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昭等人会拥护自己儿子继承自己徐州之地,但是自己现在一无所有啊!

    看来,回去就得赶紧同甘姑娘拜堂结婚才行!

    脸色稍微白了一下,旁边诸葛瑾指着樊能军师说道:“汝欺我徐州无后么?我主公尚有义子,足以继承大位,到时候整顿兵马,就是尔等死期!”

    诸葛瑾说完,陶应突然一拍大腿,自己怎么突然忘了自己还有个义子呢!自己要是突然死在了外面,那义子诸葛亮肯定会继承自己的位置,然后替自己报仇的!看来,自己收下这个义子,果然没有错啊!

    “不过,我义子聪慧有佳,早晚你们会知道他的厉害!”

    若诸葛亮长大后,陶应想想都觉得自己就会势不可挡!那时候自己有丞相张昭、孙邵等人治理徐州之地,又有新式官吏学员源源不断的毕业,然后补充到徐州各地去改革,到时候粮食丰收,有了粮草,又有于禁、赵云等人为将,诸葛亮为帅,还有谁敢小觑自己徐州之地?

    提到义子,那军师似乎知道些,因此忙想怎么对付陶应这招。军师还未想出来,诸葛瑾便大叫道:“汝定是孙策派来的奸细!刚才若不是你阻拦,樊能将军大军一出,早就将敌将孙策战于马下。到时候刘刺史定会任命樊能将军为兵马大都督,那时肯定会一举荡平袁术南下之军!是你,是你故意陷樊将军于不仁不义之中,说,孙策给了你什么官职,给了你什么好处?”

    诸葛瑾一招以攻待守,樊能果然本能的就离自己军师远了一步。军师慌忙反击道:“你血口喷人!你有何证据我通敌?”

    两人正在大骂之时,这时突然有小兵喊道:“不好了,有人上来了!”

    樊能往下看时,果然见小树林旁杀来一支兵马,那兵马有两百多人!樊能此时若动手,定会被人发现,那时想去投靠孙策,孙策会接纳自己吗?

第二百一十一章 智斗樊能() 
诸葛瑾似乎发现了这一契机,慌忙对樊能说道:“看,我援军已到,若此时动手,樊将军知道甘太守与太史慈将军的勇猛,在加上我主公的亲卫军,我不信樊将军能半柱香之内攻下我军。那时我军援军杀来,将军就是走也走不掉了。”

    “就是杀了我,孙策亦不敢留你。孙策只会将你赶到刘刺史那里,让我徐州与你汝主公相互攻杀,樊将军扬州罪人也!”

    诸葛瑾说完,陶应也在旁边补了一刀。

    徐盛军马来的很快,近百骑兵一阵风似得赶来,旁边鲁肃也看不下去了在旁边说道:“将军若行事就快动手,杀之北上走袁术,或北投曹公,未尝不可也!”

    鲁肃这一神补刀,樊能伸向腰间的刀一点点的拔了出来。陶应望着鲁肃,恨不得马上掐死他!若樊能动手,自己率先勒死他!

    鲁肃说完,樊能却又将拔出来的刀一点点的放了下去。瞅了半天陶应这才说了句:“待我禀明我主公再作定夺!”

    樊能说完也不顾军师的阻拦,掉头就领兵朝自己大营而去。樊能一走,陶应扑腾一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吓死我了,差点死在了一个无名小将之手。子瑜,今日多亏了你,回去我定要重赏与你!”

    陶应刚说完,甘宁突然飞起一脚就将鲁肃踹到在地,然后骑在他身上就揍他,拉都拉不住。

    “我主公如此对你,你竟然想害死我主公,你简直狼心狗肺,我都看不下去了,我要揍死你!”

    甘宁一边打一边说,陶应上去将他拉开了,太史慈也过去拽着了甘宁,现在不是讨论这事情的时候,现在赶紧下山才是王道。

    “各为其主,兴霸莫要怪他了。”

    将甘宁拉开后,太史慈见陶应,原本以为陶应是个三十多岁的人呢,没想到甘宁看上去年轻无比,似乎比自己也大不了几岁,跟那江东孙策倒是一样年少有为。不,是比孙策有为多了,孙策如今还是跟袁术打工呢,而陶应已经名盛一方了!

    诸葛瑾将鲁肃扶了起来,鲁肃叹了口气:“天不帮我主公啊!”刚说完,甘宁又要上前揍他!

