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太平王-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莎车,破莎车城,呼屠征自杀。冯奉世另立莎车王其他昆弟为王。其余诸国叛乱也被平息,莎车自此臣服。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灭亡盘踞在高句丽半岛北部的卫氏王朝。统一其旧域后,在那里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史称“汉四郡”。四郡其下各辖若干县,郡县长官由汉朝中央派遣汉人担任。自此高句丽半岛北部地区纳入了汉帝国治下。有了这些战绩,才彻底打通了河西走廊与海上通道,商道便得以畅通。可惜东汉以降,朝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西域很多地方的掌控,当然就出现了商道断断续续的情况了。”

    红姑仰着脸问道:“你现在不是堂堂豫王,手握重权吗?为什么不像汉武帝那样出兵平定不臣,保证商道的畅通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二五章 评古论今() 
杨柯笑道:“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汉武帝能得以开疆拓土,打通商道,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集聚了数代人的励精图治才有的结果。汉朝开国之初,国力衰弱,百业凋零,甚至连天子出行都找不到4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高祖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将税率定为十五分之一。继而采用“和亲”策略,出嫁公主,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匈奴冒顿单于约为兄弟,以缓解其袭扰,从而争取了时间。自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持续数代奉行黄老的无为之治,轻傜薄赋,租率从汉初的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直至前167年,又宣布全部免去老百姓的田租,算赋也由过去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也由一年一服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文帝初年,粟每石仅十余钱至数十钱。此外,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国有山林川泽,允许人民渔猎采樵,从而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文帝十二年,又在全国废除了关卡制度,使商品能够在更大范围物畅其流,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往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也使得文帝时期的社会财富积蓄很快,户口也增加很快,呈现出家给人足、国家富裕的景象。但汉朝并未在太平年景废弛武备,马放南山,而是积极备战。朝廷不但鼓励民间养马,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还在西北边境设立了36个牧马场,从事牧养的军卒达3万之众,为的就是实现有朝一日不战则已、一战必亡匈奴的宏图大志。这些措施,不但当时对防备匈奴大规模的入侵起到了警示作用,也为后来武帝大规模北击匈奴做了充分的准备。景帝继位之后,承袭了文帝的治国方略,还改变了当时不准百姓迁移的政策,允许百姓从土地贫瘠的地区迁移到土地肥沃的地区,使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一开发了土地资源,二也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自高祖始,到景帝,算上吕后共计六十五年,一以贯之的息兵、养民、发展农耕与商贾,才成就了武帝的大业。可你看看现在的朝廷,能有这个条件吗?”

    “如你所说,汉朝的皇帝历经六十多年才积累的力量,就算你再励精图治,不也是没用吗?”红姑嘟起嘴道。

    杨柯道:“那倒未必。农耕虽然是立国之本,不过单凭农耕是没有办法强兵富国的。汉朝为什么能做到免除百姓的田租?原因就是商税的收入已经足以支撑朝廷的军政开支,所以富国和强国的终南捷径其实是既要发展农耕,更要发展商业。这就是我此行要向你和柳先生请教,也是沿途走走看看的真是目的。”

    红姑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你可是太高看我们了,柳家老号虽然算得上大商贾了,但毕竟只有一家之力,我们就算再攒足力气,也不可能将全天下的生意都做完啊。”

    杨柯笑道:“你说的恰恰是问题的要害了。朝廷为什么要扶持柳家商号?目的就是给全天下的商人们做一个表率,让所有的商人看到你们能大发其财,紧跟着就会群起而效之,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这些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榜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里,比朝廷喊破了喉咙都管用。其次一个,此行我们有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拿出朝廷促进这两条商道的具体法令,同时看看朝廷能帮助商人们做哪些事,让通商的步子再加快一点。简而言之,就是怎么兴商、利商、便商、重商就怎么来。你和柳先生可不是普通的商人,你们在牟利的同时,能看到天下商贾所看不到的大道,还在这两条商路上做了马前卒,对于这商道兴衰的利弊,必然是了如指掌,所以我是诚心诚意请二位做我的老师,这一路走,一路看,最终要靠你们帮我制定一套完整的方略。短则五年,长则十年,一定要让我大晋能做到物通天下。”

