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小侄的谏议是分步骤进行。

    一,禁止将汉人充作奴婢进行买卖,异族的不包含在内。

    二,以后查抄官员时,其家属不再充作贱籍。

    三,掖庭宫内的官奴酌情释放,其他各州县的官奴全部改为良籍,并做好安置。

    四,着令各州县严格按均田令的律令,将土地发放给各农户。

    五,做到以上四条之后,让人秘密宣扬,只要现在的那些奴婢逃出世家,到各州县去申领户籍,当地府衙就给开具良籍证明。如果担心原来的世家报复,可异地安置。

    六,每年核实各世家奴婢的数量,新出生的奴婢的子女不予承认其贱籍身份,并发放良籍证明。”

    李世民一边听,心中一边点头。殷清风思路很清晰,按照他的说法,就是逐步实现釜底抽薪,而不是立刻颁布和疾风骤雨式的实行政令。

    尤其是第六条,一旦那些奴婢的子女获得良籍身份,那些奴婢一定会想办法逃离的。

    再结合第五条,逃离世家的奴婢就更多了。一旦世家想报复那些逃奴,各地府衙就有机会惩治他们。如果世家报复不了那些逃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奴婢逃离。

    如此进行下去,不用十年,大唐就会“增加”一千多万的人口。而有了这么多人口,想必二十年内。。。。

    李世民越看殷清风越满意,“我被立为太子,不过旬日的事情。我要好好想想,给你安排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哎你要是再大一些年岁就好了!”

    殷清风没想到李世民思维跳跃这么快,“叔叔可是想捧杀小侄?”

    李世民笑不出来了,“你为何这么说?”

    “小侄还不到及冠的年龄,不管叔叔赐予小侄何等官职,让那些跟随叔叔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如何看待?他们会不会心寒?

    就算小侄能提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想法,或许他们会在最初的时候感到震惊,可时间久了,因叔叔对小侄的偏爱,他们就会感到来自小侄的威胁。

    一旦小侄进入仕途,三五年内没有升迁,别人会说叔叔识人不明;若短期内就得到升迁,心胸再开阔的人,也会心生嫉妒。

    小侄这样说,不是贬低其他任何人。但每个人既然走上了仕途,就不会甘于屈居人后,更何况是屈居在小侄这样少年的身后。

    而且,当小侄出现在官场后,他们是选择与小侄对抗,还是选择与小侄结交?

    选择对抗的话,小侄身后是叔叔。于是,他们就会在叔叔面前尽量诋毁小侄。最终,要么他们被撵出朝堂,要么小侄被抄家灭族。

    选择结交的话,那就更要不得了!以小侄这样的年龄,就与朝中各文臣武将结交,叔叔还能睡得安稳?”

    “这。。。”

    李世民被问得哑口无言。

    在最初的时候,他就曾担心以殷清风的智谋,会不会是居心叵测,想要取李唐而代之。虽然他现在不再担心这个问题了,可以后呢?

    就像殷清风说的那样,一旦他与朝中权贵结交,自己真的能放心?

    李世民抬起头,看着殷清风。

    殷清风那清澈的眼神,真的是属于十六岁的少年的?怕是六十岁的双眼,也不会是这般充满了智慧吧?

    “那。。。你是甘心一辈子不入仕,还是等过些年再入仕?”

    问完这个问题,李世民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有些担忧。

    殷清风说道:“小侄认为,这世上最难做的,第一是皇帝、第二是官员。

    再一个。。。”

    “等等。”李世民打断了殷清风,“你说什么难做?”

    “第一难做的是皇帝、第二是官员。”

    李世民想着就是有一天能坐上那个位置,殷清风现在竟然说皇帝最难做,这个说法,也有些接受不了,“何来此言?”

