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太平王-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来。杨芷突然想到自己不仅仅是杨柯的姐姐,还是当朝太后,当着这么多臣子的面,可不能做惜小家而不顾大家的坏典型。

    杨济作为长辈,不用太过顾忌话语的轻重:“千军万马临敌厮杀,兵马调派、粮草运输、安营扎寨、地形判断、天时忖度、料敌动向、斥候探查这些都是靠实战喂出来的,你虽然天资过人,但军国大事,关系到千万人的生死存亡、国家根本,可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啊。。。。。。”

    文鸯等人也一起点头,看起来十分赞同杨济的观点,尤其文鸯是少年征战,戎马一生,很清楚纸上谈兵与临敌实战的区别。但他规劝的方式比较婉转一点:“公子金枝玉叶,怎么能冒这种风险,再说了,国家养兵千日,我堂堂大晋,难道还派不出一员战将不成,公子切莫冒险。”

    杨柯不急于分辨,而是看了看唐仲,唐仲沉吟半晌,突然插话道:“我倒觉得公子此议可行。”

    蒯钦与他熟不拘礼,开口埋怨道:“老夫子你就别搅和了,现在火烧眉毛了,你还在撺掇他。”

    唐仲对蒯钦的话不以为意,而是缓缓道:“我这么说,自然有我的道理。。。。”

    蒯钦按捺住性子说道:“好,我就先洗耳恭听你的道理。”

    “公子与文老将军所说的人选可是马隆马孝兴?”唐仲问道。

    众人看向文鸯与杨柯,两人齐齐点头。

    “这就对了。”唐仲捻须微笑道:“这马隆善出奇兵,又善用军器,确实是个奇才,但此人心性高傲,又以军功为重,各位想想,他如领兵,会用什么战略?”

    文鸯沉思了片刻说道:“袭而扰之,激而怒之,寻机围而歼之,斩草除根。”

    唐仲点点头:“文候不愧为百战老将,一语中的,马孝兴的性格正是如此,非如此难以建全功。”

    裴瓒听完接口道:“我们是劳师远征,不宜久战,当然要诱敌深入,寻机决战,这此是上策啊,有什么问题吗?”

    杨柯突然用征询的口吻问唐彬:“依儒宗兄之见呢?”

    唐彬缓缓摇头:“刘渊久在我大晋为官,汉学造诣不浅,自然熟读兵书战策,离石城又是他的老巢,人地两熟,自然准备充分,只怕不会去轻易上当。再有藩王暗中以为内应,事机不密,只怕大军未到,他就已经收到消息了,如果我是刘渊,一定坚守不战,击其惰归,其实在战略上我们已经输了一阵了,一旦临敌,应该步步为营,寻机定策,文候的方略恐怕还得琢磨琢磨。”

    文鸯是军伍出身,自然是血性脾气,闻听此言,不由哼了一声:“老夫打了半辈子仗了,兵贵奇不贵久,从来还没有听说过慢胜的道理。”

    唐彬性格深沉,也不动气,缓缓道:“文候休怪,彬一时心直口快,并无指责文候的意思,只是抒己浅见而已。”

    杨柯心中暗暗赞许,自己果然没有看错唐彬,胸有韬略,气度沉稳,假以时日,定是一个帅才。但当着文鸯的面,也不便直言夸赞唐彬,随即插话道:“文候说的没错,儒宗兄也有道理,不过我倒有另一层意思和想法。”

    众人被杨柯的一句话立刻转移了注意力:“什么想法?”

    “我与刘渊曾有一面之缘,而且多少了解他一点,此人素有雄心壮志,但在朝为官日久,师从儒学,多少有些重义轻利,安邦救民的豪杰心性,两军对阵,首当其冲拼的是主帅,知己知彼者胜算多也,我秘密随军出征,这样一来,我明他暗,而且马隆从未与刘渊有过交集,谈到这一点,我正好可以襄助他。”杨柯说道这里,停了一停:“如果我们能攻心为上,收服刘渊,免去刀兵之苦,那才是上策。”

    杨济问道:“你有几成把握收服刘渊?”

