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雍说完,陶应习惯性的拍手鼓掌,一群人皆把目光对准了陶应,陶应望了望左右,没有一个鼓掌的,大家像看sb一样看着他。

    领导讲完话,不该鼓掌吗?

    “简大人,一语中的,说的好!”

    为了化解尴尬,陶应忙恭维起来,众人又把目光对准了简雍。新立徐州刺史,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那可是攸关徐州存亡的!

    于是刘备稽首问道:“简别驾,如今主公新逝,然徐州不可一日无主,请简别驾说说主公临终遗愿,也好让徐州重新振作起来!”

    刘备说了个大实话,陶谦在位时,曾数次要将徐州送给自己,自己都没有要,三让徐州让一个小官刘备的名气很快就传响了天下,在徐州,刘备的仁政也是很受老百姓拥戴的!

    众人皆请愿,简雍这才接过来身边人递过来的陶谦遗书看了起来,众人望着简雍手中的丝绸锦缎,一个个心跳都加剧了起来,到底徐州刺史之位会给谁呢?每个人都想那绸缎之上会写自己的名字。

    简雍当着大家的面将遗书打开,然后读了起来,前面的内容大家都不关系,当简雍念道:“大汉羸弱,周围诸侯皆有不轨之心,我若死后,将徐州刺史之位让与四世三公的淮南袁术,糜竺、孙乾可持我印信前去迎淮南袁术。”

    一听到陶谦将徐州刺史之位让给了袁术,陶应脑袋都炸了!

    “不,不行!这绝对不可以!”

    陶应脱口而出,大家都很冷静,唯有陶应如此激愤。陶应一声吼,周围人又将脸转向了陶应,陶应从他们脸上看出来失望,但是自己一声吼后,他们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公子,这是刺史大人的遗愿!”

    糜竺在旁边提醒着,他们对袁术入主徐州还是很充满期待的,毕竟他们都是大家族的,而袁术又是四世三公,他们肯定会被接纳的。而且袁术与北方袁绍两兄弟,都是门生故吏满天下,他们俩说一句话,大汉王朝都要跟着动一动。

    刘备望着陶应,陶应眼中充满了怒火,陶应上前一把将遗书抢了过来,然后丢到了火堆里,丝绸碰到火立刻燃烧了起来,众人想去抢夺时,陶应突然拔出剑吼道:“谁敢往前?”

    不是陶应非要争夺这徐州之位,他宁愿徐州刺史之位让与刘备,也不愿让与袁术。袁术那王八蛋用不了几年就要称帝了,到时候所有诸侯的矛头都要对准他,他岂不要将徐州再次拖入战争的深渊?

    更何况袁术又暴虐,压榨百姓,让淮南都跟着他浮尸遍野,徐州是万万不能到他手上的!陶应烧了绸缎,萧建也是拔剑而起,突然间屋内矛盾似乎又要激化了。

    听到屋内又怒吼声,赵云慌忙领着一百多人冲进院子里,然后踹开门进去将大家包围了。张飞与关羽也赶忙冲进了屋子,一时间屋内有些乱糟糟起来。

    门被踹开了,风呼呼的刮进来,火苗四处乱窜,很快绸缎就被烧完了。望着眼前十几个人,陶应突然有种无力感,以前陶谦活着,他有个主心骨,至少徐州这群人不会对自己怎么样。但是如此陶谦死了,这世界就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无依无靠了,什么都得自己决定,自己为自己的一切埋单。

    萧建紧握着手中的剑怒视着陶应质问道:“二公子这是何意?”陶应对眼前的这人还算知道些,萧建,琅琊相,他本不是琅琊相,因为曹操的入侵,琅琊相逃跑了,他就领着百姓于曹操作战,守住了一县,后来陶谦见他有些本事就提拔他做了琅琊相。

    见两边人都有些剑拔弩张,孙乾忙上前调停说道:“快都将剑放下,刺史大人尸骨未寒,你们就在他灵位前如此刀枪相见,若传出去,我徐州以后还有何面目去见其他诸侯?”

    陶应将手中的剑放进了剑鞘,萧建也哼了一声收了剑。刘备望了望两人忙又劝道:“有事好商量,孔北海德高望重,请孔北海来说说吧!”

