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手中存折的编号是,十七个0后面一个3,其他四张是1、2、4、5。
殷清风将手中另几张递给杜伏威、单云英、月眉和薛繁星,“这是大唐银行开出的前五张存折。小弟打算留给儿孙,让他们记住今天:武德七年五月一日!”
杜伏威和单云英笑着点点头,这些存折对于他们的义弟来说,意义太大了。
“叔叔是想炫耀吧?”
阚陵突然冒出来一句。
第81章 帝都热议(一)()
殷清风的脸一黑,不怀好意的看着阚陵。都这么大了,咋还像熊孩子一样讨人嫌呢!
“你过来!今日叔叔好好教教你怎么讨长辈喜欢!”
让阚陵这一闹,殷清风的心情也没有那么激动了。与单云英又商议了一下,去兑换铜钱的事儿。
今天做这个“托儿”,除了要拿到那五张有意义的存折和各面值的金银铜钱外,也是给李世民和杜伏威造势。
杜伏威到了长安后,低调了近两年。很多人都忘记了,这里还有一个吴国公,这个吴国公当初和当今圣人一样,曾割据一方。
以铜钱换铜钱,世人还能接受。但铜钱变成一个纸折子,就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或者说是世界观。
他不能看着人们换完铜钱,转身就走。他们必须将铜钱,留在银行里。
今天是一个示范,明天、后天、大后天。。。吴国公府、郧国公府、梧桐山庄将轮番出面,当着众人的面,用大队马车的铜钱换回几张存折。
这是一种心理暗示。
暗示那些迟疑不定的人们不要怕,比你有钱的人都进去存钱了,你们家里的那点儿钱不算什么。
他很确定,只要两个国公府的三百多万贯存进去,长安城里将没有人再怀疑,存折能否当做铜钱来使用。
与此同时,像去年仙居坊风波一样,任六会到处煽风点火的。双管齐下后,再大的反对声和质疑声,都会消失的。
除了心理暗示,还有明示。
向那些有能力、有想法、有实力的人明示:都去经商吧!没见李伏威童鞋,到长安才多久,就攒下偌大的家业?
从吴国公府到西市,车队往返了那么多趟,相当于进行了一场炫富大游行。殷清风敢用他的小弟弟打包票,“杜伏威”今天的壮举,将传遍长安城每一个角落。
见到的、听到这壮举的人,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惊讶?诧异?吃惊。。。
然后呢?然后会议论、会传播。
可是,这种壮举延续一个月,他们又会是什么反应?
或许普通人会羡慕、会嫉妒,甚至想去偷盗,但这世上有很多聪明人,他们会想到很多。如果有人再去引导一下,或许,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
殷清风敢让杜伏威这么高调,是因为他不担心李渊敢杀了他。
当初李渊敢毒杀杜伏威,是有辅公佑为借口。现在江南平稳的交给了李唐,杜伏威也主动降爵,并老老实实的去开饭店,李渊还有什么借口?
至于李建成,殷清风不相信他敢这么做。他爹都没借口动手,他又凭什么敢?
