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陶应采纳了自己的意见,使者忙向陶应施礼道谢。陶应将其扶起,因为南方战事不断,使者在陶陵镇呆了两天后便欲告辞了。

    使者要走,闲着没事的陶应又像招待贵宾一样前来相送使者。刚出陶陵镇,使者听闻陶应要来亲自送自己,感动不已。刘繇是汉室宗亲,他会犯很多贵族子弟犯的错误,那就是重用有身份地位的人,而很多出身不好的人就因此被拒之门外了。

    而作为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穿越而来的陶应,他却没有门第之见。陶应总结了自己能够在汉末混下去的并且能够更强大的原因有两点:第一,自己能够知道这个时代还未被开发出来的人才。第二,自己不嫌贫爱富,任人唯贤。

    出了陶陵镇,陶应一直将使者送到了快到彭城的地界才停下来。清晨,太阳刚从东方跳出来,蝉鸣声开始响起,百姓也多下地干活了。

    使者牵着马朝陶应一鞠躬说道:“多谢二公子今日相送,让谋感激不尽。他日回到豫章,定会劝我主与公子结盟。”

    陶应点了点头,继而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如今不提出来,怕是没机会了。于是陶应也赶紧问了起来:“愿与刘刺史结盟,有一事想问。可否告知?”

    使者忙点了点头,陶应又继续说道:“刘刺史为何要与我结盟,而非北上找徐州牧结盟呢?”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 
(最近比较忙,每天一更,谢谢谅解。)问到这个问题,使者脸色微微皱了一下。名义上,彭城和广陵都是属于徐州牧的管辖。所以要结盟,只能去跟徐州结盟,怎么来找自己呢?

    使者想了想说道:“我扬州之地与二公子广陵之地为邻,所以愿与公子结盟。更何况,许劭先生说二公子有大才,讲信义,是为贤人也!”

    一夸自己,陶应突然笑了起来,难道这个自诩能阅人的家伙,还为自己卜了一卦么?向来都是自己跟别人占卦的好不!

    许劭还真给陶应占卜过,许诏路过彭城时,曾见过陶应。只是陶应不知道,回去之后,许劭便写了一篇关于陶应的文章,把陶应形容成神秘莫测的人,同时也说他也将是未来大才。但是许劭不来投他,是没人引荐。

    古人去投靠别人,要么就是乡党,要么就是有人引荐。毛遂自荐的人很少,亦或者是有慧眼的人去从人堆里把英雄找出来。

    “哈哈,刘刺史的人皆如此能言善语吗?”

    使者忙又稽首,陶应又有些关心的说道:“我已经为刘刺史占卜了一卦,此卦甚为不佳,空有西游之照。若刺史想活,可领兵弃豫章,来广陵居住吧!还有一事,若刘刺史不停,今日恳求你一件事,回去之后可否能说太史慈前来徐州?太史慈定会在扬州数次败于孙策,且刘刺史又不重用,不如来偷我徐州。”

    一听说让太史慈来降,使者有些为难。因为太史慈跟刘繇是同乡,而使者也是他们的同乡。同乡的友谊很深厚,见使者沉默不语,陶应又开始劝告起来了。

    陶应知道这个使者既然能被派来游说自己,肯定也是有才华的,于是陶应便又开始诱惑起来了。

    “我观你也是人才,不如你与太史慈将军一同来吧!我当举荐你为徐州别驾,亦或者下邳郡太守如何?”

    陶应以高官相诱惑他,下邳国除了下邳城在自己手里,其他的都在刘备手中。但是自己早晚都要将下邳国全部要回来的,到时候自己的国土就能够连成一起了。

    一听说神算子陶应居然让自己担任太守之职,使者瞬间犹豫起来。这可不是小官啊,而且如今二公子如此强大,就连温候吕布都在他手下。而且温候吕布也只不过是小沛国相,使者内心挣扎不已。

    陶应又指着北方说道:“太史慈若来,我便将曹操欠我的山阳郡拿回来交予他管理。从此以后,太史慈就是山阳郡太守,先生就是下邳国国相。先生可以回去后想清楚,刘刺史战不过孙策的!”

    陶应说完,便让人将一个取来,然后递给了使者。使者接过来包裹,里面硬邦邦的,好像有两个盒子。陶应又拍了拍使者肩膀说道:“良禽择木而栖,先生保重!”

