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不妥,此事不妥!”

    陶应指着远处的最高的大殿说道:“那座大殿便叫集贤殿,一共有十几层,光最下面的大殿便能容下两千多人,比浮屠寺有过之而无不及!”

    陶应开始夸夸奇谈他的杰作了,张昭却一直忧着脸,张承却是一脸惊喜的望着彭城的一切改变,毕竟他还是个孩子,还没那么多的顾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陶应忍不住吟了一首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张昭一直不停的念叨着这句,一直不停的念叨着,突然眼角一点点泪水就这样肆意的滑了下去。

    张昭是个文人,他骨子里是反对武力的。他想要和平,他想天下饱读之士都有报效大汉朝的机会,但是这个乱世,别说那些寒士了,就像自己这样的饱学之士又何尝不是颠沛流离?而陶应一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却已经表明他对文化的人态度与陶谦不同了,不同的太多了!

    “好,好,只听闻将军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却不想将军竟然文采如此斐然,刚我太鲁莽,将军赎罪!”

    张承虽小,但是陶应吟出这句,张承竟然也忍不住的跳下马朝陶应跪下道歉起来了。好?陶应在想,这句肯定写的好啊,不然怎么能流传千古呢?但是,这不是自己写的啊……

    虽然内心有些小激动,但是张昭面如止水。将车帘放下后,张昭闭目养神起来。他在猜想着以后到达大殿后,陶应会做出什么事情,自己又该怎么拒绝不让他发怒。

    前方街道越来越多了,许多宽阔的小院已经在眼前了,而且碎石子铺成的路越来越好,马车越来越平稳。

    路好走了,张昭知道,想必陶应打造的集贤殿应该快到了吧。

    不一会,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张昭掀开车帘,环顾周围,陶应没有带他去集贤殿。眼前是一条河流,河流不是很宽,但是很干净。

    河边有一条公路,公路两旁布满了院落,那些院落只是拉上了城墙,建起了简单的房屋。马车停在一家比较宽敞的宅子门口,门口两尊石头的狮子很是威武。大门也刷好了漆,这处宅子本来是陶应要住的。

    “先生,这处宅子就由先生来住吧!这里地段好,离集贤殿咫尺之遥,还请先生不要嫌弃!”

    陶应扶着张昭下了马车,张昭回头望了望身后,身后的大路一直通向宫殿群的正中央的集贤殿。宽大的道路两旁又分散着许多的宫殿似的的院落,这些院落仿佛一个八卦阵一样点缀在一个个阵点上。

    张承有些欣喜若狂,张昭却稽首道:“不敢住如此尊贵之地,还是不劳烦公子费心了!”

    见张昭又推辞,陶应忙又劝道:“先生放心,这方圆十几里的宅子全部都是留给天下大贤的。先生若住在这里,以后定不会感到寂寞的。先生且看旁边这几处大殿,这里是我准备修建的学堂,是招手天下饱学之士来探讨文章的地方。还有那远处最大的集贤殿,那里是存放天下书籍的地方,以后我会举徐州之力,搜集天下著作尽藏于中!”

    陶应说着心中雄伟的构想,旁边张承早已拍手叫好。怎奈张昭却不为所动地说道:“地方虽好,但无功不受禄,还请……”

    “先生放心,我正有一事相求,我想请先生帮我教一个小孩。此子聪明异常,长大之后定然是国家的柱梁!”

    张昭还想拒绝,但是旁边一家人都望着张昭。他们眼神中有些期盼,毕竟谁也不想一辈子住在暗无天日的监牢里。

    这才陶应没强迫他出来做官,不是没请他,是没强迫。若此时张昭再拒绝,恐怕陶应一发火起来,敬酒不吃吃罚酒,直接就把他家人杀了。

    于是张昭只好答应起来,陶应忙让人去将一些家具和油米之类的东西搬来送给张昭,然后又吩咐严畯以后每个月按时将吃的用的送到张昭府上。张昭拜谢后,陶应便让人去将三岁的曹植接来。

    一堆士兵又奔波着穿过街道来到城北的一片住宅里,那里也是靠近着河流,河流更加的宽阔,旁边都是种满了树的大街,大街后便是一处处的住宅小院。

    这里修建的比较早,甘氏一家住在这里,就连陶应的新府邸也是修建在这里的。士兵走过街角往里拐,经过两处小院便到了一处幽静的院子旁。院里住着的曹操交换而来的人质,三四个奴婢正在照顾着一个小家伙,小家伙不识闲的到处乱跑。

    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坐在院中石桌旁呆呆的望着天空,旁边一人虎背熊腰的站在身边伺候着,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兰陵被抓的曹纯。

    见一群士兵推开门走到了院子中,曹丕慌忙躲到了曹纯身后。

    士兵过来对曹纯说道:“国相有令,带走曹植!”

