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彦博翻了个白眼,压下去?怎么压?这股子邪风也不知道咋吹起来的,短短时间内传遍大江南北,别说是他,就算是皇帝也压不住。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老师,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天下沸沸扬扬,已经涉及了党争,学生这小身板,还不是对手,万一被人视作眼中钉,只怕就只能回家抱孩子了。”
龙昌期也不是傻子,发泄了一通之后,也想明白了,这种事情,按理来说,刚刚有苗头的时候,就应该有人去掐灭,不说别人,就说孔家自己,弟子遍布天下,通风报信很是寻常,诡异的是孔家竟然没有任何反应,士林也是后知后觉,待风气刮成了龙卷风,才想起来,这是有人要对圣人道统下手。
一步错步步错,这背后之人无论是实力还是势力,只怕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这般席卷天下,只怕宫中那位,也参与其中,没有皇帝的点头,这事万万是行不通的。
与文彦博和龙昌期一般的情形,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一时间大宋风云际会,一些老的快要进棺材的老家伙,都纷纷跑了出来,东奔西走,为孔家喊冤。
别小看这些老家伙,在儒家,越老说明学问越是精深,辈分越高,门生故吏越多,随便呼喊几句,都有一帮子人摇旗呐喊。
当无数士人向着开封和兖州涌去的时候,竟然形成了一种极其诡异的气氛。
诡异的是,这些人大部分非但没有兔死狐悲之感,反而有一种极其兴奋的感觉。
其实这不难理解,自古以来,并非只有科举才能入仕,若是能以白身晋升朝堂,那更是可以睥睨天下。
白衣傲王侯啊!
想想多美!一旦一朝成名天下知,若是皇帝不把自己弄进官僚体系,那就是野有遗贤,帝皇之过。
为了自己的前途,无论是保孔派,还是灭孔派,都积极运作,合纵连横,一时间士林动荡,连欧阳修这个文坛领袖,都目瞪口呆,汗流浃背,唯恐一个不慎,就身败名裂。
包拯与唐介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
他们的行营竟然被冲击了,冲击行营的,还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学子。
这些人打着大义的名号,又是大宋新一代的新鲜血液,打不得骂不得,万一出点事情,那就是大事情。
所以两人内心很是担忧。
反而负责护卫两人的贾章,却是不闻不问,在他看来,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天下之事,不过是利益纠葛罢了,这些人也是为了利益,他们一旦成功,不仅仅能获得孔家的青睐,身价暴增,还能落个好名声,一朝闻名。
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若非如此,就算是孔家,也不可能号召这么多的学子士人前来闹事。
终于,第一桩流血事件出现了。
一个癫狂的学子,竟然跑到了孔夫子的坟茔前,念了一篇大气惶惶的祭文,而后拔刀自尽。
有第一桩,就有第二桩,开封那边,竟然有人在皇宫门口自尽,而且还不止一人,乃是百人同时,声势之浩大,让人闻之心境,触目惊心。
皇宫中的赵祯暴怒不已。
“这天下,到底是朕的天下,还是孔家的天下!”
赵祯额头青筋暴跳,看着大殿内的朝臣,暴怒道:“不过是一些没影的事情,竟然就有数百学子绝食抵抗,还有上百人自杀陈情!
晏相公、夏相公!你们来告诉朕!到底这天下,是姓赵,还是姓孔。”
“臣惶恐!”
所有的大臣都弯下了腰,君辱臣死,请罪是必须的。
“启奏陛下!”贾昌朝却是没有弯腰,他大义凛然道:“此事蹊跷,必然是有人妖言惑众,混淆视听,臣以为,应当把闹事者,全部抓起来,仔细查问,还世间清明。”
贾昌朝此言一出,顿时满朝大哗。
一个御史指着贾昌朝怒道:“这些学子,都是饱读诗书,大宋未来的中流砥柱,贾大人莫非要断了我大宋传承不成。”
这话就严重了,赵祯面色一沉,贾昌朝却是不急不缓道:“陛下,孔末乱孔,确有其事,当年的事情,也确有文字记载,甚至当事人还有在世者。
据臣所知,张家已经招认了,他们当年把真的孔仁玉交了出去,与孔末一起把偌大的孔家赶尽杀绝。
现在那所谓的孔舜亮,就是孔末后人。
试想那孔末毁了圣人道统,又篡夺圣人根基,与张家一起,行那天怒人怨之事,若是不断然处置,天下孔孟门徒如何交代?