    柳三在一旁静听良久,此刻听到杨柯这句话,忍不住击节而叹:“好一个物通天下,王爷真不是凡人,不仅重商,还能看透这商道的真谛,我大晋兴盛真的是有望了,老朽甘为驱驰,一定助王爷完成这宏图大愿。”

    杨柯笑吟吟的说道:“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这不仅仅是我的宏图大愿,也应当是柳先生,红姑,和全天下商贾们的宏图大愿。无农耕则国无本,无商贾则国不富。等咱们老百姓、商人、朝廷有粮、有钱的时候,还怕什么异族外邦。”

    三人畅所欲言,秉烛彻夜长谈,不知不觉,天光破晓,金鸡高唱,望着窗外初露曙光,柳三长长的伸了个懒腰:“今日畅谈实在是大快平生,我这就去准备和安排一下潼关的生意,接下来的行程,我陪王爷一起上路。”

    杨柯深施一礼:“求之不得,不敢请耳。也不急在一两日,谈了一夜,柳先生也请早点歇息吧。睡醒了养足精神之后再安排不迟。”

    柳三哈哈笑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老朽先告退了,王爷你也早点安歇。”说罢,柳三对着杨柯一拱手,又对红姑施了一礼,便退了出去。

    杨柯目送柳三的背影出了房门,转头看了看红姑,只见红姑正用一双亮晶晶的眸子打量着自己,不禁愣到:“怎么了?我脸上有花吗?”

    红姑哼了一声:“你脸上没花,倒是心里乐开了花吧。你巴巴的拉着我到潼关来,又花言巧语骗我家的大柜,挖我的墙角,这下得偿所愿了。接下来是不是也该卸磨杀驴了,我自回我的东海郡去了,你去干你的大事。”

    杨柯淡淡一笑:“接下来可少不了你的襄助,离卸磨杀驴的时候还早着呢。”

    红姑怒气冲冲的站起身来:“你的那些个破事我可没兴趣,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儿家,没你那么多雄心壮志,谁爱干谁干,本姑娘不奉陪。”说完这句话,掉头出了房门,留下杨柯一个人在房子里面发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二六章 针尖麦芒() 
杨柯立于潼关城楼,看着关前天地交接一线,不禁感慨万千:“东汉建安十六年,曹操先令安西将军曹仁率一部兵力从洛阳西进,逼潼关,坚壁不战。七月,曹操亲统大军由邺出发,进至潼关黄河北岸,与马超军夹关对峙。八月,曹操为了使马超、韩遂联军产生错觉,挥师南渡黄河,佯攻潼关,诱关中诸将聚集,吸引联军主力,乘渭河北部空虚之际,暗遣将军徐晃、朱灵率步骑4000余人,由蒲坂津乘虚偷渡黄河,立营于河西,,闰八月,曹军突然从潼关东北渡过黄河,时为马超军发觉,马超率步骑万余人追击,曹军处境十分危急。曹操部下校尉丁斐放出大批牛马扰乱马超军。马超军争相抢取牛马,曹操遂在卫将许褚掩护下安全渡返黄河。曹军渡返黄河以北后,再由蒲坂西渡黄河与徐晃、朱灵军汇合。然后连车立栅,筑成通道,掩护部队南下,直抵渭口。这样,潼关天险失去作用,联军主力被迫转至渭口南岸布防,与曹军对峙。此时天气已经寒冷,曹操用娄圭之谋,夜渡渭水,聚沙灌水,一夜之间冻冰为垒,架起浮桥,曹军全部渡至渭河以南。曹操预料马超必来夜袭攻营,于是预设埋伏,击败马超军。马超受挫,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这时曹操采纳谋士贾诩的计谋,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进军。曹操利用过去与韩遂的友谊,故意在两军阵前和他叙旧,又故意涂改给韩遂的书信,使之落到马超手里,引起马超的疑忌,造成联军内部的矛盾激化。曹操视时机成熟后,主动对马超、韩遂等联军发起进攻,与联军决战。决战时,曹操以部分轻装骑兵从正面出击,以机动战法与之周旋。将精锐骑兵埋伏在阵地两侧。当马超全力进攻,两军激战既久,马超军进入伏击地域时,曹军伏骑突然由左右两翼侧击。联军大败溃散,李堪、成宜被杀,马超、韩遂逃回凉州,曹操进据关中。十月,曹操分遣众将,追击马超各部,关中和凉州各郡,均为曹操所控制。此战,联军10万之众全被歼灭,而曹操所部仅伤亡万余。自此关中尽失,汉中门户大开。”

