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百姓,这到底需要多少粮食啊!

    不过,现在似乎不是该想这件事情的时候。

    沿着彭武大道一直到彭城北门。抵达北门时,往不远处望过去,又一条大路在彭城北门外五里处汇合了,这条大路是修往广戚的。彭广大道修建了近五个月时间,由近数万百姓参与修建。

    广戚大路从彭城北门出发,经过留县到达彭城最西北的广戚。抵达北门后,抬起头望着高大的城墙,彭城的北大门已经修建完了,高耸的城墙有近八米多高,就是那洛阳城城墙也不过六米。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刻意讨好自己,彭城外城墙刚修好两处,正好是北面的城墙和西边的城墙。

    而陶应正好要从北方回来,见城外大批军马来了,彭城代理太守陈登以及严畯慌忙出城迎接。百姓更是拥挤到了五里外的彭广大道与彭武大道交合的地方前来欢迎了。随着喧天的锣鼓声,陶应与陈登等人一同进了城。

    城北门是要经过一条河的,这里是泗水与汳水的交接处,泗水是流经徐州北方的最大的河流之一,而汳水更是从黄河经过整个兖州流经而来,两大水系在此交汇,注定彭城是一个水运特别发达的中转站。

    而北门却不是码头,从吊桥上渡过护城河,陶应进入北门。北门修建的异常宽阔,能并行四辆马车,这是按照陶应的要求修建的。陈登不明白陶应为何将彭城打造的仿若洛阳一般,甚至比洛阳还要繁华。

    进了彭城,彭城北区的主街道和生活区已经修建完城,一条大河也沿着北区缓缓流过,周围也种满了各种树木。骑着马,陶应在人烟有些稀少的彭城北区走了近一炷香的时间,此时的彭城,虽然看上去有些破破烂烂,特别是在秋日的阳光里有凄冷,但是陶应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彭城早晚会发生更大的转变,那时的彭城方是四方来朝之地!

第一百零二章 路有饿死骨() 
彭城一共分为四个区,靠近北门的是北区,靠近南门的是南区,西门的是西区,东门的是东区。北区与西区已经修建完毕,除了宽阔的街道,还有一排排布置整齐的古代建筑群,城市很大,就是人烟有些稀少。

    老百姓只是负责修建彭城,但是却不允许在这里居住。这里到底要住什么人,他们也不敢询问。到了彭城最中央处,是陶应花费了近数万两黄金打造而成的占地近千亩地的连绵建筑群,仿若一个皇宫。

    中间的大殿已经修建好,高耸入云的主殿最为壮观,似乎刚入彭城抬眼便能看到。主殿旁边,分布着六个分殿,经过快半年的努力却只建好了两个。

    不过望着眼前宏达的工程,加上简陋的工具,能有这样的进度,陶应已经非常满意了。走在有些混乱的工地上,那些负责修建大殿和墙头的百姓和士兵也不曾停歇下,依旧不停的忙碌着。

    望着一群群忙碌的百姓,陶应转头对陈登问道:“上次咱们抓到的曹军俘虏还有多少人?”

    陈登忙在旁稽首道:“回禀主公,从曹操那里俘虏而来的一万六千三百十七个俘虏,如今剩下不到一千人了!”

    一听不到一千人了,陶应先是吓了一大跳。才仅仅八个月时间,奴隶们竟然死了一万五千多人!这到底都是怎么死的啊,难道彭城士兵折磨他们了吗?陶应走之前可是下令不许虐待战俘的,而且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供给他们吃的!

    见陶应脸色有些不解,陈登忙又说道:“俘虏有近一半是因为饿死的,还有近千人得病死了,剩下的多是累死的!”

    “为什么不给他们粮食呢?生病了为什么不给他们医治呢?”

    陶应依旧有些生气,虽然那是战俘,但毕竟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只是陈登却低着头辩解了起来:“启禀主公,主公领兵北上,新收获的粮草尽数被征当了军粮,而旧粮草又多半发给了百姓。别说是战俘了,就连我们也只能一天吃一顿。城外的野草都被士兵们吃完了。要不是百姓敬畏主公神名,恐怕他们连城内咱们刚移植过来的树皮也要被吃了……”

    陶应听完,莫名的一阵心寒。他见到郯县穷苦的百姓在城外无所依靠,他便想着拯救他们。于是还想让他们来彭城,可是却不曾想自己这里早已是浮尸遍野。陶应没有看到那满地的饿的如同稻草人的百姓,所以他不敢相信,有时候饥饿到底有多可怕!