    使者朝陶应施了一礼,转身告辞离开了。

    见使者离开了,陶应也叹了口气往陶陵镇而去了。使者骑在马上心不在焉的,快到彭城郊外时,使者都在猜想陶应到底给他的是什么。

    天到中午,使者到城外的一家国营客栈吃饭,顺便休息一下。进了房间,四处无人,小二也出去了。

    使者忍不住的将包裹取下来,打开包裹,里面放着两封任命书。旁边一块百两的黄金,还有两个盒子,盒子里放着两块大印,一块是下邳国的印,一块是山阳郡的印。

    陶应如此的招贤纳士,而且还是招抚的两个没有名气的小人物,这让使者莫名其妙的感动的落了泪。士为知己者死,而陶应似乎比刘繇更欣赏他!

    八月份很快就过去了,天到了九月,秋来了。

    九月的彭城显得更加忙碌,城墙经过三年的建设,已经完成了。不知不觉之间,陶应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在这里呆上三个年头了。

    山阳郡传来吕布战报,吕布大军先是兵分四路在曹操还未反应过来时便打到了任城国地界。赵云兵马一路往北,一直打到了山阳郡的首府昌邑。

    因为兵马过于分散,而且此时曹操也已经领兵从甄城赶来,因此吕布不得不舍弃占领的小县城,然后领兵朝昌邑赶来。

    昌邑城外,当曹操领着近四万兵马赶来时,斥候探得消息,前方昌邑城已经丢了。城上已经挂满了彭城的旗子,曹操先锋大将夏侯惇赶到城外后,望着城上挂了一面大大的赵字,知道肯定就是上次在郯县外击败乐进的屠夫赵云。

    夏侯惇欺负赵云年轻,于是刚来领兵便来叫阵。

    听闻有曹兵来了,昌邑城上很快就上来了三个将领。为首的是一员穿着银白铠甲的年轻将领,他一脸的刚正不阿。此人正是陶应的结义兄弟赵云。

    赵云旁边也是一位年轻的将领,看上去不到二十四五有余。这位将领手中握着一把长剑,眼睛直直的盯着远方叫阵的曹操兵马。城外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曹兵宛如奔流而至的洪水猛兽一般。

    这将领是在郯县投靠陶应的琅琊人诸葛瑾。

    赵云的右边跟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小孩身上没有穿铠甲,反而像一个小先生一般。这是陶应最为重视的大谋士——诸葛亮。

    望着城外的兵马,诸葛瑾在旁边说道:“赵将军,敌人初至,肯定疲乏,我军以逸待劳,此时出兵,定能一举击败曹贼。”

    赵云点了点头,旁边小诸葛亮却摇了摇头说道:“哥哥,我看未必。你看曹军,他们刚来,士气高涨。而且你看此人布阵如此整齐,想必定是曹操大将统领。我在彭城时,义父就曾说过,曹操手下良将众多,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敌。”

    俩兄弟这一路过来,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争执了。见诸葛亮拿陶应说事,诸葛瑾又不好反驳,总不能说陶应说的不对啊!

    而且在彭城,诸葛瑾总是觉得自己能够仕途如此通畅也多半是占了自己弟弟的光。二兄弟投靠彭城后,陶应便十分关心诸葛亮,更是收了他当义子,这搞的诸葛瑾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称呼陶应了。

    赵云望着城外的敌军,似乎真如诸葛亮说言。于是赵云便指着城外说道:“侄儿所言甚是,曹操诡计多端,我看不如死守城池,等元帅来了再行定夺。不然昌邑又失,元帅必然重罚我等!”

    赵云发话了,诸葛瑾叹了一口气,似乎自己再说也没用了,只好在城上默不作声了。其实,原本赵云和诸葛瑾两人的军马是分开的。那时候诸葛瑾独自领兵,什么都是自己做主,他一连攻下了两座城池,让自己在的北伐战争中一炮而火。

    但是,一周前,赵云攻打山阳郡首府昌邑。昌邑太守死战,赵云攻之不破,影响了军心。吕布想以罪责罚他,但是听闻他是陶应义弟,只能忍下了。

    于是吕布又遣诸葛瑾前来援助赵云,诸葛瑾不得不领兵从自己的驻扎的地方前来协同攻打昌邑城。

第一百二十八章 水淹昌邑() 
诸葛瑾来到昌邑时,昌邑太守依然在跟赵云在死战。赵云在城外挑衅,但是昌邑太守偏偏不上当,就是不出城应战。

    最后无计可施,诸葛瑾便献计引泗水河水来淹昌邑。正好雨季也刚过没久,泗水河暴涨,于是赵云便领兵挖掘泗水河,然后将河挖到了昌邑城边。

    望着一条奔流而来的大河不到一周便被近万大军挖到了昌邑城边,昌邑太守知道自己遇到对手了。望着满城的老百姓,再望着北方,北方的援军依旧没有音信,最后昌邑太守一咬牙,为了全城百姓请降了。

    水淹昌邑之策,让诸葛瑾的名声大振,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第一次出战便让兖州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名字。

    昌邑城,城外的兵马越来越多,似乎曹操的先锋部队已经全部开到了昌邑城外。望着城外旗帜连天的曹兵,赵云额头上浸满了汗珠。

    “三叔父,敌人已来,为何不将这个消息禀告给吕元帅呢?”

