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周两眼放光的搓了搓手,“二郎家中的美酒真是难以释手啊”
殷清风给马周满上一杯酒,“小饮怡情,多饮伤身。”
马周随意的点着头,然后问道:“吕小弟呢?”
殷清风说道:“他在另外一个屋子里。放心,饿不到他的。”
面对美酒佳肴,马周狂饮狂吃之后才开口说道:“二郎午前的言论可与他人说起过?”
“不曾。”
“哎”马周的眼中不知带着何种意味,他捋着胡子好久之后说道:“蒙二郎信任,将那等言语说与周闻。可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你真决定这么做?”
殷清风点头而不语。
“周自诩世间难有人放在眼中,但二郎却让周敬佩不已。观汝行闻汝言,奇人也!周不如!”
马周即使没表态选择哪个阵营,但他既然这么说了,殷清风就不给马周继续说下去的机会,一旦他决定反对咋办。他轻轻的说了句:“其实不难。”
“不难?”马周一惊之下坐直了身体。
“某些人耻于言利但不能放过到手的钱财。小弟的仙居坊不但自卖而且招收不少加盟商,那些加盟商可都是京城内三品以上的家族。”
“加盟商?”
“他们从我这里低价买去货物,然后贩卖到大唐各道各地。”
“你。。。你是说,他们。。。那些三品以上的家族都参与到商贾之事里面了?”马周感觉他要疯了。
“说一套做一套,读书人比其他人更虚伪,不是吗?”
马周面对殷清风的诘问不知该如何回答,但他心里转了一个念头就知道殷清风没撒谎,因为没必要。
“这。。。这就是二郎要改变四民之论的缘由?”
“不是。小弟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就业。”
“对!就业!午前就是说及就业才引出废除四民论的。”
“观当今李唐,绝不会二世而终。现在大唐的丁口不过两三千万,地多人少。可是等丁口增长到四千万、八千万的时候,土地还够分吗?均田制还能继续有效的实行吗?
东汉末年,人口达到了七千万。结果呢?魏蜀吴争霸之后,西晋初年的人口不过现在的数量。”
“二郎不是说扩大疆域吗?”
“兄长愿意放弃祖先坟茔的所在到西域到漠北到岭南落户?”
“不愿!愧对列祖列宗之事,周不敢为!”
“将心比心,别人也不愿意。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就要想办法,不能让人口只局限于土地之上。
若工与商还是贱籍之人、他们有再多的钱财,还是不能穿华服、他们的子嗣还是不能入仕,他们会宁可成为农民这一阶级。那么,土地哪里来?没有土地就吃不饱穿不暖,吃不饱穿不暖会怎样?”
“。。。。造反。。。。。”马周给出了一个他不愿面对的结果。
“没错!昨日带兄长去观看的那些农耕、养殖之术,目的是让他们吃饱。可他们吃饱了就会生出更多的下一代。难道为了不让他们生出下一代,小弟就不让他们吃饱不成?”
马周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然后振作了一下问道:“二郎说了如此之多,就是为了在废除四民之论后让更多的人不再依靠土地求活?”看到殷清风点点头,他接着问道:“如此就能彻底解决王朝更替了吗?”
“不能。”
“不能?那”
殷清风总不能说人的五大需求吧,当不再为吃穿发愁的时候就没别的诉求了?
“人口越多,朝堂上要面对的问题越多。就像:一个儿子好管,十个儿子不好管一样。如果朝堂上不能及时处理因为人口增加的问题,天下一样会乱起来的。”
“这可如何是好啊”受于思想所限,马周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他颓废的佝偻到了椅子里。
“但也不难。”
马周再次被殷清风轻飘飘的一个‘不难’给震惊到了,他猛地站了起来,一边伸手去抓向殷清风一边大声道:“快说说!”