    就是那些饿死的人,陈登也不忍让陶应看到心寒,于是陶应回来之前,陈登便将尸体全部焚烧掉了。

    “那百姓是否有伤亡?”

    陶应说的声音很低,他甚至都怀疑自己说的话自己能否听到。陈登弓着身子半天才决定实话实说。旁边严畯望着陈登,示意他不要说,但是陈登似乎知道陶应的脾气和为人,陶应不是一个残暴的主公,他一直都这么坚信,虽然他以前是。

    “启禀主公,百姓要修建城墙,又要建造大街和宫殿,本来已经够劳苦了,主公却断了他们粮草,是在是不智啊!主公实在不该领兵北上,主公收缴了粮草,百姓本还可以吃野菜充饥,但主公又下令在彭城和下邳国招兵,一时间青壮年百姓不忍饿死,皆放下农活跑去当兵,百姓手中唯一剩余的粮草也被征完了,百姓多有饿死……”

    陈登说完,旁边一群人皆低着头,陶应现在才明白为什么陈登当初那么坚定地阻拦自己出兵了。用后人的话,自己这就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而且自己真正当上了一次最残忍的君主,在他主政彭城国这八个月时间里,彭城国至少有近数万百姓活活饿死。

    数万百姓啊,当真是可以用浮尸遍野来形容了吧!

    死去的百姓,像一道闪电,击开陶应满是阴云的世界。仿佛是一道晴天霹雳,让陶应彻底惊醒了,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他再怎么难过也无济于事了。

    于是陶应指着依旧在劳作的百姓说道:“元龙,我不该不听你的话,我有罪于彭城百姓。明日我便写罪己书,你去告诉百姓,属于彭城的黑暗的日子过去了!这一年内,我决不再出兵攻伐,百姓也停止服徭役,还百姓自由,与民修养生息!”

    陶应说完,陈登、严畯突然跪在地上大呼道:“主公英明!”说完,两个人都激动的眼角流出了眼泪。没错,彭城人甚至徐州人都把陶应当做神灵,他的话就是让百姓都去死,他们也都心甘情愿。

    但是陶应不愿这样,他想能有个人能时常提醒着自己,他不想看到由于他的自我崇拜,让彭城出现一阵阵的浮夸风和大/跃进,毕竟那是个黑暗岁月。

    建设不能大/跃进,任何时候不能自我崇拜,否则会迷失自我!这是陶应回到彭城后感悟最深的一句话。陶应让陈登去传令,让修建宫殿和城墙的百姓皆回家耕种,同时又传令各个县要谨记不要犯下类似错误。

    陶应猜测的没错,其他州县之所有能够在战后快速的修建城池和大路,无不与他们想讨好陶应这位给徐州带来和平的神有关。当年陶应生活的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情,很多都在彭城发生了。不过幸运的是读史可以明智,陶应意识到了自己错误,很快就便纠正了这股歪风!

    传完休养生息的命令后,陈登等人又陪着陶应一直到了一处修建好的一处宫殿群里。这处宫殿一共有近十处小院,每一处小院都装扮的特别精致。假山溪流,竹林,雕花的窗户,大红的木门,坚固柱子,宽敞的屋子,无不诉说着他的美丽。

    几人在中央大院中的一处凉亭里坐了下来休息,听着陈登汇报着这一段时间的彭城国的信息,陶应有时候眉头紧锁,有时候又一脸笑容。

    原来在陶应离开的这几个月里,虽然牺牲了数十万百姓,但是却修建好了彭城到广戚以及武原的大路。往西又修了一条彭砀大路,从彭城出发经过萧关一直到砀县。原本砀县是属于豫州的,但是萧关投降以后,随着陶应在北方的连续胜利,让饱受南方强大的袁术的欺压的豫州诸郡皆欲投降陶应以求自保。

    原本他们想投靠曹操,因为在北方战场上,曹操战无不胜,投靠曹操能给他们安全感。但是自从陶应战败曹操后,他们也便改变了主意。于是经过萧关县令的举荐,砀县也申请加入了彭城国的怀抱。

    于是一条崭新的彭砀大道便这样修成了,从六月到十一月这几个月里,百姓不光修了彭砀大道,往南更是修了彭甾大道,彭甾大道从梧县经过时又修了一个三叉路口通往了梧县,同时彭城与徐州旧治所下邳城也完成了融合。