这位御史大人,你是张家人,还是刘家人,竟然为断了圣人血裔的逆贼说话,就不怕孔圣人显灵,夺了你这一身儒家学问。”
贾昌朝之言振聋发聩,那御史连连后退,口不能言。
第157章 倒孔之风波将平()
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严峻,赵祯终于下令,责令包拯与唐介即刻审理此案,把案情公布天下。
“事情发展到现在,孔家必灭,从此以后,天下只有孔夫子,而无孔家。”
未央品着苏州名茶碧螺春,一边品茶,一边对王安国说道。
王安国满头大汗,浑身汗如出浆,神情十分惶恐。
未央在苏州主张江南大局,合纵连横之下,偌大的江南,竟然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更为让他惊恐的是,未央的所作所为,竟然一点都不瞒着他。
他们相处时间并不长,但是未央似乎就看准了他了,每做一件事,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流露一点给他,到最后干脆也不隐瞒了,直接就和盘托出。
“平甫兄,令兄是什么意思?”
未央的笑容在王安国眼里如同恶魔一般。
“家兄言道:读书读的是道理,敬的先贤,不是先贤的后人。所以家兄认为孔家是真是假无所谓,既然他们成为天下大害,除去便是了。”
未央赞道:“介甫兄果然至诚之人,小弟佩服。”
王安国没好气的道:“你才十三岁,能不能像个正经孩子一样,不要天天怪言怪语的,像个老头子一般。”
未央不由莞尔,王家人也不知道都是啥基因,他们家的人,都生的俊美,而且都是为政的高手,王安国也不例外,这家伙在历史上可是理财小能手,这种人才,未央自然不会放过,而且与王安石有了一些关系,搞不好能阻止一些事情的发生。
王安石就是头倔驴,不给驴拴上缰绳,很容易出问题,比如现在的范仲淹,就是四面树敌,离败退不远了。
王安石比范仲淹更甚,面对的问题更大,甚至可以说,王安石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也不为过。
范仲淹已经没有办法阻止,所以未央只能倾尽全力的补救,只要干掉孔家,东南和江南,都会受到极其微弱的影响,就算是开封周边权力中心损失惨重,也能补救回来。
而且未央有一种坐看范仲淹倒霉的窃喜感,范仲淹是忠厚君子,对付满朝的老狐狸,早晚会栽跟头,就算是皇帝再护着他也没有用,这是必然的事情。
搜罗名人,似乎已经成了未央的一种爱好,看到历史名人,就忍不住想要结交一番,很是热心。
对于某些虽然有瑕疵,但是依旧对大宋有贡献的人,未央都不愿放过,更何况范仲淹、王安石这种人。
不过对于某些罪大恶极的,未央还是持冷漠态度的,比如孔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你说你不好好做你的文宗,非要跑出来搅风搅雨,还惹到了未央的头上,这不是作死吗?
了解未央的人谁不知道,这小子对自己人那是掏心掏肺,但是对外人,尤其是对有敌意的人,对不起,平安无事还好,要是双方有了龌蹉,那对方肯定要倒霉。
“平甫兄,过些日子,想来孔家之事就要结束了,你不想亲眼看看?”
王安国拱拱手道:“谢了,与你认识这几日,一日三惊,还是敬谢不敏了。”
未央不满道:“好歹我也是锦衣卫指挥使,大宋有品阶的官员,你就不能稍微尊重一下?”
王安国咬牙切齿道:“好你个未央,我这时候觉得,当时游园,搞不好就是你故意寻到我,故意念一首歪诗,让我上当的。”
未央笑道:“平甫兄说笑了,我对天发誓,那次是真的偶遇,不过听闻平甫兄是王家人,所以才起了结交的心思。
平甫兄扪心自问,这几日我可有对你有任何隐瞒?事无巨细,可都是和盘托出,咱做人要讲良心啊。”
“哼!”王安国哼哼唧唧道:“说吧,这几日你刻意交好我,我自然知道,你对我的好,我铭记在心,你到底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去做?”
