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殷清风说道:“要不是清风现在还算安逸,说不得清风也会跑过去占上几个邦国玩玩儿。”
裴寂的嘴角抽了一下,“还跑过去玩玩儿?说得真轻巧!”
殷清风又说道:“舅父可知道,不管是婆罗门教还是佛教的教徒,都喜欢给他们信奉的神祗建造塑像,而且更喜欢给那些塑像上面贴上金箔。不夸张的说,要是把那些金箔都揭下来,把渭水填满也是有可能的。”
裴寂彻底清醒了。
他算是听明白了,殷清风这完全是在编瞎话来蒙骗他的啊。要是天竺真有那么多黄金,干嘛那些浮屠还跑到中原来传教?
而且,如果真有什么种姓制度,那些浮屠也是最上等人,干嘛不在天竺呆着享受奴役他人的快乐?
想明白了这点,裴寂愈发的牙根痒痒,“这小子真是太坏了!太狡猾了!”
第211章 裴氏出路()
面对“东拉西扯”的殷清风,裴寂一点有用的信息也探不出来。时隔多年,他再次尝到有求于人的滋味了。
他讨厌这种感觉。
裴敏提供的消息里,前十三年里的殷清风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才学才学没有、交际交际不会,除了一门心思的读死书之外,简直比普通人还普通。
可就在三年前,一切都变了。
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裴寂决定不能再这样绕下去了,他觉得自己再怎么试探也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贤侄,老夫虽然是奉命辅佐太子,但老夫唯恐太子对老夫怨恨有加。老夫已经年迈,只想替儿孙留些余荫,所以才求到贤侄门前。万望贤侄看在你我还有一点姻亲的情面上,帮老夫在太子面前说说好话。”
“咦不都说裴寂贪财吗?怎么对天竺就不动心呢?”
殷清风说道:“由清风婉转,不如舅父亲自东宫。以太子的度量和现在的时局,若舅父亲往必能得偿所愿。”
裴寂摇摇头,“若老夫不是一族之长倒也去得,最不至就是一身官职罢了。奈何,若太子以西眷子弟仕途为质,老夫免不得束手束脚。”
“嘿嘿。。。”
殷清风心里一乐。
许敬宗是族长、武士彟是族长、刘仁轨将来也是族长,现在又碰到一个裴氏西眷的族长。这些人对到事关全族的事情,都会缩手缩脚。难怪不可一世的裴寂会弯下腰到他这里来呢。
不过,以裴寂的品性,真的在乎族内子弟的前途?恐怕还是为了他自己更多一些吧。就不信他如果旗帜鲜明的倒戈,李世民会不答应。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舅父当知八佾舞于庭的典故吧。”
裴寂磨了磨牙,“这小子又开始绕圈了。”
他点点头说道:“此语出自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殷清风道:“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这句话,舅父又想到了什么?”
裴寂暗自皱了皱眉,他不晓得殷清风又要胡扯还是拿这个典故做引子。他说道:“天子有天子的威严,诸侯有诸侯的规矩。天子的威严不容侵犯。”
殷清风道:“那。。。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为何那些学有所成之人不效忠于皇室而转投诸侯呢?”
裴寂心说:“这不废话吗?汉室大厦将倾谁不为前途着想?”
殷清风接着说道:“在清风看来,从周王室封建诸侯开始,一直到汉、到晋,历代都实行二元君主制。”
裴寂真正皱眉头了,“清风此言是何意?”
殷清风道:“周时,士效忠于卿大夫、卿大夫效忠于诸侯,诸侯再效忠于周王室。若诸侯置周王室威严于不顾,则其下的卿大夫和士心中更无周王室。
同理,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后,被推荐者视推荐者为效忠之人。若推荐人与汉皇室有冲突矛盾,则被推荐者是站在推荐人一边的。
舅父认为清风说的对吗?”
裴寂心里一凛,“这小子的史学功底很深啊!前后两种相隔近千年的制度他都能联系到一起去思考,不简单!”
他想了想,“之前有九品中正制,现有科举制,不是已经取代察举制了吗?”
