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春虽不知桂重阳箱子里到底装了什么,可也知晓这是小堂弟的全部身家,丢了什么都叫人心疼,便主动抬了箱子下去,留在客栈门口看马车。
小二之前接待的桂重阳入住,自是知晓他随身箱子多,因为雇了两辆马车,一辆是拉货的平板马车,一辆是载人马车。
一口一口箱子抬下来,挨着个的摆上马车,引得不少人留意这边。
眼看马车旁边只站着一个穿着寒酸、面相憨厚的桂春,就有街上闲汉蠢蠢欲动。
桂春只盯着箱子数,浑然未觉。
江五爷惦记侄子,一直留意客栈这边,察觉不对劲,踱步过来,对桂春道:“这些……都是桂重阳的行李?”
桂春点头道:“嗯,南边没人了,重阳应该是将家里能用的都搬来了。”
桂春没出过门,不知道北京与南京的距离,江五爷却不会那样天真。就算走水路比走陆路花费少,可随身带这些行李,几千里路的船资也不菲,里面可能装着寻常家用的东西。
桂重阳不过十二岁,有什么倚仗与底气,千里迢迢的独自回来?他真的是一个人回来的?江五爷满心疑惑,都压在心里,面上只有对桂春的亲近。
几个惦记马车的地痞闲汉认出江五爷来,都老实下来。能开茶楼的,自然是黑白两道交好,不是几个闲汉能招惹的。
桂重阳在客栈账房处结账。
“押金五两银子,甲子号套房一间两晚,一晚三百钱,共计六百钱,退换押金四两四百文。”客栈账房拿着账册与算盘,“噼里啪啦”算着。
桂重阳没有异议,签字,收回了退还了押金出来。
看到江五爷在马车前的姿态,桂重阳一愣。
桂春只当自己叔叔是亲近自己才凑过来说话,桂重阳却看出他的用意。虽说知晓是借了桂春的光,可桂重阳还是心中一暖。
小二已经带伙计抬着最后两口箱子出来,在最后装上马车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两个箱子倾斜到地,里面的东西有些落地,街口巷尾那些窥视的目光忍不住再次望过来。只见一口箱子露出半新不旧的棉布行李,还有一身带补丁的衣裳;另外一口箱子,都是页面发黄的旧书,还有些文稿。
再看桂重阳身上装扮,浑身上下不带半点金玉之物,那些原本跃跃欲试的闲汉地痞就有了推断,只当是个寒门读书郎。
小二连忙为自己的“失误”对桂重阳道歉不已,桂重阳亲自扶了小二,顺手将一块碎银子送了过去。
小二又大声吆喝那些摆箱子的伙计:“都小心些,十来箱子的书,不好弄脏了。”
伙计们应了,将十二口箱子仔细摆好,又用绳子固定。
江五爷将桂重阳与小二的小动作看在眼中,嘴角抽了抽,却也不得不佩服这个才回来的堂侄子机灵。读书人眼中,书本既然是无价之宝,可在市井闲汉眼中,都是带晦气的穷酸物,不值得惦记。
桂重阳初来乍到,十几口行李难免惹人窥视,十几口箱子则是另说了。
桂重阳见江五爷无意开口,便主动道:“五叔哪日方便,麻烦五叔带我往衙门去落户。”
江五爷想了想道:“早晚都要落户,早办早安生,就今日吧。我随你回去走一遭,取了大伯家的户贴再回来。”
虽说桂重阳用了小手段,可江五爷到底不放心他们这样回去,便寻借口想要带两个人手送他们回去,不想桂重阳已经从怀里掏出一物:“五叔,我今早出来前,跟表姑要了家里的户贴,倒是正便宜。”
桂爷爷与桂奶奶虽没了,可之前梅氏已经是养女身份落户桂家。这倒不是桂爷爷与桂奶奶有先见之明,知晓自家儿子另娶,而是因为心疼这个外甥女,给她留了条后路,遇到合适的时候改嫁方便,却是正好便宜了桂重阳,不用再为名分的事情节外生枝。
江五爷不由又高看了桂重阳一眼,点头道:“如此正好,那我们现在就往衙门去吧。”说罢,又吩咐桂春留下看车。
有江五爷在,桂春自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连忙应了,目送两人离开,又担心江家的人看到江五爷亲近桂家人不快,总是不由自主的望向茶楼方向。
“开蒙几年,四书可通读了?等守孝期满后,能下场吗?”江五叔想起那落地的一箱子书,还有不少笔记,问道。
桂重阳道:“五岁读书,开蒙七年了,也算粗通。嗯,到时候想下场试试,总要有个功名,也好支撑门户。”
桂重阳没有提那些做族长的话,记在心里就好了,不需要挂在嘴边反复提及。‘
江五叔看看桂重阳的小身板,不容乐观,皱眉道:“上进心重要,身体也重要,你既是长房独苗,就当知晓爱惜自己,不要让长房断了香火。”
这话直白,却是只有自己人才会说。
“五叔放心,侄儿会好生好好爱惜自己。”说到这里,桂重阳停了一下,道:“倒是江家这边的事,侄儿听春大哥也提了两句,既是他们家的姑爷都盯着茶楼,五叔是什么意思?是想要争,还是不争?不争的话,那五叔回家可好?”