    孔融推脱了一阵,见大家都推举他发表下意见,见陶应也没意见,孔融便示意大家都坐下,陶应与刘备等人皆坐下了,赵云也关了门出去了。屋内又陷入一阵安静之中,每个人都各怀鬼胎,这块利益的蛋糕每个人都不想放弃。

    大家都坐下去后,孔融指着火堆说道:“陶刺史遗言已经被烧掉了,如今再说让位给袁公路,大家恐怕都不同意,袁术心术不正,也非良主。今日我管倒不如将刺史之位让与刘使君或者陶家公子,按理说应当将刺史之位让与陶公子,但是刺史大人又曾数次将徐州让与刘使君,因此……”

    “是啊,该让与陶公子!”

    周围一群人又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这些能左右徐州政局的人,一个个都在计算着接下来要怎么站队。

    孔融很快排除了让袁术接任徐州刺史的意见,现在大家的意见又再次落在了是刘备还是陶家接管徐州刺史之位。

    这时,陶商站起来对一群人稽首说道:“我二弟胸有大才,徐州百姓最为拥戴他,将他视作神灵。更兼我二弟数次击败曹操,让兖州闻而丧胆,只有我二弟才能胜任徐州刺史之位!”陶商率先表率推举陶应为徐州刺史,陶应这半年声望的确达到了一个巅峰,不光在徐州就是在兖州、豫州等地,人人都听闻过陶应的大名,他的故事开始在各地传播着。

    见推举陶应为刺史,很多人皆不作声,陶应似乎太过于年轻了,而且又跟这群老臣们相处的不好,自然支持他的人不多。

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州新主() 
刘备见大家不语也忙表态说道:“我同意大公子的意见!”

    他毕竟是客,岂能让别人说他来徐州是为了抢陶家地盘的假仁假义的君子呢?刘备一表态,曹宏咳嗽了一声,旁边诸葛玄不知啥时候也起身说道:“老夫认为不妥,古礼皆传嫡不传庶,如今长子尚在,若传二公子,恐被别人说闲话。”

    诸葛玄说完,曹宏也忙起身说道:“不错,自古传庶不传嫡皆是取乱之道,更何况大公子仁义满徐州,百姓皆拥戴,我支持大公子接任徐州刺史之位!”

    曹宏说完,跟着附和的人越来越多,刘备脸色有些尴尬,陶应咬着牙望着眼前的人诉说着自己的各种不是,他都忍下了。

    不是陶应非要抢徐州刺史之位,只是他知道徐州要面临的战争越来越多,想要徐州百姓能够活下去,他就必须要接任徐州刺史之位,然后集中全徐州的力量来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然后开启**时代,才能让徐州立于不败之地。

    见众人都不愿拥戴自己,而刚才自己又欠了刘备一个人情,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心胸狭隘,陶应也稽首说道:“我父亲在时便欲传位于刘下邳,我觉得唯有刘下邳方能担当起振兴徐州之任!”

    陶应支持刘备,一时间又有很多人觉得刘备的却是个好的接班人,于是刚开始拥护陶商的也赶忙说刘备也不错。他们是怕站错队,说谁都好,不然一旦刘备继承刺史之位,刘备岂能宽恕他们?

    见大家又如同墙头草一般,这时简雍等人面不动声色的就在那里坐着,一炷香的时间在争吵中很快就过去了。夜已快到三更,鸡鸣声此起彼伏,就是在寒冷的冬日里,公鸡都不忘了它的使命,堪称敬业的楷模了吧!

    就在众人争辩的不可开交时,突然赵云领着十几个人再次冲进了灵堂,随着赵云的一声呐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往灵堂内拥挤而来,就连张飞与关羽也跟着挤进来了。

    陶应问赵云发生了什么事情,赵云有些急促地回答道:“大哥不好了,外面有数千兵马将灵堂包围起来了!”

    萧建等人也慌忙拔出宝剑,就只剩糜竺与简雍等人依旧面不改色的在那里坐着。见他们几人如此淡定,陶应便已经猜出了些事情。刘备似乎也一下看穿了,于是刘备也坐了下去。

    陶应也跟着重新坐在了篝火旁,然后指着门外对赵云说道:“无妨,三弟且退下。”赵云狐疑的望着陶应又望了望门外,灵堂的门被打开了,远处的院子里出现了一支支火把,火把将黑夜的陶府照的灯火通明。

    陶应抬头望去,院内站满了弓弩手,一支支冰冷的箭对准灵堂,仿佛只需一声令下,他们就能将整个灵堂射成马蜂窝。

    陶应依旧指着门外说道:“无妨,三弟去门外守护便是!”