    杨柯摇摇头:“一成把握都没有,换言之,也有十成把握。”

    “哦?何出此言?”杨济惊讶的问道。

    “和与战不取决与心里,而是取决与时势,刘渊身后还有众多部落和首领,除非他们处于劣势,或者有分化瓦解的机会,我就有十足把握收服他。如果战事不利或者没有机会,则一成把握都没有。”杨柯直言不讳。

    众人默默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刘伶一直一言不发,此时突然开口道:“我也赞成公子去,谈到斗心思,修烈你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此言一出,众人哄堂大笑,这一笑不仅仅是觉得刘伶语出惊人,而是因为在座的人都吃过杨柯的苦头,被他阴过的不在少数,最后还死心塌地跟着他卖命,用这个祸害去对付刘渊,真正是得其所哉。

    事情商定,一行人纷纷请辞,杨柯留在了最后,待众人出了大殿,他看了杨芷,问道:“姐,你还要什么话要对我说的吗?”

    杨芷叹了口气:“爹娘那儿,你自己去说吧,我实在开不了这个口,娘前几日进宫来了,看着我直掉眼泪,说爹的身子日渐虚弱,你也不让他省心,这么大的人了,那些个王公大族的女子你一个都看不中,杨家就你这根独苗,现在你又要远征边塞,娘只怕。。。。。。。。。”

    杨柯不禁胸口一酸,微微动容:“怪我,整日忙得也不着家,连陪娘聊天的功夫都没有,其他的事更加顾不上了,我自己和娘去说,我走以后,爹娘就拜托你照顾了。”

    “少来了。”杨芷嗔怒道:“你心里是不是有人了,就是张蕊?还一直瞒着我和娘。”

    杨柯也不隐瞒:“我一直没和你们说是怕你和娘反对。”

    杨芷也不点破,只是淡淡说道:“本来是个很好的女儿家,人也美,性格又好,还一身的才学,配得上你,可惜啊。。。。。。”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九章 严父慈母() 
杨柯黯然不语,其实他何尝不明白杨芷的意思,自己出身豪门,姐姐贵为太后,父亲和叔父都是当朝权贵,张蕊虽然出身官宦,但毕竟因为抄家被没入过奴籍,还做了官妓,就算她保住了清白,却很难堵住外人的嘴,杨芷虽然没有开口直接阻拦,其实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她和娘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不过他们也知道杨柯不可能听得进她们的劝阻,只能憋在心里。杨柯也是因为这个,一直可以回避在她们面前提及自己的想法。

    杨柯看似儒雅沉稳,其实是个杀伐果敢的洒脱个性,心绪消沉片刻,便打起了精神:“姐,你别为我担心了,我只是一直没有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所以才没和你们商量这件事,等我回来,我一定解决这件事。”

    说道这里,杨柯抱拳长揖:“家事谈完了,接下来是国事,望太后保重身体,张华是耿介之臣,可堪大用,朝局尽可托付于他,唐彬要随我出征,留下文候与裴瓒帅军镇守京都,可保洛阳平安,唐仲足智多谋,老而弥辣,遇事不能决断,可招他来商议,蒯钦与刘伶暂时调任负责辎重调配,可保我大军补给不断,张昌忠心耿耿,可为太后耳目,静观朝局,只要洛阳不乱,此战必胜。”

    杨芷点点头,心中思绪万千,是啊,这个弟弟不知不觉就长大了,从前的纨绔少年现在已经是朝廷柱石,以一介布衣之身鼎定大局,自己不知道何时开始,已经将弟弟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依靠,事实证明,他比父亲、比两个叔叔都要优秀的多,如果没有他,自己一家人此刻早已是冢中枯骨了。

    “太后,一定记住臣的话,告辞。”说完,杨柯转身辞别而去,看着杨柯的背影渐渐远去,她心中突然一动:“怎么杨柯交代的人当中没有杨济呢?”

    杨柯静静的立在床前,看着杨骏虚弱不堪的样子,何曾有半分从前叱咤风云的风采,斑白的两鬓霜华浸染,眼窝深陷,颧骨高耸,一双无神的昏花老眼定定的看着自己,杨柯突然想起了自己前生的父亲,那时和父亲像全天下的父子关系一模一样,一对冤家对头,父子两很少交流,偶尔谈不了几句话就开始转为辩论、争执,久而久之,杨柯的话越来越少。没想到穿越而来发现,古人与今人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与父亲势同水火。

    “爹,我就要出远门了,您老有什么话要告诫孩儿的吗?”杨柯问道。

    本来没指望父亲会搭理自己,杨骏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杨柯递给了他一杯水,喂到父亲的唇边。杨骏破天荒的没有拒绝,喝了一口水,喘息已定,杨骏用苍老的声音对身边的老伴说道:“我有几句话单独和柯儿说。。。。。”

