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军并平夷军进驻北扶余州都督府多伐岳城,进逼粟末部西境。秦景倩领北海铁骑左卫军并镇狄军进驻北扶余州都督府治所扶余城,威胁北面的伯咄、安车骨二部。

    不仅于此,为了逼拂涅人与粟末靺鞨四部更早的产生龌蹉,相互争斗,也为了给四部增加压力逼他们就范,李煜严令诺个角出倾国之兵呈兵于安车骨、粟末、白山三部的北境。

    毫无准备的粟末靺鞨四部顿时陷入三面合围之势,兵临其境的唐军大有四部首领诺不同意李煜的要求就将他们一举攻灭的架试。

    眼前的局势令四部打落牙齿混着血往肚里吞,咬牙切齿的大骂他们之前大力支持的拂涅人忘恩负义。在李煜的最后通牒下,四部不情不愿的从部族中收罗足额的各种价值连城的山货送至李煜面前。

    四部使者一脸讪笑的模样看在李煜眼里别提有多开心,安东都护府管辖下的各部族、王国总算都被他收拾一顿后乖乖纳贡交税,对解决李煜因移民海外扩张的巨大耗费影响而紧张的财政又是一大补充。

    李煜班师回到平壤后,太子暴卒于东都合碧宫的消息也正式由朝廷信使向各地传发通知,安东都护府文官武将们得到消息后震惊之余,不少人脑海里冒出了当支持自家殿下争夺储君之位的念头。

    薛俊得知消息后,联想起讨伐拂涅人时,燕王却突然接到馨儿的密信,自此对原本誓要剿灭的拂涅人态度大变。如今想来,信中定是关于太子暴卒的消息,令殿下起了别样的心思。从中不难想到对二圣一向乖巧听话的燕王殿下在朝中定是安插了不少密探。这可就值得玩味了。

    “太子暴卒,储君之位暂缺,然国不可一日无储君,否则必危及大唐江山社稷稳定。论朝中嫡皇子尚有四人,冀王年幼,周王斗鸡走马生性轻浮喜玩乐,两人皆非储君人选。唯有雍王与咱燕王殿下二人贤明,储君必从两位殿下中选出。”

    此时在平壤的春香楼各个包间内,一众安东文武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太子暴卒后空出的储君之位将引发的一系列朝中变故。

    至于雍王与燕王谁将会被二圣立为太子,这些人明显倾向于他们效忠的燕王。

    张世喝了几碗霸王醉后红着脸大着嗓子嚷道:“二圣定会立我们燕王殿下为太子。论才,咱燕王殿下不输于雍王,能写诗会作赋,在两京那也是响当当的存在。多少小娘子捧着咱家殿下的诗文朝思暮想,恨不得飞奔入燕王府自谏枕席。让某可真是羡煞的紧啊!论指挥千军万马行军作战,一直居于朝中的雍王跟咱殿下比,拍马都赶不上。安东这广大的地域,不正是殿下当初带着咱们三千兵将一无返顾勇闯叛乱四起的安东,大小数十战剿灭那群高句丽人打下来的吗?然后北征黑水靺鞨南平不臣的新罗。再论治理地方,咱殿下自任安东都护以南,战乱平息,剿灭匪寇,政治清明体恤百姓鼓励农耕商贸,才有了今日日渐富足的安东。还有麾下雄兵十数万众,战将数十员。你们说,二圣不立咱家殿下为太子,那说的过去吗?”

    张世一番话颇得在坐的武将们认同,武将常于战阵撕杀,对政治上的事情想的过于简单直接,在他们看来燕王有才有德,还有领军作战治理地方的经验。以当今二圣的贤明,于江山社稷稳固着想不可能不立燕王为太子。

    可历来政治上的事情绝非于国有利,当权者就会出于国家前途着想而选择有利的策略去做。更多的是当权者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来作选择,对于他们死后是洪水滔天还是万世太平,实际上他们想不了那么多,也不愿去想。一句子孙自有子孙福,就盖过了他们自私自利遗祸子孙的嘴脸。

    几百年前的五胡乱华,不就是西晋的那群肉食者为一己之私,一手酿成的吗?当时,他们会看不到五胡大举迁入内地聚居,将会给华夏存亡带来恶果吗?江充的徙戎论呈上去,文中言真意切,详实呈述徙戎的紧迫性,可结果呢?在朝堂中毫无波澜。然后就是五胡乱华,各族在中原大地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杀得千里无人烟,遍地白骨,掠华人充作军粮于史中记载比比皆是。

