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1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两国如今处于很默契的沉默期,官方往来全都通过市舶司、北洋贸易公司进行,所以能回避“倭国究竟是不是周国藩属国”这一敏感问题。

    如果是,那就意味着倭王王位的更替,都必须得到周国的认可(册封),就倭国国内的现状而言,谁敢推动这件事,谁就要倒大霉。

    所以,两国交往时的礼节和国书措辞,就成了关键。

    苏我马子当然不敢激怒周国天子,但也希望周国能够以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给倭国国王一个过得去的“面子”。

    说白了,苏我马子极力主张两国互派使节,为倭王争取一个过得去的封号,此事一旦圆满完成,作为促成者的他,就可以借机刷声望。

    但为了避免政敌找到借口攻击他“让大王受辱”,所以要提前和周国这边沟通,看看口风如何。

    张鱼并不是周国的礼部官员,但作为周天子的心腹,苏我马子知道自己可以借助张鱼和周天子沟通,看看能否得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等到双方都谈好细节,倭国才会正式派出使节。

    如果实在不好办,那就维持现状,双方心照不宣,默默地开展双边贸易即可,正式的官方往来,就“以后再说”。

    为此,苏我马子写了一封亲笔信,请张鱼代为转达,上呈周国天子御览。

    这件事,张鱼插不上嘴,只能担任信使居中跑腿,而他此次来倭国,也顺便给苏我马子带来其侄女的家书。

    尉迟皇后的弟弟尉迟嘉德,在倭国博多寓居时,纳苏我马子的侄女苏我氏为妾,苏我氏为尉迟嘉德生下男丁,如今一家人都在中原相州邺城为故蜀王守陵。

    苏我氏的亲笔信,由张鱼转交到苏我马子手中,待张鱼返回中原时,会把苏我氏父亲的回信一并带回去。

    而苏我马子还有一件事,想通过张鱼探个口风,那就是当百济和新罗爆发大规模战争时,周国会持什么态度?

    是居中调停,还是帮其中一方(新罗)?

    作为一个经历多年政治斗争的人,苏我马子当然知道这种问题很难得到正确答案,但还是要问,因为他必须尽可能得到真正的答案,以便在以后的朝议里占上风。

    百济和倭国关系密切,不要说百济和新罗是仇敌,倭国和新罗也势同水火,一旦百济和新罗爆发战争,倭国必然站在百济这边。

    如果有需要,还会出兵。

    在倭国国内,谁在这个问题做出错误选择,谁就要倒霉,即便势力再大,也会众叛亲离。

    问题是一旦新罗向周国求援,周国的决定,会决定海东局势向何方发展。

    苏我马子看着张鱼,正色道:“张船主,此事事关我国国策,鄙人需要得到一个准确消息,以免为政敌所趁,举族倾覆,再无可挽回。。。“

    “此事非同小可,还请张船主一定给鄙人准信!”

第三百二十章 取舍() 
难波津,众多小船之中,三艘五桅帆船靠泊在码头,高大的桅杆,细长的船身,洁白的船帆,使得这三艘帆船宛若立在鸡群中的仙鹤般,格外显眼。

    船上飘扬的白蔷薇旗帜,表明了船只的身份:隶属于周国市舶司的船,谁敢打主意谁就要倒霉。

    难波津作为倭国的重要海港,距离京城不远,所以外国船只一般不得随意进入倭国内海、靠泊难波津,但这几艘周国的海船例外。

    忙碌的码头上,张鱼一边向前走,一边和几名男子低声交谈着,这些人是北洋贸易公司的掌柜,常驻难波津,办理各种事务,以便协调双边贸易更顺畅的进行。

    张鱼时不时会来倭国京城,所以每次到难波津,都会交代掌柜们一些事情。

    来到一艘五桅帆船边上,他停下脚步,和掌柜们说了大概半个小时,才登船。

    站在甲板上,回头看了看码头上繁忙的景象,随后走进船舱。

    北风阵阵,船上水手忙碌起来,解缆绳,张罗着升帆,又有一些小船靠上来,凭着人力划桨,或推或拉,使得三艘五桅帆船依次缓缓离开码头。

    船舱里,张鱼看着海图,又看看窗外景色,陷入沉思。

    前几日,面对倭国权臣苏我马子的询问,张鱼根据天子的意思,直接给了个似是而非的答案:“苏我氏是大周在倭国唯一的朋友。”

