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殷清风将加盟金的一部分拿出来修路,这个勉强算殷清风过关;程知节等人交给他的那些土地,听他的意思也打算拿出来分给那些佃奴。。。

    这么算下来,四个多亿的钱财,他得了一千万、殷元得了三千六百万,倒也还可以。

    酒水嘛。。。既然李药师都想着参与进去。。。钱财上的得利应该不会比仙居坊的少。。。这小子一下子吐出两成半而只留下半成。。。嗯。。。心思够缜密的了。。。

    安抚外戚和宗室嘛。。。这小子的意思是。。。咦?岂不是外戚、宗室、文、武都被这永业集团拉拢了?

    。。。。。不过,他说的也对,他代表的是某的意志。。。

    好吧,暂且先不计较他。

    想到这,李世民问道:“那。。。这两成半你打算怎么处理?”

    殷清风的心一直还吊在半空中,他谨慎的说道:“这要看叔叔的想法了。”

    见殷清风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李世民不知道殷清风是真没主意,还是在藏拙。他轻声自语道:“想法嘛。。。宗亲与外戚。。。”

    他思索了一会儿,问道:“你曾说过允许后宫、宦官干政,也谏议过外戚要限权,那么,你说说你怎么看待宗亲的。”

    殷清风知道今天避免不了要谈到这个话题的,他把早就想好的话慢慢的道来。

    “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乱之根源在分封。

    现在大唐的宗亲皆为远亲,又只有食邑而无封地,且圣人与叔叔德威天下,他们尚不敢生出不臣之心。

    但,叔叔的其他子嗣、皇太孙的其他子嗣如何?

    叔叔在位时可镇压一切,可难保以后的大唐帝王都是贤明的。

    小侄得仙人点化后,总结出对待宗亲和外戚的办法。。。”

    “仙人如何点化的?”李世民一下子来兴趣了。

    “等等。。。”他又想到了什么,“你说,仙人点化了你,你又自己总结的?”

    见李世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殷清风说道:“仙人对秦汉之后的官署名称和职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小侄只好自己来慢慢求证。”

    李世民点了下头,这个解释也说得过去。

    “宗亲和外戚既可用又不可重用。

    不用,则冷落了人心,不重用则保证朝纲不乱。

    为了达成这个两个目的,只要将官署一分为二,一为内官一为外官。”

    李世民的兴趣更浓了。他迫切的想要知道殷清风到底总结出来什么惊骇的谏议来。

    “太常寺、太仆寺、宗正寺、司农寺这些为皇室效力的官署可为内官,而三省六部等治理天下的官署则为外官。外戚和宗室始终在内官署里任职和升迁而不得在外官署里任职。

    内官显贵且清要,既安置了外戚和宗室又避免他们参与朝政。”

    殷清风说的那几个‘寺’,属于唐朝的九卿官署。

    中国有句‘三公九卿’的古语,指的是古代最尊显的十二个官职的合称。

    秦朝的九卿有: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汉景帝时,把“奉常”改为“太常”;“卫尉”改为“中大夫令”;“廷尉”为“大理”;“典客”为“大行令”;“治粟内史”为“太农令”;及汉武帝时,“太农令”改为大司农;“大行令”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到了唐朝最终定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等九寺。但此时的九‘寺’里除了大理寺和鸿胪寺外其他七‘寺’已无行政之权。

    如:唐朝的太常寺中与皇室事务直接有关的机构有:诸陵署、诸太子陵署、诸太子庙署、太乐署等。

    从名称来看之就知道这些机构是干嘛用的。

    太仆寺掌管国家厩牧、车舆之事,下辖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凡有大的典礼举行,乘黄署根据典礼的性质、等级提供相应的车辂。

    唐朝规定王公以下的车辂分为四等,一曰象辂,二曰革辂,三曰木辂,四曰轺车。车府署管理的这些车辂用于参加各种典礼时的乘用。唐朝规定亲王给象辂,三品以上官给革辂,五品以上官给木辂,京县令给轺车。

