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做文抄公的路上,任重而道远啊!”未央喃喃自语。
“二郎,你坐在这里半日功夫了,想啥呢?”钱颖作为医学院的院长,正在搭着未央的脉,双目炯炯,突然开口,打断了未央的沉思。
未央豁然惊醒,看着已经渐渐沉默的红日,忽然笑了,笑的极为快意。
“老钱,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吗?”
钱颖回头对几位老头道:“没事了,刚刚只是陷入破障罢了,读书人读书读到一定程度,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破茧化蝶,就在此刻,从此以后,二郎已经大为不同了。”
几个老头原本正在屋里研究三本启蒙书籍,到最后已经差不多了,就来找未央解惑,不曾想任由几个老头如何叫他,未央都不理不睬,坐在蓬莱阁的台阶上,似乎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
几人赶忙找人叫来钱颖,让他看看,候了大半日,钱颖才开口,把未央惊醒。
未央连忙回头,刚要站起来施礼,却忘了自己坐得太久,双腿血脉不畅,早就发麻了,一个趔趄,又坐了下去。
“对不住了,好像腿麻了。”
钱颖摸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排排银针,他随手取出一根,精准无比的扎在了未央双腿的穴位之上,一会会的功夫,未央双腿上边扎满了银针。
“老钱,不用这么慎重吧。”
滕子京几人走了过来,看了看未央,滕子京便笑道:“儒家大儒破障之后,才称之为大儒,不知这惫懒小子破障,悟到了些什么。”
柳永打趣道:“总之不是儒家经义,这小子离经叛道,最是看不上儒家。”
几个老头打趣未央,搞的未央面色通红,他恼羞成怒道:“我胸中有万般知识,正向着怎么大行天下,你们就给我吓走了,你们须得赔我。”
吕璹笑道:“如果你愿意拜入老夫门下,老夫倒是不介意,你想学什么,只要我会的,都交给你。”
“呸!好你个不要脸的吕季玉,论资排辈,也轮不到你,老夫还在这呢。”章得象不愧为是干过宰相的人,六十多岁的老头了,气势就是不一样。
两个老头顿时吵作一团,未央顿时头都大了,老小孩老小孩,人年纪越大,心里年龄越小,一点都没错。
“苏轼,苏轼!”未央喊道:“快把我扶回去,哎呦喂!走不动道了。”
小胖墩不知从哪儿又冒了出来,笑嘻嘻的道:“先生,您刚刚说什么活字印刷术,那是啥东西?”
此言一出,顿时几个老头也不吵架了,全都竖起耳朵听起来,未央破障说出来的话,那绝对是大事,而且好像要成真了。
未央嘿嘿笑道:“还没成呢,再过个半个月左右吧,你就能看到了,这可是世界上第一套铜活字!价值连城!”
几个老头顿时失望了,幽怨的看着未央。
未央懒得理他们,在苏轼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走向自己的别墅。
第124章 开学典礼()
五月十五,暨行书院开学典礼。
这可是蓬莱乃至登州最大的事情,新任登州知州王珪老早就赶了过来,他今年才二十四岁,生的面白俊朗,去年科举高中,正是一展宏图之时。
王珪本来被皇帝任命为登州知州,还很郁闷,虽然很多人都说登州繁华富庶,乃是大宋之首,但是毕竟只是传言,大多数人还是不信的。
不过来到登州之后,王珪就被惊呆了,这特么还是以前的登州吗?他使劲的擦了擦眼睛,确认自己不是来到了天宫之中。
无论是整洁的地面,还是窗明几净的房舍,还有蓬莱的标志性建筑,都深深的震撼住了他。
原来圣人不是坑自己,而是给自己晋升做铺垫啊!
