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采灵立马收回自己的双手,脸色发红。

    馨儿做为李煜的贴身侍女,早晚是李煜的人,自是不在乎什么,亲密的为李煜束好冠。

    李煜一行正在馨香殿的珠宝行所在区,人日少不了长安富贵家的女眷结伴来此逛商场,选几样首饰。窗户上挂上了各种形态的彩胜,增添了不少喜庆味道。

    刚才李采灵放肆的举动还真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李采灵羞的往杨媛娘身后躲,生怕被熟人看到告知阿翁。

    李采灵阿翁李淳风可是大唐秘书阁秘阁郎中,这要是被人认出身份指指点点在市井中乱传,那她李家可得丢人丢大了。

    李煜得意的向李采灵挑了挑眉,大有你再来一次,李采灵银牙紧咬,恶狠狠的盯着李煜。

    “你们两个别在这大眼瞪小眼了!”杨媛娘笑靥如花,手指点了下李采灵额头。

    “煜弟快一年没见,回到长安怎不去我府上拜访一下?”杨媛娘颇为幽怨道,那眼神就像李煜辜负了她似的。

    自从去年初,李煜挫败武敏之的可耻行径,将杨媛娘解救出来。虽杨媛娘的准太子妃没了,但两人的关系却急剧升温。

    李煜在安东期间,两人常有书信来往。

第130章 兴盛的大唐报业() 
李煜讪笑道:“媛娘姐,我这不刚回来没几天吗?王府之事过多一时耽搁了。今日有缘碰见,媛娘姐随我回王府一叙如何?”

    “煜弟盛情相邀,我也就却之不恭了!”杨媛娘笑意更甚,惹得身旁李采灵白了两人一眼。

    李煜一行与杨媛娘、李采灵二人一起在馨香殿边走边聊,谈起了报纸一事。

    杨媛娘拿起手中的报纸向李煜笑问:“煜弟这皇家周刊想必是你出的主意吧?”

    “除了他这糊思乱想的小脑袋,那还能有谁想的出来这前所未有之举?”李采灵横了李煜一眼,想必还为刚才过于与李煜亲密的举动耿耿于怀,让李煜郁闷不已。

    又不是我让你摸我头的!

    “嗯!”被李采灵这一打拨,李煜只得点点头。

    杨媛娘捊了下秀发笑道:“看过皇家周刊后,我和采灵妹妹有个想法,学煜弟的皇家周刊创一家报社,想请煜弟指点一下。”

    “就你们两个吗?创建报社可需要一些有才华的人加入才行。”

    “当然不止啦!”李采灵斜了李煜一眼,“我和媛娘姐不是和一些姐妹们组建有一个诗社吗,到时邀请她们一起创办报社。连名字我都想好啦,就以咱们诗社之名创办“潇湘报社”。待报社创建好发行报纸之时,咱们诗社的姐妹们每次聚会、平时所作之诗就可以刊登在报上向全天下发行。说不定明年姐姐我的诗名就名满大唐了!”

    李煜对李采灵自得其乐的憧憬嗤之以鼻,办好报社发行报纸不要钱啊?要想使报社的报纸有人气,每期发行少了还不行,发行多了,内容不吸引人卖不出去,倒是不亏死你。即使你们诗社姐妹都是豪门贵女,有钱任性,但强撑起一家长期亏本的报社,也能让你们吐血。

    杨媛娘没像李采灵那般傻呼呼的认为一家报社好办,颇为细心的向李煜请教报社办理经营章程,一份报纸模版的制定。

    因杨媛娘打算办的“潇湘报社”是刊登她所在的诗社姐妹们所作之诗,李煜有点并不看好这份报纸的销售前景。

    潇湘诗社李煜也去过,几十个小娘们聚在一起所作的诗,能有一两首可称之为精品就不错了。一份报纸八页,刊登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泛善可陈的诗,能有多大吸引力?

    再加上能看懂诗的都是读书人和豪门女眷,这两类人在长安人口占比中并不多,更多的是贩夫走卒,目能识丁未必会有雅兴来赏诗。

    何况还是一帮整日无事的豪门小娘所作的闺怨诗,满脑子想的郞情妾意的憧憬诗。

    想想李煜都感觉不靠谱,估计也就那些深闺怨妇、待字闺中的小娘等她们同道中人能买来看了。

    离开馨香殿,李煜邀请李采灵、杨媛娘二女府中一叙,顺便将创建报刊的章程送给了杨媛娘。并提了个建议,可向皇家周刊一样,邀请他人就自己所作之诗投稿,从中选出精品刊登,如此对报刊的发展才有益处,免的最后办不下去倒闭。

