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煜想出的主意倒是令馨儿四女眼前一亮,没想做生意还可以和其他商人的工坊分工合作。

    就在李煜派遣人手去与其他有生产马车工坊的商人谈判合作一事时。

    位于长安,李煜的工坊集中地,为生产玻璃而设的玻璃坊今日可谓喜气洋洋。

    作为坊主,又是技术总管的何璃更是兴奋的难以自己。

    通过三年多的专研,他们玻璃坊终于做出了殿下所说的,能将人的面容完美无暇的照映出来的玻璃镜。

    此时摆在玻璃坊会议大厅中大小不等的玻璃镜,小的如手掌大小,大的足有一人多高的穿衣镜。

    围观的一众玻璃坊工匠学徒照着镜子滋滋称奇,平生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面容。

    身在长安的崔玄得到禀报后,第一时间赶了过来,被眼前照映景物的玻璃镜晃的眼花,嘴却笑的合不拢。

    崔玄派出的信使从长安出发,快马加鞭赶往洛阳向自家殿下禀报这一喜讯。

第229章 台湾屯垦一() 
自咸亨二年末,两京的皇家周刊报纸刊登安东都护府已开拓台湾岛,设立台湾都督府,并鼓励大唐子民移居开垦台湾荒地的消息传至两浙后。

    来自于人多地少、赋税繁重的两浙诸州县百姓以乡邻、亲朋为伴,自发组成移民队伍,乘正值冬末初春仍刮北风的好时机。各大小移民队伍或自驾小船,或合伙雇佣渔民的渔船直航两浙东南海外的台湾岛。

    除了在家乡生活坚难的普通百姓对开拓台湾,可分得上百亩免税三年的田地拥有极高积极性外,江南道一带的富商、权贵也不乏响应安东开拓团鼓励民间开垦台湾土地的政策。

    毕竟没人会嫌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多,既然能以微弱的代价在台湾获取大片,在大唐难以用和法手段获得的土地,那何乐而不为呢?

    相比普通百姓前往台湾岛将面临海路的坚难,江南道的富商权贵要去则容易的多。

    江南道自古对外海贸发达,不论权贵、富商就没有不涉足海贸的。比起北方的富商、权贵,他们无疑更具有优势。需要的海船与所需要相应的熟练航海人员都是现成的,还有着无可比拟的距离优势。

    对台湾土地有兴趣的江南道一众富商、权贵的派遣人员,乘着航海性能优越的海船,率先一步跨越台湾海峡,按杂志《海外奇闻录》上所记载,由淡水入海口驶入台湾都督府治所台北城所在的台北盆地。

    淡水河流经台北盆地的河段,河面宽广,流量大,水流平稳,适合发展水运,刚建不久的台北城离入海口不过三十来里的距离。

    一艘艘来自江南道,满载人员与物资的海船由淡水入海口驶入台北盆地,船上搭载的船员、乘客们好奇的观望着两岸莽莽荒野中,不见人烟的原始丛林。河水中,时不时有一条膘肥体壮的河鱼越出水面,扑通一声扎进水里,看得船上一众渔民出身的船员心痒难耐。

    进入台北盆地的海船在淡水河中航行二十多里才在前方的岸上看到人类文明的痕迹。

    在淡水与大汉溪的交汇处东岸,一座以夯土筑城的小城突兀的竖立在方圆三十余里,平坦的台北盆地上。

    小城周围五里内的树木被砍伐一空,留下一块块经人翻耕过的田地,只因尚未到播种时节,田地里只有一些新长出来的青青杂草。

    田地的边沿仍是茂茂葱葱的原始森林,在这一区域却有着众多戴着手铐脚镣,身着单薄的破衣烂衫、面容丑陋的番人在混沌卫将士的看押下,费力的挥着斧头砍倒眼前一颗颗高大乔木。

    可以制成船材的树木伐倒后,还需要番人们好生的将树干修整出来,抬到在城东建造的简陋烘干房内码好,以便阴干后造船所用。

    由于台湾岛至今人类罕至,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众多可做为优质船材的亚热带硬木,是李煜理想中的船材出产地和造船基地。基意义对于李煜制定的南下战略,至关重要。

    海船上的众人好奇的看着岸上那些在朝廷士兵看押下辛苦劳作地番人,评头论足、指指点点,不时有人指着番人奇怪的衣着发饰哈哈大笑。

    正如此时正在河边淘洗衣物的一个年轻女番人,起身时,脚一不小心踩到了衣角,将不知何材料制成的布,进行裁剪后整块布料穿在身上的衣服扯落。顿时,一具小麦色的年轻女性躯体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呈现在恰巧路过的海船上,众人眼前。