第十五章 木家村新人报道()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江五爷却觉得万籁俱寂。他自然是听清楚了桂重阳的话,心里跟着发堵,随即安安叹气,还真是孩子话。
桂家是“家”,江五爷不会忘了自己个根。如同妇人嫁人有合理,赘婿也有归宗的。身为人子,父母年迈,他原意侍奉膝下,可是木家村那边侄子们都大了,将到娶亲生子的时候。
这两年江老爷的态度不阴不阳,江五爷也生过归宗的念头。桂二爷爷家的房子,比桂家老宅略宽敞,可也不多。正房三间,左右各两间厢房。当时分家盖房子的时候就规划的好好地,两个儿子,东西厢房分住,不想两个儿子一个死了,一个出赘。还好,如今两个孙辈大了。
另外做人要有良心,江五爷就算是归宗,也不会是从赘婿转为女婿,肯定不会撇下江氏。可江氏身体孱弱,身边离不得人侍候,也是经常寻医问药,住在乡下压根不现实。
江五爷也不再把桂重阳当成孩子,便也不说那些虚话,拍了拍他的肩,实话实说,道:“你五婶身体不好,住在镇子便宜些……”
桂重阳却是眼睛一亮,这话只是说不会回木家村住,可却没有说不会离开江家。
人心换人心,江五爷也不是个木头人,江老爷防备,江家几个姐夫诋毁,想来也然他疲惫。
桂重阳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只道:“春大哥与秋二哥都不小了,家里长辈话里话外都担心两人的亲事,到时候说不得还要五叔多操心。”
江五爷虽听着小大人似的口气心中暗笑,可也知晓他还好心,点头道:“那是自然,我是他们的亲叔叔,自然当为他们兄弟做主。”说话之间,却是若有所思。
桂重阳心中得意,要是之前江五爷还因为犹豫到底离不离开江家,到底什么时候离开江家,此刻为了叔叔的责任也该有所抉择。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桂重阳有了计较,就转了话题:“侄儿回来,带了些许银钱,之前想着是置地,可到底来钱慢,五叔可有什么来钱的出路?”
江五爷闻言,不由又看了桂重阳两眼,原本见桂重阳小动作不断,以为是个有心机的,没想到这回又实诚上了。到底是没将他当外人,江五爷心中微微感动。
江五爷道:“做买卖虽比地里来钱快,可没有不担风险的。越是来钱快的买卖,损本的风险越大。你既是要走举业,还是置上几亩田,安心读书为要。不过这几年木家村周边的地不好买,实在不行我托人打听一下铺子,要是够一个铺子的钱,收租也是一条出路。”
这两种方法自然是桂重阳心里都否了的,不过土地不着急买,要是做生意的话,自然有个铺子为好,便点头道:“我懂得少,那就多劳烦五叔了。”
过去江五爷总是惦记两个侄子,不乏各种照顾,可两个侄儿都是战战兢兢,虽说晓得他们是不想让自己为难,可到底让人心里难过;如今这个新侄儿却是个大方的,这般信赖自己。
早年江五爷也恨过盗银出走的堂兄,可这些年经历各种人情冷暖,恨意已经淡了。当年叔伯兄弟五哥,前三位兄长年纪相仿,比老四、老五大好几岁,因此最小的两个虽差了五岁,可还是相处最多的兄弟。
如今逝者已矣,江五爷便也只念桂远的好,倒是真的将桂重阳当成了侄儿。
等到了县衙,自然是走的侧门,江五爷一路畅通的带着桂重阳到了户房书吏所在。
办事的小吏是个三十七八的儒生,与江五爷见了,称兄道弟。听说来的是江五爷的侄子,小吏摸摸腰间,眼见没有其他东西,便直接给了一串铜钱做见面礼,道:“好孩子,师伯手上也没什么见面礼,拿去买糖吃。”
桂重阳心中惊奇不已,这江五爷不是赘婿身份的商人吗?有句俗话,老百姓都知道,那就是“衙门两张口,没银子莫见来”,不是当江五爷掏钱买人情,给自己落户;怎么成为师兄弟见面寒暄,这是从哪里论的?