殷清风摇摇头,“清风说的不是制度,而是这种二元君主制依然存在与很多人的心里。”
裴寂没做声。他知道殷清风说的是实情。
殷清风说道:“经过三百年胡族的野蛮杀戮和东晋司马的灭亡,看似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消亡了,但是臣民不忠于君的想法依然固化在很多人的心里。
现在既不是两汉,也不是南北诸朝,现在是大一统的大唐王朝!
当今太子为一代人杰,锐意要将大唐治理成一个长治久安的王朝,他不可能对此等现状视而不见。所以。。。”
裴寂心惊的问道:“所以什么?”
绕了半天,他终于听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了。但是,这个信息太过惊人了。
殷清风道:“请问舅父。舅父是想保全自身,还是要保全西眷子弟,甚至整个河东裴氏呢?”
裴寂道:“这。。。有何区别?”
“舅父若想独善其身,只学那司马懿抱恙在家休养即可。”
裴寂心说,“司马仲达熬死了曹阿瞒、曹丕和曹叡,才有了司马晋朝。这小子是何意?”
“。。。若舅父想要保全西眷子弟或者整个河东裴氏,就要旗帜鲜明的站在太子的一边。
清风听说,太子要彻底清理李建成的势力。或许舅父位高权重、窦氏又是太子之母族,但其他人未必能逃过此劫。
太子想要达成长治久安的目标,就要扫除一切障碍,包括一些不尊重皇室威严的家族。”
裴寂如同被惊雷霹中一般。
这是他几十年来听到最好笑的事情。
“是这小子无知,还是李世民那小子无知?他们知不知道那些世家的底蕴有多少?这是他们想做成就能做成的事情吗?可笑!”
裴寂用某种目光看着殷清风。
但,随即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小子在李世民那里的确受重用,否则,他不会说出刚才那些话的。那么。。。”
“舅父觉得此事难成?”
裴寂面无表情,不发一言。
殷清风说道:“太子当然知道想要做成此事,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从现在起,广授寒门子弟。。。”
他向书房外指了一下,“。。。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呢?太子还不及而立之年,有耐心等上三十年。如果还不成,中山王可以做到啊五十年总是够了吧?”
裴寂轻蔑的眼神消失了。心,也沉下去了。
“原来李世民那小子有这等深谋远虑!
寒门子。。。广授?”
一想到寒门子时,他又放松下来了。
“呵呵呵,想传授?可以啊你们手里有多少书经?没有书经,拿什么去传授?就算有书经,谁去传授呢?
真是可笑!老夫差点儿就被这小子蒙骗过去了。”
殷清风见裴寂脸上那若隐若现的嘲讽,他说道:“今日上午,清风兴办的学堂开始授课了。舅父可想去看一看?”
裴寂不以为意。就外间那一二十个童子算什么、能起大多风浪。
殷清风心里呵呵了一下,说道:“清风的学堂里有学生一万九千四百余人,男童。。。”
“什么!”
裴寂真正的失色了。
“。。。男童一万零九百余人。”
“你、你。。。”
“清风这里正好有一套启蒙的课本,舅父可要看一看?”
裴寂虽然没听说什么课本,但殷清风这么卖弄一定是有原因的。
他迅速恢复冷静后,沉声的说道:“劳烦贤侄了。”
殷清风站起来,从书桌的抽屉里取出几本课本递给裴寂。
算学启蒙、弟子规。。。国民通史。
略过算学启蒙和国民通史等,裴寂翻开弟子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自然常识。
这一看,便到了暮色十分。
当初,为了摆脱命运,他没少读书。族人虽然待他刻薄,但没有禁止他阅读族内的藏书。要论文史功底,他自诩不会弱于任何一个国子监的博士。
看完弟子规,他还算轻松,毕竟只是一些劝导晚辈守规矩的内容。看到三字经的时候,他心里就起了波澜了。
三字经看似简单,但没有足够扎实的史学知识,绝对是写不出来的。这个编撰者是谁呢?
或许这个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甘于不求闻达而效力太子!