    晃动的双乳,盈盈一握的细嫩腰枝,无不刺激着男性荷尔蒙的发泌。

    船上的众人皆看傻了眼,瞧见番人,本看个稀奇,竟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河边的番女竟来了场脱衣舞。

    番女惊叫一声,急忙丢下手中的衣物,蹲下身拾起地上的衣服往身上裹。

    船上看傻了眼的众人反映过来,过半跟发了情的公马一样,脸红脖子粗的冲着岸边慌乱中裹着衣裳的番女吹口哨,叫嚷着小娘子别急着穿衣,好歹让郞君们看个清楚啊!还有问娘子家住何处,今夜本郞夜宿汝家可好?

    船上读过孔孟之学,深受儒家礼仪洗礼的人见此,不由摇头叹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更有甚者,指着岸上的番女破口大骂:“此等非吾华夏的**番女,皓日当空、朗朗乾坤之下,在吾华夏儿郞眼前,竟做出此等不知羞耻的淫荡之事。此乃欲以淫破吾华夏数千年来坚守的伦理道德,坏吾中土风气,不杀不足以正典型!”

    “真是无趣,到了这海外蛮荒都能碰上道德君子。”

    “人家自许高贵的仕族,所学所思岂是我等平民所能想?”

    “什么仕族?都落破不知几百年了,天下只知五姓七望,哪听说过有姓顾这一号仕族的?”

    “哈哈哈……”

    被顾承一番义正言辞打扰了船上过半人群雅兴的人,叽里咕噜的在一旁讥讽道。听在顾承耳里,心中一时气血难平,吹胡子瞪眼,莫非好友及时拦住,非得上前和这些不知孔孟之道为何物的田舍奴理论一番。

    “顾兄,吾等此次前来台湾,无非是为自家从台湾都督府取得一份田地,做为家族兴望、培养后辈子弟的支柱之一,何必与他人怄气?”

    “哎!”顾承长叹一声,“遥想魏晋年间,你我两家,并列为吴郡四姓,哪怕南北朝之际有所势衰,但也能傲视江左。哪想自天下于前隋归为一统,吴郡四姓却欲发落魄,连一船夫也能鄙视我等。”

    朱诞讶然一笑:“世事难料,我等又何须纠结于先祖的荣光呢?世间有兴必有衰,有福必有祸。祸福相倚,兴衰轮回。只要后辈不忘先祖功绩,以此为标竿,何愁他日吴郡四姓不能成为今后响当当的存在?”

    “哈哈哈,听君一言,方知,论对世间功名利禄,自身心性、修养,吾不如君也!”顾承拱手,惭愧一笑。

    “顾兄缪赞了!”朱诞望着越来越近的台北小城笑道:“数日的操劳,目的地终于要到了。”

    “是啊!”顾承亦感叹:“你我两家在这台湾岛上,再结秦晋之好!”

第230章 台湾屯垦二() 
由于李煜因各种原因未在江南道设立海外田地资询处,故从江南道前来台湾的权贵、富商还得到台湾都督府内出示能代表自己身份地位的证明,申请符合自家地位的田地亩数。

    依安东都护府制定的分地政策,五姓七望、京兆韦、京兆杜、弘农杨、兰陵萧、闻喜裴这十二大世家和朝中显贵子弟最高可申购五千亩,其他一般或衰败的世家、中级官员子弟最多只能申购三千亩,富商最高可申购一千五百亩。

    此外,世家、权贵、富商虽可获得比平民百姓多得多的土地,但他们仍需承担按其所申购的田地数量,每五百亩自己组织三户百姓移到当地,在当年秋收前,还得负担他们的衣粮、农具。

    自发前往海外各岛垦荒的百姓,成人每人分三百亩荒地,老幼一百亩,免税三年。报名参加安东开拓团前往者,成人每人只能得一百亩,老幼五十亩,免税两年。

    江南道的富商、权贵们抵达台北城数日后,比他们更加庞大,承载着两浙百姓的移民船队也先后通过淡水入海口,进入台北盆地。

    看到台北城外码头上停泊着众多权贵、富商的船只,又瞧身前身后皆是与自己抱着同样心思来到台湾的百姓。

    乘着小船跨越数百里宽的台湾海峡到达台北城的移民们坐不住了。

    报纸上虽说台湾岛很大,可耐不住前来申请开垦荒地的人多啊,尤其是那些富商、权贵,每户都能申购上千亩地。要是去晚了,台湾岛上的荒地都划干净了,那千里迢迢跑来台湾,可就坐蜡了。