    照例是红姑第一个开口,而且要么不说,说出来的话就是要和杨柯唱反调:“不是说潼关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为什么曹操当年能取道渭口,照这样说,守住潼关岂不是没有任何作用?”

    杨柯用手指着天地交接的一线道:“你看看,那边就是渭口,如果是你来用兵,你会舍弃潼关而抢占渭口吗?”

    红姑极目远望,凝视半晌方才说道:“那里我曾经随兄长去过,背靠渭口,如果敌军来攻,岂不是死地?”

    杨柯笑道:“兵法三十六计,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关键不在这个地方,而是看你如何避害趋利。在常人看来是死地,但在善用兵者眼中,又何尝不是生地。曹孟德当年正是能化死为生,所以大胜。而马孟起当年就是因为认为这里是死地,所以才招致惨败。”

    红姑争强好胜的性子又上来了,嘟着嘴道:“你倒是教教我,曹孟德当年是如何化死为生的。”

    杨柯道:“世人皆道曹孟德当年是因为用了离间之计,让韩遂与马超反目才有此胜,其实不然。等到曹孟德离间韩马二人的时候,其实大势已去,马超必败,马超败得根源就在于他自持潼关天险,殊不知潼关天险是因为马超军中以骑兵见长,而渭口一马平川,他自认为曹孟德弃潼关于不顾的话,在渭口以步兵对骑兵,又无险可守,那是自寻死路。谁料想曹军过渭口竟然能修建栅栏,掩护大军行军,之后又聚沙灌水,天寒地冻之时冰封成墙以御敌,和马孟起相持不下,至此胜局已定。就算他不用反间计,马孟起大势已去,失败是早晚的事。”

    “照你这么说,岂不是修偌大的潼关没有半点作用,那何必还要劳民伤财呢?”红姑的犟脾气显然上来了,依旧不依不饶。

    看到红姑这个样子,站在一旁的张昌等人不禁莞尔。柳三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赶紧打岔道:“王爷,当年曹孟德拒敌之时,马、韩、侯、程、杨、李等十数部军起兵反抗,集结了十万羌、胡、汉混杂的军队,屯於潼关,更有弘农、冯翊多个县邑起兵响应,为何曹操却坚壁清野,不予应敌?”

    杨柯道:“关中路途遥远,如敌人各依险峻地势防守,出兵讨伐,非旦夕之功可以平定。正是因为他们合兵一处,才可以一股成擒,马孟起所部人数虽多,但互相都不归服,三军无帅,就算兵多将广,岂不是飞蛾投火?曹孟德据险以守,其实是在等一个机会,只要对方久攻不下,必然有矛盾,再趁隙用间,自然能一战而下。所以说,两军对垒,比的是眼光和布局,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一旦圆石从千仞之高的山头落下的时候,谁能够阻挡?”

    红姑输了一场论战,心中兀自不服气,恨恨道:“我们只是平头百姓,你是堂堂豫王,这些个军国大计也没必要和我们辩个输赢,你自去思量你的方略,本姑娘无暇奉陪,告辞了。”说罢,她竟然是头也不回的转身而去,将一众人等抛在身后,理也不理,看得所有人目瞪口呆。

    黑七悄悄的凑到杨柯的身边,压低声音道:“王爷,老黑算是看出来了,这红姑看见你就来气,你到底是怎么招惹到这位姑奶奶了?”

    杨柯叹了口气道:“你要是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