    陶应亦不去管他了,打就打去吧,正好替自己也出出气。不去管甘宁,陶应走到太史慈身边握着他的手说道:“太史将军,今日终于相见了!太史将军信中所言,是否当真?”

    太史慈这才想起似乎上年自己老乡就劝自己归顺陶应,陶应还许诺了他很大的官,只不过自己见都没见过陶应,压根就不相信而已!

    禁不住老乡老是烦自己,于是太史慈便说了句让陶应南下来见自己,见自己的话就投靠于他!没想到陶应还当真了,居然真的千里迢迢跑来看自己的了。

    “主公!”

    太史慈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动,只是单膝跪下便道了一声主公!徐盛领着兵马赶到了山上,此时樊能已经走远了。徐盛问陶应追不追樊能,陶应挥挥手说道让他去吧!

    陶应挽着太史慈的手一边往山下走,一边说道:“我南下,只为将军尔,如今寻得将军,便不会在南方逗留,今日将军就随我一同启程前往彭城国吧,到时候将军替我镇守在北方,我便将我彭城国北方大任,尽托给将军也!”

    太史慈想知道自己是什么官职,但是初次投靠给陶应,他千里迢迢来寻找自己,感激之言还说不玩,又岂能问官职?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路思索而来,陶应也一直想给他什么官职。太史慈是猛将也,刚才自己也看的出来,自己手下能当做太守的位置都分封出去了。原本想将山阳郡分封给他,但是山阳郡太大,必须有重量级别的老将镇守,自己阵营里只有于禁、曹纯、臧霸可担任此职务。

    但是曹纯要镇守陶陵镇,于禁要镇守彭城防止淮南袁术,因此只有臧霸能北上镇守山阳郡,阻挡曹操与吕布。

    太史慈的领土不能太大,他还需要太多的锻炼,但是也不能太小,以免寒了他的心。而且好钢得用在刀刃上,综上所属,想了想,陶应突然想起一个地方来,那就是北方的石亭镇!

第二百一十二章 苏州新政() 
从山上带着太史慈和曲阿小将返回自己的驻军营地,天已经到了黄昏时分,南方的七月初的阳光有些昏黄,不是很热,万物都被笼罩在了这一天最后一抹金黄里。

    回到大营,陶应忙召集军医给曲阿小将治病,并嘱托军医,无论用多好的药材,一定要救这小将的性命。

    安顿好众人后,陶应便召集诸葛瑾与等人商讨回去的对策。如今彭城张昭又送来书信,言吕布占领徐州之后,曹操便上表汉帝,封吕布为徐州牧,总督徐州兵马。如今野心勃勃地吕布正命张辽率领兵马近一万余人再次从鲁国出发准备进犯沛国。

    而且从南方战场传来的消息,刘备听闻郯城县已丢,料定自己战不过袁术,于是便领兵带着自己大哥陶商又返回去不要脸的投靠了吕布,这下让吕布又名正言顺起来,这下可气坏了陶应。

    大营外,巡逻的士兵络绎不绝,大营内,烛光照亮了小小的天地。陶应坐在案牍前一筹莫展,诸葛瑾等人在旁候着也是不语。陶应真希望身边能有一个绝世谋士,可惜,诸葛亮却还年幼。

    “此去沛国近千里之遥,我们赶回去恐怕也为时已晚,以我之见,我们不如先解决南方之忧,再与袁术讲和,与刘繇继续同盟,再北上收复原下邳之地,让彭城国领土与广陵郡连城一起,这样以后易于防守。”

    诸葛瑾思考了半天后,终于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

    “北方该如何是好?吕布骁勇,若给他足够的时间,彭城不保也!”

    诸葛瑾说完,徐盛在旁边反驳了起来。

    诸葛瑾望着徐盛,徐盛此刻正坐在自己对面的案牍边。他身上的铠甲还为卸去,腰间的长剑似乎还在诉说着徐盛的勇猛。

    诸葛瑾朝徐盛一稽首回道:“以我只见,平定广陵北方不过一个月之间。我大军北上,如今原下邳之地郡县首领皆惶恐不安,他们惧怕袁术的攻略,又担心残暴的吕布横征暴敛,因此只要主公抛出橄榄枝,他们定然依附!”

    这个问题似乎真的很好解决。因为毕竟那些领土是徐州的领土,那里的百姓早就思念和平久也。放眼徐州,能够和平的除了陶应领导的土地之外,还有哪里呢?他们原本一心跟刘备,但是如今刘备也丢了徐州之地,现在已经跑去跟吕布混去了。

    “那南方之地该如何解决?”