    “坐上了那个位置,就要对天下百姓负责。稍有不慎,即使不会立刻被灭国,也会留下灭国的隐患。隋明帝便是这样的例子。

    至于官员难做。。。”

    “隋明帝?”李世民虎着脸再一次打断殷清风。

    “小侄认为,圣人对杨广有失偏颇。客观的说,因为对杨广的“炀”的评价,偏颇了。这天下归了李唐。但,不能昧心的说他不值一个“明”字。

    作为胜利者,应该对死去的失败者大度一些。”

    李世民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反正这个谥号也不是他封的。

    殷清风见李世民不说话,他才接着往下说,“官员,是辅佐皇帝的。但,不管皇帝是否贤明,官员为了能占据高位,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事,是少不了的。

    小侄虽然还未曾与郡主成亲,但也是未来的外戚中的一员。

    这外戚的危害,叔叔不是不知道吧!所以,小侄是不会出仕的。”

    因为殷清风之前的那番话,李世民是打算过些年再启用他,可现在殷清风说不出仕,这李世民就难以接受了,“难道就因为外戚的关系,这大唐有才华的人就不能为我效命吗?

    那你的意思是说我的儿郎、女儿以后都只能与平庸之辈婚嫁不成?你这满腹才华,你想荒废不成?”

    殷清风说道:“叔叔勿恼,先听小子分析一二。”

    李世民闷声的说了句:“你说!”

第100章 未来五年(四)() 
殷清风正容的说道:“外戚之危害,从汉朝开始就没断过。几乎这六百年来王朝的更替,都有外戚的身影,尤其是帝权衰弱的时候。

    叔叔英明神武,自然是不怕外戚干政的事情出现,可是,一旦形成祖制的话,等后代帝王当中出现了无能之辈,那时的结果会怎样?

    我们都赞美大汉王朝,可每一个大汉王朝的君主都圣明吗?如果每个君王都圣明,还会出现魏蜀吴、两晋南北朝吗?

    小侄的意思是,为我大唐百年、千年大计着想,外戚不得重用!再有才华也不能出任实职!

    不但是外戚,还有内宫妇人、宦官,都要以律法的形式颁布永不许她们干政。并且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

    妇人干政的事情,史书上笔墨最多的当属汉高祖的皇后吕雉了,可她既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干政的妇人。

    如果前朝文帝的皇后,不是偏爱杨广、纵容杨广,大隋天下何至于不足四十年而亡?

    宦官的危害绝对不亚于妇人干政。从秦国缪毐的到东汉末年的张让,宦官霍乱朝政的例子还少吗?

    宦官作为帝王的家奴,不应该有品级在身。如果这些宦官有了品级在身,他们的俸禄就要由百姓承担。

    百姓属于帝王,但百姓只能为帝王效力,而不能为帝王的家奴奉上辛苦所得。也就是说,百姓缴纳的税赋应当充实到国库里面而不是帝王的内库。

    在帝王、在世人的眼里,宦官是帝王的私奴。可是他们毕竟是帝王的私奴家仆,皇宫之外的人敢不尊敬?最可怕的是,一旦有幼帝继位,他最信任的是人肯定是身边的宦官。

    从汉武帝刘彻开始,为了传位于刘弗陵,又怕其母亲干权参政就杀了钩弋夫人。于是子贵母死再加上幼帝继位,就造成了宦官的权利膨胀起来。

    这些宦官幼小进入宫中,他们能有什么学识?可偏偏他们是最能影响帝王的人群,如果不加以限制,王朝覆灭之期不远矣。”

    李世民一边听一边沉思,好一会儿他才说道:“诚然,你说的是百年、千年大计,可你的才华难道就让我置之不理不成?”

    “能被叔叔看重,小侄心中欢喜。可,这于国不利!

    叔叔说,以皇子皇女的身份,不能与平庸之辈婚嫁。然而为了防止外戚作乱,可以换一种方式处理。

    首先,这联姻的对象不能是那些五门七望的门户,也不能是三品、甚至五品以上的官员的子女,更甚至不能是百年以上的家族,因为他们都有着庞大的能力。若是某一朝出了昏君,就是他们作乱的时机。

    其次,要找一些清贵显耀的职位给他们。既保住了皇家的颜面又杜绝他们干政的机会。

    再次,现在殿下有文学馆,那些学士的职责是为殿下出谋划策的。若是将有才华的外戚留在殿下或以后君王身边做私人的参谋呢?