未央摇头道:“平甫兄说笑了,君子之交淡如水!你我相交,乃是君子之交,自然无所求。”
王安国将信将疑,这小子就是个妖孽,挥手间风起云涌,竟然能指使江南诸多世家还有那些大富商为他所用,太彪悍了有木有,要说他对自己无所求,王安国一点都不信。
还别说,未央真的对王安国没有什么想法,这几日两人相处下来,甚是投缘,未央只是想交个朋友罢了。
“唉,算了!就当我交友不慎吧。”
王安国也是个洒脱的人,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小事情。
“不曾想天下文华汇聚之地,竟然落得个如此下场。”
未央笑道:“先秦诸子百家,儒家不过是其中不甚起眼的一家,及至汉武帝独尊儒术,董仲舒排除异己,吸纳各家思想,这才有了汉儒。
但是若是论强国富民,儒家却不是合适的,无论是墨家、公输家,兵家、法家、纵横家,在治国一道,都比儒家来的合适。
当然,这是先秦时代的理念,时代在进步,那些思想未必就适合大宋。
儒家也是如此,不能与时俱进,说什么万世不移之道理,简直就是历史的倒退。
我们的祖先赐予了我们文字,赐予了我们五谷,赐予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让我们遵从什么万世不移的,而是让我们开拓进取,延续华夏文明,延续华夏血脉。
所以儒家,必须重新改革,让儒家适合时代,适合我们现在的国情国策。
没有什么万世不移之道理,有的是华夏亿万百姓共同努力,打造出一个煌煌大世。”
未央慷慨激昂,王安国胆战心惊。
离经叛道,这才是真正的离经叛道!
未央竟然直接否定了儒家,认为儒家应该转变。
历代文人都坚信,四书五经之中,经史子集之中,有治国大道,能治理国家,万世不衰。
但是自从儒家秉国以来,何来万世不衰之王朝?无论是哪个朝代,都逃不过兴衰,似乎已经成了定律一般。
由此看来,儒家所崇尚的万世不移之道理,实在是子虚乌有,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第158章 倒孔之过堂()
未央洋洋洒洒,宛如演说一般,说了一大堆之后,喝了一口茶,继续道:“平甫兄,令兄乃是治世之才,平甫兄也是难得的人才。
令兄风华盖世,才干无双,难道平甫兄就愿意沉沦于世,庸庸碌碌吗?
男人大丈夫,就算是不能出将入相,也要为国尽忠,尽心竭力,为了大宋之崛起而努力。
如今大宋内忧外患,内部党争激烈,变法派与保守派死战不退,外部,有西夏与辽国虎视眈眈,河西走廊与幽云十六州尽在敌手。
当此时,正是我堂堂男儿扬名立万之时,平甫兄,何不与我一起,荡平海波,靖难天下!”
王安国目瞪口呆,下意识的吞了吞口水,大家都在宣扬太平盛世,宣扬君王仁慈,百官有为,但是偏偏眼前这个少年,一言点出了其中关键。
是大宋的官员看不到,还是这个少年太偏激?
不是!大宋的官员,都是从上千万人中杀出来的人尖子,无论是手段见识,还是权谋之术,都是最顶尖的,只是大家不愿意,也不想揭开遮盖大宋头顶的那片乌云。
揭开了,一切都露在了外面,什么盛世,什么太平,统统都没有了,有的只是一地狼藉。
华夏之地被蛮夷窃取而不敢声张,每年摇尾乞怜,只是为了所谓的太平。
这一刻,王安国的血是沸腾的,他想到了自己的哥哥王安石,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只是哥哥依旧执着于内部,对于外部的威胁,似乎也不愿意提。
但是未央敢,不仅敢,而且付诸了行动。
一想到未央与自己所说的,纵横辽地三千里,无人能挡,擒拿辽主,辽国束手,王安国就面红耳赤,热血沸腾,恨不得亲自去砍杀一番。
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什么时候,热血的总是少年。