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正面对手宇文明,军略方面的能力一般,但稳扎稳打的本事不错,尉迟顺知道自己若不能尽快解决对方,待得女婿从东面打过来,他的军队就完蛋了。
对方不需要和他决战,只需凭借兵力优势断粮道,那么许昌、长社的官军没了粮草必然军心大乱,到时候河南全境为敌所据,而如此形势下,河北局势恐怕会变。
河北各地还在观望的豪强大族,会对尉迟氏失去信心,若宇文氏大军渡河北上进攻邺城,恐怕河北各地会有很多人加入对方阵营,届时墙倒众人推,尉迟家族恐怕会面临灭顶之灾。
尉迟顺不敢想象那样的局面到来时,会是如何一种凄凉景象,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只有他的女儿尉迟炽繁、尉迟明月能够置身事外了。
想到两个女儿,尉迟顺心中五味杂陈,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尉迟氏和宇文氏就这么对峙下去,两边都平平安安,但这不现实,所以还是要想办法打胜仗。
和宇文温相比,宇文明比较好对付,但宇文明稳扎稳打的布置,没有太多破绽,尉迟顺又不能冒险出奇兵,因为他再也输不起。
正琢磨间,丞相派来的使者抵达军营,向尉迟顺传达消息。
人,确实是丞相身边的人,尉迟顺见过多次,于是问道:“丞相如何了?可安好?”
来人行礼后答道:“回胙国公,那一战丞相领兵撤退,被敌骑紧追不舍,身中数箭,但亏得铠甲护体,并无大碍,特领下官来传消息。”
尉迟顺闻言点点头,又问:“丞相没有书信让你带来?”
“丞相急着赶回曹州重整兵马,仓促间未有笔墨写信,便让下官带口信给胙国公。”
来人拿出一块玉佩,交到尉迟顺手上:“丞相命下官以此作为凭证,带口信给胙国公。”
尉迟疏看了看玉佩,这确实是弟弟尉迟之物,两人曾经约定,若事态紧急,相互间的使者可用信物作为凭证,直接传达口信给对方。
但尉迟顺和尉迟事前约定的信物不是玉佩,不过这玉佩确实是尉迟随身之物,尉迟顺认为弟弟是急切间命人带口信,所以用玉佩替代信物,这倒也说得过去。
“丞相有何口信呢?”
“丞相说了,如今官军新败,请胙国公继续驻军许昌,对付宇文明,切不可轻举妄动,丞相则在曹州和宇文温对峙,先稳住战局,再徐图之。”
。。。。。。
曹州,州治左城,城外军营,辕门处大量马车正排队等着入营,马车上满载着沉甸甸的物资,这是曹州各地输送来的粮草、布帛等物资,以备官军所需。
军营禁地,闲杂人等不得随意进出,以防细作刺探军情,所以要入营的‘闲杂人等’,必须经过盘查方能入营,入营之后卸下粮草、物资,做好相关登记后就得赶紧出来。
队伍一隅,一名年轻人正饶有趣味的看着辕门内军营情景,此举引得身边老仆不安,低声劝道:“郎君,军营可不能随意窥探,万一给人认为是细作,那可就麻烦了。”
“嗨,若看一看就会被人看去虚实,这军营的布置也太无用了。”
年轻人满不在乎,因为没见过大军营地,所以对于眼前这规模宏大的军营很感兴趣,不过见着老仆十分紧张,他笑了笑便转头看向别处。
运粮的队伍排起长队,至少有一里长,其中有各郡县输送来的物资,他的车队虽然排在前头,但等交接完毕怕是要到午后了。
他姓徐,名盖,家住离狐,离狐为曹州治下济阴郡管辖,而官军驻扎州治左城讨伐逆贼,所以官府要求各地良民输送粮草以备军需,徐家一贯是良民,自然要踊跃响应。
不响应不行,徐氏在离狐是大族,光是徐盖家就有僮仆千人、良田数百顷,在官府眼里是一等大户,若不带头做表率,下场可不妙。
所以作为嫡子,徐盖被父亲安排重任,负责督运粮草到左城军营交差,顺便在州城混个脸熟,为将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如今丞相亲自领兵驻扎左城,他若有幸在其面前露个脸,总是好的。
徐盖之父徐康,曾任高齐谯郡太守,徐盖祖父徐鹊,曾任元魏濮阳郡守,徐家世代官宦,眼光当然和一般豪强不一样,只要有机会,就要让年轻人在上位者面前露露脸,为将来入仕做铺垫。
所以徐盖不认为输送粮草是件苦差事,为了家族也为了自己,他到左城军营走一遭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带领部曲为官军助战就免了,因为风险太大。
时局动荡,徐家不会轻易把身家性命都押上去,因为一旦输了可是灭族之祸,徐盖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对于父亲的决定很认同。
该送粮草就送粮草,免得被官军杀鸡骇猴,可又不能过于“投入”,因为逆贼很能打,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了“官军”,到时候站错队的家族会很惨,和淮西那些豪强一般惨。
淮西发生的事情,或多或少为河南各地家族所知,对于某人的狠辣手段,大家算是领教了,如今此人就在亳州小黄,谁也不敢等闲视之。
对于曹州地界的家族来说,万一对方又打了胜仗,控制曹州,那么为家族计,现在还是低调些比较好。
“独脚铜人。。。为何会有如此诨号呢?”