    百姓的移民小船一靠岸,留下看守家当的人手后,结伙而来的各个当家人结伴便急不可耐的在进城找人寻问台湾都督府衙门所在。

    一时间,台湾都督府刚成立不久,负责办理田地申购的办事处人满为患。

    田地划分必然涉及台湾岛可耕种土地的勘察、绘册,都督府了然于心。

    可这些对于成立不足半年,仅仅实际控制着西起台北盆地西部山岭,东至基隆河上游产金带的台湾都督府来说,就有些抓瞎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到来申购田地,以台湾都督府目前手中所掌握的实际控制区土地面积,将会在不久后划分告罄。

    办事处主管看着手中越来越少的土地,头皮发麻的利害,急忙向都督薛茂勋上报。

    自第一批到达台湾,按燕王所颁布的分地政令申购得相应田地的江南道富商、权贵之后,做为台湾都督府都督的薛茂勋就开始了烦心事。

    这几日随着两浙百姓到达,薛茂勋愁的直抓头皮,心里止不住的埋怨殿下干嘛这么着急往台湾移民,怎么也得等我攻下半个台湾后再移也不迟啊!

    看着自家都督发愁的神情,进门的混沌卫掌书记自是知晓都督为何发愁,都有些不好意思禀报了。

    “都督,燕王府来消息,从关中、河南出发的移民船队第一舰队以经在路上,总算在两万人左右,将于一月后抵达台湾。此外,从淮南道、江南道自发前来台湾的移民并没有结束,在路上的预计有三万余,将在往后的日子里陆续抵达……”

    “知道了,下去吧!”

    薛茂勋无奈的挥了挥手,掌书记只好停下退出房门。

    “殿下这是逼着我开拓台湾啊!也罢,不过是一群不知战争为何物,熟悉地形的岛番罢了,无非要多费点脑筋。”

    自奉命筑起台北城,率军陆续清剿干净台北盆地及基隆河周边山岭中生活的番人,抓获一万五千余奴工后就开始休整的混沌卫。在郞将薛茂勋的传令下,再度集结起来准备西征,在半月内拿下台北盆地西南方向,头前溪以北的广袤平原。

    正在准备出征前期,混沌卫判官却跑过来告诉薛茂勋,从江南道一带来的数百矿工聚集于基隆河中上游一带,四处采掘黄金。寻金卫封校尉派人来传信,让我们派兵将那些私采黄金的矿工都抓起来。

    正谋化在今年一年内征服整个台湾岛的薛茂勋听后不由恼了,“台湾岛的金矿都归他们左右寻金卫管,要抓那些私采的矿工也是他们寻金卫的事。叫咱们混沌卫分兵去帮他们抓那些居无定所的矿工,那谁来帮我们去征服盘踞在岛上的番人?”

    “都督,咱们直接拒绝封校尉……”

    “就回他,台湾都督府正准备西征,驻军本就少,此时兵力更为紧缺,恕本都督无兵可派。他封常明要兵,就让他上书燕王殿下,请求向台湾增兵。”

    “喏!”判官无耐,只得按薛茂勋的意思回复封常明,只是在字句意思上进行了软化,免的得罪于他。

    封常明虽只是个寻金卫校尉,职位比不上都督府都督。可寻金卫不算朝廷编制,而是算入燕王府亲卫。职位虽低,却是燕王的亲信。

    自左右寻金卫成立后,安东诸军戏称其为燕王的左右金手指。

    说到增兵,薛茂勋手上真是缺兵缺的利害,本来混沌卫是三千人的编制,可两个营的兵力划归星州都督府,驻防星州岛和对马岛,又有四百人的兵力划入琉球都督府。归自己所统率的台湾都督府只有一千兵额,经历数月与岛番激战和非战斗减员,如今只剩下八百之数。

    以八百余兵马看押一万余的奴工,可见薛茂勋手中的兵力有多稀缺。

    诺非在清剿那些岛番时,番人中强壮、生性好战的青壮不是被当场杀死就是在重点照顾下,戴上手铐脚镣限制手脚。

    不然,想以八百余兵看住一万余奴工?

    得不到增兵,发起一第一进攻后就再难发起新的征服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