江五爷道:“钟大哥,当不得。”
钟小吏做生气状:“难道你我不是都出自袁先生门下,我怎地当不得你一声师兄?”
江五爷涨红了脸,喃喃道:“师兄。”
“这就对了,你打小是个有主意的,怎么大了反而婆婆妈妈起来。你当年没有下场,先生念叨至今。你那老泰山既是想要外孙做嗣孙,你也为自己想想,别一心做牛做马不落好。不说别的,归宗下场考个童生,当时难不住你,到时候想谋个差事养家糊口也容易。”钟小吏显然与江五爷极熟,知晓他处境不堪,苦口婆心劝道。
江五爷点头道:“劳烦师兄操心了,我也正有此意。”
虽说江五爷是读书识字,可有功名没有功名到底不同。加上他之前是赘婿,即便离开江家,历史也无法抹去,唯一能增加资历与身份的就是县试了。
桂重阳在旁听了,却是意外之喜。
江五爷与桂春、桂秋兄弟不同,是正经上了六年私塾,既是能让私塾先生主动免除学费,又在辍学后十几年还念叨,显然读书资质出众。
不过到底生疏,与那些一直寒窗苦读的学子无法相比,所以两人说的都是童生试,没有提及院试。
可是一个童生也不错了,总比寻常农人与商人社会地位高。
桂重阳还在思量,江五爷与钟小吏说完话,向他要户帖。
两份户帖验看无误,又是熟人经办,自然是顺顺当当落户成功。
等到叔侄两个从县衙出来,桂重阳怀里的户帖依旧是两份,可他的名字已经从旧帖注销,迁移到木家村桂家户帖上,从今天开始就是木家村的村民了。
黄昏时分,木家村村口就来了几辆马车,立时引得不少村民探看。
待看到来人里有桂春叔侄,少不得有人指指点点,却也无人上前。江五爷虽被他们私下里谩骂是“买身买姓”低贱赘婿,可却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没看到他身后带着几个健仆,出入是老爷派头。
村人原本猜测是江五在江家掌权,才这样买了几马车东西过来贴补父母,却没想到马车往桂家老宅去了。
等看到是桂重阳指挥人卸车分配,远处眺望的村人就知晓,这桂远家的小崽子是带了行李回来,真的要在木家村住下了。
可是杜村长那边,就点头他落户吗?
村人不知桂家叔侄已经先行一步,还等着看杜家与桂家对上。
村里最阔气的一处三进青砖四合院里,杜村长慢悠悠道:“回来住也不代表就是木家村人,现在哪里是那么好落户的,如今口粮地有限,我也没法子……”
第十六章 父母爱子()
杜村长面前坐着的不是别人,而是一个少妇,穿着细绸衣裳,脸上涂着细粉,看着不过二十七、八岁模样,正是杜村长的填房李氏。
李氏是桂大原配之妻,本是三十四、五岁,“九丁之难”后改嫁,因这些年日子富足安逸,不像寻常农妇那样操劳,看着比实际年岁年轻许多。
李氏却没有杜村长那样淡定,眉头轻蹙:“可江五是什么意思?亲自送了回来,这是要给堂侄儿撑腰?”
杜村长年过半百,与李氏老夫少妻,加上李氏生了杜家唯一的男丁,向来最是疼李氏不过,不过眼下听她这般关注桂家,也耷拉下脸,斜着眼瞅她,道:“你怎么老惦记桂家,是不是好日子过腻了,又想那些有的没的?”
李氏闻言,立时竖起眉毛骂道:“放你娘的屁!老娘为了哪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