    母亲迟疑的看着这一对父子,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担心和踟蹰。杨柯心中雪亮,母亲是害怕自己和父亲又会争执,所以温言道:“娘,你别担心,我和爹好久没有好好聊聊了。”

    母亲点点头,无声的退出了书房。

    杨骏用无力的手指了指床沿,示意杨柯坐下。杨柯顺从的坐在了老父的身边,握住父亲枯瘦而又憔悴的手说道:“爹,您要教训孩儿的话,就慢慢说,孩儿好好听着,只是您身子虚弱,千万别动气。”

    杨骏叹了口气:“柯儿,是不是边关出了大事?”

    杨柯没有隐瞒,点点头:“是的,刘渊勾结藩王,起兵造反了,孩儿要去主持大局,不过爹您不用担心,孩儿能应付。”

    杨骏看着日渐成长的儿子,眼神中不再似往日的严厉,而是流露出了一丝欣慰:“爹只怕看不到你得胜归来的那一天了。。。。。。。。。”

    这一句话让杨柯突然止不住的眼眶湿润了起来,眼前一阵模糊:“爹,您别这么说,太常说了,您这是心病,只要看开一点,身体自然能康复,您还要看着我凯旋归来,还要等着抱孙子呢。。。。。。”

    杨骏的眼中流露出无限的神往:“你以为爹真的老糊涂了,爹早就看开了,自从你斗败了贾后,爹就已经释怀了,这世上人心都看不得有人比自己强,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当爹的看到儿子出息了,那是打心眼里高兴。爹是要面子,其实爹心里真高兴。。。。。”

    说到这里,杨骏略微喘息了一口气,就着杨柯手中的茶杯又喝了一口水,接着说:“你比爹强,没有你,我杨家一门早就惨遭横祸了,爹只是心疼你,这么重的担子,你可没有退路啊,位置坐的越高,就越凶险,背后是万丈悬崖,一招不慎,不但是自己,合家老幼都会跟着万劫不复,你姐姐曾经说过,惟愿我们杨家不是大富大贵,只要平平安安,爹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可惜。。。可惜晚了,我唯一的儿子又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杨柯缓缓的说道:“爹,孩儿和您说句心里话,我本不喜欢这种尔虞我诈的日子。。。。。。”

    杨骏摆了摆手:“爹知道,一直到现在你都不肯入仕做官,就是想安顿好一家老小,给你姐姐收拾好这个烂摊子,再全身而退,可这才是爹最担心的地方啊。。。。。。。”

    杨柯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他心中何尝不知道父亲的想法,其实他自己一直也在欺骗自己,虽然没有入仕,但朝中何人不知自己才是真正的幕后操盘手,政治斗争是不可能有急流勇退的想法的,尤其是金字塔顶尖上的那个位置,更是要么永远占据,要么死无全尸,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争夺连父子都可以相残,何况是政敌。原因只有一个,这种斗争没有和局、弃局,只有死局,斩草必须除根。既然走上了这条路,怎么可能全身而退,更别说远涉江湖了,鱼龙白服,大权旁落,无异于自掘坟墓找死。如同当年曹操应对别人评价自己专权的话—我不是贪恋权利,只是一旦放弃权利,就危在旦夕,那时天下不知几人称霸、几人称王。

    “爹,您说的孩儿记住了。。。。。。。”杨柯看着老父满怀期待的眼神,心中不忍,对着杨骏缓缓的点点头。

    杨骏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兵凶战危,你一定要当心,最后,记住爹的话,朝局之争、天下之争,不能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至亲,你知道爹的意思吗?”

    “你是说二叔和三叔。”杨柯轻轻的说道。

    杨骏点了点头:“你能想透这层,爹就再无挂碍了。安心去吧,别担心我。”

    说完,闭上了双目,满脸的轻松。

    杨柯为父亲掖好了被角,蹑手蹑脚退出了内室。母亲正在外屋等着自己。杨柯冲母亲点了点头:“娘,爹已经睡了,您不用担心,我已经安排张昌遍寻天下名医,一定会只好父亲的病的。”

    “娘的心分成了几半,没一个让娘省心的,现在你又要去打仗,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杨柯笑了笑:“娘,等我得胜回朝,儿子一定给您娶个媳妇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