    五胡乱华时,华人还能在那些不堪为胡虏所奴役的世家门阀带领下南避江淮、巴蜀、荆楚等南方地区,构成一道防线阻止北方胡骑南下。期间无数能人志士掀起北伐,虽不能尽复北方故土,却也做到了光复中原,痛击北胡,比起宋明之软弱无能、愚蠢白痴的行为,无疑让人敬佩。

    几百年后的宋明两朝,面对再起的胡骑、虏骑时,再向南望,却以是退无可退。无世家门阀撑起民族危亡之时的烂局,亦无惊世名将挽社稷于即倒,带着华夏文明堕入无边的黑暗。哪怕几百年后于黑暗中拨开一缕曙光,仍被几百年黑暗笼罩下培植出的奴性群体毫不犹豫的将它遮挡住。

    任燕王府史,裴行俭之子裴延休却不认为:“就综合能力来看,燕王殿下却实比长期待在两京,仅仅最近两三年协助以故太子监国的雍王更为优秀。可储君人选,历朝历代可不只看候选者贤明、能力与否,还得长幼有序。雍王是燕王的兄长,抛开才能来说,任储君有先天优势。不论二圣还是朝中诸公,出于维护宗法天下,纲常伦纪,嫡长子继承制来考虑,燕王虽贤,也是次要人选。”

    以张世为首的武将们不乐意了,诺不是避嫌,张世都要将先皇当年的玄武门兵变拿来说道说道,还有当今陛下能登上皇位也来说道说道。唐高祖开国之后,大唐继任两帝,都不是嫡长子,凭什么到了咱燕王殿下这,就得按嫡长子继承制来办呢?

第442章 京中变局() 
    与此同时,现称为天皇的李治在无尽的哀伤中发布了一道皇太子溢孝敬皇帝制。在制书中追赠故去的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其次就是对太子死因发布官方声明,宣称李弘是因沉疾婴身,旧疾增甚而自然死亡,以平民间纷传的天后鸩杀说。

    现在太子以故两月,原本历史上本该在六月五日就被李治立为太子的雍王李贤,却因这个时空多了个才学战功卓著的燕王李煜,引发朝堂文武大臣关于立谁为储君分成了两派,相互争吵不休,有愈演愈烈之势。

    支持立李煜为太子的是由那些子孙在其麾下效力的朝臣牵头搭线,联合了一些朝中重臣不断上书二圣:“燕王贤明,知人善用发现人才,能征善战诛灭不臣之夷,治理安东五年成绩斐然,类太宗文皇帝,有人君之像,当为储君。”

    奏书上去后,在朝野中掀起震动,很多人都在猜想,此举是不是身在安东的燕王授意指使的,其人虽身在安东,其心以经盯上了储君之位。

    难道当朝,又要上演贞观时,魏王与太子争位之事吗?

    这道奏请立燕王为储君的奏书引发朝野猜测的同时,也被很多越发不满天后把持朝政,对大唐江山的未来而忧心忡忡的有识之士注意。

    在他们看来,与其立一个空有贤明才学却在朝中没什么根基的雍王为太子,还不如立拥有领军作战、治理地方经验,同时麾下又有一大批效忠的文臣武将的燕王为太子。

    燕王诺为太子,拥有兵权的储君定不是天后一介只会玩弄政治权术的女子能轻易对付的。

    这让反武派的大臣们看到了遏制天后权威,重振朝纲的希望。

    然后在反武派的大臣们带头鼓动下,更多的朝臣上书二圣请立燕王为太子。此时,做为倡议立燕王为太子的那批首议之臣,反而在这场议立储君之争中沦为了配角。

    立燕派大臣几乎占了朝臣的三分之一,令李治震惊于四子在朝中的影响力,同时引起了天后的警觉。

    那些奏请立燕王为储君的奏书都会过天后的目,是朝中哪些人在倡立她是门儿清,清一色的反对她干政的朝臣。

    看着案几上几十份奏书全是倡立四郞为太子的,天后一阵冷笑,对于这些朝臣心里打的什么鬼主意她是在清楚不过了。无非是想通过立手掌安东都护府兵权的四郞为太子来遏制她对朝政的干涉。所料不假,诺真如这些人的愿,四郞为太子后,过不了多久,这些人就该奏请太子监理国事,想方设法的让她这天后回到后宫里去做个不问世事的皇后。诺事不可行,说不定在陛下仙逝之后,就谏议四郞仿秦昭襄王制,逼迫自己放权,再监禁于深宫之中。