    许久不说话的陶应说话了。

    诸葛瑾指着南方说道:“主公,刘繇樊能欲害我等,正好以此为借口指责他不仁不义,然后今夜便起兵返回广陵。然后再修书与孙策,与之言和,孙策今日见识到我军的厉害,定然不会与咱们徐州为敌,若我军与刘繇联军,他定然攻不破,因此定会选择与我们联合。”

    几个人商讨到了半夜,后半夜时分,陶应突然宣布,让各将率领本部军马缓缓北上。让甘宁率领水军断后,赵云陆地上率领本部兵马断后,徐盛为前锋,自己坐镇中军,从二更开始撤军。

    等到天亮之后,陶应大军已经扯到了三十里开外。

    陶应撤退时,还不忘了把鲁肃给带给走了,这让鲁肃郁闷不已。天亮后,陶应使者便分别往曲阿和孙策军营送去了一封信。

    刘繇接到信时,信中点名自己为了信义来救盟友,却不想樊能欲取自己性命,自己不得已而北上回自己的领土。

    刘繇大怒,让人将樊能抓来,樊能跪地求饶,说是副将的主意,但是自己并未听从他之言。刘繇又要去抓副将,但是樊能副将早就趁夜逃走去投靠孙策了。他副将走之前,还带走了近两千军马。

    知道这个消息后,刘繇更是气愤不已。

    另外一封信送到了孙策那里,信的内容很简单,陶应愿意与孙策井水不犯河水,以后各自镇守自己的领地。若孙策胆敢进犯吴郡与广陵半步,陶应定将率领整个徐州兵马将孙策大军碾压成粉末!

    一份公文,后面又有一封私信。私信内容无非是陶应与他算了一卦,让其莫要打会稽的主意,否则命休也。

    孙策看完信后哈哈大笑起来,以为陶应怕了自己,已经领兵北上了,只有周瑜在旁边皱着眉头说道:“徐州二公子征无不胜,如今为何突然撤兵?这其中肯定有蹊跷!”

    孙策站在一处上坡上指着远处的樊能大营说道:“公瑾莫要担忧,他走,正和我意。如今樊能军中已经有近半人投靠于我,只需今夜袭营,他们退入曲阿城中,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定能取下曲阿!”

    周瑜点了点头,望向远方,一处大营周围插满了鹿角,巡逻的士兵举着长枪成队的走着,一处处帐篷仿佛辽阔大地上的一处处隆起的山丘。

    从曲阿撤兵进入广陵地界,过了长江,陶应下令给苏州太守陈登,让其扩招兵马,粮草由广陵供应,然后让兵马不断在苏州一带开荒种田,再招募百姓与山贼,让他们返回耕种。

    为了鼓励生育,然后让苏州大片的沃土变成良田,陶应更是下令,苏州郡凡是生下小孩,便奖励土地,而且生育十个以上小孩家庭免除一半粮税,并且给予土地,政府还特殊照顾给及粮种。

    这个政策颁布后,定期为十五年,十五年的时间里,苏州的人口肯定成直线上涨,那时候苏州便会成为南方第一大郡!

    从长江渡江到广陵后,广陵水军已经招募到了近两万余人。此时南方的兵马总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北方,但是此时种粮产量,南方却还不及北方的一半。南方多种水稻,改良水稻还未产生,水稻产量很低。

    而且水田与旱地所用肥料也不尽相同,所以为了解决南方粮食不足的问题,陶应便在苏州郡苏州城设立了一所学堂,取名为苏州水稻学堂。水稻学堂主要用来研究改良水稻,然后再研究适合水稻的肥料以及各种杀虫农业等等。

    为了打造好苏州水稻学堂,陶应更是让其下属了苏州肥料厂、农药厂等等未来工厂。为了安全考虑,陶应暂时将苏州水稻学堂设立在了广陵郡广陵城。因为广陵也是产水稻,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广陵更为富庶,广陵城作为广陵首府,人才更多,所以组建起来,会发展更快。

    一旦苏州稳定起来,兵马强大起来能够守得住孙策的攻击后,再将学堂迁往苏州。到时候再留下些师生,正好可以组建成新的广陵水稻学堂。

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方休战期() 
在农业为根本的年代,军队则是农业能够正常发展的保证。因此为了能够为以后评定南方做准备,陶应又在苏州旁边的太湖里设立了苏州水师学堂、苏州船舶建造学堂。太湖是天然的水军操练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