    刘备对关羽使了个眼色,关羽也领着几个人出去了,只有张飞还怒目圆睁着望着大家,望见张飞,陶应心里有些忌惮,这个莽夫发起火来,恐怕这一屋子人都打不过他。

    张飞撤下去之后,屋内再次陷入了一片沉静之中,许久之后,简雍见大家都不说话了,于是便说道:“既然大家都不说话了,那我就传达下刺史大人的意愿吧!”

    众人抬起头望着他,这个年纪原本毫不起眼的中年人,似乎一下子就变的神圣了起来,他说的每一句话也变得掷地有声了。陶应知道这就是权力的力量,不过这个时代,权力不如有兵,谁的兵多,谁能打,谁就有话语权。

    “刺史大人就算到会有这么一天,不过刺史大人只盯住一句,若在二公子在,刺史之位不传刘国相,刘国相在,刺史之位亦不传二公子。”

    简雍很淡定的说着,陶应有些不解,不光是陶应,就连刘备也是一头雾水。就连旁边的孔融也忙问道:“陶刺史这是何意?”

    王朗在一旁一直都不说话,不知道为何,他总是没孔北海那么热心。但是此时王朗也在旁有些好奇的望着简雍,简雍似乎这一会也不怕刘备和陶应,只是淡淡地说道:“刺史大人不想二位相争,若传位给玄德,恐怕二公子不服,到时候二公子定然会领兵来攻打郯县。若将刺史之位传与二公子,二公子定不容玄德在徐州,若玄德走,曹操复来,徐州难免又要遭此祸害。”

    众人听完后皆点了点头,陶谦不愧为徐州刺史,做官能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那眼光自然是独到无比的。

    这一次大家将目光都望向刘备和陶应,虽然这两个人皆相互赞美对方,但是似乎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貌合心离。不过想比较而已,似乎陶应跟刘备的关系要比跟郯县的世家大族要好上许多倍。

    见陶应与刘备皆无异议,简雍又说道:“刺史大人临终前曾言,若不将徐州刺史之位让与淮南袁公路,就让大公子接任徐州刺史之位,二公子,你有何意见?”

    陶商转过脸望着陶应,一脸的期待。不是陶应非要抢徐州,只是,他知道的历史,或许历史大势不能改变吧!

    于是陶应只能叹了口气说道:“我支持父亲的决定,但让我大哥继任刺史之位,我有一条件,父亲大人健在时曾言要葬于沛国萧县,诸位须满足我这个愿望。父亲病重之时,我四处领兵作战,不能孝顺在身边,心中愧疚甚多,我想能将父亲葬于萧县,我在萧县守孝三年。”

    旁边孙乾等人点了点头,简雍也点头说道:“难得二公子一片孝心,刺史大人也曾嘱咐欲回彭城,既然公子孝心在那,就随公子意吧!”

    能让陶谦葬在萧县,离自己彭城也近,到时候守孝三年,也算是不给天下人落下不孝的把柄!当初自己出兵下邳,将陶谦赶出了下邳,这件人生上的污点,到现在都被很多人拿这事指责陶应呢。

    见大家都没了意见,唯有刘备脸色似乎有些不悦,简雍又说道:“刺史大人早已将此事禀给了皇上,皇上也复旨册封徐州,从此之后,徐州取消刺史之位,改置州牧,刺史大人让玄德继任徐州州丞之位!”

    简雍说完,刘备也算是不虚此行,既然大家都无意见了,刘备忙跪下道:“刘备拜见主公!”随着刘备的跪下,陶商还有些愕然呢,一时间徐州众官吏也跟着一个个跪在了地上齐呼道:“见过主公!”

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海孔融() 
陶商依旧坐在地上,望着身边突然跪起了这么多人,突然之间他就变成了徐州的主宰,那一份责任一下子压到了这个无多大心急的年轻身上,陶商一下子还有些迷茫。

    陶应依旧坐在火堆旁,似乎心中还有些芥蒂,旁边孔融忙劝道:“二公子,既然拥护大公子即位徐州,为何还……”

    孔融一句提醒,陶应也醒过神来道:“见过主公!”

    一直不说话的王朗也起身作揖道:“恭喜陶州牧,有了陶州牧,徐州百姓真可谓是幸福之极啊!”

    孔融与王朗见证了陶商的即位之统,甚至为了以防有兵权的陶应和刘备返回,陶商在大家的簇拥下当场就接过来了徐州的印绶。这个即位仪式似乎再简单不过了,灵堂前众人再次拜了陶谦,天就这样渐渐亮了。

    天亮之后,陶商宣布将刺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