    在九寺中以宗正寺与皇室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一机构的设置完全是为皇室服务的。

    宗正寺的职能是管理皇室宗亲事务,所谓“掌皇九族六亲之属籍,以别昭穆之序,纪亲疏之列。”

    唐六典卷中宗正寺规定:凡李姓皇室,不论地位高低,与当今皇帝血缘亲疏如何,都在其管理的权限之内。李姓皇室凡生育子女,都要及时申报宗正寺,以便其编入谱牒之中;凡皇室宗亲应封爵者,子孙应袭封者,都要由宗正寺编制成册,及时报送吏部司封司予以封授;凡举行大祭祀、册命、朝会之礼,皇室宗亲应陪位并参与者,也要由其造册分别亲疏,报送相关部门。

    此外,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亲属由司封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编制成册,然后再送交宗正寺,此后这些皇亲的各种事务便由宗正寺管理了。

    唐朝的司农寺下辖有上林、太仓、钩盾、导官四署及诸仓、司竹监、温泉监、京都苑总监、京都苑四面监、九成宫监、诸屯监等机构,其中上林、温泉、京都苑、京都苑四面、九成宫等署监都与皇家事务有关。

    这些机构要给皇室提供果树蔬菜,以供朝会、祭祀和日常食用;泡温泉得有专门的人来打理;别宫离宫要有人管。。。。

    在我国上古乃至秦汉时期,国家机构的设置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国事与皇室的家事不分,政权与神权不分处处表现出“朕即国家”的思想。

    这些官署的设立就是为了皇室服务的,而且,这些官署的各级官员尤其是卿与少卿,更是为了封赏某些臣子的。也真是这个缘由,殷清风才建议李世民把它们从行政单位里划分出来。

    以这些官署的构成,完全可以把众多的外戚和宗室塞进去的。

    李世民捏了捏眉心。

    殷清风这个谏议不能说不好,但弊端也很明显。

    “那我问你,像赵郡王李孝恭和任城王李道宗那样武略突出的宗室,以及你长孙婶婶的舅父高士廉和胞兄那些有文韬的外戚,难道都放置到内官里?”

    殷清风回道:“像叔叔说的那些显贵每代也只有少数几人。以这少数人的仕途换取整个大唐的安稳还是值得的。”

    李世民又沉思了一会儿,“哎也只好如此了。”

    他振作了一下,说道:“也就是说,你除了谏议设置外官与内官之外,还要以钱财来安抚他们。”

    殷清风默默的点了下头。

    李世民起身走到殷清风面前,“从献上马蹄掌至今,加上你今天说的这些内容,商之伊尹、周之姜尚、齐之管仲、汉之萧何,可如你?”

    殷清风赶忙站起来,“小侄不敢比肩古之圣贤。这一切,都是源自小侄的仙缘,若是没有仙人。。。。。”

    李世民挥了挥手,“仙缘归仙缘,若我不重用你,天下人会如何议论?”

    殷清风赶紧站起来,“回殿下:每个人追求都不一样。有的人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他们追求千钟粟、黄金屋、追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追求读书必入仕、为官须作相。

    小侄只想附殿下尾翼,建一个不朽的帝国。功名利禄非小子所好、勾心斗角非小子所长。

    小侄以列祖列宗起誓:此生忠于殿下、忠于大唐!”

    李世民长叹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千钟粟、黄金屋、追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错不错。。。为何你要的就不是这些呢。。。”

第291章 阎公立德() 
殷清风走后,李世民一人闷坐在书房里。

    殷清风获得仙人传授的仙缘,让他受益无穷。可如何对待殷清风,却一直是他的心病。一个凡人尚且有七情六欲,可殷清风表现得完全就是一个圣人。

    男子在世,谋求的无非就是权、财、名、利、色。

    权,殷清风一再表示不想出仕,今日更是谏议将外戚归为内官署的职官。

    财,莫说在大唐,自古以来就没人比殷清风更会生财。偏偏,他却极不在意钱财:佃奴要放良不说,还打算分给他们田地;加盟金献出大部分、酒水营生只留半成的份子。。。

    名,长安城里知道他这个少年的人并不少,而且都是顶级的权贵和世家。但,他始终闭门不出。

    利,闭门不出又视金钱如粪土,还在乎什么利?

