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娇淑有求于武氏,不得不向表妹低头。

    娇淑的父亲过世早,兄弟不曾出仕,两个侄子又牵连到李佑造反而被诛杀。她想看护燕氏一脉,就绕不过权势滔天的武氏。

    继泰山封禅上做了终献,她又不辞千里为杨牡丹奔丧。可最后的结局是,她死在郑州的驿馆里,儿子也被武氏给弄死了。

    虽然她这些不理智的行为不能全归罪与燕弘亮与燕弘信,但侄子的不争气的确有很大的原因。

    既然弄清楚了这哥俩都是燕氏的罪人,不用说了,跟他回城南吧。

    殷清风找机会问向娇淑,“你兄长的女娘中可有婚配的?”

    只解决了燕弘亮和燕弘信还不够,燕氏危机的源头还没找到。

    世上有奸佞就有忠臣,有造反的就有保皇的。

    李渊父子要造反,阴世师要保皇,生在乱世,没有谁对谁错。

    但世受君恩的阴世师把事情做绝了。

    杨坚当上了北周的丞相,阴世师的老爹阴寿为丞相掾………国务院办公厅大秘书。

    阴世师本性忠厚,相继得到杨坚父子的重用。至杨广南逃扬州,留阴世师辅佐代王杨侑镇守京师。

    及李渊渡过黄河进逼大兴城,阴世师选择殉葬大隋。

    阴世师的做法本无可厚非,若他只止于此,李渊在开国后也不得不表彰他的坚贞,封爵他的后人。

    偏偏,他不止于此,

    他下令砍了李渊当时最小的儿子李智云,又尊从杨广传来的圣旨派人掘了李渊的祖坟。

    李渊为了当皇帝,牺牲掉一个儿子的性命还是舍得的,但祖坟被人挖掘了,这事情就没了回旋余地。

    殷清风当初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他认为李渊是应该感谢阴世师的。

    世人都说李渊出身鲜卑,不是陇西李氏的后人,是冒名的;等李渊接受道士的蛊惑,认老子李聃为先祖,就更是鄙视他。

    但阴世师把李渊几代祖先的坟墓给挖了,墓志铭等能证明李渊家世的证据统统不见,自然是李渊想说啥就是啥喽。

    愤怒之下,李渊杀了阴世师、杀了他的几个儿子、把他的女儿赏赐给李世民做婢女。。。唯独留下年幼的阴弘智。

    不是李渊不想杀阴弘智,而是出于政治考量。

    阴世师的恶是针对“谋逆”的李渊,对杨隋来说他是盖世忠臣。若是把阴世师一脉诛绝,李渊的嘴脸就太丑陋了。而且,为了大兴城里民心的安稳,他也不得不给阴氏留下独苗血脉。

    家破人亡时又年幼的阴弘智已经沦为无依无靠的苟活小犬,命不该绝的是,李世民把他姐姐的肚子搞大了。

    李世民再无情,看在他姐姐的面子上,也不得不对阴弘智施以关照。

    再后来,他娶了燕氏的族女………燕娇淑的侄女。

    念念不忘杀父之仇的阴弘智,奈何不得李渊、奈何不得李世民,就把目光放在了外甥李佑的身上。

    但长安城里稍微有些权势的人谁不知道阴弘智并不得宠?谁愿意烧他这个冷灶?于是,他把目光瞄向了妻族。

    燕弘亮刚才应对得体、功底扎实,为何却成了不分是非之人?

    大概是因为燕杨氏和燕敬嗣死后,没人约束他们,他们又亲近阴弘智的缘故吧。

    燕、阴两家同样有族女在宫中,族女在宫里同样不得宠,他们的仕途同样不顺利。。。阴弘智又心怀鬼胎。。。这些因素合在一起,就此改变了燕氏和燕娇淑的命运。

    娇淑道:“大兄的长女年不过十一,尚未定下婚约。”

    殷清风松了口气。

    历史上,李世民登基、他姐姐封妃以后才给他定下亲事。所以,哪怕阴弘智现年已是十五六甚至十七八,也还是条单身狗。

    “你两位兄长都有出仕的机会,你那侄女也不要急于定下婚约。”

