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譬如四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
想起这个名词,宇文温有些恍惚,这种蒸汽机,是大名鼎鼎的无畏舰所用蒸汽动力装置,宇文温多有耳闻,却只知道个名词。
四缸三胀往复式,四缸就是四个气缸,往复式,就是动作方式,至于“三胀”是什么,真的不懂。
他只知道这个名词,所以手下的技术人员根本就搞不懂这玩意什么结构,花了无数心血、经历无数次实验,也“还原”不出这种结构的蒸汽机。
还原不了不要紧,宇文温又不是要造无畏舰,他只需要蒸汽动力驱动的船只,改善当前的运输情况。
首要目的,就是加强水上运输能力,这可比修铁路省事,见效又快。
实用化的动力蒸汽机,距离问世遥遥无期,但这不妨碍宇文温做长远规划,铁路运输当然是大杀器,但除了要有蒸汽火车,还得有铁路。
以当前低下的铁产量、可怜的财政收入而言,大修铁路不现实,相比之下,如果有了蒸汽船,对于大幅改善交通运输是很有帮助的。
航运,可以利用现有河流、运河,不需要额外铺设铁轨,而即便修建运河,成本也比修铁路要低。
别的不说,实现黄河、长江水系的蒸汽动力航运,对于国力提升有很显著的效果,只要有蒸汽船即可。
最重要的一点,船用蒸汽机,尺寸可以做大些,因为如果冶金技术不行,金属件的强度不够,就只能靠加厚加长,所以即便宇文温的技术人员真的将动力型蒸汽机“发明”出来,这种蒸汽机必然是“傻大粗”。
“傻大粗”的蒸汽机,会让蒸汽火车的尺寸和重量过高,直接影响实用化,但这种蒸汽机装在船上却不成问题。
综合考虑下来,宇文温选择蒸汽船作为未来技术突破的方向,即便距离目标实现遥遥无期,他也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发展规划。
待得有了蒸汽动力,船只的推进方式也是个技术问题,当然这有现成答案,那就是螺旋桨推进。
螺旋桨推进技术,在宇文温的努力下,早已在这个时代出现,黄州水军所用“撞杆雷击舰”,推进方式就是螺旋桨推进,当然动力是人力。
问题是要用蒸汽动力来推进螺旋桨,技术难点有很多,首先这需要高转速,那么蒸汽机的出力要猛,意味着“高压”,蒸汽锅炉要足够结实,能够“耐压”。
而高转速意味着曲轴的强度要高,不然在持续的高转速下很容易断,与此同时,螺旋桨主轴也得耐用,连带着轴承也得耐用。
这涉及到冶金,而以目前的冶金技术能力,无法低成本做出耐高转速的曲轴、轴承,更别说制造高压锅炉。
技术的瓶颈太多,导致螺旋桨推进实现起来遥遥无期,要实用化就很难,但拿来做玩具倒是能做出来,于是有了眼前这几艘玩具船。
高大上的螺旋桨推进做不到,宇文温于是退而求其次,来个明轮推进,毕竟车船早已有之,无非是把人力换成蒸汽动力。
历史上蒸汽船出现时,推进方式就是明轮推进,所以称为“轮船”,虽然明轮推进有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缺点,但技术要求比螺旋桨推进低,技术难点也少,所以适合作为突破口。
选择明轮推进作为推进方式,不需要太高的转速,所以技术难度下降了许多,但问题依旧存在,那就是蒸汽机的震动问题。
蒸汽机运行起来有震动,蒸汽抽水机因为放在地面,震动造成的相关问题较小,然而当蒸汽机装在船上,加上动力装置,运行起来的持续震动,足以让船体结构出现问题。
不停的震动下,船壳可能出现破裂、变形,或者机器出现位移,导致各种管材出现破裂、变形,这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在蒸汽轮船的研制过程中都出现了。
发现问题不要紧,解决就行,问题是解决不了。
宇文温的要求一再放低,但他的“简单”构想虽然简单,却已经超过了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力,想要“发明”蒸汽船并实用化,太难了。
蒸汽船虽然做出了玩具,但距离实用化遥遥无期,即便如此,也不妨碍宇文温拿着一个玩具来恐吓“阿史那兄”:你给我老实点,不然,我“活塞运动”你!