这么好的地方,就算是啥也不干,过个两年,那也是妥妥的政绩,跑都跑不掉。
他来的时候,正是书院考试结束的没两天,很是为没看到上万人一起考试的盛景而遗憾,不过这开学典礼,身为登州知州,是怎么也不能错过的。
所以他表现的比谁都积极。
贾章陪着滕子京一行来到会场的时候,王知州早早的就候着了,一见到一群老头,一点架子都不敢摆,老老实实的上前行礼。
在大宋,论资排辈这种事情,那是理所当然,这几个老头之中,有天下大儒,有宰执高官,还有名震天下的大才子,最不济的苏洵,都是不可小觑,不然也不会被任命为教务处副处长,谁都知道,柳永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整个书院的具体事务,基本上都是苏洵在做,他才是实际上的教务处处长。
原来滕子京他们对苏洵的能力还是有所怀疑的,不过未央力排众议,苏洵干的也是有声有色,整个书院有条不紊的运行着,让几个老头彻底服了。
“禹玉啊,你怎地来的这么早?”
章得象与王珪的祖父乃是故交,王珪还曾经求教过他,有半师之恩,称呼他的表字,一点问题都没有。
“师相,邓州安居乐业,下面的人也很得力,我这个知州,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做了,所谓尸位素餐,也不过如此,只能看看书院的开学典礼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王珪说的好笑,众人不由莞尔,如此承认自己无能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才学不显,是为官之道。
未央看了一会王珪,也就没啥兴趣了,这位著名的“三旨相公”,能在朝堂屹立不倒,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据说他上殿进呈时,称为“取圣旨”;神宗决定后,称为“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称为“已得圣旨”。
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未央觉得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从这位的表现来看,实在是乏善可陈,实在是太过懦弱了一些。
清晨的钟声响了九下的时候,书院修建的巨大的操场内,已经人影憧憧,摩肩接踵了。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经商恰好路过的人,都可以前来观看开学典礼。
三千五百名学子,在巨大的操场中,分为十个方阵,一人搬着一个小马扎,整整齐齐的站着。
三千五百学子之中,有两千八百五十名男学子,女学子只有六百五十名。
本来按未央的想法,最好是多收一些女学子,毕竟女孩子无论是做事还是研究,都比男孩子来的细心不少。
不过这时候的人虽然开放,但是依旧有很多人思想陈旧,这六百五十名女学子,大多数还是蓬莱人,再加上诸位先生带来的家眷,才凑了这些。
作为典礼负责人的苏洵,当仁不让的当起了司仪。
“暨行书院开学典礼!现在开始!”
哗啦啦,四周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不过一会后,雷鸣般的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主席台上的未央擦了擦脑门的冷汗,暗道还是自己有先见之明,安排了不少托,不然估计大宋人都不知道啥叫鼓掌,没有掌声的开学典礼,那可就逊色了不少。
主席台上的苏洵拿着大喇叭,激动无比,他哆哆嗦嗦的拿着一张纸,双手虚虚一按,掌声许久才停下。
“第一项:升龙旗,升校旗。”
这事自然是未央搞出来的,龙旗算是大宋国旗,数千年来,一直沿用,自己用一下也无妨,至于校旗,直接以蓬莱阁作为核心,两个圆圈内镌刻了暨行书院四个大字,便算是完成了。
所有人都觉得很新鲜,升旗是干什么用的,所有人都不知道。
不过当慷慨激昂的音乐响起的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向着两面大旗行注目礼。
这一刻,他们为自己身为宋人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负责升龙旗的,乃是苏轼、吕惠卿与章敦,负责升校旗的,乃是未央、苏八娘还有李思甜。
这六人,便是书院学子中的佼佼者,自然有他们负责。
未央心中得意洋洋,不枉自己剽窃了后世的国歌,效果很是不错啊!
“礼毕!坐下!”
