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套做法如何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实行?
殷清风不但要尝试一下,更想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唐朝能实行这样的机制,政治内耗的现象虽然不能消除,但肯定会减少。
如果唐朝能实行这样的机制,还可以减少任人唯亲、减少荫封出仕、清晰吏治问题、提高行政效率等等好处。
而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不管皇帝平庸与否,整个朝堂整个天下不会乱,或者不会太乱。
如果他能死在李世民的后头,他还可以影响到李承乾的儿子和孙子。四代帝王都在执行这种培养机制,那么,这种机制也会惯性的延续要下。
不要多,哪怕再延续一百年。两百多年的时间,足可以让唐朝、让华夏的民族与文化达到人类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两百年,大唐兵锋所指的异族将会消失得干干净净;这两百年,大唐的疆域将会扩展到了极致;这两百年,华夏的文化将会笼罩整个地球。。。
李世民问完话,脸上所有的神情都收起来了,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殷清风。
随着登基为帝的日子越来越近,他面对的和思考的问题就越来越多。
但他更多的是在思考着将要挑选谁来出任什么官职来辅佐他,他认为还不用急于担心如何教导乾儿他们的事情。
现在,殷清风给了他一个启发。
选用谁来成为朝堂上的佐臣将不用再费尽心思去考量,他定下的五年计划谁完成得上优谁能按照顺序进入朝堂。
但是,乾儿与泰儿等怎么按照这个五年计划去培养?
殷清风说道:“叔叔想必是对去年岁末时侄儿家族中的丑闻有所耻笑吧。”
李世民一怔。殷清风怎么会提到这件事?那不是殷元和殷闻礼他们怕受这小子的牵连而故意闹出的风波吗?
殷清风以这个事情作为开局语,一个是为了消除李世民的疑心,也为接下来的话题做准备。
“侄儿的阿耶与侄儿的叔翁分族产只是一个“果”,而起因是侄儿的阿耶提议要在族中实行“废嫡长而立贤德”的家主和族长继承制。”
李世民有些不可思议,“你阿耶还有这种魄力?”
而没有问出的话则是,此话当真?
殷清风苦笑着,“都是侄儿的缘故。”
李世民若有所思,“你现在提及这件事,该不会是。。。”
殷清风将当初与殷元说的那些说了一遍,“普通百姓这么做,最多就是面对妻族的责问,但皇室也采取“立贤德”的礼制,第一会减少外戚干政的可能,第二会保证每代帝王都是贤明圣德之君。”
等李世民消化了一些后,他继续说道:“叔叔作为开国之君,和以往的国君的想法都是相同的,就是想着要如何把他建立的政权长久的延续下去。
可是,遍数那些国祚长久的、短暂的那些政权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除了开国之君外,少有贤明圣德的继承者。
叔叔要把大唐的国祚延存长久,重中之重的考虑两件事。一,继承者如何培养,二,制定一个在国无贤君时朝堂该如何正常运转的秩序。”
李世民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最是稀松。
他一方面把他和长孙氏的长子李承乾立为皇储,一方面又把嫡次子李泰作为备胎来培养。只有在李泰露出夺嫡的心思后,他才不得不把李泰给降爵并撵到封地去。
他就是通过夺嫡上位的,又一心要把他的污点从史书上抹除,岂能容得下李泰再次打脸?
在万般无奈之下,即使他认为李治就是一个糯米团子,他也不愿长孙氏之外的女人的儿子成为他的继承者。
李世民问道:“我的子嗣之间如果年龄相差十岁、二十岁,该如何评定他们的贤德?又如何做到你说的那个废嫡长而立贤德,”
殷清风道:“乾弟已经册封为皇太子,再做改动恐怕要引起动荡。若叔叔确认侄儿说的“废嫡长而立贤德”,完全可以在乾弟的子嗣身上实行。
在确认了殷清风这些说法后,李世民心里轻松了些。不管殷清风的谏言是否可行,最少他的目的不是要造成李唐混乱。他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决定。
“侄儿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一个男子无论有多少的女娘,都可以在一个月内让她们同时怀有身孕。”
李世民插言道:“就是你之前说的那个危险期与安全期?”