    允许他们向君王进谏,但君王不可以政事相问。如此以来他们既无实权,又能为君王效力。就像小子现在这样。”

    殷清风见李世民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他接着说道:“然而这样就完美无缺了吗?

    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真的心存鬼胎,有没有实权,都不会妨碍他们的野心。所以,小子建议皇室成立密谍机构。

    这密谍机构的职能有对外与对内两种。

    对外,是指刺探我大唐周边异国、异族的动态。

    以突厥为例,若是侦知他们今年遭了雪灾,那么他们定然会向我大唐侵边,我大唐将士就要做好对敌准备。

    对内,包括外戚在内的有实力家族,只要发现有人四处交接权贵、尤其是手握兵权之人,就要积极侦查清楚。

    如此以来,君王就可以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

    李世民听完久久不语:殷清风这话把他自己也卖了,可谓公心一片。至于国库、内库什么的,有区别吗?还不都是我的?

    李世民沉思了一阵,问道:“其他还好,这密谍机构,可谓不君子矣。”

    “君王要考虑的是王朝的兴衰、百姓是否满意君王的统治,而不是君子不君子的问题。难道为了当一个君子,这王朝就不要了?一旦李氏王朝被推翻了,皇室的血脉后裔就眼睁睁的看着被杀绝了?”

    这话是点睛之语,李世民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谏议?”

    “不管圣人如何向天下人解释更换太子的理由,叔叔要做的,就是让天下人信服圣人的决定是正确的。

    所以,叔叔要在颁布政令的同时,派人手到天下各处去宣扬。要让尽量多的地方官员和百姓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大唐将会出现一位贤明远超前代历代帝王的圣人。”

    李世民很激动。但他尽量控制自己,去顺着殷清风的话去思考。

    殷清风的意思很明显,一个王朝突然更换储君,不管是什么原因,终究是一个丢脸面的事情。只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提高他的贤名,才能转移人们的猜测。

    这样的话,不但挽救皇室的颜面,也能在快速增加他的威望。

    李世民激动而满意的说道:“帝国之论,出自你口。现在我与阿兄的争夺已经结束,你对以后有何具体谏议?”

    “第一,未来五年内,全力实施均田令的落实,保证每家每户得到应得的土地亩数;全面完成农业新式耕作的推广。

    第二,未来五年内,将银行遍布各州县。

    第三,未来五年内,完成人口登记,同时取消官奴,鼓励私奴逃脱。”

    李世民还以为殷清风会再次说出长篇大论,结果只三句就结束了。他等了好一会儿,问道:“这就没了?”

    殷清风反问道:“叔叔觉得太少了?”

    李世民心说,当然太少了!好不容易解决了阿兄,正想大施拳脚,好好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结果就三句话,而且还是早就讨论过的事情,当然太少了。

    “叔叔可知一句话叫做“帝王一句话,臣民跑断腿”?”

    “什么意思?”

    “帝王要颁布一项政令,首先要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研究如何解决,最后才让官员去落实。

    这道政令对于各地官员来说,就是纸面上的几句话,但想要完全的完成这个政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以新式农耕方式做例子。

    首先,河北与江淮两地,因为气温的不同、耕种的五谷不同、人口数量的不同、官员的能力不同等等,可能河北只需两年就能完成,而江淮地区需要四年才能完成。

    其次,叔叔又如何确定各地已经完全按照政令的要求,达到叔叔想要的结果?

    所以,政令颁布之后,要给各地官员一个合理的时间去完成,然后再派人去检查他们完成的情况。不能说叔叔在长安下达了政令,这个政令就能立刻落实的。

    越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政令,越不能急着制定,也不能急着去要求各地官员去完成。

    前面的三件事,在小侄看来,如果五年内能完全落实,已经很不错了。这三件事,对于绝大多数的官员和百姓来说,都是他们没经历过的,他们需要时间去接受、需要时间去认同。

    而一旦他们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他们才会真心的支持。只有获得百姓的认可、支持,他们才能从内心里感激颁布这样政令的那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