他敢拍胸脯保证,如果那个人将这本三字经公布与众,立刻会被捧为史学大宗。而且,如果那个人是世家子,他的家族立刻会被抬高。若是寒门子,不但那些世家会与之联姻或倾力拉拢。
等他看到成语典故和寓言故事时,是强忍着看完的。
虽然这里面的小故事对他来说大多熟知,但是他也知道,将这些故事从浩如瀚海的典籍中找出来,再分门别类的编撰在一起,绝不是一人一日完成的。
“李世民到底是在多少年前就开始谋划?又隐藏了多少人才?如果这些书籍拿出来现世,又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等等!某记得之前那小子说。。。这些只是启蒙的课本?也就是说。。。还有?
还有。。。。。。。?”
裴寂闭上酸疼的眼睛,内心满是苦涩。
说他是看着李世民长大的,虽然有些夸张,他从认识李世民那天起,他对李世民的一切都自诩熟知。可是手里这些课本,却让他半点自信也没有了。不但没有,他甚至觉得他似乎从来也不曾了解过。
就算当初秦王解散了天策府是一个计谋,但他和李渊一直以为李建成只是大意了,否则怎么会斗不过一个只喜爱统兵作战的秦王?现在看来,李建成栽得真不冤!
李建成冤不冤,现在不重要了。可怕的是,李世民有太多他不知道的手段在预备着。成立帝国银行就可见一斑了。现在这些课本也是证明之一。未来,还有什么呢?
他来之前,只想通过殷清风试探一下李世民的动向。他不会天真的以为殷清风有多重要。
但是,这些课本,和他说的那一万多学童,证明他错了!
殷清风不但很重要,而且极其重要。否则,这些课本怎么会交到他的手里,还利用这些课本去教导那么多的孩童?
“深谋远虑啊思之极恐啊”
裴寂在心里感叹了一声,睁开了眼睛,“不知贤侄对老夫有何建议?”
殷清风这半天也没闲着,一直在书桌上写写画画着什么。
他也知道,裴寂能悄无声息的来访,要找的人绝不会是他。裴寂能被称为“裴监”、大唐之前实际的第二人,绝对不会向他这个“低等”家族的小庶子低头。
既然裴寂意指李世民,他索性替李世民敲敲边鼓。成了,李世民多一个助力,不成,那就合该裴寂倒霉呗,反正他没什么损失。
而且,等到以后他算计裴氏的时候,有了今日的“善缘”,裴寂总得给点面子嘛。
河东裴氏分为五支他知道,但是裴氏有五个族长他就不知道了。现在想想,他若是与整个河东裴氏合作的话,那五个分支会不会争得脸红脖子粗?
呵呵呵,每年千百万贯的钱财谁不动心?他可不相信世上还有圣人。即使有,也不是裴氏这种有无数子弟要养活的家族。
现在听裴寂没问及课本的事儿,而是问他有什么建议,也就是说,课本给他带来的震撼让他下定某个决心了。这个决心有可能是站在那些世家的阵营里与李世民死磕到底,也可能相反。
“舅父身居庙堂,当知道从此以后大唐将不再缺少粮食和铜钱了。不但舅父及百官知道了,天下的百姓也知道了。而且,百姓还知道这两个政令出自太子的奏请。
等到某个时机,我大唐解决了北方突厥,太子的精力将转到治理天下上面。有天下百姓记得太子的恩德,舅父你说太子会太多的顾忌那些世家吗?
在清风看来,不管世家有多深的底蕴,只要他们不敢以武力对抗皇权,他们就是待宰的羔羊。若是他们敢起兵造反,太子正好让他们尝尝天子之怒是什么滋味。
舅父或许会认为那些世家会联合起来抵制皇权,在清风看来依然是个笑话。
首先,一二十年内,太子不会动手。其次,一旦太子动手,谁敢对抗,太子会直接宣布其族人永世不得入仕。
舅父帮太子算算,不管再显赫的家族,若是始终无人出仕,需要多久才会衰弱下去。是两代人还是三代人?
清风以为,只要有这样的一个家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