    娇淑有些呆萌的点点头。

    殷清风见她还是没明白自己的意思,索性说道:“你那侄女的亲事包在我身上,等过几年我帮他定一个满意的夫婿。”

    娇淑眼睛弯成月牙,“多谢郎君。。。”

    解决了燕氏危机,殷清风开心的跟着朋友跟着自己的妞儿一起游玩儿。

    梧桐新村的一千多村民也参加了今晚的游街,虽然襄城她们早就看过无数遍他们的表演,但今晚她们还是兴奋的在游行队伍里寻找村民们的身影。

    等梧桐新村的队伍经过时,襄城和月眉俩像两个迷妹一样,欢呼雀跃不止。

    殷清风这一晚虽然一直与吕才夫妻交谈,暗中却在不停的观察着娇淑。

    当他发现娇淑就是一个没有自己主见的性子后,才恍然明白她为什么在历史上那样的逆来顺受。

    “既然跟了小爷,你和你的家人小爷也要尽份儿心意。”

第448章 城南集训() 
武德九年元月十八日,殷清风带着人出城。

    除了既定的二十四个侄子外,又多了程处嗣几兄弟。

    按阚陵的描述,程处嗣是被他爹逼着来的。至于是什么原因让程咬金强迫他们,程处嗣支支吾吾的也没说清楚。

    殷清风不在乎,一只羊和一群羊没什么区别。

    进了新村,殷清风让妹子先回去收拾屋子,他带着人继续往前走。

    他指着食堂,“以后三餐在这里吃。”再到梧桐学堂外,“每日卯时正我要在这里见到你们。”

    不等人反应,他又往宿舍楼方向走,“第一,每日亥时前必须就寝;第二,除了训练、进餐,所有人必须呆在里面读书。”

    他挨个儿与这些人对视,“你们大多有爵位有官职在身,若想再进一步,书、尤其是兵书必然是要读的。”

    “而你们。”他看向程氏兄弟,“包括我,包括王大郎他们都是凭着自身本事获得爵位的,你们呢?即使你程大郎未来继承了你阿耶的国公爵,你在我、在王大郎他们面前能自豪的说,你的才能有多大、你的军功有多少?”

    王雄涎他们都有爵位、官职而无勋位,程处嗣三兄弟则是有散官职、没勋位、没爵位、没官职。

    自尧、舜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

    秦国和秦朝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也是“爵”的一种形式。

    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细分为分有侯级爵、卿级爵、大夫级爵、小爵等四大等级外,另增设王爵。

    汉武帝时,为筹措战费,令卖关内侯以下二十等爵,致使二十等爵为人所轻。于是为将士立功者另设武功爵十一等。

    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

    两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南朝封爵沿袭两晋、陈朝增郡王爵、藩王爵。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始封五等爵;景明元年定制:置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

    北齐置王爵与五等爵。

    北周初置开国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五等爵。后据周礼改制,置亲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男十一等爵。

    隋文帝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隋炀帝时,留王、公、侯三等爵,其余均废止。

    唐朝分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十等爵。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

    爵位制由来已久且变化多多,而勋制则始由隋代初建。

    爵和勋的区别在于,得爵位可以“食邑”,并可承袭;而勋位只是一种荣誉和地位的象征,最多就是额外多了一些俸禄。

    得爵者的食邑人户只对他们纳粮,而不向国家缴纳赋税,如果得爵者过多,又可世袭,势必造成国家财政赋税的大量流失。

    然而,有功者又不可不赏,于是赏赐一种地位象征意义的荣誉称号,自然就成了最高统治者的选择了。

    勋位制度最早的雏形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对一些有功之臣赠以“上柱国”、“柱国”、“骑都尉”等称号,但未形成制度,

    勋位制度正式形成与隋代,健全于唐代,以后各朝沿袭并有所改革。

    隋代的勋位分十一等。史书记载:“高祖(隋文帝)沿后周之制度,置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总十一等,以酬勤劳”。