想着想着,宇文温的心情好转许多,看着欢呼雀跃的儿子们,浮想联翩: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辛苦一点搞研究,日后的科技成果让儿孙们享受,那也是不错的嘛!
第六十七章 大道至简()
朔州马邑,北来军队正在入城,出征草原的将士们凯旋归来,在城外获得百姓夹道欢迎,随后蜂拥而来的各方贤达们开始向官军“收购”战利品。顶点 更新最快
战利品是什么?人和牲畜。
此次官军出击,俘获大量俘虏以及牲畜,按照战前约定,此次踊跃捐资助战的各方贤达们,有资格优先“收购”官军的战利品。
官军抓获的俘虏,有男女有女,有老有少,根据性别、年龄不同,价格不同,却都统一明码标价,“贤达”们可以按照八折优惠购买一定数额的“货物”。
所得款项,用来犒劳出征归来的将士。
当然,立功的将士已经提前分了一部分俘虏,绝大多数将士要的都是女人。
马邑城内,变成一个巨大的生口买卖市场,无数面色黯淡的俘虏,被无数买家带走,而恭候多时的“二道贩子”,马上从这些人手中抢购俘虏。
并州各地如今已大规模开挖煤矿,矿主们急需大量苦力去挖煤,所以俘虏供不应求;
正在推广的蒸汽抽水机灌溉着越来越多的农田,并、朔各地已经大规模开荒,各地大户急需劳力,所以俘虏供不应求;
到处都需要劳动力,雇人太贵,所以俘虏很抢手。
此次官军出击,接连击败突厥大军,俘虏人口数万户,牛羊不计其数,朝廷将其公开“出售”,让并朔之地的大户们激动万分。
战争的红利,第一次让大部分人笑逐颜开。
突厥的突利可汗则是那小部分人。
此时此刻,他站在马邑城头,看着城内规模宏大的生口买卖市场,心中悲愤,却不敢表现出来,因为周国天子就在身边。
突利可汗走投无路才投奔周国,周国天子如今许了块地盘给他安家落户,又调集人力物力筑城。
周国又将投降的部落划拨一部分给突利可汗作为部众,还调拨马匹、军械、粮草以及各类物资,让突利可汗有了死灰复燃的本钱。
现在的突利可汗,有部众五千户,牛羊数万,战兵千余,个个带甲,又有坚固的城池做落脚点,还有周军做靠山,比起当初的境遇要好很多。
他本该高兴,但现在看着大量突厥部民沦为生口市场里任人宰割的羔羊,心中哪里高兴得起来。
突利可汗虽然和都蓝可汗、达头可汗不对付,但那是阿史那家族内部纷争,突利可汗虽然穷途末路,不代表他愿为周国傀儡,祸害自己的国民。
现在,看着国民被人肆意贩卖,突利可汗又想到前景不定的未来,不由得有些担心。
周国虽然给了他一块地盘,但提防之心不是没有,而且不光扶持他一个人。
此次突厥军队连番大败,有的部落见势不妙投降,于是周国皇帝挑选了几个部落加以扶持,给马给牲畜给军械,还给了地盘,让其作为周国的附庸在边疆定居。
这些部落在周国的庇佑下生活,顺便作为周国的打手助战。
总总举措,让突利可汗意识到自己想要借力打力的企图落空,往后的路,走起来不是那么顺畅。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突利可汗即便心中有想法,此时也不敢表现出来,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内患,皇帝又年轻,有想法,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所以,面对周国皇帝赐予的封号,他很恭敬地接受了。
从今日开始,阿史那染干再不是突利可汗,他的可汗称号要变了,变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
这是中原天子对突厥可汗的第一次赐名,史无前例,穷途末路的突利可汗,只能接受。
至于以后,那就以后再说。
驻跸马邑的宇文温,见着“阿史那兄”有些走神,没有发问,因为他大概能猜出对方此时的心情如何。
换成他变成突厥国的傀儡,见着突厥军队在面前公开售卖汉民,心情只会更加恶劣,不过事实是自己作为胜利者,没必要过于在意失败者的心情。
草原,对于中原国家来说是鸡肋,攻下之后守不住,不攻的话就要被袭扰,防不胜防,对草原用兵,除了暂时解决威胁,没有太多直接好处,对于百姓来说,反倒是沉重的负担。