    诸葛亮仰起头,谈论起带兵打仗,似乎他总能说出与他年龄极其不相符的话语来。诸葛亮说完,赵云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未通知吕布呢!

    吕布这幺蛾子,如果自己不禀告他,说不定又会给自己穿小鞋。

    赵云伸手将身边的传令官传来了,传令官走到赵云身边往地上一跪说道:“见过将军!”

    赵云示意他起来,然后说道:“待会将这封信送往任城,然后将曹兵南下的消息告诉吕元帅。”

    传令官诺了一声,赵云便让诸葛瑾写了战报交给了传令官。传令官下去后,诸葛瑾又忙在旁边献策起来:“将军,昌邑城虽然高大,但是若碰到曹操精锐部队,若吕元帅援军赶不到,空不能久守。”

    赵云望了望城外,似乎城外曹兵已经开始往城边集合了。难道他们要先礼后兵吗?这不讲信用的曹操,赵云似乎根本不愿与他们多言!

    旁边诸葛亮望着赵云,赵云脸上有些严肃,一点笑容都没有。或许他太紧张了吧,第一次独自带兵正面迎战曹操大队人马,要知道就是飞将军吕布都被曹操击败了的!

    “三叔父,吕元帅军马不能及时赶到,若周围城池被攻破了,昌邑便成了孤城!”

    孔明又在旁边提醒着,赵云带兵冲锋陷阵还行,但是说要统帅全军,布置兵马,的却他太年轻了。

    听了孔明的话,赵云转过头去望了望诸葛瑾,这两个兄弟都是智谋之士。诸葛瑾似乎也领悟到了赵云的眼中之意,忙说道:“末将愿领兵驻守在梁丘城,李典将军已经回合了吕元帅帐下张辽将军攻破了金乡城。到时候三城互为犄角,定能够撑到吕元帅大军到来!”

    赵云点了点头,诸葛瑾忙告辞离去了。望见诸葛瑾走了,诸葛亮也慌忙整理下衣服跟着下楼去了。

    如今的诸葛亮还未亲自带兵,他只是出来练兵的。所以现在,他在自己哥哥诸葛瑾帐下听用。

    诸葛二兄弟退下后,赵云独自驻扎在城墙之上,望着城外的曹兵越来越多,估摸着至少有近七千余人。

    晌午到了,北方的昌邑城依旧有些热。一股闷热感席卷着昌邑,让赵云知道,不用多久,昌邑便要经历一场暴风雨了。

    诸葛瑾离开昌邑后,便一直往梁丘城奔去。此时的梁丘城外已经聚集起来近千曹兵,诸葛瑾在去梁丘的路上便遇到了小股的曹兵,不过好在诸葛瑾将他们击溃了。赶到梁丘,见到来了援军,千人的曹兵队伍撤去了。

    曹操先锋人马在旁晚的时候赶到了昌邑城下,一轮夕阳红日,渐渐隐在天边,天气没那么热了。

    通过城外兖州的旗帜辨识,赵云认得对面领兵的先锋就是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惇。夏侯惇勇猛异常,刚来却不急着攻城,反而是将军马驻扎在城外却无任何动静,让赵云猜不透他在干吗。

    夜晚,星星布满天边。没有月亮,虽然夜依然有些燥热,但是士兵们还是一个个精神抖擞的站在了城墙上注视着城外,丝毫不敢大意。

    果然就在夜渐渐深了后,突然夜空中一声尖锐的响声划过天边,数千只箭突然朝城上飞来。城墙上的士兵没有防备,中箭的徐州兵马颇多。

    “有夜袭,有夜袭!”

    近几十士兵倒下后,活着的士兵慌忙敲起鼓提醒别人。咚咚的鼓声震慑着昌邑夜晚,也一声声敲打着昌邑百姓的新房。

    他们知道昌邑又要打仗了,国家兴,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