    第二日,杨媛娘、李采灵就召集了潇湘诗社的一帮姐妹们,宣布合资创建潇湘报社。

    一帮青春活力的小娘们一听热情高涨,纷纷出钱,建言献策。

    皇家周刊昨日开张,报纸大卖,她们可都以经听说了,还差下人去买了一份来看。没想诗社内竟有姐妹这么快提出创办属于她们的报社。

    往后,诗社众姐妹所做诗歌将刊登在本社报刊上,再也不是一群姐妹们孤芳自赏,自怜自爱了。通过发行报纸,将会有更多的人欣赏她们的诗作,说不定哪天作出一首好诗就名动天下,与古今著名才子比肩。

    一些小娘心中还打着以诗引情郞的主意!

    对于报社管理的总编、编辑等职务,小娘们一起选出文采沛然的杨诗雁、戴念萱、李采灵、徐倩等姐妹兼任编辑,诗社的领头人萧瑾萱,及提意者杨媛娘为总编与副总编。将潇湘报社的组织架构给搭了起来。

    潇湘诗社的众多姐妹李煜打小就认识,都是长安权贵圈子里的美貌小娘,待字闺中,个个如花似玉精至可爱。

    除了王妃全凭父皇母后决定难以确定外,说不定未来她们中某些小娘就是李煜的儒人。

    作为潇湘诗社的众多姐妹熟的不能再熟的李煜,受到邀请帮助她们建起了潇湘报社。

    作为潇湘诗社的创办者,同时也成为了潇湘报社的总编。出身尊贵,南朝梁皇室,前隋萧皇后之弟,宋国公萧瑀亲孙女,现任宋国公萧守道的妹妹萧瑾萱大方的将自己府里一处闲置平时做为诗社聚会的庭园作为潇湘报社的驻地。

    在一群娇俏小娘的围攻下,李煜承受不住以六折优惠价向潇湘报社提供纸张和印刷服务。

    在小娘们得逞后欢声笑语中,李煜暗送一口气,幸好坚持住了,不然就亏本大甩卖了!

    潇湘报社在皇家周刊开业仅四天后就在长安城开张,报纸上通篇都是诗歌。

    受李煜提点,萧瑾萱与杨媛娘对刊登的诗作进行了精选,做为第一期报纸发行,以期打开一个好开头。

    潇湘报社一经发行,在李煜的帮助下,大街小巷游走的报童,各处报刊亭都在大力宣传长安第二家报社开业的消息,迅速打响名声。

    长安的文人士子、豪门女眷圈中逐渐影起了轰动,纷纷去买一份潇湘报纸,品鉴刊登的诗作意境。对萧瑾萱、杨诗雁、杨媛娘、戴念萱几人的诗更是赞不绝口。闻知作者是长安小娘,一帮子文人士子四处打听其人所在,想一睹芳容。

    聚在潇湘报社的李煜与诗社一众小娘听闻报纸大卖,刊登的几首诗影响不小,纷纷高兴不已。

    李煜取笑道:“这回你们这些待字闺中的小娘们,追求者可不少啦!”

    在外打听消息的侍从跑回来禀道:“殿下,诸位小娘子,一家名为“文鉴”的报社也开业了,现在以经轰动长安,文人士子争相购买,名气以经盖过潇湘报了。”