李世民那边的布局基本完成,就等着合适的时机收官。用不了多久,李世民的春天就要到。如果杜伏威再不做点儿什么,他以后在李世民那帮嫡系人马面前,说话都没底气。
今天,就是他的投名状。
在殷清风与杜伏威、单云英商量后续细节的时候,王珪抱着一摞表格,请求觐见李渊。
同样对银行充满了期待的李渊,很快就就传他进去。
“恭祝圣人,贺喜圣人。”
王珪的一句话,让李渊喜得眉开眼笑。王珪能说出这样的话,看来成效不错。
李渊是研究过新旧铜钱兑换的利弊,才下定决心的。
最开始,他也恼怒自己的政绩被否定。但仔细算了算。好像自己并没有吃亏。
只要操作得当,名望上,他没有损失,反而会更上一层;钱财上更是增加数倍。
三年前的以开元通宝,并没有将天下的五铢钱换尽。总有人在暗中作对,也总有人期待他的天下再次改名换姓。
现在,以他的名义,再次施行以旧换新,他就不信那些人还能坐得住。
从汉朝开铸五铢钱之后,一直到前隋,五铢钱的大小、成色,极为混杂,但一枚就是一枚。
三年前推出开元通宝的时候,他是以重量和成色来兑换的。少的时候,可以一枚通宝换三枚五铢钱,遇到成色差的,可以换到二十枚以上。
三年来,以通宝换五铢钱,皇室的内藏便增加了五倍的财富。若是这次也能成功兑换的话,再增加五倍是没问题的。
他和裴寂召来钱监的官员问过了,四枚半的通宝,可以铸造壹文、贰文、伍文、拾文新通宝各一枚,获利是四倍。
除此之外,皇家内藏还有大量的金银。若都铸成新通宝,得利不在铜钱之下。
银与金,之前只被那些世家窖藏,市面上根本见不到。
如果他们经不起这次的诱#惑,而拿到银行去兑换,甚至存在银行里。他最终的获利,将在五倍以上。
现在王珪开口就向他道喜,一天的焦急等待,总算有了结果。
李渊接过托盘里的表格,仔细的翻阅。
表格的样式很简单,只是上面的一些符号有些奇特,但这些符号的旁边都有文字标明,看起来并不费力。
翻倒最后一页,上面标注着:“叁拾玖萬贰千柒佰壹拾叁文。”
就算去掉李伏威的那些,也还有二十余万,比起三年前兑换五铢钱要多上不少。
李渊满意的将表格放到托盘上,“王行长,以你估算,换尽长安城里的钱财,需要多久,又能兑换多少?”
他这个问题,技术含量太高,王珪听着有些冒汗,“今日只是第一天,还有许多人在观望,尤其那些世家。
他们在京中的,多是旁支庶子,并且族中钱财也不在京中。但,若是他们暗中联合反对。。。”
反正王珪的意思是说,其他人家都好说,那些名望过于显赫的,他整不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那也不是他工作不努力,也不是银行不好。
对于李伏威高调的行为,他也只字不提,谁知道这里面有什么猫腻。是他个人行为,还是秦王授意的,还是圣人和太子的意思,他弄不清楚。
但总之,他不能说。
王珪赶去见李渊,他的两个副手,此时正在拜见李世民。
李世民与李渊的顾虑都一样:那些世家的反应会如何。
不管李伏威,或者是殷清风,在长安城里声势造得再响,最终能否实行新旧铜钱兑换的,不是那些普通权贵和百姓,而是世家。
只要世家不参与、不表态,跟随他们的那些家族,就不可能支持铜钱改制。如果世家明确表示反对,之前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可是细数他的手下,杜如晦算是城南韦杜的一员,可惜在家族中的地位不高;李靖的家世也不错,但同样影响不了太多人。。。幸好,他的女人韦王妃,已经联络族人,并得到允诺。
以韦氏的势力,最少关中地区的家族,不会抵抗心铜钱的兑换。难办的是河东的王氏、裴氏、薛氏、柳氏,山东的郑氏、李氏、崔氏、卢氏等。一旦帝国银行在洛阳遭受挫折,铜钱改制,就会继续不下去了。
“玄成、玄龄,你们和叔玠有没有商议,下一个城池定在哪里?”
不但被点到名的魏徵和房玄龄在想,旁边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也在思考,李世民这句话的含义。
若以正常而论,洛阳是长安之外的首选,秦王不会不清楚。可,既然秦王这么问,显然是不打算急于在洛阳成立分行。
不是洛阳,又会是哪里?
第82章 帝都热议(二)()
长孙无忌站起来说道:“秦王可是不急于在洛阳开设银行?”
李世民点点头,说出他对世家的顾虑。
场面一时静了下来。他们都经历过三年前的兑换风波,不会不清楚世家的力量有多大。
要不是随着军事上的不断胜利,和疆域的扩大,那些世家还是不会低头的。
他们不会在意,推行开元通宝的意义有多大,他们看中的是,他们在朝堂内外的影响。
上次的余波将将平息,现在朝堂再次推行改制,这是再一次的挑衅他们的颜面。他们会怎么做?