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律法() 
小院里,几个粗暴的士兵过去将曹植抓了起来,像拎小鸡的似得就拎走了。三岁的曹植不知道是害怕,还是被士兵抓的疼了,在士兵的魔掌下开始大哭起来。他一边哭着一边不停的踢打着士兵,士兵反而伸手一巴掌打在了他屁股上。

    曹纯手里没刀,只能握紧了拳头,但是半晌后他又松开追了出去。门还没关,曹纯追到门口喊住了徐州兵,徐州兵有些愣愣的望着曹纯,曹纯忙伸手将一块小银子塞到来抓小孩的士兵头领手里。

    士兵头领望了望手中的银子,又望了望曹纯,态度这才好了起来。

    “有什么事快点说,我们赶着去复命呢!”士兵虽然有些不耐烦,但是看得出他脸上笑眯眯的。

    曹纯也忙稽首问道:“这位小哥,请问这是要带我们少主去哪里呢?”

    士兵想了想,似乎陶应没有下命令说不许将这个秘密告诉别人。哦,不,或许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秘密!既然不是秘密,为何不卖给这个将军个人情呢?

    于是小兵便对曹纯说道:“不去哪里,你们兖州人走狗屎运了,我们国相大人让他拜在了我们徐州名士张昭那里为师。从今日起,他就要住在张府了,从今天开始任何人也不许探试了!”

    小兵说完,曹纯又忙塞了一块小碎银子给小兵。小兵掂了掂手中的银子,心里美滋滋的。望着几个兵痞子拎着曹植,小兵头子喊道:“你们几个,别拎他,这可是贵客,背着!”

    身边一个士兵慌忙放下曹植,将曹植背在了身上。

    十一月中旬,秋的味道越来越浓。特别是在北方的彭城,这是个不冷不热的时节,百姓们已经将麦子重新种植了下去。彭城的城墙还未修建好,随着人口的增多,新的户籍还未统计出来,一切都仿佛一个新开始,虽然有些乱糟糟的,却总是欣欣向荣的往前发展着。

    安顿好了曹植之后,为了让彭城走上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陶应开始制定法律。法律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最根本的保证,一个法制国家更是一个民族能够世代强大的基础,因此陶应对这个特别重视。

    但是制定法律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其中涉及太多太多。陶应却不是学法律的,所以他也是一头雾水。与其想不出来,陶应便下令召集彭城名士共修法典。这次陶应又去请张昭,张昭没有拒绝。

    集贤殿内,陶应这个被彭城百姓誉为天神的洗脑大王坐在了集贤殿的最中央,集贤殿内坐满了人,来参加律法研究会的人更是一度到了两千人。

    为了表示自己的民主,陶应更是将兖州代表曹纯也喊来了。现在就是跟朝廷的关系处不来,朝廷总是被少数军阀掌控着,不然陶应肯定也会去请两个朝廷的代表来参会。

    有时候没有天子,似乎也是好事,就例如现在的陶应。现在的陶应就已经决定重新利用自己的威望舍掉皇帝是天派下来的天子之说,直接说上天见诸侯征伐无度,天子懦弱不堪,已经舍弃了天子,让他重新来制定律法来约束众生。

    确定法律之前,陶应更是编造了一个更为神奇的传说。陶应想学西方,他们有一个教人向善的信仰,然后百姓有信仰,知道敬畏,因此法律才能得以实施。于是陶应便开始编造出来一个律法大帝的故事来,因为老百姓本来就信神仙的。

    传说在天界,本来是无法度的,所以天界那时如同地狱一般。那里不是人民向往的地方,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一个人,那就是律法大帝!

    律法大帝出生后,他制定了法律,才让天界变的井井有条。而陶应就是天界派来的使者,他是来将律法大帝的法律传授给苦难的人间,只有信奉律法大帝才能让彭城百姓过上神仙

    一样的生活!