殷清风点下头,“正是。以侄儿为例,如果掌握好时机,月丽她们可以同时受孕可以同时生育。等到她们再次怀有身孕,无非就是两年后的事情。
侄儿的这十个子嗣,年龄也就相差两岁。
若是觉得嗣男不够多,那就再等两年。十五个子嗣里嗣男的数量,足够侄儿从中挑选继承者了。
他们之间最多就相差四岁。无论是培养他们还是考核他们,相对都简单一些。”
李世民道:“原来你是有着这样的把握啊。那看来,乾儿他们。。。”
殷清风道:“乾弟的品性与才能,都不愧是叔叔与婶婶的子嗣。再经过叔叔的言传身教,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继承者。”
这一点李世民是认同的。
乾儿自幼就受爱妻的精心教导,师从这小子后,心智更是沉稳周全。
也正是这样,他才担心乾儿受这小子的影响太深。
杀与不杀,这两个念头他始终悬而未决。
杀了他,可以消除所有的隐患。
可若是杀了他,会有很多人寒心。而这些人里除了乾儿他们,还有那些与这小子接触过的权贵与世家。
他注定是一个要超过秦皇汉武的圣人,不能因这小子而留下骂名。
可若是不杀他,谁又知道他是不是第二个司马懿?
还好,他今日说起了如何培养群臣的谏言。
只要他不去笼络文臣武将,就让他继续活着吧。
李世民道:“既然立嫡还是立贤不急,那你说说,你打算怎么去培养佐臣。”
殷清风道:“叔叔力主削弱世家,宰辅的人选尽量在世家子弟之外选取,而群臣则可考虑一半世家子一半寒门子。”
李世民点头,表示认同。
“如何培养佐臣,首先要定下一些标准。
第一,他们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
所谓团结大多数人,包括从前反对自己反对错了的人,不要记仇,不能一朝得势就把仇来报。
也就是说,品行操守必须是高人一等的。
第二,他们治政的想法要与叔叔趋同,不要仅仅着眼于他们的任期之内的政绩,而要放眼未来的百年两百年。
第三,他们要做到上效君王下安民心。
第四,朝堂的稳定与否,也在于官员更换是否频繁。所以,犯一事之错的佐臣可谅,允许他们戴罪立功。
最后一点侄儿认为最重要:不能结党营私、朋求进取。
自从有了世家之后,世家要保持门楣不缀、寒门子要想尽一切建立一个世家。
哪怕以后大唐的世家将名存实亡,但世人对权势的渴望却是阻止不了的。为了得到权势,乡党、朋党将会层出不穷。
这一点,君王是必须掌控得体的。
而另外,从君王的角度去看,官员是联系君王与百姓的桥梁。若桥梁腐朽了,则万民心中无君王。”
毛老人家在一九六十四年谈到培养接班人有五条标准,现在他抓过来改头换面一下。
“以往的朝代,除了朝堂上的官员外,君王很少任命中下级官员,基本都是吏曹或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无论是出仕,还是原官起复之人均由吏部铨选。
在实行科举选士后,每科进士的考第品评不但要在吏部兵部备下档案,君王的宫殿里也要留存。虽然不一定要时时翻阅,最少要心中有数。
虽说六品以下文武由吏部和兵部负责、六品以上的文武由宰相主管,但在实行新的培养制度下,君王也可以体现自己的意志。
其次,有序选用官员的关键是实行任期制。
实行任期制的第一点是重启退休制。
礼记曲礼上中,有“大夫七十而致仕”的记载。
古人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
人到了耳顺之年就再难有进取之心。这个年岁的人更多想的是为后人铺路、为家族谋取利益。即便他们依然效忠与君王,私心也会慢慢增加。
在开科取士后,更多的官员等待着君王的选拔。
若是定下一个退休制,那些年长的官员就要想着能否全身而退不要留下骂名,而壮年的官员就有了升迁的希望,把精力都尽量多的用在官职上而不是钻营上。