    此刻,近两年被天后从岭南召回的两个侄儿武承嗣和武三思立在殿中,对于姑母为何看奏书发出冷笑,二人也是清楚的。

    “天后,朝中大臣奏立燕王为太子,实乃他们没安好心,欲以燕王手中的权势对您不利。依臣看,天后当禀明天皇陛下,为江山社稷稳固着想,当尊行嫡长子继承制,立嫡长而不立幼,以正纲常纶纪。当尽快立雍王为太子,以平朝野纷纷扰扰的异议之见。”

    武承嗣一脸严肃的奏请道。

    从岭南回来就担任右卫将军的武三思亦肯切的禀明道:“天后,燕王雄据安东数年,经营日久,拥精兵强将十数万,以成尾大不掉之势。现其不顾纲常纶纪、长幼有序,窥视神器,可见其早有不臣之心。天后当尽快禀明陛下,早做决断,逐消燕王权势,以免其未得太子之位而心生恨意,恐将来酿国朝之大祸。”

    武承嗣、武三思很清楚,他们两人做为天后的侄子,被天后从岭南召回以火箭般的速度担任朝中显赫职位,成为利益共同体的武氏外戚集团,是朝野反天后干政之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诺不想将来被人清算,二人自当以他们武氏外戚集团的利益出发,鼓动天后打击对他们如今权势有威胁的燕王。

    诺天后说动陛下削了燕王的权柄,一只没了牙和爪子的老虎,留着也无惧。

    看着两个侄子争先恐后奏请削四郞之权,天后心里有些不舒服。必竟是自己的爱子,十多年来一直深得母心。其一片孝心,从不做违逆她的事,一直未让她对权柄日重的四郞生有警觉,放任其在安东作为。直到弘儿暴卒,空缺出来的太子之位,随着朝臣争议立太子一事,让天后对燕王这个儿子生起了警惕。

    天后现在也很纠结,关于朝臣议立四郞为太子一事,四郞倒底有没有牵扯其中。是他想要太子之位,在背后指使朝臣上奏拥立他,还是朝臣看中了他的能力和现掌握的兵权,欲将燕王推上太子之位来个以子制母。

    天后自信,哪怕四郞被立为太子,也能施以手段,以朝廷之名消掉他的兵权,遣散、贬谪他在安东的那帮文臣武将。做到这些无非是多废些手脚罢了。

    但天后不愿冒险,所以她心底里是不能让四郞取得太子之位,不管是他想要还是被反对她的朝臣推动。

    按理说立三子李显对她更有利,可朝中谁都知道周王李显贪玩好乐才学浅薄非人君之选。不说有更好选择下朝中大臣不会答应,就是一向对她言听计从的李治也无论如何不会立李显为太子。

    历史上正是因李贤被以谋反罪所废,李治没得选择才把李显立为太子。可现在有两个才学兼优的儿子供选择,哪怕被风疾折腾的死去活来脑子不清醒的李治也不会立李显。

    “你们两个联络一批朝臣,于朝中坚决反对立燕王为太子,记住,反对理由必需有理有据,让他人无法反驳。”

    想清楚了该在这场议立太子之争中做何决策的天后向两个侄子嘱咐道。对于是否削掉四郞在安东的兵权,她还得去探探李治的口风。近两年她发现,李治对四郞的海外扩张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似乎不在乎四郞在安东的势力越发壮大可能引发的后果。

第443章 朝堂争论() 
    天后失望的离开李治休息的寝宫,回望着宫殿的大门喃喃自语:“放任四郞在安东发展势力,以成雄据辽东西俯中原之势,其中的危险信号你不是看不到。为何,到了现在你都没有要遏制四郞的意愿?你心里究竟是做何想的?”

    朝堂之中,武承嗣和武三思为首的支持立雍王为太子的大臣不断上书李治请早立雍王为太子以安天下民心,并与拥立燕王的朝臣当廷争辩。

    “燕王素来贪财好利,不惜与民争利每年从全国揽取巨额民脂民膏,拥有的财富富可敌国。这几年燕王主政安东,残暴嗜杀之名远扬,荼毒安东都护府管辖下的百姓,使百姓弃我大唐而奔夷狄。在边疆凭繁寻衅滋事,捏造罪名兴兵讨伐本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各藩属国,举兵入各藩属国境内,纵容士卒肆意烧杀抢掠污我大唐仁义之名,致使四方胡夷日渐离心。从燕王种种所为来看,非仁君之相。立其为太子,将来必是又一个隋炀帝。”

    武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