    编造出律法大帝的故事后,陶应又开始制定国家**,称为国法。国法大纲陶应想了许多天都没有确定下来。

    有时候法律并不是世代不变的,但是若说法律能够随意改动,似乎又失去了它该有的神圣性和权威性,特别是在这个信奉神灵的汉末。

    于是想了几天,陶应才想出来几条。

    第一条:天下百姓是平等的,无分贵贱,律法大帝保护每一个子民的神圣地位。

    第二条:天下合法职业是不受歧视的。

    第三条……

    洋洋洒洒的写了数千字的根本**后,陶应又在这个基础上让彭城百姓继续制定并完善更多的法律。

    制定完了法律之后,陶应又开始让名士们自己研究民法、刑法、婚姻法等等法律,为了鼓励百姓多生育,陶应便又下令废除包办婚姻,婚姻自由。

    在婚姻法里,陶应特别在意,犹豫现在徐州处在四战之地,所以人口是奇缺的,而数次的战争让徐州男丁损伤眼中,女丁较多,所以陶应便制定了一夫最多可娶三妻,妻子平等,不分贵贱,不得纳妾。

    然后为了保住人才不能外流,又可以让更多的人才来彭城,陶应又出台一项政策,那就是凡是律法大帝的子民,男人可娶外来之女,女人不得嫁往非律法大帝的领土上,当然招婿除外,还有一种就是若想娶律法大帝的子女话,必须入徐州籍贯,或者入律法大帝所属土地的籍贯。

    陶应制定总的大致方向后,又委托张昭与众人制定细节,望着蓬勃崛起的彭城,张昭知道这只是表象,内在的改编,权利的下放,百姓的平等,这一切切才是彭城壮大的根本,所以张昭虽然不在朝中为官,但是却不得不在律法大帝那里干活了。

    两千人,经过近一个月的讨论,才将彭城律法制定完毕,数千条的法律甚是细致,至少现在是比任何法律要完备了。但是法律制定出来了,执行是一个难题,因为百姓大多数不识字,就是识字,也不可能完全懂得这些东西。

    于是衍生品便又出来来了,陶应下令在集贤殿南殿区设立彭城国律法高级学堂,占地近百亩地的律法高级学堂里修建了一座律法大帝的塑像,律法大帝一身宝剑,另一只手中握着一本法典,一脸的严肃与刚正不阿。

    修建了律法学堂后,陶应便下令在自己的地盘上修建律法大小学堂,每一个郡设立一所律法高等学堂,每一县设立一所律法中等学堂,每一镇设立一所律法小学堂。律法学堂学费全免,吃住由府衙转款补给。

    从十二月一日正式执行,而这一天被命名为律法日,律法日全民祭奠律法大帝,而这个节日也变成彭城第一个重大节日。

    定好地址,确定完学校名称,整个十一月,陶应都在为彭城律法高等学堂而奔波着,张昭此时也放下的架子在组织人员完善着每一条律法,争取做每一件事情都能够有法可依。时间一点点过去了,转眼间时间就到了公元194年的年末,这一年汉末发生了很多战役,也最为动荡。

第一百零七章 兴建学堂() 
曹操二攻徐州,吕布攻兖州,关中大旱,淮南袁术独霸一方,与朝廷任命的扬州牧刘繇争夺着扬州,孙策领兵脱离袁术进驻了江东。一年北方公孙瓒和袁绍还在不停的攻伐着,郭汜李傕把持着汉帝,而陶应已经在彭城进行了改革,推进了律法。

    十二月的彭城已经到了寒冬,大雪不知道何时飘了起来,彭城一片银装素裹,仿若童话世界。

    陶应早早起了床,因为这一天是律法日,他们要去法律学堂祭奠律法大帝,还有颁布新的法典。从新建的陶府一直走,不多远就是一条大街,大街上除了巡逻的士兵,却没有一个百姓,诺大的彭城仿佛是一座鬼城。

    不过已经有很多名士和大族之家搬进了彭城西城区居住,北城区都是些官吏所居住的地方。到了彭城法律高级学堂,张昭、严畯、陈登等人早已守候在那里多时了。陶应显得有些疲惫,因为这一段时间来,他又开始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