当然,那些能力杰出的官员不能到了六十或六十五岁就不再为君王效力,完全可以筹建一个咨政堂。君王每有难事都可以请他们来问政的。”
李世民再次点头,这个想法周全可行。
“实行任期制的第二点是把官员的任期年度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已经有了官员任期的规定,但因朝代更迭。政局不稳等原因,执行力度并不严苛。
到了隋唐,哪怕每年有大量的进士等待铨选,依然没有实行任期制。真正的任期制要等到北宋才开始的。
宋朝官员的任期制分两种。
进士出身的官员,按磨堪规定是“一年一考一迁转“。也就是一年考核一次,达标就可以升官,不达标留任、或者平级调任。三年必定升一级。也就是最多在一个地方任职三年。
非进士出生官员,规定是“三年一考一迁转”。三年有一次升迁的机会,达标就可以升官,不达标留任、或者平级调任。最多九年,一定升迁。也就是最多在一个地方任职九年。
这就是为什么宋朝的进士受青睐的原因。
混得好的,一路正常升迁,考中进士,任职十年就能当上副宰相的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枢密都承旨等一级的高官。
“可以是两年一任或三年一任,连任两任。
两年或三年一考一迁转。考第品评达到要求就可以升官,达不到要求的,说明他们执政能力平庸,不要给他们什么平级调任的机会,直接罢官。反正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仕子参加科举考试,不愁官员不够用,也不愁没有能力出众者。
只要全大唐的官员都能做到能者上不能者下,每一位官员都会尽心尽力的治理地方或为君王谏言,不但君王不用担心吏治的问题,也不用担心某一位继承者短寿、平庸等状况出现。”
关于官职,他还有很多想法,但他认为时机不成熟,以后再说。
第430章 高高在上()
殷清风不是幼儿园阿姨,不可能事无巨细罗里吧嗦,李世民也不是小娃娃,他早已具备听一知二、举一反三的能力了。
在觉得自己的意思已经表达清楚后,殷清风便停下来等着李世民的反应。
李世民上下打量着殷清风。
他不喜欢不为他掌控的人和事。
殷清风有才,大才。
虽然他找出万般理由躲出长安,但以他的才能,他岂敢掉以轻心?若是他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谋划着什么,他岂不是鞭长莫及?
但上午和刚才他说的那些,怎么听怎么想都让他觉得他没有半丝谋反之心。
罢了,再忍一次吧。
“你是真打算以后不出仕了?”
他在前隋的时候做过几天的臣子,多少知道一些为人下属为人臣子都在想着什么。殷清风刚才那些话如果传出去,天下读书人必然要视他为仇寇。那是彻底的背叛啊。
殷清风又懒散的靠在椅背上,“侄儿能说锦衣美食、高屋广厦吗?”
李世民也咧着嘴角,“你是不是还要说娇妻美妾啊?那好,叔叔就再赐给你一个美人儿。”
你不说男人把阳气给了女娘而短寿吗?某可以不杀你,那燕氏你就收下吧。众美环伺,某倒要看看你还怎么养生怎么长寿!
殷清风道:“既然叔叔说是美人儿,就一定不会让侄儿失望。”
美人儿?行啊,大不了转手送人就是了。
“呵呵。”李世民也学着殷清风的样子靠在椅背上,“等你见了就知晓了。”
他还真不信殷清风看不上燕氏。
就算看不上,到了床笫之间也就欢喜了。
他有种阴谋得逞的快意。
“你说汉与匈奴作战了一百余年,那你认为大唐与突厥会如何?”
殷清风道:“多年渴望得到的却轻易得手,会不会令人很失望?
若是叔叔能一战而定突厥,会不会觉得索然无味?
换做是侄儿,侄儿就不着急。反正大唐要存在几百上千年,慢慢戏耍那些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