    其实说是大路,与后世见到的水泥地完全不同。后世有国道和省道,但是那些都是用石子和水泥铺成的,那些工程量,岂是汉末能够做的来的?陈登主政时期的大路都是土路,只不过是让乡亲们不要在上面种地,然后用热土一点点的夯实了而已,条件好的地方,又不过是放了些石子在上面而已。

    所以这样的大路修建起来特别快,规划到哪里就由当地的老百姓们自己解决。虽然这一时期彭城累死的百姓很多,但是望着一条条崭新的大路,还有快速崛起的彭城,陶应还是吸引了无数兖州、豫州、扬州和徐州百姓以及大族们的竞相投靠。

第一百零三章 淮南霸主袁术() 
彭城开始休养生息,但是世界却不太平。

    如今兖州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大战,初战就失败了,百姓多有南下逃难的。

    扬州袁术仗着有大将军孙坚,攻城拔寨无往不胜,很快就占据了整个扬州。占据扬州后,又开始往豫州侵占,同时又往荆州扩张,他的势力发展的最猛,已经成为南方一霸。

    扬州与豫州等百姓听闻彭城无战事,而且彭城相陶应又是传奇般的人物,加上彭城的诸多的优良政策,越来越多的难民选择了不去扬州逃难,而是来了彭城国逃难。

    所以现在几个靠近边界的县早已是人满为患。人一多了,命就不值钱了,为了口饭吃,有时候彭城一派下去一点活,都数百人抢着打着去干。因为只要被选中就会有饭吃,就会活下去。这也就为彭城的崛起,又提供了无数的生力军。

    了解彭城国越来越多的情况后,陶应似乎又对彭城国充满了希望。陶应问陈登现在彭城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陈登想了想说道:“禀主公,彭城国缺粮,富足的百姓能吃一顿,逃难而来的百姓却一顿都没法吃!”

    想了想,也的确,现在奇缺粮草,陶应问陈登可有办法解决粮草的问题,陈登似乎等陶应问这个问题许久了,陶应一开口陈登便说道:“主公,此事倒可有解决。如今北方战事已经平稳下来,主公从前线带回来的粮草为何不发给百姓充饥呢?”

    一说道从北方带来的粮草,陶应便想到送给曹操的粮食。自己真是一个大傻、逼啊,自己百姓都吃不饱,自己当初居然还送给了曹操那么多粮食,这简直伟大的跟**似的啊!

    陈登向陶应提到粮草的事情,陶应就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陈登有让他裁军的意思了。

    “元龙是让我裁军吗?粮草虽然运了回来,但是下邳尚且有近三万兵马,我又领近三万兵马而归,加起来就是六万多人马,如果我将军马裁到一万人,那就可以省下五万人的军粮发给百姓,元龙是否是此意?”

    陶应说完,陈登忙点了点头,但是又摇了摇头说道:“主公,不止这些,主公难道忘了吗?主公在郯县失利时下令彭城国与下邳国大招兵,如今驻扎在边界的军马至少不下于十万之众。这些人马若全部裁掉,然后将征集而来的军粮再发于百姓,想必今年的危机肯定能够度过去了!”

    陶应都把这茬子事给忘了,果然自己是一个马虎惯了的人。他以为自己的兵马就自己领出去那么多呢,却不想当初自己居然荒唐的招募了如此之多的兵马。看来有时候,兵马多了还未必是好事呢,若国家不够强大,兵马多了,只能苦了更多的老百姓。

    陈登盯着陶应,他满脸期待的等着陶应的回复。

    安静的小亭内,陶应突然一拍桌子喊道:“元龙所言甚是!元龙即刻传令,让我三弟赵云去武原挑选五千精兵留下,其余皆遣送回家。若无家可归者分与田地,他们在彭城国定居下来。再让李典也去萧关和砀县去裁兵,将那里的兵马裁减到三千,三千兵马分别驻扎在萧关、砀山与纾秋。”

    陈登欣喜的点头起来,自己这些意见陶应居然全部答应了,果然陶应是个不错的可以追随的主公!

    想了想,陶应又说道:“我领的兵马多久经沙场,你让于禁前去从我五万兵马里挑选出一万,其余皆解散。再让我二弟徐盛在下邳裁兵,也控制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