    色,只要他愿意,多少世家愿意将嫡女送进他的内宅?可除了一个原先的贴身侍女和武士彟的嫡女,其余的都出自他的东宫。

    记得他曾说过‘无欲则刚’,现在想想,殷清风到底是‘无欲’还是他在谋划着‘刚’?

    一再逼迫殷清风进入仕途,就是想利用臣臣、君臣的关系掌控他。只要他出了错,就有机会、就有理由惩治甚至杀掉他。可若是始终是翁婿关系,自己就找不到任何借口。。。

    哎难道真的就像他说的那样,‘打铁还需自身硬’?可除了加强自己对大唐的掌控和大唐的国势外,好像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不被掌控的感觉真难受啊

    离开东宫的殷清风,心里也不平静。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舅哥儿,他唱的那出戏有没有李世民的影子还真难判断。但有一点事肯定的:李世民不但乐见长孙无忌刁难他,而且李世民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这个小算盘是什么,同样不好判断,大致可以猜测为对他的疑心。

    对于这一点,他只能表示无奈。

    经过这几日的折腾,他反复反省后得出了两个结论。

    首先,他自身有两个短板。

    第一个短板,是殷开山死的太早。

    李世民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时候,除了殷开山外,杜如晦、屈突通、长孙顺德和张公瑾四人也过世了,但唯有殷开山是死在玄武门之变以前的。

    而且,这二十四人里,除了不得不给皇室宗亲一个名额外,李靖、李绩和秦琼是中立派,但他们和魏徵一样,是能力够功勋够资格、剩余的人当中九个与李世民有姻亲关系、大部分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唯有殷开山,死得早、和李世民不是姻亲。。。

    有人说,殷开山除了作为刘弘基的副手一起攻破长安城外,在生前几乎参加了每一场唐军对外的大战,才有资格被李世民绘图凌烟阁的。但他们忘了一个事实。

    史书中提到:李唐起兵后,李世民召殷开山为长史,而殷开山则四处招慰关中流民和群盗入伍。

    这句话的含义是,李世民起家的队伍,也就是李世民的私军………天策府军,很多是殷开山招募来的。

    这就意味着,没有殷开山,李世民的野心还要晚几年才能膨胀起来、他当皇帝的时间也要延后几年。

    这,才是殷开山入凌烟阁的真正原因。

    如果殷开山还活着,他“作为”殷开山的孙子,不管表现得再突出,李世民还会这么疑心重重吗?

    应该不会。。。

    第二个短板,

    他惊人的学识来自于仙人传授这个理由,按道理讲应该是最没漏洞的,漏洞来自于他的表现。

    他认为自己站在某个制高点,这就造成了他不屑于也没心思与这些祖先们沟通、交流的现状。

    一个没有私欲的人、一个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当权者最不喜欢的那一种人。当权者最忌讳的就是不能对某个人进行掌控。

    其次,他也有两点是可取的,或者说是优势。

    第一,他时不时的向李世民展现他的学识。这或许给李世民一种没有心机城府的感觉;第二,事无巨细的向李世民汇报。

    一个没有心机城府又事无巨细向他汇报的少年,还在李世民的容忍范围之内。

    所以,他不但要祈祷李世民看在他两个可取之处而暂时放弃对他的猜疑,还要改变一下他形象。

    走出家门与其他同龄人交往并不困难,面对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一步必须迈出去。

    难就难在他如何让自己不完美。

    买房子买地。。。他现在就不缺这些、进入仕途最多就是个内属官、为了多活两年美色就算了。。。还有什么能破坏形象呢?

    虚荣?暴躁?刚愎自用?贪杯好色?

    想来想去,殷清风发现自己还真是一个完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