    唐代的勋位级别称“转”,共十二转,每个勋位名称对应一级官品,这种对应在旧唐书里称“比”,即“比照”之意。举例来说,最高的“十二转”,勋称“上柱国”,身份是“比正二品”。唐代从正二品到从七品的官员,只要有功劳都可以授勋。

    唐代的勋位和对应的官品为:正二品上柱国、从二品柱国、上正三品护军、从三品护军、正四品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轻车都尉、正五品上骑都尉、从五品骑都尉、正六品骁骑尉、从六品飞骑尉、正七品云骑尉、从七品武骑尉。

    除了“爵”与“勋”外,从汉代开始又增置了“散官”的官称。

    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谓之散官。

    汉至南北朝,朝廷有时对高级文武官员于本官外另加位三司、仪同三司等名号,以示尊崇而无职掌。

    隋始定散官名称,加给文武重臣,皆无实际职务,而统称官员之有实际职务者为职事官。

    唐承隋制,置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至文林郎、将仕郎共二十九阶为文散官,骠骑大将军、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至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四十五阶为武散官。

    凡九品以上职事官皆带散位,称为本品。

    职事官随才录用,迁徙出入,参差不定。

    职事官与散官品级不定一致,散官低而充高级职事官称守某官,散官高而充低级职事官,称行某官,待遇则按其散官品级。

    散位也赏赐给功臣未成年的子嗣,且以父祖门荫定下品级,然后劳考进叙。

    程氏三兄弟和殷清风之前一样,在未出仕之前都有文散官或武散官在身。一旦出仕,则根据散官的品级授以实位官职。

    现在还是唐初,功名马上取的风尚还在,凭门荫出仕的终究要低人一头。

    “你们或是我的晚辈、或是我的姻亲,我希望你们在未来获得更高的职位。若你们在现在这年纪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我是决不允许的!

    从今晚开始,一直到月底,你们就在这里给我好好的反省反省!”

    殷清风前脚刚走,后面就炸锅了。

    最幼的程处弼哭丧着脸,“俺最怕读书了。。。不就是饮酒饮多了吗,阿耶也太狠心了。”

    程处嗣眼睛一瞪,“怕什么,他殷二郎还能吃了你怎地?”

    韩成峰李东几人咧着嘴,等明日后日看你还敢不敢说这话了。叔叔那是啥人,那是不折腾死你不算完的狠人。

    殷清风回去后也宣布了一条改动:因为要训练二十几个瘪犊子,早饭以后都到食堂吃。

    其他人没什么意见,一切殷清风做主。唯有襄城不愿意的嚷着,要收拾让她吃不成哥哥做的饭的罪魁祸首。

    鱼娘、妮子和娇淑已经商定了轮流表,今晚是鱼娘和娇淑。

    娇淑与殷清风只同房了一晚,本就没适应过来。第二次同房却是与他人一同侍寝,心中更是羞怯。

    等殷清风躺在她和鱼娘中间,她心慌无措的不知如何是好,殷清风却笑呵呵的说道:“以后,你们侍寝的规矩也改一改。”

    鱼娘感觉自己都快燃烧了,媚眼儿抛去,“好郎君,你要奴奴怎么改呢。。。”说完,又伸出小香舌在殷清风的胸前画圈圈。

    殷清风一左一右搂着俩妞儿,“以后晚上直接睡觉。”

    “啊”鱼娘抬头不解的看着他。

    “以前还好,白天不是很劳累。现在王大郎他们来了,我要时时跟着。若晚上还与你们欢好,肯定是满足不了你们的。而等到寅时,一夜好眠,本郎君体力再次充沛,才好征伐你们,嘿嘿嘿。。。”

    鱼娘扭着无骨的身躯,“不嘛。。。你摸摸奴奴那里,那里早就等着郎君呢。。。”

    见殷清风坏笑的看着她,她挺着赤果的胸膛摩擦着,“郎君今日也不乏累,要改规矩也从明晚嘛。。。”

    那边的娇淑虽然一直沉默着,身体的火热却早就挑动了殷清风。

    “说得很对喔。”

    鱼娘欢喜的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