的确不难。新中国都养了十四亿人口了。
但面对马周伸来的九阴白骨爪,殷清风只好等他将自己的肩膀抓住了之后说道:“兄长先且安坐。小弟一定知无不言的。”
马周讪讪的站直了,但是并没有回去坐下,而是一直盯着殷清风等他来回答。
殷清风也随他了,“秩序,或者说叫做:规矩。只有制定严格的新的秩序、让百姓严格的遵守秩序,天下才会稳定。”
“是律法吗?二郎是说律法吗?”马周仿佛发现救命稻草一样期盼的看着殷清风。
“制定和颁布律法在历朝历代都不新奇,可要是百姓不遵守的话,律法制定得再详细又如何?”
“对!遵守律法!可如何遵守呢?”马周在地上走来走去,嘴里喃喃的,“。。。如何遵守呢。。。如何遵守呢。。。。”
马周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停在殷清风面前,两眼放光的将手搭在殷清风的肩膀上问道:“二郎一定知道对不对?否则你不会说出这些话来的,你知道如何解决的,对不对?”
面对快魔怔的马周,殷清风说道:“教化。”
“教化?教化。。。。哦教化,对!教化!”马周再次转了起来。
这次他没转多久,“二郎建的那个学堂,就是这个意图?”
“不教而诛视为君王的恶政,但知法犯法则视为蔑视君王。那么,再严酷的律法,百姓应该不会有怨言了吧。”
“不教而诛。。。教而诛。。。先教化,教化之后就知法,如果再犯法是蔑视君王。。。二郎!受周一拜!”
马周嘴里咀嚼了半天之后,深深地向殷清风鞠了一躬。
这套理论放在现代就是狗屁,知法犯法的人多了去了,可是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就是普天必须遵守的标准。
殷清风在现代里听说取消了九种罪名的死刑,他认为是煞笔脑残行为。只要损害了人伦道德、危害到了国家利益,别说取消了,就是再增加一倍的死刑罪名都是应该的。正府给百姓提供安稳的生活,有个屁的借口去讲人权。所谓人权,就是讲究一个公平公正,但,只能在乌托邦里能实现。
不等殷清风站起来客套一下,马周直起腰来又问道:“该如何教化天下这么多人呢?现在是两千多万人口,以后呢?朝堂上能提供这么多的钱财?”
殷清风说道:“只要每户有一个人能读书识字,就已经是盛世景象了。何况又不要求他们必须达到参加科举的那种学识,能读懂并传扬大唐律法就好。”
马周只略微沉思了一下认同了,“官学与义学并举,的确可行。呼能结识二郎,乃周之幸事!来,让周敬二郎一杯!也代那些百姓敬二郎一杯!”
殷清风也松了口气,面对马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虽然都是早就想过的问题,但他心累啊。但好在拿下了马周,再累也是值得的。古人不好忽悠,但要看针对谁、用什么话题和语言技巧。
第238章 收获季节()
不出殷清风的意外,马周和吕才从此就在山庄里住了下来。
吕才不埋头演算的时候,就会坐在殷清风和马周的旁边听他俩的辩论。而马周则是争论一次,就闭关半天一天的,然后再去找殷清风辩论。
殷清风的时间,就在辩论声中和相互讨论中度过了。不知不觉就到了山庄的收获季节。
在没有地瓜玉米这两种不挑土质的作物传到中国之前,冬小麦将是北方地区主要的救济粮。殷清风让杜丙和殷暑往在两处农庄同时进行培育冬小麦。
现在世界公认的是,小麦从西亚、中东一带西向传入欧洲和非洲,东向传入印度、阿富汗和中国的。但殷清风就搞不清楚了,以五千年甚至八千年前的交通环境下,古人类是怎么做到的。
不管小麦或大麦起源于哪里,冬小麦出现在我国东周的没错的了。
董仲舒曾上奏:“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
所谓宿麦,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即冬小麦。
汉成帝时,著名农学家汜胜之曾以“轻车使者”的名义,在关中平原推广种植小麦而著称天下。
既然史书中记载了冬小麦,也记载了汉朝曾大力推广小麦种植的事情,为什么唐朝初年时官员的俸禄是粟和绢呢?