    苏我马子问的是一旦百济和新罗开战,新罗向周国求援,周国的真实态度是什么,而张鱼的答案看上去完全和问题不相干,但实际上却切中要害。

    潜台词,就是无论倭国国内发生什么变故,周国都会大力支持苏我氏(苏我马子),这个“支持”的含义很广,足以确保苏我氏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答案,对应苏我马子所问问题的深一层意思。

    苏我马子作为权臣,如今牢牢控制着倭国朝政,但还没到只手遮天的地步,因为倭国特殊的国情,苏我马子也不能受禅称王成为倭王,所以有可能阴沟翻船。

    这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张鱼听说过一件倭国的往事,那是数十年前,倭国在半岛南端的立足点“任那”,被新罗侵占,消息传到倭国,引发政局大变。

    当时的倭国权臣大伴金村,被政敌苏我稻目、物部尾舆以此为理由群起而攻之,黯然失势,显赫一时的大伴氏退出权力中枢。

    大伴氏衰败,苏我氏和物部氏取而代之,而苏我稻目就是苏我马子之父,所以苏我马子可不想重蹈大伴金村的覆辙。

    周国实力之强就像一头老虎,而海东诸国实力最强的高句丽勉强算是只狼,更遑论其他国家,若周国要动手,想灭谁就能灭谁,甚至连倭国都不能幸免。

    所以,无论周国要如何处置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只能默默接受结果,苏我马子就算提前知道周国会采取什么政策也无济于事。

    对方之所以发问,强调“以免为政敌所趁,举族倾覆,再无可挽回”,潜台词就是想知道一旦有事,周国天子会不会“保”苏我一族。

    所以张鱼知道这才是苏我马子最关心的事情,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因为百济何去何从,牵连着倭国国内局势。

    倭国和百济长期保持友好关系,说是没有缔结盟约的盟国都不为过,而倭国和新罗水火不容,所以百济和新罗一旦开战,倭国必然站在百济一边。

    一旦百济和新罗再次爆发战争,实力大损的高句丽,大概率站在百济这边,因为两国王族都是扶余王族后裔,同一个祖宗,所以,新罗在和百济的战争中前景堪忧。

    然而以周国的立场,是要维持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一旦新罗面临亡国的危险,不可能袖手旁观。

    周国若参与到这场纷争,百济对周国的敌意必然大增,连带着倭国也会如此。

    这样一来,一向主持和周国友好往来的苏我马子,必然会被朝中政敌借机发难,若百济亡国,他就得为此负全责。

    这个时候,如果周国明确表态,谁动苏我氏,谁就是在自寻死路,那么对准苏我氏的刀剑,瞬间就会消失。

    苏我马子想要知道的答案,张鱼已经给了,那就是苏我氏是周国在倭国“唯一的朋友”,这是天子的意思,没有丝毫偏差,至于对方信不信,张鱼不知道。

    他只知道天子很看重对倭贸易,轻易不想断掉。

    自明德元年以来,朝廷大兴土木,开凿两条大运河、开发南中、汉沔地区、对突厥用兵、对高句丽用兵,还开发辽东,一直都不停。

    为了体恤民力,朝廷多用奴工,奴工都是从捕奴队手里买来,那就要花许多钱财,这些钱财从何处来?

    靠那相对来说少得可怜的租庸调肯定不行,只能靠海贸。

    海贸是暴利,本质是做买卖,既然是做买卖,就有买有卖,中原的产出,在海外不愁销路,问题是诸番邦的“支付能力”大多不行。

    双边贸易,最理想的状态是双方各有所需:甲方的货物是乙方大量需要的,而乙方的货物也是甲方大量需要的。

    这样的双边贸易,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对于周国(甲方)来说,倭国就是一个优质的乙方,是个大客户。

    双边贸易,不说香药、白银这种奢侈品(高价品),就说周国的日用品,譬如纸张、瓷器、布帛、香皂、铁制品,在倭国一直畅销,周国国内大量作坊和工场,就靠着对倭贸易稳稳赚钱。