所有人齐刷刷的坐下,那情形甚至比军队还要整齐,主席台上的诸位也是激动不已,当时未央提议升旗仪式的时候,他们还不以为然,如今看来,这升旗仪式能给人无以伦比的凝聚力与自豪感,简直不要太好。
“请暨行书院山长为学子训话。”
苏洵说完这一句,已经累得嗓子嘶哑了,毕竟劳累了几天,这大喇叭又不带扩音功能,只能靠着嗓门喊。
不过还好,知道滕子京要讲话,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坐着,连一丝声响都没有,只有微微的山风吹过。
滕子京上前接过大喇叭,开口道:“华光燡燡,遍坐鸿儒,此时盛况,出于昔日兰亭雅集之右。。。。。。华光燡燡,遍坐鸿儒,此时盛况,出于昔日兰亭雅集之右。。。。。。先人良风,传续至今,吾辈不敢背弃,当固身以修心,以成贤德。。。。。。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当下之坐,天下精英,国之栋梁。然,不言,谁知其志?不行,安显其志?一介书生,绵帛之力。胸怀天下,出仕入商。敛取赀财,扶拔天下。君不见留得青史传芳,至今犹忆贤先辈。吾辈当循其履迹。远立志,长躬行,以成大事。。。。。。”
第125章 水池故智()
一个开学典礼,震撼了整个登州,如今登州所有人议论的都是暨行书院的开学典礼,如果你不知道,那当真是孤陋寡闻了,连平时交好的邻居都鄙视你。
开学典礼过后,偌大的书院,终于开始了运行,而未央,终于开始了他的老师生涯。
经过这些日子的备课,未央觉得自己应该可以从容应对,不过是一帮小屁孩罢了。
不过事到临头,未央才明白,大宋善出神童,那不是吹的,这些小屁孩,没有一个好相与的。
为了防止自己出丑,未央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认为最难的科目:数学。
作为一个前世学霸,称霸于校园的存在,未央觉得自己有必要教一下,自己的学生,什么才是深奥的学问。
当然,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不被打脸。
未央踌躇满志,他认为就算是妖孽如苏轼,也不可能难住自己,所以脚步很是轻快,便来到了教室。
如今的暨行书院还处于发蒙状态,离分班还早,除非有过于妖孽的,才会被先生们带在身边,比如苏轼。
“起立!”
“先生好!”
未央满意的点点头道:“同学们好,坐下吧。”
向下一看,未央终于明白,为啥后世所有学生的一举一动老师都能看到,但是却装不知道了,太清楚了,一个班级六十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讲台确实是个好东西啊。
不过未央看到末位坐着的一个成年人时,还是吓了一跳。
坐在后排的未洵满面通红,他去年应试,已经考中了解士,只待三年一度的大考,便有机会金榜题名了。
不过他不甘心啊!自家兄弟随随便便就干出了偌大的事情,无论是朝野名士,还是皇亲国戚,将门子弟,都要卖几分面子。
从这可以看出来,所谓的进士及第,未洵似乎并不在意了,他现在的职位是民生银行借贷部经理,但是具体的事物从不插手,也没法插手,他不懂啊。
现在的借贷部,基本上都是未央一手打理。
所以未洵发了狠,要重新求学,这么多名士大儒,若是浪费了机会,岂不是有眼无珠?
未央就当没看见,他翻开书门,同时说道:“麻烦同学们把《数学初解》翻到第一页,第一章,咱们先学习简易的数学字符,此字符被山长成为宋数字。”
不要怀疑,就是宋数字,阿拉伯数字来到了大宋,被滕子京等几位老头毫不犹豫的据为己有,冠以“宋”名,反正没有商标注册法,有种咱们打一架,看看谁厉害就是。
黑板粉笔这种东西,自然是书院常备教具,甫一出世,便深得书院诸位老先生的喜欢,太方便了,省的还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挂上去,让学生一个个临摹,耗时费力不说,还累的腰酸背痛。
“来!大家跟我念:1。”
“1。”
“2。”
“2。”
“3。”
“3。”
。。。。。。
“很好,今天的课,大家就熟练的掌握这十个宋数字,明日我要抽查。”
苏轼不在这个班里,但是很不幸,这个班里有一位不逊于苏轼的存在,他叫曾布,曾巩的弟弟,这小子也是神童一枚。
上次曾巩与未央一席话,倍受打击,这会还没恢复过来,但是他想看看,未央到底有什么本事,所以在书院创建之初,就跟着滕子京跑东跑西,可以说曾巩见证了整个蓬莱是如何从一文不名,变得处处商机的。
曾巩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