的关系,好了,我最后问你一遍,到底服从还是不服从卢大人的命令。。。”

    副将脸色发白,看着罗典召,咬牙开口了。

    “我早就说过了,知府大人一会就来了,你我之间的争执,请知府大人做主。。。”

    罗典召瘪了瘪嘴,再次的挥手。

    数名军士扣动了扳机,他们的枪口早就对准了副将。

    枪声过后,副将圆瞪着双眼,不甘心的倒下了。

    罗典召看了看身体依旧颤抖的诸多漕运兵丁,面无表情的开口了。

    “话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你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留在这里,结局就和你们的指挥官一样,第二是马上上船,前往淮安府城,该怎选择,你们应该清楚,我给你们一刻钟的时间,不愿意撤离漕运码头的军士,原地等候。。。”

    罗典召的话语刚落,诸多的漕运兵丁蜂拥着往码头上的漕船而去。

    登莱新军面对他们的指挥官的时候,都能够毫不犹豫的开枪射击,他们算什么,如果不服从命令,接下来就是命丧黄泉了。

    罗典召默默的看着拥挤着上船的漕运兵丁,他的内心,完全安宁下来,看来彻底掌控杭州漕运码头,没有什么问题了。

    。。。

    但杭州府知府来到漕运码头的时候,所有的漕运兵丁都上了漕船,副将的尸首也被抬到一边去了。

    知府大人远比副将聪明,他看清楚了漕运码头的一切,什么都没有说。

    对于知府大人来说,不管是漕运兵丁掌控漕运码头,还是登莱新军掌控漕运码头,区别都不是很大,反正漕粮的收购是知府衙门与州县衙门负责,抓住了这个关键,就不用担心了。

    知府大人甚至与罗典召交谈了一会,对于登莱新军掌控漕运码头没有任何的意见,这可是漕运总督卢发轩下达的命令,将来就算是出现问题,也不需要他这个杭州知府承担责任。

    离开军营的时候,知府大人脸上带着笑容态度特别的谦逊。

    罗典召送出了军营。

    到了这个时候,罗典召不得不感慨,大人的深谋远虑,绝非他可以想象的。

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头疼的事(1)() 
登莱新军控制浙江以及北直隶境内漕运码头的进展速度很快,快的有些出乎了卢发轩的预料,本来以为地方官府可能插手其中干涉,但这样的情况没有出现,后来卢发轩总算是明白了,地方官府的利益没有遭受任何的损失,漕粮依旧是地方官府收购,他们依旧能够从中盘剥到钱财,至于说谁来管控漕运码头,与他们的关系不是太大,再说了,浙江以及南直隶一带,都知晓登莱新军骁勇,就连皇上和朝廷都不大干涉登莱新军的诸多事宜,地方官府也就没有必要自找麻烦了。

    漕运贯通之后,漕粮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北直隶,京城以及北直隶缺粮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形势也基本稳定下来,如此情况之下,没有谁会跳出来弹劾蓟辽督师吴宗睿以及登莱新军,他们可不会自讨无趣。

    乔明俊也开始了全面的安排部署,麾下的五万登莱新军将士,不仅要驻守浙江、南直隶和北直隶诸多的漕运码头,还要驻守江北四镇三州的诸多地方,兵力方面不是特别的充足,要知道漕运兵丁高峰时期,兵力达到了十三万人,他们仅仅只是驻守漕运码头。

    按照吴宗睿的要求,乔明俊经过仔细的思索之后,明确了漕运码头驻守军士的数量,杭州、淮安、德州以及天津这些地方,属于大型的漕运码头,驻扎两千登莱新军的将士,其余的漕运码头驻守一千登莱新军将士,这样驻扎漕运码头的军士接近三万人,剩余的军士,重点驻扎在淮安府城、徐州州城、庐州府城等地,兼顾辖下的县城,至于说凤阳府城,因为其特殊的地位,暂时没有派驻登莱新军进驻。

    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登莱新军全部安排部署到位。

    江北四镇三州的地方官府,同样没有什么反弹的情绪,反正驻扎本地的登莱新军,没有插手官府的任何事宜,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反,登莱新军进驻府州县,能够迅速稳定地方的局势,地方官府高兴还来不及。

    登莱新军驻扎到位之后,卢发轩随即开始全面整改漕运之中的弊端。

    吴宗坤兼任山东巡抚,曾永忠也抵达济南府城,协助吴宗坤管辖山东的所有事宜,戴明杰出任登州知府,实际负责登州和莱州的诸多事宜,行使登莱巡抚的职责。

    安排完毕江北四镇三州以及漕运的诸多事宜,吴宗睿也回到了山东。

    廖文儒则是直接回到了锦州,开始统领驻扎辽东的登莱新军。

    离开淮安府城的吴宗睿,对于江北四镇三州的局势没有完全放心,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事情没有处理,那就是整顿江北四镇三州各级官府的问题。

    马上能够打天下,但马上不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吴宗睿很清楚。

    登莱新军掌控的登州、莱州以及辽东各地的官府,诸多官吏的理念早就改变了,至少他们明白,官府必须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做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