    作坊和工场效益好,就雇佣更多的工人,创造大量“工作岗位”,让无数因为“谷贱伤农”而纷纷务工的农民找到了养家糊口的饭碗。

    与此同时,倭国出产的硫磺,产量极大,是周国极度需要的物资。

    硫磺可以用来制火药,可以作为原料制作漂白剂,漂白布帛和纸张等,还可以用来制备十分重要的“硫酸”。

    所以周国国内对于硫磺的需求是爆发性增长,即便国内有硫磺出产,也需要从倭国大量进口。

    就是因为这样,双方的贸易一旦中断,对于周国来说,会有些难受。

    虽然没了倭国市场,海贸的收益一样不小,也不会从此就没了硫磺,但这种事能免则免,能不翻脸尽量别翻脸。

    然而为了海贸利益,就放任海东局势失控,这也不是天子想要的结果,所以想了个办法来“两全其美”,那就是向倭国权臣苏我马子表态,有必要时为其撑腰。

    张鱼听天子分析过,灭了倭国、将其纳入治下的构想,近期来看不划算,因为朝廷开发南中、河套、辽东,要长期投入人力物力,若再加上个倭国故地,国力扛不住。

    即便打下来、分封皇子镇守都不行,因为驻军必然陷入无休止的平乱之中,短期内只有投入、没有收益,只会透支周国国力。

    所以,权衡利弊之下要有取舍,最好支持一个亲近周国的权臣控制倭国,这样做最划算。

    周国若真要灭了百济,倭国再害怕也得屈服,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无用的挣扎只会招来杀身之祸,这就是小国的命运,不服也得服!

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在乎() 
    雪后初晴的上午,耽罗,海港旁市场,一如既往热闹,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热火朝天做买卖,中原、南洋以及海东各国的货物在此集散,然后经由海路运往不同的目的地。

    新罗商人崔明浩,进入市场后首先买的是产自周国的铁锅,很快便换得一箱箱铁锅装车,向码头驶去,他让随从押货装船,自己则继续在市场里转悠。

    铁锅是必须要买的,因为回国后要交付给官府,如果数量不够,以后的海贸就没他什么事了。

    看着各邸店内琳琅满目的货物,崔明浩颇为动心,来自周国的丝绸、瓷器、玻璃制品、纸张、书籍、蔗糖,都能在新罗卖上好价钱,但很可惜,他资金不足,只能优先买铁锅。

    周国的铁锅是铸铁锅,质量很好,是不错的炊具,但对于新罗来说,却是优质铁料的重要来源,所以出海的商人,必须想方设法为朝廷购买更多的铁锅。

    这些铸铁锅运回国后,大部分会敲碎,然后投入炼铁炉熔化,冶炼成熟铁,以此制作兵器和铠甲。

    毕竟,贵族们用的铁锅有限,而贱民是不需要铁锅的。

    新罗有铁矿,但铁产量不够,当周国不禁对外销售铁锅后,大家发现买铁锅回去熔化、冶炼成熟铁,比自己开采矿石、冶炼要划算得多,于是周国铁锅就成了重要的优质铁来源。

    满载着海产、人参、牛黄、茯苓、手工艺品的新罗海船,靠泊耽罗之后,随船商贾首先要确保能买到足够的铁锅,以便完成朝廷分配的定额,而像崔明浩这种新入行的商贾,定额会多些。

    只有表现好,才有机会继续做海贸,崔明浩好不容易才获得资格出海,可不想让自己之前的一番努力白白浪费。

    那么,万一到了耽罗,发现市场里铁锅的供应不足,那该怎么办?

    等,等新一批周国铁锅运抵耽罗,买够了定额规定的数量,才能启程回国。

    海东诸国想要购买中原的特产和各类制品,只能到耽罗的市场做交易(倭国例外,因为有博多港),所幸在周国北洋贸易公司的经营下,耽罗市场里来自中原的货物十分充足,不会让各国海商等太久。

    其中就包括铁锅。

    崔明浩看着各邸店里各种尺寸的铁锅,有些感慨,走着走着,却忽然停下脚步:他看见路对面邸店门口有几个百济人。

    地对方也注意到他,双方目光交错,各自当做没看见。

    新罗和百济如今是敌国,所以商贾们即便在耽罗这第三方的市场里碰面了,也会尽可能减少接触,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