    “啊?”正在喜庆中的诗社众女闻听大惊。

    “有买一份他们的报纸吗?”李采灵气恼道。

    侍从脑子灵活,来禀报前便买了一份,递交给李采灵。

    李煜与众小娘凑上去看,是一份什么报纸盖住了本名气大好的潇湘报。

    文鉴报第一张刊登的是三篇赋,第二张刊登的是八首诗。

    内容与潇湘报大同小异,比起刊登的全是诗的潇湘报多了三篇赋。

    原本不以为然的小娘们一读报中的诗赋后,纷纷惊诧不已。

    报中的一篇名为《青苔赋》和三首诗绝对出自大才之手,一看其名。

    李煜惊呀道:“竟是杨炯!”初唐四大才子之一,竟将自己的作品登报了。

    “杨炯谁啊?”李采灵等人显然不知,众女疑惑的看着李煜。

    杨炯此时还待制弘文馆,名声未显,李采灵等女不知,倒是情理之中。

    “显庆四年,被举神童,待制弘文馆!”李煜道。

    李煜话毕,小娘们一片惊呼,原是十年前的神童。能被朝廷举为神童岂是常人?这十年来在弘文馆受名师教导,难怪能写出此佳作。

    得知杨炯之名后,诗社的一帮小娘们算是服气了,颇为怏怏不乐,大好局面竟被人截杀。

    回到府中的李煜立即派人去查文鉴报社,得到的消息竟是杨炯与其好友赵纵、刘生共同创办了此报。

    李煜汗颜,我搞出个皇家周刊才几天,杨炯这样的牛逼人物都冒出来效仿了。看来报业大兴远比预计的要早。

    不久长安出现商人创办的“长安商务”报和以刊登长安民间趣事的“长安十旬”报等一众大小报刊相继冒了出来。

    不到半年功夫,长安十几家报社开业,以长安为中心成扩散之势,逐渐向周边繁华的州县蔓延。

    一幅兴盛的大唐报业图卷徐徐打开!

    长安城中的玄真观观主见报纸这一新兴事务在民间影响日深,出于传播道教,弘扬道法。联合玄都观、昊天观等长安城中大观共同创办“道学”宣传道教学说,吸引信徒。

    与道教相争的佛教大荐福寺、大慈恩寺等主持眼瞧道教创办报纸吸引信徒,不甘落后于人。

    两寺联合西明寺、青龙寺、慈悲寺、楚国寺、兴盛尼寺、宠福寺、龙兴寺、福田寺、资圣尼寺等长安十几座大寺联合创办“佛光”报。

    佛教凭着在长安寺庙僧侣信徒众多,资金十足,“佛光”报一出力压道教“道学”报一筹,令众道士气闷不已。

    双方有意在各自的报纸上一个边角处著几句诗,暗讽对方,争取信徒。

    李煜买两教报纸一瞧就看出两教正在报纸上较劲,颇为好笑。

    不过李煜也从中看出长安佛教势大,出于道教乃华夏本土宗教,其根本乃华夏之根本。李煜立即从府中拨出大笔资金资助肃明观等长安其它几座中小道观创办“登仙”报,以此来抗衡佛教影响力。

第131章 裹挟长安权贵() 
人日后,因关中去年大旱霜冻受灾严重,粮食不足以供给朝廷之用。

    李治下旨由太子李弘监国,命宰相张文瓘与戴至德、李敬玄留守长安,辅佐太子,与武后率文武百官前往东都就食。

    临行前,李治对李煜在安东平定高句丽叛乱的一众文臣武将的封赏亦通过中书、门下省诸位相公审议,尚书省签发封赏敕书:

    燕王李煜,平定高句丽有功,实封一千五百户,赏银五千两,金五百两,钱两万贯。

    燕王府长史李元素授正四品下文散官…通议大夫,赏银五百两,钱三千贯;薛俊为太中大夫,赏银三百两,钱千贯;其余文臣依功予以封赏提拔。

    李业嗣、李尚旦、高崇德、薛讷、张世授予从四品上,宣威将军,银五百两,钱二千贯;授勋:轻车都尉。

    王虎、程伯献、陈宣、秦景倩等人授从四品下明威将军,银三百两,钱千贯。其余将士,依军功大小授武散官,依例封赏。

    对于李煜做为安东都护委任部下都督刺史之职,亦并没做更改全部通过召告天下。

    李煜满心欢喜的送走了来宣旨的吏部官员,喜吱吱的捧着敕书,自个现在以经是大唐实封最高的亲王了。对侍候在身边的王府总管李述道:“李述,派人通知李敬真、萧守道等鸿蒙社众人明日来府一聚!”

    “诺,老奴这就去办!”

    李述心中也为自家殿下高兴,三步并两步跑去吩咐下人们赶紧去通知殿下鸿蒙社的一众好友。

    做为燕王府里的老人,掌管着长安燕王府里大小事务,在李煜几岁大时,因李述心细机灵就被派到李煜身边伺候,是宫中不少宦官羡慕的差事。

    鸿蒙社是李煜五年前与自己交好的长安权贵子弟组建的一个社团,不限男女,旨在探讨时论,论述古今人物功过,学文习武以为将来出将入相。加入者多达数十人,李煜的燕王府属官和安东军中不少将领都出自鸿蒙社。

    李煜乘父皇犒赏安东有功之臣的敕书下发之机,邀请鸿蒙社剩于好友来访,自有一番用心。

    长安权贵圈对朝廷下发的消息一向灵通,第二天李治犒赏燕王及安东一众文臣武将的旨意就以传遍长安权贵圈。

    一些心有志向的豪门子弟发现陛下犒赏的名单中竟有自己的好友、邻居、同窗,通过边疆立下功勋以身就高位前途无量,难免一阵垂胸顿足,开始谋化于边疆建功立业之机。

    长安鸿蒙社众人得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