徐盖喃喃自语,他还年轻,未有机会入仕,所以对于外面的世界颇为感兴趣,徐家人脉广,所以时常能听到别处的一些消息,关于“独脚铜人”的消息,徐盖多有耳闻。
就在这时,辕门处忽然喧嚣起来,大量士兵跑出军营,沿路维持秩序,让马车及闲杂人等退到路边,随后有数辆马车从营内驶出,在大量骑兵的护卫下沿着道路向北进发。
徐盖站在马车边,默默等着队伍经过面前,然而当马车经过时,他问到了鲍鱼的气味。
鲍鱼,是用盐腌制的咸鱼,气味很特别也很“冲”,家境富裕的徐盖对鲍鱼并不陌生,但对于此情此景,他有些错愕。
徐盖自幼读书,年纪轻轻就读了很多书,此时,他脑海里浮现自己在某卷书里看过的一段内容,心中惊疑不定。
秦王扫**,御宇天下,称始皇帝,数次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崩于沙丘之宫,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矫诏,秘不发丧,以棺载凉车中,走井陉道回咸阳。
因车发臭,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第一百八十四章 机会()
“让一让,让一让!莫要站在铁轨上,让开!!”
站在铁轨边发呆的男子,正琢磨这玩意是不是纯铁打造,闻言循声望去,见着迎面驶来的轨道马车距离自己只有十余步远。
他赶紧后退几步,不一会轨道马车缓缓驶过,上面满载着乘客,有乘客不住向窗外张望,满是好奇的表情。
没多久对向驶来另一辆马车,上面同样满载着乘客,看着这一奇特场景,男子有些出神,不远处同样有人如此,看着轨道马车发呆。
街道上人来人往,对此见怪不怪,西阳城每日都有外来客,见着行驶在铁轨上的轨道马车,都会出神。
西阳城有轨道马车,每日往返于铁轨上,铁轨贯穿全城,西达龙头山,东抵巴口港,极大方便了百姓出行,也方便了物资流通。
去年天子驾临西阳,就坐过轨道马车,至此西阳的轨道马车名声远扬,而江对面那条从大冶经武昌到夏口的轨道,同样广为人知。
每个第一次来西阳的人,都会跑来围观轨道马车,如果有闲钱的话,还会亲自坐上一坐,不过在马车上是垂足而坐,又和草芥之民、市井商贩挤在一起,有人不乐意,故而多以旁观为主。
轨道所在大街十分宽敞,轨道两侧是人潮如织的步道,街道两侧邸店栉比鳞次,热闹非常。
街边某处,食肆五味斋内,二楼临窗雅座,粟特胡商安吐罗正饶有趣味的看着窗外,看着轨道马车来来往往,片刻后看了看怀表,笑着向对坐的王越说道:
“轨道马车的载客量如此之多,难怪能够在半年内回本。”
王越闻言笑道:“载客的收益可不行,全靠载货的收益,一开始可不是这样,大王主张修建轨道时,大家都觉得以纯铁打造轨道浪费太过,又担心马车运行起来太麻烦,引起纠纷不断,所以没多少人看好。”
安吐罗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轨道一成,东西两端往来便利,交通便利了,商机就来了。”
“那是,大王的奇思妙想,某等佩服得五体投地。。。请。”王越举杯,和安吐罗碰杯后各自一饮而尽。
“安兄放心,那两面玻璃镜有特别包装,定然能平安抵达长安。”
“承王兄吉言,这几日有劳王兄了,请。”
安吐罗举杯,又和王越碰杯,然后各自一饮而尽。
安吐罗再次来到西阳,不由得为西阳日新月异的发展而惊叹,他因为家人还在邺城,为免身份泄露累及家人,所以此次在西阳有些藏头露尾。
虽然安吐罗之前便派驻掌柜常驻西阳,但他下榻之处却在五味斋。