现在,宇文温试图扭转这一情况,虽然草原上除了牛羊就是营养不良的游牧部落部民,这些人大多数是穷光蛋,但他还是要营造出一些“战争红利”,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从战争中沾光。
首先是普通士兵,他们奋勇杀敌,应该得到奖赏,这奖赏不光是粮食布帛,还包括人。
立功的将士,可以挑选俘虏,尤其是女人。
男人对女人的需求,涉及到**和传宗接代的需求,这是最原始的需求,也是最直接的需求,游牧民族南下袭扰中原的最大动力就是抢粮食抢女人,宇文温不过是依样画葫芦。
出击塞外,抢牛羊抢女人。
战争,让普通士兵也有了盼头,他们只要肯努力,一样有机会抢女人回家“困觉”,不用花彩礼就有媳妇,这样的媳妇没有难缠的吸血小舅子,不是“扶弟魔”。
大道至简,“抢女人”三个字,比什么大道理都更能激发士兵们的求战**。
宇文温就是要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动员将士们的作战积极性,
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己方的实力够强,才有资格在草原上指手画脚。
时值正午,日上中天,南面的地平线上,出现一支军队,旌旗迎风飘扬,渐渐如林矗立。
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军队越来越多,汇聚成潮,向着马邑汹涌而来。
看着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启民可汗面色凝重,而宇文温则抬头挺胸,心情宛若潮水般激荡澎湃。
这是他的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高涨,所向无敌。
要解决草原的问题,花招太多没什么用,大道理说再多别人都听不懂,大道至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草原各部明白,谁的拳头最硬。
明德四年春,突厥寇边,袭扰周国并、朔之地,周军迎战,数次大败突厥都蓝可汗、达头可汗麾下兵马。
明德四年夏,周天子宇文温,以皇太子监国,随后亲率步骑二十万发动反击,犁庭扫穴。
第六十八章 故宅()
狂风呼啸,黄沙漫天,一支数千人的突厥军队冒着大风沙向南行军,前方影影绰绰,是一座城池的轮廓,待得大军赶到那里,就能入城避风。
这座城池并无太多固定居民,多为当季游牧部落客居之地,所以虽然城池破败却还是有些人气,但如今正是战火纷飞之际,前锋哨骑已经查探过,城内无人烟。
眼见着城池就在眼前,突厥军队的前进速度快了许多,先前出击的周军已经后撤,正是他们趁机南下试探、看看有没有便宜可占的时候。
这里距离白道的北端入口不远,待得顺白道翻越大山,再向东南方向走上数百里,他们就可以接近周国的朔州地区,若周国军队防备松懈,就可以报仇了。
想着想着,突厥军队又加快了速度,就在这时,城内忽然响起号角声,随后戛然而止。
短促的号角声,仿佛只是风沙中的一个幻音,但听在突厥将领的耳里,却宛若大钟敲响:这是示警的号角,戛然而止的原因,恐怕是有敌人摸过来把吹号的人干掉了。
只是数息时间,突厥将领便做出反应,让人吹响号角,让军队准备迎战。
当然要迎战,这种时候掉头就跑,只会将后背让给敌人,对方一阵追杀下来,恐怕己方会伤亡惨重,而若是迎战,己方数千骑兵,没什么好怕的。
突厥骑兵很快就做好迎战准备,而他们的对手动作则更快:周军骑兵从城池以及左右两侧出击,气势汹汹向着突厥军队扑来。
佩戴防风镜的周军骑兵,丝毫不受风沙的影响,人手一杆明德三年式骑兵气铳,第一轮冲锋时就在五十步距离上方案,将突厥骑兵打得人仰马翻。
被当头痛击的突厥骑兵不一会便溃散,各自向外夺路狂奔。
却被走外围迂回包抄的其他周军骑兵挡住,试图突围的突厥骑兵被转轮手枪打了几轮,又被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