原因就在战乱上面。
战乱不但淤塞了旧的水井和水渠,百姓也没有能力挖掘新的水井和水渠,而小麦需要的水量几乎是粟米的一倍。所以,不但冬小麦在关中看不见,连小麦的种植面积在全国范围内也大大缩小。
现在殷清风不但要重新培育冬小麦,将来还要在秦淮以南培育出双季稻。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不过,明年他就要在山庄种下水稻了,他太怀念米饭的滋味了。
今天,殷清风主持的秋收会议正在进行。他责问的对象是农业部长杜丙和副部长殷暑往。
“葡萄种下多少了?有多少品种?”
杜丙回道:“回郎君,今年的面积是八顷,苗株十五万。明年还会增加一些。现在只有四个品种。”
不是杜丙不想多种一些葡萄果苗,要知道现在唐朝还处在葡萄的引进阶段。而且,用来酿酒的葡萄才是重点。就这些果苗还是通过大量悬赏才收购得到的呢。
“葡萄的种植不能停,每一年都尽最大的可能去增种。”
杜丙回道:“小的记下了。”
殷清风接着问道:“现在你那里种了柰没有?”
“已经让佃户按照郎君吩咐的那般嫁接了,明年就会结果。”
“嗯,你让他们耐心、大胆的实验。还有,秦王送来的那些桃树成活了没有?”
“那些桃树都成活了,过上几年应该会结果的。”
“再说下今年的产量吧。”
“是!三百顷的果园产出各类水果是。。。。斤,紫花苜宿的种子收获。。。。。其他粮食。。。。。。”
“白叠子呢,什么情况?”
“回禀郎君,今年城东那里都种植的白叠子,重量是三百七十万斤。公孙树已经种下千余颗,明年还会增加。造纸的作坊。。。。。。”
等杜丙那边没什么再要安排的了,殷清风示意殷暑往回报他那边的情况。
“禀告郎君,与山庄签订契约的农户和那些庄子都已经收割完毕,现在都已经运到山庄和东山新居的仓库里了。所有统计之后,黄豆是。。。石、大麦。。。。。石、高粱。。。。石,青杆的花费是六万贯。”
殷清风一听这斗啊石啊合的就头疼,就不能用吨、公斤嘛?
“以后再汇报这些重量的时候要使用斤两。现在规定一石是一百二十斤。其余的怎么折算,你们自己去弄。”
几个前来汇报的人齐声:“是!”“是!”“是!”
“嗯,你再说说和菜农那些明年签约的事情。”
“除了和山庄签约种植黄豆、高粱、大麦,保证明年的养殖饲料外。今年又签约了十万顷的土地。只是这些土地多少种植蔬菜、多少种植果园,还请郎君定夺。”
“十万顷暂时够用了,毕竟长安城里还有不少的菜地。不过以后在签约的土地再种果树好了。等蔬菜收获的时候,你将其中的两万顷产出直接提供给太子。
另外,每年最少要保证能收购到五万头豕彘,并且要逐年增加。这些豕彘除了自用,其余的也要送给秦王一些的,数量每年暂时提供两万五千头。以后随着出栏量的增加,数量的一半都给太子送去。”
唐朝的军队分布并不平均:除了沿长城一线,再就是河西走廊有一些,而长安附近驻军达到了二十万人以上。二十万人的吃喝拉撒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的。
殷清风虽然没去军队里考察一下他们的伙食,但想来是不咋地。而且这些部队自己也不种地,更别说什么饲养场了。这些人消耗的粮食、蔬菜、肉食,只能依靠附近的农民和他们自家的粮食。
别看长安附近土地不少,可是绝对大多数的土地都被分封出去了。长安城周围五十里以内是没有自耕农的,都是各豪门的封田。
在殷清风没有‘发明’炒菜之前,他们只能吃水煮的饭菜,这种饮食条件下,当兵的身体素质如何能与那帮吃肉长大的突厥等异族相比?
殷清风主动给这些部队提供吃食,就是为了为了增强这些兵爷的体质。
不过这事儿得找时间向李世民那边说清楚了,否则李世民认为自己有收买军心的意图,那就好事变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