五味斋是西阳王府的产业,除了经营饮食,也经营住宿,有上等雅院,从饮食到娱乐、住宿全包,安吐罗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惬意得很。
当然,费用是全免的。
他每日除了听手下掌柜汇报事务,就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关注玻璃镜的制作进度如何。
安吐罗此次冒险浮海南下,除了护送西阳王妃一行之外,还肩负一项重任,那就是完成一笔交易,他无论如何也要确保自己在交易中负责的事务能圆满完成。
极西之地的罗马国,其君主向粟特商人定了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只有中原的黄州西阳能做出来,所以安吐罗受同胞委托,必须亲自到黄州订货。
这面镜子必须按照罗马君主指定的样式、尺寸制作,而尺寸不小,可想而知价格不菲,当然售价更加不菲。
安吐罗因为协助西阳王妃南下,西阳王对此颇为感激,不但免了安吐罗的货款,还命人多做了一面同尺寸、样式的镜子,以为备用。
两面玻璃镜,分别用特制的箱子存储,这种箱子的结构十分精妙,一般的撞击无法损坏其中装着的玻璃镜,能承受长途运输时的颠簸。
大掌柜王越命人当众演示过这种箱子是如何的耐摔,安吐罗现场目睹之后,放心许多。
从东方的中原到西方的罗马,路途有万里之遥,粟特商队要运输易碎的玻璃镜,确实风险很大,西阳王如此慷慨大方,多做一面镜子不说,还有特制的箱子运输镜子,让这笔交易多了一份保障。
他在西阳王这里是免费拿镜子,箱子也不用钱,不过交到合作伙伴那里时,必要的费用还是要收的,也不枉费他为了冒险南下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只要玻璃镜平安抵达敦煌,那么安吐罗就能收回成本,而此行的收益,却才是刚开始。
他冒着巨大风险协助西阳王妃南下,西阳王为此给出的馈赠不止玻璃镜,来自岭表的蔗糖,会为安吐罗及其家族带来不菲的利润。
蔗糖之中,有如霜般洁白、细腻的白砂糖,有如冰晶般的冰糖,还有红色块状的红糖,这些来自岭表的特产,在去年年底进入中原后,有着巨大的销路。
与此同时,还有各种海外香药,都经由新开辟的商路,从岭表广州一路北上,过大庾岭、彭蠡湖抵达黄州。
又从黄州去安陆、襄阳、穰城,再由武关道入关中直抵长安,出去香药不说,蔗糖在长安的售价,可比传统的糖要高得多,利润同样高得多。
安吐罗的家族在关中同州,通过和族人的联系,他知道如今的长安朝廷已经稳定下来,重新掌权的权贵们,还有各式各样的大户们,对于白砂糖、冰糖、红糖的需求很旺盛。
每有新货抵达长安,瞬间就会被一扫而空,蔗糖如此热销,还和天子有关。
来自岭表的各类蔗糖,其上等品已经成为贡品,成为天子褒奖臣子的赏赐之一,此举直接带动了人们对蔗糖的追捧,而商贾想要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拿到这几种蔗糖,就得来黄州找门路。
西阳王以黄州商会为工具,又和岭表豪族密切合作,牢牢控制着蔗糖的货源,无人可以撼动,但西阳王向来不吃独食,想要做蔗糖买卖的各方人士,只要能和黄州商会达成协议,就有资格分一杯羹。
但要达成合作,就得有利益交换,不是谁都能出得起要价,安吐罗本来也没把握,但现在不一样了。
他协助西阳王妃南返,不需要付出什么,就如愿以偿有了蔗糖的货源,但安吐罗还想能更进一步,大掌柜王越对此做不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