房玄龄站起来说道:“可否请秦王取来地图。”
李世民点点头,这个想法好。既然不能去洛阳,总得挑一个城池出来。
地图被铺到桌子上,几个人围了上去。
向西是兰州,意义不大;东北是晋阳,河东氏族的根本所在;东面是洛阳,可以略过了。。。
众人的眼光,落到了南面的益州和东南的襄阳两处。
长孙无忌和魏徵的手指,同时指向襄阳,“这里如何?”
益州并没有遭受太多战火的破坏,民生一直安稳;相比栈道的难行,穿过蓝田关、直通南阳盆地,便到了襄阳。
若是在襄阳成立第二个分行。。。。
李世民眉角一挑,沉思了一会儿,“克明与玄龄会选哪里?”
杜如晦看看房玄龄,房玄龄冲他点点头,将手指按在益州的上面,“乔选益州。”
李世民坐了回去,“只襄阳和益州两处,对吗?”
四人点点头。
“各自说说你们的理由吧。”
长孙无忌先说道:“第一,襄阳较益州近,道路也比较畅通,遇事可快速向长安禀报;第二,只要在襄阳稳住阵脚,向南、东南、北、东,四面皆可扩展。”
魏徵补充道:“襄阳比益州还有一个好处。如果先在益州开设分行,之后也要向东扩张。并且,只能向东扩张。”
李世民明白他俩的意思。
襄阳南面是荆州,是扼守荆楚、巴蜀的咽喉重城;东南是江夏,同样是交通要埠。在襄阳设立第二个分行,能快速在四周城池开设第三第四个、甚至更多的分行。
杜如晦上前半步,“房兄与如晦选择益州,是因为益州的优势比襄阳明显。
第一,前有秦朝,现有大唐,皆先取巴蜀之地,再顺大江而下攻城略地而取天下的。
第二,巴蜀之地,百年来未遭太多战乱,反而有大量人口迁入。民间富庶不说,本地的家族势力也只在一城一池。
如果在巴蜀设立至关重要的第二个分行的话,会极快的完成铜钱兑换和存储。
有长安和巴蜀两地的成功和财力支持,荆州、江夏、洪州、金陵等地会一鼓而下。然后,再依托江南之势,一起向北扩展。
第三,若选襄阳,虽有当地韦氏分支的支持,但距离洛阳、荥阳太近,很容易给郑氏联合其他家族进行围堵的机会。”
杜如晦说完,没等李世民表态,魏徵说道:“是徵思谋不密。”
长孙无忌气得暗骂,“你同意就同意呗,还考思谋不密?你都思谋不密了,也就是说某也不密呗?”
李世民点点头,“此事先且不急。
玄成,玄龄,在开设第二分行之前,你们要准备好人手。一旦决定了,就要快速开展起来。”
此时的太子府内,李建成的身前,同样围坐着不少的属官,其中就包括原秦王府的许敬宗和褚遂良二人。
许敬宗最近的日子过得很惬意。
不但升为东宫的中允,更出任了新组建的督查部的督查长。
他的前任,出人意料的上了两道奏请。其中一个,便是请求成立银行督查部。
虽然督查长这个名字有些怪异,但只要有权势就好。当初跪在宇文化及面前求饶、仓皇投奔瓦岗、无奈进入秦王府时,又何曾想到今日他已是三品高官了?
要真是要感谢那个小畜生啊!要不是有他的侮辱,自己也不会毅然投奔太子,更不会有今天的地位。哈哈哈,殷小子,你等着!
“延族,你对李伏威今日的举止,有何看法。”
“回太子。有邢国公李密的前车之鉴,他进长安后,便自甘入商贾之伍,实乃明智之举。
敬宗虽不知为何他蛰伏了这么久,今日却如此行事。但,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为了迎奉圣人。毕竟他刚得了子嗣,想为后人谋个富贵。
二,他在展现财力,以期引起太子的注意。”
“哦?”
让许敬宗这么一说,李建成来兴趣了,“延族是说。。。”
“只是敬宗的猜测。若他有心,不日便会投贴拜见的。”
许敬宗可不敢把话说死了,一旦猜错了,那可就丢脸了。不过,就算李伏威没有投靠太子的意思,也是他不识趣,与自己没关系,惹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